《證類本草》~ 卷第十三 (9)
卷第十三 (9)
1. 吳茱萸
張仲景治嘔而胸滿者,茱萸湯主之。吳茱萸一升,棗二十枚,生薑一大兩,人參一兩,以水五升,煎取三升。每服七合,日三,乾嘔吐涎沫而頭痛者亦主之。又其南行枝,主大小便卒關格不通。取之斷度如手第二指中節,含之立下。出姚僧垣方。根亦入藥用。《刪繁方》療脾勞熱,有白蟲在脾中為病,令人好嘔者。
取東行茱萸根大者一尺,大麻子八升,桔皮二兩,凡三物㕮咀,以酒一斗浸一宿,微火上薄暖之,三下絞去滓。平旦空腹服一升,取盡,蟲便下出,或死或半爛,或下黃汁。凡作藥法,禁聲,勿語道作藥,蟲便下驗。
雷公云:凡使,先去葉、核並雜物了,用大盆一口,使鹽水洗一百轉,自然無涎,曬乾,任入丸散中用。修事十兩用鹽二兩,研作末,投東流水四斗中,分作一百度洗,別有大效。若用醋煮,即先沸醋三十餘沸,後入茱萸,特醋盡,曬乾。每用十兩,使醋一溢為度。食療:微溫。
主痢,止瀉,厚腸胃。肥健人不宜多食。聖惠方:治陰毒傷寒,四肢逆冷,宜熨。茱萸一升,酒和勻濕,絹袋二隻盛,蒸令極熱,熨腳心,候氣通暢,勻暖即停熨,累用驗。外臺秘要:集驗熨症法:茱萸三升碎之,以酒和煮熟,布裹熨症上。冷更炒,更番用之。症移走,逐熨之,候消乃止也。
又方:治癰疽發背及髮乳房。茱萸一升,搗之,以苦酒和,貼癰上。又方:陰下濕癢。茱萸一升,水三升,煮三沸去滓,洗,癢瘥。千金方治寸白蟲。茱萸根洗去土四兩,切,以水、酒各一升,漬一宿。平旦分再服。凡茱萸皆用細根,東北陰者良。若稍大如指以上者,皆不任用。
又方:治心腹內外痛。茱萸一升,酒三升,煎取半升。空心頓服之。千金翼:產後虛羸盜汗時嗇嗇惡寒。茱萸一雞子大,以酒三升,漬半日,煮服。又方:主大人、小兒風疹。茱萸一升,酒五升,煮取一升,帛染拭之。又方:主頭風。沐頭:茱萸二升,水五升,煮取三升,以綿染拭髮根,良。
肘後方治中風不能語。豉、茱萸各一升,水五升,煮取二升,稍稍服之。又方:治腸痔、大便常血,下部癢痛如蟲咬者。掘地作坑燒令赤,酒沃中搗茱萸二升納中,乘熱板開小孔,以下部榻上,冷乃下,不過三、四度即瘥。孫真人備急方赤痢,臍下痛。茱萸一合,黑豆湯吞之效。
經驗方治脾元氣發歇痛不可忍者。茱萸一兩,桃仁一兩,和炒令茱萸焦黑後,去茱萸,取桃仁去皮尖,研細,蔥白三莖,煨熟,以酒浸,溫分三服。經驗後方補水氣藥。赤茱萸二兩,米醋煮爛,細研為膏,丸如梧桐子大,椒湯下七丸,空心服。兵部手集:治醋心,每醋氣上攻如釅醋。
茱萸一合,水三盞,煎七分,頓服。縱濃亦須強服,近有人,心如蜇破,服此方後,二十年不發。又方:治中風腹痛,或子腸脫出。茱萸三升,酒五升,煎取二升,分溫三服。又方:小兒火灼瘡。一名瘭漿瘡,一名火爛瘡。用酒煎茱萸拭上。楊氏產乳:療中惡心痛。吳茱萸五合,以酒三升,煮三沸,分三服。
白話文:
張仲景治療因嘔吐而胸悶的人,會使用吳茱萸湯。藥方包含吳茱萸一升、紅棗二十枚、生薑一大兩、人參一兩,加入五升水煎煮成三升。每次服用七合,一天三次。此方也適用於乾嘔、吐口水、頭痛的症狀。另外,吳茱萸樹向南生長的枝條,可以治療大小便突然堵塞不通。取約第二個手指關節長度的樹枝,含在嘴裡就能讓大小便暢通。這是出自姚僧垣的藥方。吳茱萸的根也可以入藥。《刪繁方》記載,治療脾臟虛弱發熱,脾臟裡有寄生蟲導致嘔吐的病症,可以這樣做:
取向東生長的吳茱萸根,粗大者一尺長,加上大麻子八升、桔皮二兩,將這三種藥材切碎後,用一斗酒浸泡一夜,再用微火加熱,稍微溫熱後絞出藥汁。早上空腹服用一升,喝完後,寄生蟲就會被排出,有的死了,有的半爛,有的排出黃色液體。製作藥物時,禁止出聲,不要在製作藥時說話,這樣才能驗證蟲子是否被排出。
雷公說:使用吳茱萸時,要先去除葉子、核和雜質,用大盆裝鹽水洗一百次,自然會去除黏液,然後曬乾,就可以用在藥丸或散劑中。修製十兩吳茱萸,要用二兩鹽磨成粉,倒入四斗東流水中,分一百次清洗,效果特別好。如果用醋煮,要先將醋煮沸三十多次,再放入吳茱萸,直到醋煮乾,然後曬乾。每次使用十兩,用醋煮一次為限。食療方面,吳茱萸性微溫。
吳茱萸主要可以治療痢疾、止瀉、增強腸胃功能。體型肥胖的人不宜多吃。聖惠方記載,治療陰毒傷寒,四肢冰冷,可以用吳茱萸熨敷。取吳茱萸一升,用酒調勻濕潤,裝入兩個絹袋中,蒸到非常熱,熨敷腳心,等氣血暢通,身體溫暖後就停止熨敷,多次使用有效。外臺秘要收集的驗方中,也有用吳茱萸來熨敷的:將吳茱萸三升搗碎,用酒調和煮熟,用布包起來熨敷在患處。冷了就再次炒熱,交替使用。如果病症會轉移,就跟著熨敷,直到症狀消失。
還有一個藥方:治療癰疽、發背(背部的毒瘡)、乳房腫痛。將吳茱萸一升搗碎,用苦酒調和,敷在腫瘡上。另外,還有藥方:治療陰部潮濕搔癢。吳茱萸一升,用水三升煮沸三次,去除藥渣後清洗患處,搔癢就會好。千金方記載,治療寸白蟲(一種寄生蟲),將吳茱萸根洗淨泥土後切成四兩,用水、酒各一升浸泡一夜。早上分兩次服用。吳茱萸都要用細根,東北方向陰面的根最好。如果根粗如手指以上,就不適合使用。
還有一個藥方:治療心腹內外疼痛。用吳茱萸一升,酒三升,煎煮成半升。空腹一次性服用。千金翼記載,產後身體虛弱、盜汗、時常感到畏寒,可以用吳茱萸像雞蛋大小的量,用酒三升浸泡半天後煮服。還有藥方:治療大人和小孩的風疹,吳茱萸一升,用酒五升煮成一升,用布沾藥液擦拭患處。還有藥方:治療頭痛,用吳茱萸二升,水五升煮成三升,用棉布沾藥液擦拭髮根,效果很好。
肘後方記載,治療中風不能說話,用豆豉、吳茱萸各一升,用水五升煮成二升,慢慢服用。還有一個藥方:治療腸痔、大便常常帶血,下部搔癢疼痛像蟲咬一樣,挖一個坑燒紅,倒酒進去,再將搗碎的吳茱萸二升放入坑中,趁熱在坑上放一塊板子,開個小孔,讓下部坐在孔上,冷了就下來,大約三、四次就會好。孫真人備急方記載,治療赤痢,肚臍下疼痛,吳茱萸一合,用黑豆湯吞服有效。
經驗方記載,治療脾臟元氣突然衰竭導致劇烈疼痛,吳茱萸一兩,桃仁一兩,一起炒到吳茱萸焦黑,然後取出吳茱萸,取出桃仁去皮尖,磨成細末,加上三根煨熟的蔥白,用酒浸泡後,溫服三次。經驗後方記載,補充水液的藥方,用赤茱萸二兩,用米醋煮爛,磨成膏狀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用花椒湯送服七丸,空腹服用。兵部手集記載,治療心口泛酸,每次酸氣上湧如濃醋一樣,吳茱萸一合,用水三碗,煎成七分,一次喝完。即使味道很濃也要勉強喝下去,曾經有人心痛如被針刺,服用此方後,二十年沒有再發作。還有藥方:治療中風腹痛,或是子宮脫垂,用吳茱萸三升,酒五升,煎煮成二升,分三次溫服。還有藥方:治療小兒火燒傷,又名瘭漿瘡、火爛瘡,用酒煮吳茱萸擦拭患處。楊氏產乳記載:治療產後心痛,吳茱萸五合,用酒三升,煮沸三次,分三次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