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四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9)

1. 白苔證治圖說

孕婦白苔舌(第三十四,無圖)

圖說:孕婦白苔,與前各條鑑別無異。然必須兼察面色。

《舌鑑》:孕婦初傷於寒,即見面赤、舌苔白滑、發熱惡寒,當微汗以解其表。如誤與涼劑,則腠理密秘,而邪氣漫無解期,甚則入里,必厥逆吐利而死。

《辨正》:孕婦傷寒白舌。初傷於寒,身熱、頭痛、無汗,兩臉鼻氣俱熱,脈浮,舌上白浮滑者,宜溫散。太陽表藥,得汗則愈。若無表邪,而有白浮滑苔,或白嫩無苔濕潤者,則裡虛寒也,宜溫中之藥。(《舌辨》云:舌白麵赤,言孕婦初傷於寒,微汗之,表解邪退則安,不然恐邪傳經。

如八九月胎受邪熱,致令不安,恐有墮墜之驚,湯內可加黃芩、白朮,保固其胎。又云:孕婦面白舌亦白,皆因傷寒四五日發熱,多食冷水瓜果冷物,致令陽極變陰,雖有煩躁,而手足厥逆,當先治厥逆為重,以溫中之藥加減治之則安;若見煩躁,用清涼則危殆矣。又一孕婦傷寒證愈,次病頭面腫大,而癰甚難禁。

余用三黃俱酒浸煮,鼠黏子、薄荷、白芷、石膏,四劑全安。)

白話文:

孕婦白苔舌

孕婦出現白苔,和其他情況的白苔判斷方法相同。但必須同時觀察面色。

《舌鑑》說:孕婦剛開始受寒,會出現面色發紅、舌苔白而滑膩、發熱怕冷等症狀,應當稍微發汗來解除表面的寒邪。如果誤用寒涼藥物,會導致毛孔緊閉,寒邪難以排出,甚至會深入體內,造成厥逆、嘔吐腹瀉而危及生命。

《辨正》說:孕婦受寒導致白舌,初期受寒時,會出現身體發熱、頭痛、不出汗、兩頰和鼻腔發熱、脈象浮、舌苔白而浮滑等症狀,應當使用溫散藥物。如果使用發散太陽經的藥物,發汗後就能痊癒。如果沒有表邪,卻出現白而浮滑的舌苔,或是白嫩無苔且濕潤的舌苔,就代表體內虛寒,應當使用溫中藥物。(《舌辨》說:舌苔白而面色紅,是指孕婦初期受寒,稍微發汗後,表面的寒邪解除就能平安,否則恐怕寒邪會傳入其他經絡。)

如果懷孕八九個月時,胎兒受到熱邪侵襲,導致胎動不安,可能會出現流產的危險,可以在湯藥中加入黃芩、白朮來保護胎兒。還說:孕婦面色和舌苔都白,多是因為受寒四五天後發燒,又吃了過多冷水、瓜果等寒涼食物,導致陽氣衰竭轉為陰虛,雖然會煩躁,但也會出現手足冰冷的症狀。這時應當先治療手足冰冷,使用溫中藥物加減來治療就能平安;如果只見到煩躁就使用清涼藥物,就會很危險。還有一位孕婦,傷寒痊癒後,又出現頭面腫大,癰瘡難以控制。

我用黃連、黃柏、黃芩三味藥以酒浸泡煮製,再加入鼠黏子、薄荷、白芷、石膏,服用四劑就完全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