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四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7)

1. 白苔證治圖說

《辨正》:白尖紅根舌,邪在半表半裡也。其症寒熱往來,耳聾口苦,腳痛,脈浮弦,小柴胡湯和解之。《舌鑑》之說是也。

根白苔尖紅舌(第二十四)

圖說:舌尖紅,根苔白厚,與二十一舌不同。

《舌鑑》:此表邪不解而遏熱不化,故惡寒、身熱、頭疼者汗之。不惡寒,身熱煩渴者,此邪在太陽之裡,五苓散主之。

《辨正》:舌紅尖是本色,白苔為表邪(白浮薄滑者)。如惡寒、頭痛、身熱,宜汗之;不惡寒,身熱、頭痛、煩躁者,太陽表證也,宜五苓散兩解之。《舌鑑》尚是。若表證初起,往往不顯於舌;若白苔厚膩,則又為裡熱證也。(薛生白雲:舌根白,舌尖紅,為濕漸化熱之兆。)

白尖中紅根黑舌(第二十五)

圖說:舌尖中心紅,舌根灰黑。

《舌鑑》:為少陽邪熱傳府,熱極而傷冷飲也。如水停、津液固結而渴者,五苓散;自汗而渴者,白虎湯;下痢而渴者,解毒湯;如黑根多,白尖少、中不,甚紅者難治。

《辨正》:白尖中紅黑根舌,如舌尖白,而根灰黑少者,乃少陽邪熱傳腑,熱極而傷冷飲也。照《舌鑑》治法甚是。若黑根多,白尖少中鮮紅或不甚紅而乾澀者,宜大承氣湯。不次急投,黑根退淨乃愈。

白苔弦淡紅舌(第二十六,無圖)

圖說:全舌白苔,邊沿淡紅。

《舌鑑》:白苔薄白沿紅,在表證為邪初入里,丹田有熱,胸中有寒,乃少陽半表半裡證。宜小柴胡湯、梔子豉湯。

《辨正》:《舌鑑》治法甚善。凡邪在半表半裡者,多宜散表防里。若里證見此舌,(白苔一刮即光淨者,)乃寒結脾胃也,宜理中湯。

白苔紅點舌(第二十七)

圖說:白苔滿布不滑,中有硃砂紅點。

《舌鑑》:此暑疫失解,抑鬱心陽,故見此舌,宜青蒿石斛飲汗之。痧疫舌亦如之,脈芤澀有別,宜清涼至實飲。

《辨正》:此舌暑熱入營、表邪未解,宜清營熱、泄暑邪。

純熟白苔舌(第二十八,無圖)

圖說:白苔老極,如煮熟相似,到底不變,厚如物裹舌者。

《舌鑑》:此舌多心氣絕,而肺之真臟色見也。因食瓜果冰水冷物,胃氣先傷,陽氣不得發越所致,為必死之候。急用枳實理中,間有生者。

《辨正》:純熟白舌,乃氣血兩虛,臟腑皆寒極也。宜十全甘溫救補湯加薑、附、桂,不次急投,至白色生活(轉為淡紅)乃愈。若用藥遲疑,虛寒過度急難治。傷寒證無此舌。如《舌鑑》謂冷食停滯,用枳實理中湯,必致十無一生,所見多矣。

遍白舌(第二十九,無圖)

圖說:全舌光白無苔。

《舌鑑》:全舌光白為虛寒也,如淡白兼微紅無苔,則無病人也。若瘟疫見此舌,則舌上必有煙霧白色蓋滿,而有惡寒發熱、胸脘不清或嘔吐,頭痛身痛,日晡煩熱,口臭難聞等症。宜以十全苦寒救補湯急救之,非表證也。《舌鑑》云:疫邪在表,用達原飲,(檳榔、川樸、草果仁、知母、白芍、黃芩各一錢,生甘草八分,)二劑安者。或是白滑苔舌則可,否則謬。

白話文:

白苔證治圖說

一、舌尖紅、舌根白厚

這種情況與之前提到的舌頭情況不同,是舌尖紅,舌根的苔是白色的且厚。

《舌鑑》認為,這是因為表邪沒有解除,導致熱邪被遏制無法化解。如果出現怕冷、發熱、頭痛的症狀,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;如果沒有怕冷,而是發熱、煩渴,這是邪氣在太陽經的裡面,應該用五苓散來治療。

《辨正》則認為,舌尖紅是正常的舌頭顏色,白苔是表邪(指白色、浮薄、滑潤的苔)。如果有怕冷、頭痛、發熱等症狀,應該用發汗的方法;如果沒有怕冷,而是發熱、頭痛、煩躁,這是太陽經的表證,應該用五苓散來同時解決表裡的問題。《舌鑑》的說法是對的。如果表證剛開始,往往不會在舌頭上顯現出來;如果白苔厚膩,那就是裡熱證了。(薛生白認為,舌根白、舌尖紅,是濕邪逐漸轉化為熱邪的徵兆。)

二、舌尖中心紅、舌根灰黑

這種情況是舌尖中心紅色,舌根部呈現灰黑色。

《舌鑑》認為,這是少陽的邪熱傳到腑,熱極而傷害冷飲所致。如果出現水液停滯、津液凝結而口渴的症狀,應該用五苓散;如果出現自汗而口渴的症狀,應該用白虎湯;如果出現下痢而口渴的症狀,應該用解毒湯來治療。如果舌根黑色部分多,舌尖白色部分少,且中間部分鮮紅,這種情況就很難治療。

《辨正》認為,舌尖白,舌根灰黑且較少,這是少陽的邪熱傳到腑,熱極而傷害冷飲所致。按照《舌鑑》的治療方法是對的。如果舌根黑色部分多,舌尖白色部分少,中間部分鮮紅或不是太紅但乾澀,應該用大承氣湯來治療。要立刻使用,直到黑色部分退淨才會好轉。

三、全舌白苔、邊緣淡紅

這種情況是整個舌頭都有白苔,邊緣呈現淡紅色。

《舌鑑》認為,白苔薄且邊緣發紅,如果是表證,表示邪氣剛進入裡層,丹田有熱,胸中有寒,這是少陽半表半裡的證狀,應該用小柴胡湯或梔子豉湯來治療。

《辨正》認為,《舌鑑》的治療方法很好。一般來說,邪氣在半表半裡的,都應該用疏散表邪、預防邪氣進入裡面的方法。如果是裡證出現這種舌象,(白苔一刮就乾淨的),這是寒邪凝結在脾胃,應該用理中湯來治療。

四、白苔滿布不滑、中有硃砂紅點

這種情況是白苔滿布在舌頭上,但不滑潤,其中有硃砂紅色的點。

《舌鑑》認為,這是暑疫沒有解除,導致心陽被抑制,所以出現這種舌象,應該用青蒿石斛飲來發汗治療。痧疫的舌象也類似,只是脈象是芤澀的不同,應該用清涼至實飲來治療。

《辨正》認為,這種舌象是暑熱進入營分,表邪還沒有解除,應該用清營熱、泄暑邪的方法來治療。

五、純熟的白苔

這種情況是白苔已經很老了,像煮熟的一樣,從頭到尾都不變色,厚得像有東西包裹在舌頭上一樣。

《舌鑑》認為,這種舌象多半是心氣衰竭,肺的真實顏色顯現出來。這是因為吃了瓜果、冰水等寒涼食物,導致胃氣先受到損傷,陽氣無法發散所導致的,是必死的徵兆。應該馬上用枳實理中湯,有時還能救活。

《辨正》認為,純熟的白苔是氣血兩虛,臟腑都寒冷到極點的表現,應該用十全甘溫救補湯加上薑、附子、桂枝,立刻使用,直到白色轉為淡紅色才會好轉。如果用藥遲疑,虛寒過度就很難治療。傷寒不會出現這種舌象。像《舌鑑》所說的寒冷食物停留在胃裡,用枳實理中湯,大多是沒救的,這種情況已經見過很多了。

六、全舌光白無苔

這種情況是整個舌頭光亮白色沒有舌苔。

《舌鑑》認為,全舌光白是虛寒的表現。如果淡白又微微發紅,沒有苔,那表示沒有病。如果是瘟疫出現這種舌象,舌頭上一定有煙霧狀的白色覆蓋,而且有怕冷發熱、胸悶、不清爽或想吐、頭痛、身體痛、午後發熱、口臭等症狀。應該用十全苦寒救補湯來急救,這不是表證。《舌鑑》說,疫邪在表,用達原飲,(檳榔、川樸、草果仁、知母、白芍、黃芩各一錢,生甘草八分,)服用兩劑就會好。或者是有白色的滑苔還可以,否則就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