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舌指南》~ 卷四 (3)
卷四 (3)
1. 白苔證治圖說
《脈理正義》云:舌見白苔而乾厚者,此太陽熱病。過服寒劑,或誤飲冷水,抑遏其熱而致也。先以薑桂撤其寒,而後以香蘇飲汗之。張石頑云:白厚滑苔,為胃虛寒飲結聚膈上之候,每於十三四日過經改變,不可泛視也。
《辨正》:此脾胃熱滯也。里證宜三仙丹,(黃芩、川樸、枳實)加鮮石解、山楂、麥芽等。若傷寒表證見此舌,是邪熱在少陽,其症多口苦、耳聾、發熱煩躁、四肢逆冷、寒熱往來,宜小柴胡湯。《舌鑑》說營熱胃冷未合。(若舌苔白厚而乾燥者,此胃燥氣傷也。而濁結不能化,當先養津,而後降濁。
若苔薄而乾者,肺津傷也,必用輕清之品,方能達肺,如麥冬、蘆根汁之類。若初病舌即干,是津氣素竭也。急當養正,略佐透邪。若初起舌乾,脈滑脘悶,乃痰阻於中,液不上潮,宜宣肺順氣,清熱化痰,未可投補也。)
淡白透明苔舌(第六)
圖說:全舌明淨無苔,淡白濕亮,間或稍有白浮胖,似苔且非苔也。
《舌鑑》:年高胃弱,雖有風寒不能變熱,或誤服湯藥,傷其胃氣,故無苔而舌淡白通明也。補中益氣湯加鹽水炒益智、醋炒升柴。
《辨正》:不論老幼見此舌,即是虛寒,宜補中益氣湯加薑桂附。如風寒傷寒證均無此舌,此舌為虛寒之本色。若感寒邪者,必有薄浮滑苔,故云傷寒無此舌。(《正義》云:舌白無苔而明淡,外證熱,胃虛也。凡言苔者,有垢上浮是也。若無苔垢而色變者,則為虛也。林慎庵云:光亮無苔,俗名鏡面舌,多見於老弱久病之人,是津液枯竭之候。
余嘗用大劑生脈散合六味地黃湯治之,因而得生者多矣。
左邊白苔舌(第七)
圖說:全舌淡紅薄白苔,惟左邊中截至根白苔偏厚。
《舌鑑》:此臟結之證。邪併入臟,最難療治。若屬陽症,口渴腹脹喜冷者,宜承氣湯下之。若陰結口渴,而不喜飲冷,胸中痞滿者,宜濟川煎。(當歸、川芎、蓯蓉、升麻、澤瀉、枳殼。)
《辨正》云:《舌鑑》治法是也。
右邊白苔舌(第八)
圖說:全舌淡紅薄白苔,惟右邊中截至根白苔偏厚。
《舌鑑》:此舌病在肌肉,邪在半表半裡,必往來寒熱,宜小柴胡湯和解之。
《辨正》、《舌鑑》之說是也。(或加茯苓。有咳嗽引脅下痛,而見此舌,宜小青龍湯。夏月自利多汗,宜人參白虎湯。)
白苔黃心舌(第九)
圖說:全舌白苔,中心黃苔仍潤滑者熱輕,老黃兼黑者熱重。
《舌鑑》:太陽初傳,陽明府病,舌微黃仍潤,再宜汗之。苔燥腹痛,葛根湯加大黃下之;發熱、嘔吐、煩躁,大柴胡湯加減下之;亦有下淡黃水沫,無稀糞者,大承氣湯下之。
《辨正》:此舌傷寒傳至陽明也。若微黃而滑潤,仍當汗解,宜葛根湯;若苔焦口渴煩躁,譫語燒熱,宜白虎、三黃等湯;若苔燥大便閉,宜大柴胡湯。(柴胡、大黃、枳殼、半夏、赤芍、黃芩、生薑、大棗。)若雜病里證見此舌,中黃刮不淨者,脾胃實熱也,宜白虎、三黃,大黃酌用;若中間黃苔,一刮即明淨,余苔俱白色不紅,而多津濕潤者,則為寒證。宜分經辨准,用辛溫藥。
白話文:
白苔病症的診治說明
整體白苔且乾燥厚實
《脈理正義》說:舌頭呈現白色苔且乾燥厚實,這是太陽經熱病。通常是因為過度服用寒涼藥物,或誤喝冷水,抑制體內熱氣所導致。應該先用薑和桂枝等藥材來驅散寒氣,然後再用香蘇飲發汗。張石頑認為:白色、厚且滑的舌苔,是胃部虛寒、寒飲停留在胸膈上方的表現,通常會在發病後十三四天病情發生變化,不可輕忽。
《辨正》認為:這是脾胃有熱積滯的表現。屬於裡證,適合服用三仙丹(黃芩、厚朴、枳實),再加鮮石斛、山楂、麥芽等藥材。如果傷寒表證出現這種舌苔,則表示邪熱在少陽經,常見症狀有口苦、耳聾、發熱煩躁、四肢冰冷、忽冷忽熱,適合服用小柴胡湯。《舌鑑》認為是營熱和胃冷未協調的現象。 (如果舌苔白厚而乾燥,表示胃燥氣傷,津液不足,濁氣堆積無法化開,應該先滋養津液,然後再清除濁氣。
如果舌苔薄而乾燥,表示肺部津液受損,必須使用輕清的藥材才能到達肺部,如麥冬、蘆根汁等。如果初病舌頭就乾燥,表示津液和元氣原本就不足,應當立即補養元氣,稍加疏散邪氣的藥材。如果剛發病時舌頭乾燥,脈象滑,胸腹悶脹,則是痰阻礙在身體中間,導致津液無法向上滋潤,應當宣肺理氣,清熱化痰,不適合馬上進補。)
淡白色透明舌苔
說明:整個舌頭乾淨沒有舌苔,呈現淡白色、濕潤透亮的樣子,有時會稍微有點白色浮腫,看起來像舌苔但又不是。
《舌鑑》認為:年紀大的人胃虛弱,即使有風寒也無法轉化為熱,或因為誤服藥物損傷胃氣,所以沒有舌苔而舌頭淡白透明。適合用補中益氣湯,再加鹽水炒過的益智仁和醋炒過的升麻、柴胡。
《辨正》認為:不論老幼,只要出現這種舌頭,就是虛寒的表現,適合用補中益氣湯加薑、桂枝、附子。如果是風寒或傷寒,不會出現這種舌頭,這種舌頭是虛寒的本色。如果感受寒邪,一定會有薄薄的浮滑舌苔,所以說傷寒不會有這種舌頭。《正義》認為:舌頭白色沒有舌苔且淡白透明,外表看起來發熱,其實是胃虛弱。凡是說到苔,指的都是有污垢浮在上面,如果沒有苔垢,只是顏色改變,就是虛弱的表現。林慎庵認為:舌頭光滑明亮沒有苔,俗稱鏡面舌,多見於年老體弱、久病的人,是津液枯竭的表現。
我曾經使用大量生脈散合六味地黃湯治療這種情況,有很多病人因此而康復。
左邊有白苔的舌頭
說明:整個舌頭呈現淡紅色,有薄薄的白苔,只有左邊中間到根部白苔比較厚。
《舌鑑》認為:這是臟腑結聚的表現。邪氣深入臟腑,最難治療。如果是屬於陽證,口渴腹脹喜歡冷的,適合用承氣湯瀉下。如果是陰結,口渴但不喜歡喝冷水,胸中痞滿的,適合用濟川煎。(當歸、川芎、肉蓯蓉、升麻、澤瀉、枳殼)
《辨正》認為:《舌鑑》的治療方法是對的。
右邊有白苔的舌頭
說明:整個舌頭呈現淡紅色,有薄薄的白苔,只有右邊中間到根部白苔比較厚。
《舌鑑》認為:這種舌頭代表病在肌肉,邪氣在半表半裡,一定會有忽冷忽熱的症狀,適合用小柴胡湯調和。
《辨正》和《舌鑑》的說法是對的。(有時會加茯苓。如果有咳嗽且牽引到脅肋下方疼痛,出現這種舌苔,適合用小青龍湯。夏天腹瀉多汗,適合用人參白虎湯。)
白苔中心發黃的舌頭
說明:整個舌頭都是白苔,中心部位是黃苔且仍然潤滑,表示熱邪較輕,如果黃苔發黑,則表示熱邪較重。
《舌鑑》認為:這是太陽病剛傳到陽明經,如果舌苔微微發黃且仍潤澤,應該再次發汗。如果舌苔乾燥腹痛,可以用葛根湯加大黃來瀉下;如果有發熱、嘔吐、煩躁,可以用大柴胡湯加減來瀉下;也可能出現排出淡黃色水沫,沒有稀便的情況,可以用大承氣湯瀉下。
《辨正》認為:這種舌苔是傷寒病傳到陽明經的表現。如果舌苔微微發黃且滑潤,仍然應該發汗解表,適合用葛根湯;如果舌苔焦黃口渴煩躁,說胡話發燒,適合用白虎湯、三黃湯等;如果舌苔乾燥大便不通,適合用大柴胡湯。(柴胡、大黃、枳殼、半夏、赤芍、黃芩、生薑、大棗)如果雜病裡證出現這種舌苔,中心黃苔刮不乾淨的,表示脾胃實熱,適合用白虎湯、三黃湯,大黃可以酌情使用;如果中間的黃苔一刮就乾淨,其他部位的苔都是白色不紅,且多津液潤濕,則表示是寒證。應該區分經絡,準確辨別,使用辛溫的藥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