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舌指南》~ 卷四 (16)
卷四 (16)
1. 黃苔證治圖說
須熟於傷寒,隨症詳審。)
黃苔黑刺舌(第五十八)
圖說:全舌老黃苔,中有黑刺。
《舌鑑》:舌苔老黃極,中有黑刺者,由失汗邪陷,毒結已深,急用調胃承氣下之,十中可保一二。
《辨正》:黃苔黑刺舌,乃臟腑熱極也。在雜病為實熱里結,在傷寒為邪己傳裡。不論何病,均宜白虎湯及大承氣湯,循環間服,至苔刺退淨乃愈。《舌鑑》用調胃承氣僅微下之,不敢連投苦寒,臟腑必壞。逡巡亦是誤人。(吳坤安曰:如厚黃燥刺,或邊黃中心焦黑起刺,臍腹脹滿硬痛,乃陽明裡證也,承氣湯下之。葉天士曰:舌上生芒刺者,皆上焦熱極也。
章虛谷云:凡舌生芒刺者,苔必焦黃。或黑無苔者,舌必深絳。其苔白或淡黃者,胃無大熱,必無芒刺。或舌尖或兩邊有赤小瘰,是營熱鬱結,當開泄氣分,以通營清熱也。上焦熱極者,宜涼膈散主之。秦皇士云:凡渴不消水,脈滑不數,亦有舌苔生刺者,多是表邪夾食,用保和湯加竹瀝、萊菔汁,或梔豉湯加枳實並效。若以寒涼抑鬱,則譫語、發狂愈甚,甚則口噤不語矣,亦不可不知也。
孕婦黃苔舌(第五十九,無圖)
圖說:孕婦黃苔,燥潤老嫩,同前看法,然必須參合面色。
《舌鑑》:孕婦傷寒,發熱,不惡寒,舌苔黃,此邪入陽明,表裡俱熱。當清解以泄其熱,熱解而胎自安矣。孕婦面赤舌黃,一二月是表證,當汗之,芎蘇等藥,輕表出汗則安。如五六月見里證時,無凶證,當微利之,庶免熱邪傷胎之患。若面色俱黃,此失於發汗,濕熱入里所致,當用清熱利水藥。
《辨正》:孕婦傷寒黃苔舌,邪已化火,宜白虎湯,急服則愈,若稍遲疑,恐即傳三陰。傷寒治法,男女無殊。若非傷寒,即為裡熱,宜白虎三黃,審證酌用。
白話文:
黃苔黑刺舌
舌頭呈現整體老黃色的苔,中間有黑色的芒刺。
《舌鑑》認為,舌苔呈現極度老黃色,中間有黑刺,是因為沒有發汗,邪氣深陷體內,毒素結聚很深,要趕快用調胃承氣湯來攻下,這樣十個人中或許還能保住一、二個。
《辨正》則認為,黃苔黑刺舌是臟腑熱到極點的表現。在雜病中代表體內有實熱和結滯,在傷寒中代表邪氣已經傳入體內。不管是哪種病,都應該用白虎湯或大承氣湯,輪流服用,直到舌苔和芒刺都消退才算痊癒。《舌鑑》只用調胃承氣湯輕微攻下,不敢接連使用苦寒藥,可能會損壞臟腑。猶豫不決也會耽誤病人。(吳坤安說:如果舌苔厚黃乾燥,有芒刺,或邊緣黃色,中心焦黑起刺,且臍腹脹滿硬痛,這是陽明腑實證,應用承氣湯攻下。葉天士說:舌頭上長芒刺,都是上焦熱到極點的表現。)
章虛谷說:凡是舌頭長芒刺,舌苔一定是焦黃色。如果沒有舌苔,舌頭是深紅色,如果舌苔是白色或淡黃色,代表胃沒有大熱,一定不會長芒刺。如果舌尖或兩邊有紅色的小疙瘩,是營血有熱鬱結,應當疏通氣分,以疏通營血,清熱。上焦熱到極點的,適合使用涼膈散。秦皇士說:凡是口渴但喝不下水,脈象滑數,舌苔也長芒刺的人,大多是表邪夾雜飲食停滯,應該使用保和湯加上竹瀝、蘿蔔汁,或梔豉湯加枳實,都會有效。如果用寒涼藥物來抑制,則譫語、發狂會更嚴重,甚至會口噤不語,這點也不能不知道。
孕婦黃苔舌
孕婦的舌苔呈現黃色,無論是乾燥、濕潤、老或嫩,都和前面說的狀況相似,但必須參看臉色來判斷。
《舌鑑》認為,孕婦得傷寒,發熱,但不怕冷,舌苔黃,這是邪氣進入陽明,表裡都有熱。應當清熱解毒,讓熱邪排出,熱邪解除胎兒自然平安。孕婦臉色紅,舌頭黃,如果是一、二個月,是表證,應該發汗,用芎蘇等藥,輕微發汗就會平安。如果五、六個月才出現裡證,沒有凶險的症狀,可以稍微用瀉藥,以免熱邪傷害胎兒。如果臉色也黃,這是沒有發汗,導致濕熱進入體內,應該用清熱利濕的藥。
《辨正》認為,孕婦得傷寒,舌苔發黃,是邪氣已經化火,應該趕快服用白虎湯,這樣可以痊癒,如果稍微遲疑,恐怕會傳入三陰經。傷寒的治療方法,男女沒有差別。如果不是傷寒,就是體內有裡熱,應該用白虎湯和三黃湯,根據病情來選擇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