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證類本草》~ 卷第十二 (30)
卷第十二 (30)
1. 乾漆
席延賞:治女人經血不行及諸癥瘕等病。室女萬瘕丸:乾漆一兩為粗末,炒令煙盡,牛膝末一兩,以生地黃汁一升入銀器中熬,俟可丸,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一丸,加至三、五丸,酒飲下,以通利為度。抱朴子:內篇:淳漆不枯者,服之通神長生法。或以大蟹投其中,或以雲母水,或以玉水合之服,九蟲悉下,惡血從鼻出。
一年六甲,行廚至也。淮南子:漆見蟹而不幹。
衍義曰:乾漆,苦濕漆,藥中未見用,凡用者,皆乾漆耳。其濕者,在燥熱及霜冷時,則難乾。得陰濕,雖寒月亦易干。亦物之性也。苦沾漬人,以油治之。凡驗漆,唯稀者以物蘸起,細而不斷,斷而急收起。又塗於干竹上,蔭之速乾者,並佳。余如《經》。
白話文:
席延賞說:乾漆可以治療婦女月經不來以及各種腫塊等疾病。「室女萬瘕丸」的做法是:將一兩乾漆磨成粗末,炒到沒有煙,再加入一兩牛膝末,用一升生地黃汁放在銀器中熬煮,等到可以搓成丸子時,將其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可以增加到三到五丸,用酒送服,以達到通暢的效果為標準。《抱朴子》內篇提到:純淨的漆如果不會乾,服用它可以達到通神的境界,有長生不老的功效。或者將大螃蟹投入其中,或者加入雲母水,或者加入玉水一同服用,可以將體內九種蟲都排出,並且將體內惡血從鼻子排出。一年之中,有六個甲日適合移動廚房。淮南子說:漆遇到螃蟹就不會乾。
衍義說:這裡說的乾漆,是指苦味的濕漆。藥材中沒有用到濕漆,凡是藥用的都是乾漆。濕漆在乾燥炎熱或寒冷結霜的時候很難乾,但是如果放在陰暗潮濕的地方,即使是寒冷的月份也容易乾,這也是東西的自然特性。濕漆如果沾到皮膚上會使人感到不舒服,可以用油來塗抹治療。檢驗漆的方法是:用東西沾取少量的漆,如果能拉出細絲而不斷裂,斷裂後能迅速收回,又或者塗在乾燥的竹子上,放在陰涼處能迅速乾燥的,都是好的漆。其他關於漆的描述,都如同經典所述。
2. 五加皮
味辛、苦,溫、微寒,無毒。主心腹疝氣,腹痛,益氣,療躃,小兒不能行,疽瘡陰蝕,男子陰痿,囊下濕,小便餘瀝,女人陰癢及腰脊痛,兩腳疼痹風弱,五緩虛羸,補中益精,堅筋骨,強志意。久服輕身耐老。一名豺漆,一名豺節。五葉者良。生漢中及冤句。五月、七月採莖,十月採根,陰乾。(遠志為之使,畏蛇皮、玄參。)
陶隱居云:今近道處處有,東間彌多。四葉者亦好。煮根莖釀酒,主益人。道家用此作灰,亦以煮石,與地榆並有秘法。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:樹生小叢,赤蔓,莖間有刺,五葉生枝端,根若荊根,皮黃黑,肉白骨硬。今所在有之。藥性論云:五加皮有小毒。能破逐惡風血,四肢不遂,賊風傷人,軟腳䐴(公對切)腰,主多年瘀血在皮肌,治痹濕,內不足,主虛羸,小兒三歲不能行,用此便行走。日華子云:明目,下氣,治中風,骨節攣急,補五勞七傷。
葉治皮膚風,可作蔬菜食。
圖經曰:五加皮,生漢中及冤句,今江淮、湖南州郡皆有之。春生苗,莖、葉俱青,作叢。赤莖又似藤蔓,高三、五尺,上有黑刺。葉生五叉作簇者良。四葉、三葉者最多,為次。每一葉下生一刺。三、四月開白花,結細青子,至六月漸黑色。根若荊根,皮黃黑,肉白,骨堅硬。
五月、七月採莖,十月採根,陰乾用。蘄州人呼為木骨。一說今所用乃有數種。京師、北地者,大片類秦皮、黃柏輩,平直如板而色白,絕無氣味,療風痛頗效,余不入用。吳中乃剝野椿根為五加皮,柔韌而無味,殊為乖失。今江淮間所生乃為真者,類地骨,輕脆芬香是也。
其苗莖有刺類薔薇,長者至丈餘。葉五出,如桃花,香氣如橄欖。春時結實,如豆粒而扁,春青,得霜乃紫黑。吳中亦多,俗名為追風使,亦曰刺通。剝取酒漬以療風,乃不知其為五加皮也。江淮、吳中往往以為藩籬,正似薔薇、金櫻輩,一如上所說,但北間多不知用此種耳。
亦可以釀酒,飲之治風痹、四肢攣急。
陳藏器序:五加皮花者,治眼臃人,搗末酒調服,自正。雷公曰:今五加皮,其樹本是白楸樹。其上有葉如蒲葉者,其葉三花是雄,五葉花是雌。剝皮陰乾。陽人使陰,陰人使陽。外臺秘要:治服諸藥石後,或熱噤多向冷地臥,又不得食諸熱面、酒等方五加皮二兩,以水四升,煮取二升半,候石發之時便服,未定更服。楊氏產乳:療灶丹,從兩腳赤如火燒。
五加葉、根燒作灰五兩,取煅鐵家槽中水,和塗之。東華真人煮石經:舜常登蒼梧山,曰:厥金玉之香草,朕用偃息正道,此乃五加也。又異名曰金鹽。昔西域真人王屋山人王常言:何以得長久?何不食石蓄金鹽。母何以得長壽?何不食石用玉豉。玉豉者,即地榆也。五加、地榆皆是煮石而餌得長生之藥也。
白話文:
五加皮味辛、苦,性溫微寒,無毒。主治心腹疝氣、腹痛,能益氣、治療腳氣,以及小兒不會走路、疽瘡陰蝕、男子陽痿、陰囊潮濕、小便淋瀝不盡、婦女陰部瘙癢及腰脊疼痛、腿腳疼痛麻痺、肢體乏力虛弱等症狀。它能補益中氣、益精、強健筋骨、增強意志。長期服用可輕身延年。五加皮又名豺漆、豺節,五葉者最佳,生長在漢中和冤句。五月、七月採收莖,十月採收根,陰乾保存。(配伍遠志,畏忌蛇皮、玄參。)
古籍記載:五加皮現在各地都有,東邊更多。四葉的也很好。將根莖煮後釀酒,有益身體健康。道家常用它製成灰,也用它煮石,與地榆一起配合使用,有獨特的秘方。據記載,五加皮植株矮小叢生,莖赤色蔓生,莖上有刺,五片葉子生長在枝端,根像荊棘的根,皮呈黃黑色,肉白色,骨頭堅硬。現在各地都有。另有記載說五加皮略帶小毒,能破血行血,治療四肢麻痺、中風、腿軟腰痛、多年瘀血等症狀,主治痹濕、身體虛弱,小兒三歲還不會走路的,服用後即可行走。另有記載說五加皮能明目、降氣,治療中風、關節拘攣,以及五勞七傷。
葉子能治療皮膚風症,可作蔬菜食用。
古籍記載:五加皮生長在漢中和冤句,現在江淮、湖南等地也有。春天發芽,莖葉青綠色,叢生。紅色莖像藤蔓,高三五尺,莖上有黑色刺。五片葉子簇生在一起的最好,四葉、三葉的次之。每片葉子下面都生有一個刺。三四月開花,花白色,結細小的青色果實,到六月漸漸變黑。根像荊棘的根,皮黃黑色,肉白色,骨頭堅硬。五月、七月採收莖,十月採收根,陰乾後使用。蘄州人稱它為木骨。有人說現在使用的五加皮有好幾種。京師、北方地區的,葉片很大,像秦皮、黃柏,平直像木板,顏色發白,沒有氣味,治療風濕痛效果不錯,其他用途則不佳。吳地則將野椿根剝皮當作五加皮使用,柔軟無味,完全不同。現在江淮地區生長的才是真正的五加皮,類似地骨皮,輕脆芬香。
它的莖上有刺,像薔薇,長的可達一丈多。葉子五裂,像桃花,有橄欖般的香味。春天結果,像扁豆粒大小,春天青綠色,霜降後變成紫黑色。吳地也很多,俗稱追風使或刺通。剝皮後用酒浸泡治療風濕病,卻不知道它就是五加皮。江淮、吳地常把它當作籬笆,很像薔薇、金櫻子,就像上面說的這樣,只是北方地區多數人不知道使用這種。
也可以用它釀酒,飲用能治療風濕痹痛、四肢拘攣。
古籍記載:五加皮的花能治療眼睛腫痛,搗碎後用酒調服,即可痊癒。另有記載說:現在的五加皮,樹木本是白楸樹。上面有像蒲葦葉子的,三片葉子的花是雄花,五片葉子的花是雌花。剝皮陰乾。陽性體質的人用陰乾的,陰性體質的人用陽乾的。另有記載說:服用藥物後,或因發熱而張口不能說話,常臥於寒冷之地,又不能食用熱食、酒等,可用五加皮二兩,加水四升,煎至二升半,待石膏發熱時服用,症狀未緩解可再服用。另有記載:治療產後丹毒,兩腳紅腫似火燒般疼痛,可用五加葉、根燒成灰五兩,加煅鐵槽中的水調和塗抹。另有記載:舜帝常登蒼梧山,說:「這裡的金玉香草,我用來休養生息,遵循正道,這就是五加。」又名金鹽。古人說:怎樣才能長壽?食用石頭和金鹽。母親怎樣才能長壽?食用石頭和玉豉。玉豉就是地榆。五加、地榆都是煮石後服用的長生藥。
古人說:寧可有一把五加皮,也不要金玉滿車;寧可有一斤地榆,也不要明月寶珠。魯定公的母親服用五加酒,得以長壽,臨死前假裝死亡,當時的人都不知道。許多人都服用五加酒,房事不衰,壽命達三百年,有二十個兒子。世世代代服用五加酒而延年益壽的人,數不勝數。
可以將它研磨成粉末代替茶飲用,效果也很好。古人認為五加皮是天上的五車星的精華。金與五湖相應,人與五德相應,位與五方相應,物與五車相應。所以青色的精華進入莖,就有東方的精液;白色的氣進入節,就有西方的津液;紅色的氣進入花,就有南方的光輝;黑色的精華進入根,就有北方的甘甜;黃色的煙氣進入皮,就有戊己之靈。五種神氣相生相克,互相滋養。
服用它的人能成仙,服食它的人能返老還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