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證類本草》~ 卷第十三 (1)
卷第十三 (1)
1. 卷第十三
(己酉新增衍義)
白話文:
己酉年新增的闡釋說明。
2. 桑根白皮
味甘,寒,無毒。主傷中,五勞六極,羸瘦,崩中脈絕,補虛益氣,去肺中水氣,唾血熱渴,水腫腹滿臚脹,利水道,去寸白,可以縫金瘡。採無時。出土上者殺人。(續斷、桂心、麻子為之使。)
葉,主除寒熱,出汗。汁解蜈蚣毒。
桑耳,味甘,有毒。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,血病症瘕積聚,陰痛,陰陽寒熱,無子,療月水不調。其黃熟陳白者,止久泄,益氣,不飢。其金色者,治癖飲積聚,腹痛,金瘡。一名桑菌,一名木麥蜀本麥作夋(詮荀切)
五木耳,名檽(音軟),益氣不飢,輕身強志。生犍為山谷。六月多雨時採,即曝乾。
陶隱居云:東行桑根乃易得,而江邊多出土,不可輕信。桑耳斷谷方云:木檽,又呼為桑上寄生,此云五木耳。而不顯四者是何木。按,老桑樹,生燥耳。有黃者、赤白者,又多雨時,亦生軟濕者。人採以作菹,皆無復藥用。唐本注云:楮耳,人常食;槐耳,用療痔;榆、柳、桑耳;此為五耳。
軟者並堪啖。桑椹,味甘,寒,無毒。單食主消渴。葉,味苦、甘,寒,有少毒。水煎取濃汁,除腳氣水腫,利大小腸。灰,味辛,寒,有小毒。蒸淋取汁為煎,與冬灰等同滅志疵黑子,蝕惡肉,煮小豆大下水脹,敷金瘡止血生肌也。今按陳藏器本草云:桑葉汁,主霍亂腹痛吐下。
冬月用乾者濃煮服之,研取白汁合金瘡,又主小兒吻瘡。細銼,大釜中煎,取如赤糖,去老風及宿血。葉椏者名雞桑,最堪入用。椹,利五臟、關節,通血氣。久服不飢。多收曝乾。搗末蜜和為丸。每日服六十丸,變白不老。取黑椹一升,和科斗子一升,瓶盛封閉懸屋東頭,一百日盡化為黑泥,染白鬢如漆。
又取二七枚和胡桃脂研如泥,拔去白髮,點孔中即生黑者。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:桑白皮,使,平。能治肺氣喘滿,水氣浮腫,主傷絕,利水道,消水氣,虛勞客熱,頭痛,內補不足。桑耳,使。一名桑臣,又名桑黃。味甘、辛,無毒。能治女子崩中帶下,月閉血凝,產後血凝,男子痃癖,兼療伏血,下赤血。
又云木耳,亦可單用,平。孟詵云:寒,無毒。利五臟,宣腸胃氣擁,毒氣。不可多食,唯益服丹石人熱發,和蔥、豉作羹。蕭炳云:桑葉炙煮飲,止霍亂。孟詵云:桑根白皮煮汁飲,利五臟。又入散用,下一切風氣,水氣。又云桑葉炙煎飲之,止渴,一如茶法。又云桑皮煮汁,可染褐色久不落,柴燒灰淋汁入煉,五金家用。
日華子云:桑白皮,溫。調中下氣,益五臟,消痰止渴,利大小腸,開胃下食,殺腹臟蟲,止霍亂吐瀉,此即出桑根皮。又云家桑東行根,暖,無毒。研汁治小兒天吊驚癇,客忤,及敷鵝口瘡,大驗。又云家桑葉,暖,無毒。利五臟,通關節,下氣。煎服,除風痛出汗,並撲損瘀血,並蒸後,蛇蟲蜈蚣咬,鹽挪敷上。
白話文:
桑根白皮
味道甘甜,性寒,沒有毒性。主要治療身體內部損傷,五勞七傷導致的身體虛弱、消瘦,婦女崩漏導致的血脈虛弱,可以補虛益氣,去除肺部的水氣,治療咳血、口渴、水腫、腹脹等症狀,有利於排泄小便,去除體內寄生蟲,還可以縫合金瘡。採集時間沒有限制。但是長在土壤上的桑樹根皮有毒性,會導致人死亡。(續斷、桂心、麻子可以作為輔助藥材使用。)
桑葉
主要治療寒熱病症,可以發汗。桑葉汁可以解蜈蚣的毒。
桑耳
味道甘甜,有毒性。黑色的桑耳主要治療婦女漏下赤白分泌物,血病、腫塊積聚、陰部疼痛、陰陽虛寒、不孕症、月經不調等症狀。黃色或成熟變白的桑耳可以止瀉,增強體力,不容易感到飢餓。金色的桑耳可以治療飲食積聚導致的腹痛,以及金瘡。也叫做桑菌或木麥。
五木耳
又名檽,可以增強體力,不容易感到飢餓,使身體輕盈,意志堅強。生長在犍為山谷。每年六月多雨時採摘,然後曬乾。
陶弘景說:向東生長的桑樹根比較容易找到,但江邊很多長在土裡的桑樹根,不可輕易相信它們的藥效。桑耳可以作為斷食的食物,又叫做桑上寄生。這裡提到的五木耳,並沒有明確指出是哪五種樹木的木耳。根據觀察,老桑樹上會長出乾燥的木耳。有黃色、紅白色,也有多雨時生長的軟濕木耳。人們採摘用來做泡菜,就失去了藥用價值。唐本草注說:楮樹的木耳人們經常食用;槐樹的木耳用來治療痔瘡;榆樹、柳樹、桑樹的木耳合稱五耳。
軟的木耳都可以食用。
桑椹
味道甘甜,性寒,沒有毒性。單獨食用可以治療消渴病。
桑葉
味道苦、甘,性寒,有輕微毒性。用水煎煮取濃汁,可以去除腳氣水腫,有利於大小腸的排泄。
桑葉灰
味道辛辣,性寒,有輕微毒性。蒸煮後淋汁製成藥膏,與冬天燒成的灰燼作用相同,可以去除皮膚上的痣和黑斑,腐蝕壞死的肌肉,煮小豆後服用可以治療水腫腹脹,敷在金瘡上可以止血生肌。現在根據陳藏器的本草說法:桑葉汁可以治療霍亂引起的腹痛、嘔吐、腹瀉。
冬天用曬乾的桑葉濃煮後服用,或者研磨取白汁塗抹在金瘡上,也可以治療小兒口瘡。將桑葉切碎,放在大鍋中煎煮,取濃稠的像紅糖的汁液,可以去除陳年風邪和淤血。葉片分叉的叫做雞桑,最適合入藥。
桑椹
可以使五臟、關節順暢,疏通血氣。長期服用不會感到飢餓。可以多採摘曬乾,搗成粉末與蜂蜜混合製成藥丸。每天服用六十丸,可以使頭髮變黑,延緩衰老。取一升黑桑椹,與一升蝌蚪混合,裝入瓶子密封,懸掛在屋子的東邊,一百天後會變成黑泥,可以把白髮染成黑色像漆一樣。
又取十四顆桑椹與核桃油研磨成泥,拔掉白髮,將藥泥塗抹在毛孔中,就會長出黑髮。
禹錫等謹按藥性論說
桑白皮,藥性平和。可以治療肺氣喘滿,水腫,身體內部損傷,有利於排尿,去除體內水氣,治療虛勞發熱、頭痛,可以補養身體的不足。
桑耳,可以作為藥材使用。又叫桑臣,也叫桑黃。味道甘、辛,沒有毒性。可以治療婦女崩漏、白帶,月經閉止、血凝、產後血凝,男子疝氣,還可以治療體內潛藏的血瘀,排出惡血。
又說木耳也可以單獨使用,藥性平和。孟詵說:木耳性寒,沒有毒性。有利於五臟,疏通腸胃,排除毒氣。不可多吃,只適合服用丹石的人服用,會引起發熱,可以和蔥、豆豉一起煮湯。蕭炳說:桑葉燒煮後飲用,可以止霍亂。孟詵說:桑根白皮煮汁飲用,有利於五臟。也可以作為散劑使用,去除一切風邪和水氣。又說,桑葉煎煮後飲用可以止渴,如同喝茶的方法。又說,桑樹皮煮汁,可以將布染成褐色,而且不容易褪色,柴燒灰淋汁後可以用於鍛造五金器具。
日華子說:桑白皮,藥性溫和。可以調和中氣、下氣,滋養五臟,化痰止渴,有利於大小腸的排泄,開胃助消化,殺死腹內寄生蟲,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和腹瀉。這裡指的是桑樹根的皮。又說,家裡種植的向東生長的桑樹根,性溫,沒有毒性。研磨取汁可以治療小兒驚厥,以及鵝口瘡,效果非常好。又說,家裡種植的桑樹葉,性溫,沒有毒性。有利於五臟,疏通關節,降氣。煎煮服用,可以去除風痛、發汗,還可以治療跌打損傷引起的瘀血,蒸過後敷在被蛇蟲蜈蚣咬傷的部位,效果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