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證類本草》~ 卷第十二 (50)
卷第十二 (50)
1. 河邊木
令飲酒不醉。五月五日取七寸,投酒中二遍飲之,必能飲也。
白話文:
喝了這個就能醉不了。五月五日取七寸長的河邊木,放進酒裡泡兩次再喝,就能大量飲酒而不醉。
2. 檀桓
味苦,寒,無毒。主長生神仙,去萬病。末為散,飲服方寸匕,盡一枝有驗。此百歲櫱之根,如天門冬,長三、四尺,別在一旁以小根綴之。一名檀桓芝。靈寶方亦云。
白話文:
檀桓味苦、性寒,無毒。能使人長生成仙,去除一切疾病。將其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到二分(古代容量單位),服用完一整根就能見效。這種植物是百年生的樹根,形似天門冬,長約三、四尺,另有一根細小的根莖與其相連。也叫檀桓芝,靈寶方中也有記載。
3. 木蜜
味甘,平,無毒。止渴除煩,潤五臟,利大小便,去膈上熱。功用如蜜。樹生。南方枝、葉俱可啖。亦煎食如飴,今人呼白石木蜜。子名枳椇,味甜。《本經》云木蜜,非此,中汁如蜜也。崔豹《古今注》云:木蜜生南方,合體甜軟可啖,味如蜜,老枝煎取倍甜,止渴也。
白話文:
木蜜味甘性平,沒有毒性。它能止渴解煩,滋潤五臟,促進大小便通暢,消除胸膈的熱氣。功效與蜂蜜相似。木蜜是樹木所產生的,南方地區的枝葉都可以食用。也可以像熬糖一樣煎煮它,現在人們稱之為白石木蜜。它的果實叫做枳椇,味道甘甜。《本經》記載的木蜜,並非指這種植物,而是指樹木中像蜂蜜一樣的汁液。崔豹的《古今注》記載:木蜜生長在南方,整個果實甜軟可食,味道像蜂蜜,老枝煎煮後更甜,可以止渴。
4. 朗榆皮
味甘,寒,無毒。主下熱淋,利水道,令人睡。生山中。如榆皮,有滑汁。秋生莢如北榆。陶公只見榆,作注,為南土無榆也。
白話文:
朗榆皮味甘、性寒,無毒。能治療下焦熱症引起的尿頻、尿痛(下熱淋),促進尿液排出(利水道),並有安眠作用。它生長在山中,外形像榆樹皮,帶有滑潤的汁液。秋季會結出像北方榆樹一樣的莢果。陶弘景只見過榆樹,因此在註解中說南方沒有榆樹。
5. 那耆悉
味苦,寒,無毒。主結熱,熱黃,大小便澀赤,𰣤毒諸熱,明目,取汁洗目,主赤爛熱障。生西南諸國。一名龍花也。
白話文:
那耆悉味苦、性寒,沒有毒性。主治各種熱症引起的結熱、黃疸、大小便澀痛赤紅,以及各種毒熱。它還能明目,取其汁液洗眼,可以治療眼睛紅腫熱痛。這種植物生長在西南各國,也叫做龍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