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證類本草》~ 卷第六 (51)
卷第六 (51)
1. 會州白藥
主金瘡,生膚,止血,碎末敷瘡上。藥如白蘞,出會州也。
白話文:
會州白藥主治金瘡(刀傷),能促進傷口癒合、止血。將藥物研磨成細末,敷在傷口上即可。此藥類似白蘞,產自會州。
2. 救窮草
食之可絕谷長生。生地肺山大松樹下,如竹,出新道書。地肺山高六千丈,其下有之,應可求也。
白話文:
救窮草
吃了它可以不用吃別的食物而長生不老。它生長在名為地肺山的巨大松樹下,長得像竹子一樣,這記載在新道教典籍中。地肺山高達六千丈,這種草就生長在其下方,應該可以找到。
3. 草豉
味辛,平,無毒。主惡氣,調中,益五臟,開胃,令人能食。生巴西諸國。草似韭,豉出花中,人食之。
白話文:
草豉味辛、性平,沒有毒性。能去除惡氣,調理脾胃,滋補五臟,增進食慾,讓人胃口大開。它生長在巴西等國家,植株像韭菜,豆豉則長在花朵中,可以食用。
4. 陳思岌
味辛,平,無毒。主解諸藥毒,熱毒,丹毒癰腫,天行壯熱,喉痹,蠱毒,除風血,補益。以上並煮服之,亦磨敷瘡上,亦浸酒。出嶺南。一名千金藤,一名石黃香。今江東又有千金藤,一名鳥虎藤,與陳思岌所主,頗有異同,終非一物也。陳思岌蔓生,如小豆,根及葉辛香也。
白話文:
陳思岌味辛,性平,無毒。能解各種藥物中毒、熱毒、丹毒引起的癰腫、流行性高熱、喉嚨阻塞、蠱毒,還能去除風濕痺痛,並有補益的功效。以上諸症皆可將其煎煮服用,也可磨碎敷在患處,或浸泡在酒中服用。它產於嶺南地區,也叫千金藤、石黃香。現在江東地區也有一種植物也叫千金藤,又名鳥虎藤,與陳思岌的功效雖然有些相似,但也有不同之處,最終它們並非同一樣東西。陳思岌是蔓生植物,莖葉像小豆,根和葉都辛香。
5. 千里及
味苦,平,小毒。主天下疫氣,結黃,瘧瘴,蠱毒。煮服之吐下,亦搗敷瘡,蟲、蛇、犬等咬處。藤生,道旁籬落間有之,葉細厚,宣、湖間有之。
白話文:
千里及味苦性平,略帶小毒。能治療瘟疫、黃疸、瘧疾和蠱毒。可以煎煮服用,使其嘔吐瀉下,也可搗碎外敷於瘡瘍、蟲蛇犬咬傷處。這種植物是藤蔓狀的,生長在路邊或籬笆附近,葉子細而厚,在宣州、湖州地區可以見到。
6. 孝文韭
味辛,溫,無毒。主腹內冷脹滿,泄痢腸澼,溫中補虛。生塞北山谷。如韭,人多食之能行。云昔後魏孝文帝所種,以是為名。又有山韭,亦如韭,生山間,主毛髮。又有石蒜,生石間。又有澤蒜,根如小蒜,葉如韭。生平澤,並溫補下氣。又滑水源。又有諸葛亮韭,而長,彼人食之,是蜀魏時諸葛亮所種也。
白話文:
孝文韭味辛性溫,無毒。能治療腹部冷脹、腹瀉、痢疾,以及溫中補虛。它生長在塞北的山谷中,外形像韭菜,許多人都食用它,能促進消化。據說這是後魏孝文帝種植的,因此而得名。還有一種山韭,也像韭菜,生長在山間,可以烏髮。此外還有石蒜,生長在岩石間;以及澤蒜,根像小蒜,葉像韭菜,生長在濕地,它們都有溫補、降氣的功效,還能利水。還有一種諸葛亮韭,植株較長,相傳是蜀漢時期諸葛亮種植的。
7. 倚待草
味甘,溫,無毒。主血氣虛勞,腰膝疼弱,風緩,羸瘦無顏色,絕傷,無子,婦人老血。浸酒服之。逐病拯疾,故名倚待。生桂州如安山谷,葉圓,高二、三尺,八月採取。
白話文:
倚待草味甘性溫,沒有毒性。可以治療血虛氣虛導致的體虛勞累、腰膝酸痛無力、風濕緩慢、消瘦面色蒼白、外傷出血、不孕不育,以及婦女更年期出血等症狀。將其浸泡在酒中服用。它能驅除疾病,拯救危困,因此得名「倚待」。這種植物生長在桂州的如安山谷,葉子呈圓形,植株高度約二三尺,農曆八月採收。
8. 雞侯菜
味辛,溫,無毒。久食溫中益氣。生嶺南。顧《廣州記》曰:雞侯菜,似艾,二月生,宜雞羹,故名之。
白話文:
雞侯菜味辛性溫,沒有毒性。長期食用可以溫暖中焦,益氣補虛。它生長在嶺南地區。《廣州記》記載:雞侯菜的樣子像艾草,二月開始生長,適合加在雞湯裡,因此而得名。
9. 桃朱術
取子帶之,令婦人為夫所愛。生園中,細如芹花,紫子作角,以鏡向旁敲之,則子自發,五月五日收之也。
白話文:
取帶有種子的桃子,讓婦女用它來獲得丈夫的愛。這種桃子生長在園中,細小如芹菜花,紫色的果實呈角狀,用鏡子從旁邊敲打它,種子就會掉出來。在五月五日收取。
10. 鐵葛
味甘,溫,無毒。主一切風,血氣羸弱,令人性健。久服風緩及偏風並正。生山南峽中。葉似枸杞,根如葛,黑色也。
白話文:
鐵葛味甘性溫,無毒。能治療各種風疾,以及血氣虛弱的症狀,並能增強體質。長期服用,可以緩解風濕病和偏頭痛等症狀。生長在山南峽谷之中,葉子像枸杞,根莖像葛藤,顏色為黑色。
11. 伏雞子根
味苦,寒,無毒。主解百藥毒,諸熱煩悶急黃,天行黃疸,疽瘡,瘧瘴中惡,寒熱頭痛,馬急黃及牛疫,並水磨服。生者尤佳。亦敷癰腫,與陳家白藥同功。但霍亂諸冷,不可服耳。生四明天台。葉圓薄似錢,蔓延,根作鳥形者良。一名承露仙。
白話文:
伏雞子根味苦性寒,無毒。能解百種藥物中毒,治療各種熱病引起的煩躁、胸悶、黃疸,流行性黃疸,疽瘡,瘧疾、瘴氣引起的惡心嘔吐,寒熱頭痛,馬的黃疸和牛疫,都用水磨成汁服用。鮮用效果更佳。也可外敷癰腫,療效與陳家白藥相當。但霍亂等寒症忌服。伏雞子根生長在四明山和天台山,葉片圓形而薄,像銅錢一樣,莖葉蔓延生長,根部呈鳥形者最佳。又名承露仙。
12. 陳家白藥
味苦,寒,無毒。主解諸藥毒。水研服之,入腹與毒相攻必吐,疑毒未止,更服。亦去心胸煩熱,天行溫瘴。出蒼梧。陳家解藥用之,故有陳家之號。蔓及根並似土瓜,緊小者良,冬春採取,一名吉利菜。人亦食之,與婆羅門白藥及赤藥功用並相似。葉如錢,根如防己,出明山。
白話文:
陳家白藥味苦性寒,無毒。主要功效是解各種藥物中毒。用水研磨後服用,藥力進入腹部與毒素互相作用,必然會嘔吐;如果懷疑毒素未完全排出,可以再次服用。也能治療心胸煩熱、流行性感冒等溫熱病症。產自蒼梧地區。陳家解藥使用此藥,因此稱為陳家白藥。它的藤蔓和根都像土瓜,緊實細小的藥效較好,冬春季節採收,又名吉利菜。人們也食用它,其功效與婆羅門白藥和赤藥相似。葉子像銅錢,根像防己,產自明山。
13. 龍珠
味苦,寒,無毒。子主疔腫。葉變白髮,令人不睡。李邕方云:主諸熱毒,石氣發動,調中,解煩。生道旁。子圓赤珠似龍葵,但子熟時赤耳。
白話文:
龍珠味苦,性寒,沒有毒性。果實可以治療疔瘡腫毒。葉子可以治療白髮,但會導致失眠。李邕的藥方記載:龍珠可以治療各種熱毒、石氣發作(指腎結石等引起的疼痛)、調理脾胃、消除煩躁。龍珠生長在路旁。果實圓形,紅色,像龍葵的果實,但是成熟時果實頂端會帶有一點紅色。
14. 捶胡根
味甘,寒,無毒。主潤五臟,止消渴,除煩,去熱,明目,功用如麥門冬。生江南川穀蔭地,苗如萱草,根似天門冬,用之去心。
白話文:
捶胡根味甘性寒,無毒。能滋潤五臟,止渴,消除煩躁,清熱,明目,功效與麥門冬相似。它生長在江南川穀陰濕的地方,植株像萱草,根莖像天門冬,使用時要除去根莖中心的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