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慎微

《證類本草》~ 卷第十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十二 (3)

1.

雷公云:凡使,勿薄者,要紫色厚者,去上粗皮,取心中味辛者使。每斤大厚紫桂,只取得五兩,取有味厚處,生用。如末用,即用重密熟絹並紙裹,勿令犯風。其州土只有桂草,元無桂心。用桂草煮丹陽木皮,遂成桂心。凡使,即單搗用之。聖惠方治風頭痛,每欲天陰雨風先發者。

用桂心一兩為末,以酒調如膏,用敷頂上並額角。又方治九種心痛妨悶。用桂心一分為末,以酒一大盞,煎至半盞,去滓,稍熱服,立效。又方治寒疝,心痛,四肢逆冷,全不欲食。用桂心二兩去皮,搗羅為散。不計時候,熱酒調下一錢匕。又方治產後惡血衝心痛,氣悶欲絕。

用桂心三兩,搗羅為散,狗膽汁和丸如櫻桃大。不計時候,用熱滴磨,下二丸。外臺秘要療小兒睡中遺尿不自覺。桂末、雄雞肝等分,搗丸服如小豆大。溫水下,日三。千金方治中風,面目相引偏僻,牙車急,舌不可轉。桂心以酒煮取汁,故布蘸㩉病上,正即止,左喎㩉右,右喎㩉左,常用大效。

又方大治失音。末桂著舌下,漸咽汁。又方治卒中惡心痛。桂心八分,㕮咀,以水四升,煮取一升,分二服。肘後方治卒心痛。桂心八兩,㕮咀,水四升,煮取一升,分三服。又方治心腹俱脹痛,短氣欲死,或已絕。桂二兩,切,以水一升二合,煮取八合,去滓,頓服。無桂,用乾薑亦得。

又方治中風,四肢逆冷,吐清水,宛轉啼呼者。取二兩㕮咀,以水三升,煮取二升,去滓適寒溫盡服。又方治反腰有血痛。搗桂篩三升許,以苦酒和塗痛上,干復塗。葛氏方治卒吐血。桂屑方寸匕,晝夜含二十許服。亦療下血,大神驗。《千金方》同。又方治產後腹中瘕痛。

末桂,溫酒服方寸匕,日三。《子母秘錄:》同。孫真人食忌治中風失音方:桂一尺,以水三升,煎取一升服,取汗。又方治唾血。取桂心搗作末,以水下方寸匕。梅師方蜀椒閉口者有毒,誤食之,便氣欲絕,或下白沫,身體冷急。煎桂汁服之,多飲冷水一、二升,忽食飲吐漿,煎濃豉汁服之。

又方治卒外腎偏腫疼痛方:桂心末和水調方寸匕,塗之。又方治產後血泄不禁止,余血彌痛兼塊。桂心、乾薑等分,為末,空心酒調服方寸匕。斗門方治中風失音。用桂心一兩,去其粗皮,近人身體懷之,至兩時辰許,為末,分為三服,每服用水二盞,煎取一盞,服之瘥。大妙。

《聖惠方》同。姚和眾方治小兒臍腫。取桂心炙令熱,熨之,日可四、五度。抱朴子云桂可以合蔥涕蒸作水,亦可以竹瀝合餌之,亦可以龜腦和而服之,七年,能步行水上,長生不死。又云:趙他子服桂二十年,足下毛生,日行五百里,力舉千斤。

衍義曰:桂,大熱。《素問》云:辛、甘發散為陽。故漢·張仲景桂枝湯,治傷寒表虛,皆須此藥,是專用辛、甘之意也。本草第一又云:療寒以熱藥。故知三種之桂,不取菌桂、牡桂者,蓋此二種,性止溫而已,不可以治風寒之病。獨有一字桂,《本經》言甘、辛,大熱,此正合《素問》辛、甘發散為陽之說,尤知菌、牡二桂不及也。然《本經》只言桂,仲景又言桂枝者,蓋亦取其枝上皮,其木身粗厚處,亦不中用。

白話文:

雷公說:凡是使用桂,不要用薄的,要用紫色且厚的。去掉表面的粗皮,取用裡面味道辛辣的部分。每斤厚實的紫色桂,只能取五兩,取味道濃厚的部位,直接生用。如果要磨成粉末,就用多層細密的熟絹和紙包好,不要讓它接觸到風。這種地方的土只長桂草,沒有桂心。用桂草煮丹陽木的樹皮,才能製成桂心。凡是要使用,就單獨搗碎使用。

《聖惠方》記載,治療風引起的頭痛,每當天氣陰雨或颳風前就會發作。用桂心一兩磨成粉末,用酒調成膏狀,塗在頭頂和額角。還有一個方子治療九種心痛、胸悶。用桂心一分磨成粉末,用一大杯酒煎至半杯,去除藥渣,稍微熱的時候服用,立刻見效。又有一個方子治療寒疝、心痛、四肢冰冷、完全不想吃東西。用桂心二兩,去皮,搗碎篩成散劑。不計時間,用熱酒調服一錢匙。還有一個方子治療產後惡露衝心導致心痛,氣悶快要昏厥。用桂心三兩,搗碎篩成散劑,用狗膽汁調和成櫻桃大小的丸子。不計時間,用熱水滴磨,服用二丸。

《外臺秘要》記載,治療小兒睡中遺尿不自覺。用桂末和雄雞肝等份,搗成丸子,像小豆大小。用溫水送服,每天三次。《千金方》記載,治療中風,臉部肌肉牽扯導致歪斜,牙關緊閉,舌頭無法轉動。用桂心用酒煮取汁液,用布沾濕後敷在患處,矯正後就會停止,左歪敷右邊,右歪敷左邊,經常使用效果很好。

還有一個方子可以治療失音。將桂末放在舌下,慢慢吞咽汁液。又有一個方子治療突然發作的心痛。用桂心八分,稍微搗碎,用水四升煮取一升,分成兩次服用。《肘後方》記載,治療突然發作的心痛。用桂心八兩,稍微搗碎,用水四升煮取一升,分成三次服用。又有一個方子治療心腹都脹痛,呼吸急促快要死亡,或者已經昏厥。用桂二兩,切碎,用水一升二合煮取八合,去除藥渣,一次全部喝下。沒有桂,可以用乾薑代替。

又有一個方子治療中風,四肢冰冷,吐清水,翻來覆去啼哭。取二兩桂稍微搗碎,用水三升煮取二升,去除藥渣,等到溫度合適後全部喝下。又有一個方子治療腰部反轉有血痛。搗桂篩出三升左右,用苦酒調和塗在痛處,乾了就再塗。《葛氏方》記載,治療突然吐血。用桂屑一小匙,白天晚上含服二十多次。也能治療下血,效果非常神奇。《千金方》記載相同。又有一個方子治療產後腹中積塊疼痛。用桂末,用溫酒送服一小匙,每天三次。《子母秘錄》記載相同。

孫真人《食忌》記載,治療中風失音的方子:用桂一尺,用水三升煎取一升服用,使身體出汗。又有一個方子治療咳血。取桂心搗成末,用水送服一小匙。《梅師方》記載,蜀椒如果閉口,就有毒性,誤食後,會導致氣息快要斷絕,或者拉出白沫,身體冰冷。煎桂汁服用,多喝一兩升冷水,如果還是吐出漿液,就煎濃豉汁服用。

又有一個方子治療突然陰囊偏腫疼痛:用桂心末用水調成一小匙,塗在患處。又有一個方子治療產後血崩不止,殘餘的血塊疼痛。用桂心和乾薑等份,磨成粉末,空腹用酒調服一小匙。《斗門方》記載,治療中風失音。用桂心一兩,去掉粗皮,放在貼身的地方,經過兩個時辰左右,磨成粉末,分成三份,每次用水二杯煎取一杯服用,就會痊癒。效果很好。《聖惠方》記載相同。姚和眾的方子治療小兒臍腫。取桂心烤熱,熨燙患處,每天可以四五次。《抱朴子》說桂可以和蔥的黏液混合蒸成水,也可以和竹瀝一起服用,也可以和龜腦混合服用,七年後,就能在水上行走,長生不死。又說:趙他子服用桂二十年,腳底長出毛髮,每天能走五百里,力氣能舉千斤。

衍義說:桂,性大熱。《素問》說:辛、甘有發散作用,屬於陽性。所以漢代張仲景的桂枝湯,治療傷寒表虛,都需要用這種藥,就是專用辛、甘的原理。本草書上說:用熱藥治療寒症。所以才知道三種桂,不取菌桂、牡桂的原因,是因為這兩種,藥性只是溫和而已,不能夠治療風寒的疾病。只有一字桂,《本經》記載甘、辛,大熱,這才符合《素問》辛、甘發散為陽的說法,更加知道菌桂、牡桂比不上它。然而《本經》只說桂,仲景又說桂枝,也是取它枝上的皮,樹幹粗厚的部分,也是不適用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