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證類本草》~ 卷第四 (22)
卷第四 (22)
1. 磁石
用磁石如棗核大,磨令光,鑽作竅,絲穿,令含,針自出。外臺秘要:療疔腫。取磁石搗為粉,釅醋和,封之,根即立出,瘥。錢相公篋中方療誤吞錢。以磁石棗許大一塊,含之立出。鬼遺方:治金瘡腸出欲入之。磁石、滑石各三兩為末,以白米飲調方寸匕服,日再服。沈存中筆談:磁石指南。
丹房鏡源:磁石四兩,協物上者,伏丹砂,養汞,去銅暈,軟硬汞堅頑之物。服食不可長久,多服必有大患。青霞子:磁石毛,治腎之疾。
衍義曰:磁石,色輕紫,石上皸澀,可吸連針鐵,俗謂之熁鐵石。養益腎氣,補填精髓,腎虛耳聾目昏皆用之。入藥,須燒赤醋淬。其玄石,即磁石之黑色者也,多滑淨。其治體大同小異,不可不分而為二也。磨針鋒則能指南,然常偏東不全南也。其法取新纊中獨縷,以半芥子許蠟,綴於針腰,無風處垂之,則針常指南。
以針橫貫燈心,浮水上,亦指南,然常偏丙位。蓋丙為大火,庚辛金受金其制,故如是,物理相感爾。
白話文:
磁石
用磁石像紅棗核那麼大,磨光滑,鑽個洞,用絲線穿起來,含在嘴裡,針就會自己跑出來。《外臺秘要》記載:治療疔瘡腫痛,將磁石搗成粉末,用濃醋調和,敷在患處,疔瘡的根就會立刻拔出,病就好了。錢相公的箱子裡有個藥方,治療誤吞錢幣的狀況。用像紅棗那麼大的一塊磁石,含在嘴裡,錢幣就會立刻出來。《鬼遺方》記載:治療刀傷導致腸子跑出來又想塞回去的狀況,用磁石、滑石各三兩磨成粉末,用米湯調一小匙服用,一天服用兩次。沈存中的《夢溪筆談》記載:磁石可以指示方向。
《丹房鏡源》記載:用四兩磁石,配合其他藥材,可以降伏丹砂,養鍊水銀,去除銅的雜質,軟化或硬化水銀等頑固的物質。但是服用磁石不能長期,服用過多一定會有嚴重的後患。青霞子認為:磁石上的絨毛,可以治療腎臟的疾病。
《衍義》說:磁石,顏色是淡紫色,石頭表面粗糙不平,可以吸住鐵針,俗稱吸鐵石。它可以滋養腎氣,補益精髓,腎虛導致的耳聾、眼睛昏花,都可以用它治療。入藥時,必須燒紅後用醋淬火。玄石,就是磁石中黑色的部分,比較光滑。它和磁石的治療作用大同小異,但是還是要區分清楚。用磁石磨針尖,可以指示方向,但是通常會偏東,無法完全指向南方。它的方法是取一根新棉絮中的單獨一根,用半個芥菜籽大小的蠟,黏在針的腰部,在沒有風的地方垂掛起來,針就會永遠指向南方。
將針橫穿過燈芯,放在水上漂浮,也可以指示方向,但是通常會偏向丙位。因為丙屬大火,而庚辛屬金,金受火的剋制,所以才會這樣,這就是物理相互感應的道理。
2. 玄石
味鹹,溫,無毒。主大人、小兒驚癇,女子絕孕,小腹冷痛,少精身重,服之令人有子。一名玄水石,一名處石。生泰山之陽。山陰有銅,銅者雌,黑者雄。(惡松脂、柏實、菌桂。)
陶隱居云:《本經》磁石,一名玄石。《別錄》各一種。今按其一名處石既同,療體又相似,而寒溫銅鐵及畏惡有異。俗方既不復用之,亦無識其形者,不知與磁石相類否?唐本注云:此物鐵液也,但不能拾針,療體如《經》,劣於磁石。磁石中有細孔,孔中黃赤色,初破好者,能連十針,一斤鐵刀亦被迴轉。其無孔,光澤純黑者,玄石也,不能吸針。
圖經文具磁石條下。
白話文:
玄石味鹹性溫,無毒。能治療大人、小孩的驚癇,婦女的閉經不孕、小腹冷痛,以及男子精少體重等症狀,服用後可使人受孕。玄石也叫玄水石、處石,產於泰山南面。泰山北面有銅礦,銅屬陰,玄石屬陽。(忌與松脂、柏實、菌桂同用。)
陶弘景說: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的磁石,也叫玄石。《名醫別錄》則將磁石和玄石列為兩種不同的藥物。現在看來,雖然玄石和磁石其中一個名稱相同(處石),療效也相似,但寒熱屬性、礦物成分以及相克的藥物卻有所不同。民間方劑已不再使用玄石,也很少有人認識它的樣子,不知道它是否與磁石類似。唐代的注釋說:玄石是鐵的液體凝結而成,但沒有吸鐵的功效,療效與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的相同,藥效比磁石差。磁石上有細孔,孔中顏色呈黃赤色,質量好的磁石,剛挖出來時能吸住十根針,甚至能吸起一斤重的鐵刀使其旋轉。而沒有孔洞,顏色純黑光亮的就是玄石,沒有吸鐵的功能。
(圖譜中記載的內容與磁石的描述相同。)
3. 綠鹽
味鹹、苦、辛,平,無毒。主目赤淚出,膚翳眵暗。
唐本注云:以光明鹽、硇砂、赤銅屑,釀之為塊,綠色。真者出焉耆國,水中石下取之,狀若扁青、空青,為眼藥之要。(唐本先附)
圖經文具食鹽條下。
海藥:謹按《古今錄》云:波斯國在石上生,味鹹、澀。主明目消翳,點眼及小兒無辜疳氣。方家少見用也。按舶上將來,為之石綠,裝色久而不變。中國以銅、醋造者,不堪入藥,色亦不久。後魏李孝伯云:赤鹽、臭鹽、馬齒鹽、駁鹽,並非食鹽。胡鹽治目痛。以上自《唐本》注比,並是綠鹽說。
白話文:
綠鹽味鹹、苦、辛,性平,無毒。主要功效是治療眼睛紅腫流淚、眼瞼生翳、視力模糊。
據唐代本草書記載:綠鹽是由光明鹽、硇砂和赤銅屑釀製而成的塊狀物,呈現綠色。正品產自焉耆國,採集於水中岩石之下,外形像扁青、空青,是重要的眼藥。
圖經記載在食鹽條目之下。
關於海藥:據《古今錄》記載:波斯國產的綠鹽,生長在岩石上,味鹹澀,能明目消翳,可用於點眼及治療小兒疳氣。但臨床應用較少。從海外運來的綠鹽,呈石綠色,顏色持久不變。而中國用銅和醋仿製的綠鹽,藥效不好,顏色也不持久。後魏李孝伯認為:赤鹽、臭鹽、馬齒鹽、駁鹽都不是食鹽,只有胡鹽(一種外來的鹽)能治療眼睛疼痛。以上內容都來自於《唐本》的註解,都是關於綠鹽的記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