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證類本草》~ 卷第十二 (43)
卷第十二 (43)
1. 沉香
梵云波律,亦此香也。雷公云:沉香,凡使須要不枯者,如觜角硬重沉於水下為上也,半沉者次也。夫入丸散中用,須候眾藥出即入拌和用之。通典:海南林邑國秦象郡林邑縣出沉香、沉木,土人斷之,積以歲年朽爛,而心節獨在,置水中則沉,故名曰沉香。次不沉者曰棧香。
海南北嵩國出好棧香、藿香及硫黃。其藿香樹,生千歲,根本甚大,伐之四、五年,木皆朽散,唯中節堅貞芬香獨存,取以為香。楊文公談苑:嶺南雷州及海外瓊崖山中多香樹,山中夷民斫採賣與人。其一樹出香三等,曰沉香、棧香、黃熟香。沉、棧皆二品。曰熟結、生結。
熟結者,樹自枯爛而得之。生結者,伐僕之久爛脫而剔取。黃熟,其破者為黃散香,夷民以香樹為槽,以飼雞狗。別說云:謹按沉香種類極多,除掌氏補神注及《圖經》所載多件外,又有如龍鱗、麻葉、竹葉之類,不啻一、二十品。要之可入藥者唯沉,而其中無空心者可用。
若雖沉水而有空心,則是雞骨也。謂中空而有朽路,若雞骨中血眼而軟嫩也。
衍義曰:沉香木,嶺南諸郡悉有之,傍海諸州尤多。交干連枝,崗嶺相接,千里不絕。葉如冬青,大者合數人抱。木性虛柔,山民或以構茅廬,或為橋梁,或為鈑甑尤佳。有香者百無一、二。蓋木得水方結,多在折枝枯乾中,或為沉,或為煎,或為黃熟。自枯死者,謂之水盤香。
今南恩、高、竇等州,唯產生結香。蓋山民入山,見香木之曲干斜枝,必以刀斫成坎,經年得雨水所漬,遂結香。復以鋸取之,刮去白木,其香結為斑點,遂名鷓鴣斑,燔之極清烈。沉之良者,唯在瓊、崖等州,俗謂之角沉。黃沉乃枯木中得者,宜入藥用。依木皮而結者。謂之青桂,氣尤清。
在土中歲久,不待刓剔而成者,謂之龍鱗。亦有削之自卷,咀之柔韌者,謂之黃蠟沉,尤難得也。然《經》中只言療風水毒腫,去惡氣,余更無治療。今醫家用以保和衛氣,為上品藥,須極細為佳。今人故多與烏藥磨服,走散滯氣,獨行則勢弱,與他藥相佐,當緩取效,有益無損,余藥不可方也。薰陸香木,葉類棠梨。
南印度界,阿吒釐國出,今謂之西香。南番者更佳,此即今人謂之乳香,為其垂滴如乳。熔塌在地者,謂之塌香,皆一也。
白話文:
沉香,在梵語中被稱為波律,指的也是這種香。雷公說:使用沉香,必須選擇沒有枯萎的,像鳥嘴一樣堅硬沉入水中的為上品,半沉的次之。如果要加入藥丸或散劑中,必須等其他藥材都處理好後再加入攪拌。根據《通典》記載,海南林邑國(今越南中部)秦象郡林邑縣出產沉香、沉木,當地人砍伐樹木後,經過多年腐爛,只有樹心部分還在,放入水中會沉下去,所以叫做沉香。不沉水的就叫棧香。
海南的北部嵩國出產優質棧香、藿香和硫磺。那裡的藿香樹,生長千年,根部非常巨大,砍伐後四五年,樹木都腐朽散開,只有中間的部位堅硬芬芳,取出作為香料。楊文公在《談苑》中提到:嶺南雷州和海外瓊崖山中有很多香樹,山裡的居民砍伐後賣給別人。一棵樹上的香可以分為三等,分別是沉香、棧香和黃熟香。沉香和棧香又各分兩種,分別是熟結和生結。
熟結是指樹木自然枯爛後形成的沉香。生結是指樹木被砍倒後,經過長時間腐爛脫落,再把香取出來。黃熟香,破碎後為黃散香,當地居民甚至把香樹當作豬圈,用來餵雞餵狗。《別說》中說:沉香的種類非常多,除了《掌氏補神注》和《圖經》記載的,還有像龍鱗、麻葉、竹葉等種類,不下十幾二十種。但真正能入藥的只有沉香,而且必須是實心的才能用。
如果沉香雖然能沉水卻是空心的,那就像雞骨一樣,內部中空,而且有腐朽的痕跡,像雞骨頭裡面的血眼一樣軟嫩。
《衍義》中說:沉香木,嶺南各郡都有,尤其靠近海邊的州更多。樹木枝幹交錯,山嶺相連,綿延千里。葉子像冬青樹,大的樹木需要幾個人才能合抱。木質鬆軟,山民有時用來搭建茅草屋,或做橋梁,或做鍋碗瓢盆都很好。但能產生香味的,一百棵樹中只有一兩棵。大抵是樹木在有水的地方才能結香,多在折斷枯乾的樹枝中,有的形成沉香,有的形成煎香,有的形成黃熟香。自然枯死的叫做水盤香。
現在南恩、高、竇等州,只產生生結香。山民進山,看到香木彎曲傾斜的樹枝,就會用刀砍出凹槽,經過雨水浸泡,就結出了香。然後用鋸子取下,刮去白木,香結成斑點,所以叫做鷓鴣斑,焚燒時氣味極為清冽。最好的沉香,只在瓊、崖等州,俗稱角沉。黃沉是枯木中形成的,適合入藥。靠樹皮形成的,叫做青桂,氣味尤其清香。
在土中埋藏多年,不用加工就能形成的,叫做龍鱗。也有一種削開後會捲曲,咀嚼起來柔軟的,叫做黃蠟沉,非常難得。但《經》中只說它能治療風濕水腫,去除惡臭,沒有其他的治療作用。現在醫生用它來調和氣血,是上等藥材,必須磨得極細才好。現在很多人把它和烏藥一起磨成粉服用,可以疏散滯氣。單獨使用效果較弱,和其他藥材搭配使用,效果會比較慢,但有益無害,其他藥材無法與之相比。薰陸香樹的葉子像棠梨樹。
南印度界阿吒釐國出產的,現在稱為西香。南番出產的更好,這就是現在人說的乳香,因為它滴落時像乳汁一樣。熔化後滴落在地上的,叫做塌香,其實都是一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