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證類本草》~ 卷第十一 (25)
卷第十一 (25)
1. 連翹
味苦,平,無毒。主寒熱鼠瘻瘰癧,癰腫惡瘡癭瘤,結熱蠱毒,去白蟲。一名異翹,一名蘭華,一名折根,一名軹,一名三廉。生泰山山谷。八月採,陰乾。
陶隱居云:處處有,今用莖連花、實也。唐本注云:此物有兩種:大翹,小翹。大翹葉狹長如水蘇,花黃可愛生下濕地,著子似椿實之未開者,作房翹出眾草。其小翹生崗原之上,葉、花、實皆似大翹而小細。山南人並用之。今京下唯用大翹子,不用莖、花也。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:連翹,微寒。
《圖經》云:苗高三、四尺,今所在下濕地有,採實,日乾用之。爾雅云:連,異翹。釋曰:連一名異翹。郭云:一名連苕,又名連草。藥性論云:連翹,使。一名旱蓮子。主通利五淋,小便不通,除心家客熱。日華子云:通小腸,排膿,治瘡癤止痛,通月經。所在有。獨莖,梢開三、四黃花,結子內有房瓣子。
五月、六月採。
圖經曰:連翹,生泰山山谷,今近京及河中、江寧府、澤、潤、淄、兗、鼎、岳、利州,南康軍皆有之。有大翹、小翹二種,生下濕地或山崗上,葉青黃而狹長,如榆葉、水蘇輩,莖赤色,高三、四尺許,花黃可愛,秋結實似蓮,作房,翹出眾草,以此得名,根黃如蒿根。八月採房,陰乾。
其小翹生崗原之上,葉、花、實皆似大翹而細。南方生者,葉狹而小,莖短,才高一、二尺,花亦黃,實房黃黑,內含黑子如粟粒,亦名旱蓮草,南人用花、葉。中品鱧腸亦名旱蓮,人或以此當旱蓮,非也。《爾雅》謂之連,一名異翹,一名連苕,又名連草。今南中醫家說云:連翹,蓋有兩種:一種似椿實之未開者,殼小堅而外完,無跗萼,剖之則中解,氣甚芬馥,其實才干,振之皆落,不著莖也。
一種乃如菡萏,殼柔,處有跗萼抱之,無解脈,亦無香氣,干之雖久,著莖不脫,此甚相異也。今如菡萏者,江南下澤間極多。如椿實者,乃自蜀中來,用之亦勝江南者。據本草言:則蜀中來者為勝,然未見其莖、葉如何也。
集驗方:洗痔。以連翹煎湯洗訖,刀上飛綠礬,入麝香貼之。
衍義曰:連翹,亦不至翹出眾草,下濕地亦無,泰山山谷間甚多。今只用其子,折之,其間片片相比如翹,應以此得名爾。治心經客熱最勝。尤宜小兒。
白話文:
連翹味苦,性平,無毒。主要用於治療寒熱引起的鼠瘻、瘰癧、癰腫惡瘡、癭瘤、以及因熱毒引起的蠱毒,也能夠驅除蛔蟲。連翹別名異翹、蘭華、折根、軹、三廉,生長在泰山山谷中,農曆八月採收,陰乾備用。
據陶弘景記載,連翹各地都有,現在使用的是莖、花和果實。唐代的本草注釋說,連翹分為大翹和小翹兩種。大翹葉子狹長,像水蘇,花黃色好看,生長在低濕的地方,果實像椿樹果實未成熟的樣子,果莢翹出其他草叢之上。小翹則生長在山崗上,葉、花、實都和大小翹相似,只是更小更細。南方人都使用兩種連翹。如今京城只用大翹的果實,不用莖和花。禹錫等人考證蜀地本草記載,連翹微寒。
《圖經本草》記載,連翹植株高三到四尺,現在各地低濕地都有,採摘果實曬乾入藥。 《爾雅》中稱連翹為異翹。《釋名》也說連翹又名異翹。郭璞注釋說,連翹又名連苕、連草。《藥性論》記載,連翹能通利水道,治療五種淋症和小便不通,也能消除心火。《日華子本草》記載,連翹能通利小腸,排出膿液,治療瘡癤止痛,還能通經。連翹各地都有,植株單莖,莖頂開三到四朵黃花,結出的果實內有房瓣狀的種子。
五月、六月採收。
《圖經本草》記載:連翹生長在泰山山谷,現在京畿附近、河中地區、江寧府、澤州、潤州、淄州、兗州、鼎州、岳州、利州、南康軍等地都有。有大翹和小翹兩種,生長在低濕地或山崗上,葉子青黃色,狹長,像榆葉或水蘇,莖是赤紅色,高約三到四尺,花黃色好看,秋天結的果實像蓮蓬,果莢翹出草叢,因此得名,根黃色像艾蒿的根。八月採收果實,陰乾備用。
小翹生長在山崗上,葉、花、實都像大翹,只是更小更細。南方生長的連翹,葉子狹小,莖短,高度只有一到兩尺,花也是黃色,果實呈黃黑色,裡面含黑色種子像小米粒,也叫旱蓮草,南方人用花和葉。中品鱧腸也叫旱蓮,有人用它代替旱蓮,這是錯誤的。《爾雅》稱連翹為連,又名異翹,連苕,連草。現在南方醫家說,連翹大概有兩種:一種像椿樹果實未成熟的樣子,果殼小而堅硬,完整無缺,沒有花萼,剖開裡面是空的,氣味非常芬芳,果實乾燥後,輕輕搖晃種子就會掉落,不附著在莖上。
另一種像蓮蓬,果殼柔軟,有花萼包著,沒有空隙,也沒有香味,即使乾燥很久,種子也附著在莖上不會脫落,這兩種差別很大。像蓮蓬的那種,江南下澤地區很多。像椿樹果實的那種,來自蜀地,藥效也比江南的好。根據本草記載,蜀地產的更好,但還沒見過它的莖葉是什麼樣子。
民間驗方:治療痔瘡,用連翹煎湯洗淨患處,然後在刀上沾綠礬,再加入麝香貼敷。
衍義:連翹並不一定都翹出草叢,低濕地也不一定都有,泰山山谷間很多。現在只用它的果實,掰開果實,裡面一片一片的,像翹起的樣子,大概是因此得名的。治療心經客熱最有效,尤其適合小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