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四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2)

1. 黃苔證治圖說

《辨正》:黃尖舌,邪熱初傳胃腑也,宜調胃承氣湯,(大黃、芒硝、甘草。)如脈浮、惡寒,表證未盡,則宜大柴胡湯兩解之,《舌鑑》是。

根中漸黃舌(第四十二)

圖說:根中漸黃,邊尖白滑厚苔。

《舌鑑》:根中漸黃舌,外有白厚苔,熱邪傳膜原也。舌根漸黃至中央,邪初入胃也。如有疫證已傳三陽,宜達原飲。如胸膈滿痛、大渴煩躁者,伏邪內攻也,宜急用三消飲下之。如既下後,大便燥結,又難再攻者,宜清燥養榮湯,(知母、花粉、當歸、白芍、陳皮、地黃汁、甘草、燈心。疫為熱病,暴攻之後,餘邪未盡,陰血未復,不可遮補,致生異證。

凡陰桔血澀者,宜用此湯。)或承氣養榮湯,(即小承氣加知母、當歸、白芍、生地。治伏邪未盡,攻補兩難者。)如痰壅不清,胸悶脅脹者,宜蔞貝養榮湯(知母、花粉、貝母、瓜蔞霜、橘紅、白芍、當歸、蘇子、生薑,如疚中帶血,加藕節、鮮茅根。)

《辨正》:《舌鑑》治法甚是。

黃尖白根舌(第四十三)

圖說:黃尖中根白厚。

《舌鑑》:舌根白、尖黃者,其色倒見,反乎尋常,必少陽邪熱傳入陽明府也。陽明證多者,大柴胡湯;少陽證多者,小柴胡湯。若譫語、煩躁,調胃承氣湯少和之。

《辨正》:黃尖白根舌,傷寒少陽膽經傳陽明府病也。若陽明證多者,宜大柴胡湯;少陽證多者,宜小柴胡湯;如譫語煩躁內熱者,宜調胃承氣湯。前說是也。

白尖黃根舌(第四十四)

圖說:舌尖白,舌根黃苔。

《舌鑑》:凡尖白根黃,乃表邪將解而裡熱盛也,天水散、涼膈散合用。如陽明無汗,小便不利,心中懊憹者,必發黃,茵陳蒿湯。

《辨正》:《舌鑑》治法亦是。如大便難、胸中悶、睡時多夢者,里證實熱也,宜調胃承氣湯。又云:如傷寒見尖白根黃,為表證未罷,宜先解表熱,然後攻裡。如大便塞者,宜涼膈散;小便澀者,宜四苓散合益元散加木通是也。若雜病見此舌,屬實熱里證,宜分經審病,用苦寒藥。

(《舌辨》云:黃根白尖,乃合病有之,是太陽表證傳入陽明裡證,循經而傳也。如有表邪一分,必須解表。必待表邪盡,方可攻裡也。《正義》云:根黃尖白,表少里多,宜天水一、涼膈二合服之。脈弦者,防風通聖散。又云:舌上黃苔在根者,此邪傳太陽也。身有黃者,茵陳大黃湯;身無黃者,涼膈散加硝黃。

其尖白者,桂枝大黃湯。小便澀者,五苓散合六一散。加木通、生薑汁,其說亦是。)

黃根白尖短縮舌(第四十五)

圖說:舌根黃,中心紅,尖色白,短縮不能伸出口外。

《舌鑑》:根黃尖白,短縮不能伸出,但多譫妄煩亂。此痰挾宿食佔據中宮,大承氣湯加生薑、半夏治之。

白話文:

黃苔證治圖說

根中漸黃舌

舌苔從舌根開始逐漸變黃,舌頭邊緣和舌尖是白色光滑且厚的苔。

這種情況表示熱邪已經傳入膜原(身體深層部位),如果舌根逐漸變黃蔓延到舌頭中央,代表邪氣剛開始侵入胃部。若是有傳染病且已經傳到三陽經,適合用達原飲治療。如果出現胸悶、疼痛、口渴煩躁等症狀,表示潛伏的邪氣開始攻擊身體內部,應立即用三消飲來攻下。如果服藥後排便乾燥,難以再次攻下,適合用清燥養榮湯來滋陰清熱。這類疾病(指瘟疫等熱病)在猛攻治療後,可能還有殘餘邪氣,且陰血尚未恢復,不可過早進補,以免產生其他併發症。凡是出現陰虛血滯的情況,適合使用此方。或者用承氣養榮湯,(即小承氣湯加上知母、當歸、白芍、生地),來治療潛伏邪氣未除,攻補兩難的狀況。若痰液壅塞不暢,胸悶脅痛,適合用蔞貝養榮湯。如果痰中帶血,可以加入藕節、鮮茅根。

以上對應《舌鑑》的治療方法非常正確。

黃尖白根舌

舌尖呈現黃色,舌根是白色且厚的苔。

這種情況是舌苔顏色反常,表示少陽經的邪熱已經傳入陽明府。陽明證狀較多時,適合用大柴胡湯;少陽證狀較多時,適合用小柴胡湯。如果出現胡言亂語、煩躁不安等症狀,可以用調胃承氣湯稍微緩解。

這種舌象是傷寒疾病,少陽膽經的病邪傳入陽明府的表現。如果陽明證狀較多,適合用大柴胡湯;少陽證狀較多,適合用小柴胡湯;若出現胡言亂語、煩躁不安等內熱症狀,適合用調胃承氣湯。以上說法是正確的。

白尖黃根舌

舌尖是白色,舌根是黃色苔。

這種情況表示表邪(體表外感)將要解除,但裡熱(體內熱症)卻加重了,適合用天水散和涼膈散合用。如果陽明經沒有汗、小便不順暢、心中煩悶,很可能會出現黃疸,適合用茵陳蒿湯。

以上對應《舌鑑》的治療方法也正確。如果大便困難、胸悶、睡覺時多夢,表示裡證實熱,適合用調胃承氣湯。另外還提到:若傷寒出現這種舌象,表示表證還沒有完全解除,應該先解除表熱,然後再攻裡熱。如果大便阻塞,適合用涼膈散;小便不暢,適合用四苓散合益元散再加木通。若是雜病出現此舌象,屬於實熱裡證,要仔細辨別經絡病情,使用苦寒藥。

《舌辨》中說:黃根白尖的舌苔,可能是合併病症,是太陽經的表證傳入陽明經的裡證,循著經絡傳變。如果有表邪存在,一定要先解表,必須等表邪完全解除,才能攻裡。《正義》中說:舌根黃、舌尖白,表示表證較輕、裡證較重,適合用天水散一份、涼膈散二份合服。脈象弦細,可以用防風通聖散。又說:舌根出現黃苔,是邪氣傳入太陽經的表現。身體有黃疸,可以用茵陳大黃湯;身體沒有黃疸,可以用涼膈散加硝黃。舌尖是白色的,可以用桂枝大黃湯。小便不順暢,可以用五苓散合六一散,再加木通、生薑汁,這些說法也是正確的。

黃根白尖短縮舌

舌根是黃色苔,舌頭中心是紅色,舌尖是白色,舌頭短縮無法伸出口外。

這種舌象通常會伴隨胡言亂語、煩躁不安等症狀。這表示痰液和宿食停留在體內中焦,應該用大承氣湯加上生薑、半夏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