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證類本草》~ 卷第十二 (38)
卷第十二 (38)
1. 女貞實
味苦、甘,平,無毒。主補中,安五臟,養精神,除百疾。久服肥健,輕身不老。
生武陵川穀,立冬採。
陶隱居云:葉茂盛,凌冬不凋,皮青肉白,與秦皮為表裡。其樹以冬生而可愛。諸處時有。《仙經》亦服食之。俗方不復用,市人亦無識者。唐本注云:女貞,葉似枸骨及冬青樹等。其實九月熟,黑似牛李子。陶云與秦皮為表裡,誤矣。然秦皮葉細冬枯,女貞葉大冬茂,殊非類也。
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:樹高數丈,花細青白色,採實曬乾。今山南、江南皆有之。
陳藏器云:女貞似枸骨。按枸骨樹如杜仲,皮堪浸酒,補腰腳令健。枝、葉燒灰淋取汁,塗白癜風。亦可作稠煎敷之。木肌白似骨,故云枸骨。《詩·義疏》云:木杞,其樹似慄。一名枸骨。理白滑,其子為木虻子。可合藥,木虻在葉中卷葉,如子羽化為虻,非木子。又云冬青,其葉堪染緋,子浸酒去風血補益,木肌白有紋作象齒笏,冬月青翠,故名冬青。
江東人呼為凍生。李邕又云:出五臺山。葉似椿,子赤如郁李,微酸,性熱。與此亦小有異同,當是兩種冬青。日華子云:冬青皮,涼,無毒。去血,補益肌膚。
圖經曰:女貞實,生武凌川穀,今處處有之。《山海經》云:泰山多真木,是此木也。其葉似枸骨及冬青,木極茂盛,凌冬不凋,花細青白色。九月而實成,似牛李子。立冬採實,曝乾。其皮可以浸酒。或云:即今冬青木也。而冬青木肌理白,紋如象齒,道家取以為簡,其實亦浸酒,去風補血。
其葉燒灰,面膏塗之。治癉瘃殊效,兼滅瘢疵。又李邕云:五臺山冬青,葉似椿,子如郁李。微酸,性熱,與此小有同異,當是別有一種耳。又嶺南有一種女貞,花極繁茂而深紅色,與此殊異,不聞中藥品也。枸骨木多生江、浙間,木體白似骨,故以名。南人取以旋作合器甚佳。
《詩·小雅》云:南山有枸。陸機云:山木,其狀如櫨。一名枸骨。理白可為函板者是此也。皮亦堪浸酒,補腰膝。燒其枝葉為灰,淋汁塗白癜風。亦可作煎敷之。
白話文:
女貞子味甘苦,性平,無毒。能滋補身體,安定五臟,養護精神,去除百病。長期服用能使人身體強健,輕盈,延緩衰老。
女貞子生長在武陵川穀,在立冬時節採收。
據陶弘景記載:女貞樹葉茂盛,冬天也不凋零,樹皮青綠,果肉潔白,與秦皮藥性互為表裡。其樹木在冬天生長,令人喜愛,各地都有生長。道家經典也記載過服用女貞子的方法。但民間方劑很少使用,市面上也很少有人認識它。唐代注釋中說:女貞樹葉子像枸骨和冬青樹,果實九月成熟,黑色,像牛李子。陶弘景說它與秦皮藥性互為表裡,這是錯誤的。因為秦皮葉子細小,冬天枯萎,而女貞葉子大,冬天依然茂盛,兩者完全不同。
據蜀地本草圖經記載:女貞樹高數丈,花朵細小,呈青白色,採摘果實曬乾即可入藥。現在山南、江南地區都有生長。
陳藏器記載:女貞樹類似枸骨。枸骨樹像杜仲樹,樹皮可以浸酒,能補益腰腳,使人強健。枝葉燒成灰,取其汁液塗抹白癜風,也可以製成膏藥敷貼。枸骨樹木質地潔白,像骨頭一樣,因此稱之為枸骨。《詩經》義疏中記載:枸骨樹像栗樹,也叫枸骨,木質光滑潔白,果實叫木虻子,可以入藥。木虻子是蟲卵在葉子中捲葉而成,像種子一樣,羽化成虻蟲,並不是樹木的果實。又說冬青樹葉子可以染紅色,果實浸酒可以祛風血,補益身體,樹木質地潔白,有紋理,像象牙笏,冬天仍然青翠,因此稱為冬青。
江東地區的人稱之為「凍生」。李邕又說:女貞子也出產於五臺山,葉子像椿樹,果實紅色,像郁李,略帶酸味,性溫熱,與其他記載略有不同,可能是不同種類的冬青。日華子記載:冬青樹皮性寒,無毒,可以去血,補益肌膚。
圖經記載:女貞子生長在武陵川穀,現在各地都有。山海經記載:泰山有很多真木,就是指這種樹。其葉子像枸骨和冬青,樹木非常茂盛,冬天也不凋零,花朵細小,呈青白色,九月果實成熟,像牛李子。立冬時採收果實,曬乾即可。其樹皮可以浸酒。有人說:這就是現在的冬青樹。但是冬青樹木質地潔白,紋理像象牙,道家常用其木材製作簡冊,其果實也可以浸酒,祛風補血。
其葉子燒成灰,加上面粉製成膏藥塗抹,治療皮膚病非常有效,還能消除疤痕。李邕又說:五臺山的冬青,葉子像椿樹,果實像郁李,略帶酸味,性溫熱,與其他記載略有不同,可能是一種不同的冬青。嶺南也有一種女貞樹,花朵非常茂盛,顏色深紅,與其他種類差異很大,並不常用於中藥。枸骨樹多生長在江浙地區,樹木潔白,像骨頭一樣,因此得名。南方人常用其木材製作器皿,效果很好。
《詩經·小雅》記載:南山有枸骨。陸機記載:枸骨樹,形狀像櫨樹,也叫枸骨,木質潔白,可以製作箱板,樹皮可以浸酒,補益腰膝。燒其枝葉為灰,取其汁液塗抹白癜風,也可以製成膏藥敷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