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四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)

1. 卷四

2. 第四編 辨舌各論

3. 第二十二章 白苔類診斷鑑別法

4. 白苔總論一

《舌鑑》:舌乃心苗。心屬火,其色赤。心居肺內,肺屬金,其色白。故當舌地淡紅,舌苔微白,而紅必紅潤內充,白苔微不厚或略厚有花,然皆乾溼得中,不滑不燥,斯為無病之苔。乃火藏金內之象也。一經傷寒,白苔必滑。傷溫傷熱,紅光必外露矣。是以傷寒苟能盡解其所傷之邪,而不脫其苔本來之白,此善能使邪正分局,元津元氣無傷焉。其溫病熱病之舌,亦必使紅色漸斂漸淡,白苔漸有漸生。

此邪始得分越,而元陰日漸內充也。當知紅乃臟氣所蘊所發,白為津液所布所結耳。夫傷寒邪犯皮毛,舌上先有白沫,繼則白涎白滑,再後則白屑白砂,甚則白泡白疳,有舌中舌尖舌根之不同。見寒邪入里之淺深微甚,即元氣之厚薄、邪熱之輕重從此可測矣。蓋舌固心之苗,其色本當赤,今反見白苔滑甚者,是火不制金,乃水來剋火之象,故稱大病。其寒鬱毛膚,毛竅不得疏通,陽氣不得外發,故惡寒發熱。

在太陽時,頭痛身疼,項背強,腰脊痛。至陽明經,則有白屑滿舌,症雖煩躁,脈如浮緊,猶當汗之。系少陽者,白苔不滑,小柴胡湯和之。胃虛白苔滑甚者,理中湯加桂枝托之。邊白中黃,大柴胡、小承氣,分輕重下之。白苔亦有死症者,即水來剋火之賊邪也。其溫病熱症,實由火爍金傷,元陰告匱,劇症臟氣安危,皆關驗舌。

虛實寒熱之機,一一分別,圖論於下:

《辨正》:白色為寒,表證有之,里證有之,而虛者、實者、寒者、熱者皆有之。(故白色舌苔辨病較難。)凡白色亦可以辨傷寒,其類不一。白浮滑薄,其苔刮去即還者,太陽表證,受寒邪也。白浮滑而帶膩帶漲,刮之有淨有不淨者,邪在少陽,證半表半裡也。全舌白苔,浮漲浮膩漸積漸干,微厚而刮不脫者,(謂刮去浮面,而其底仍有,)寒邪欲化火也。辨傷寒舌,大約如此,(傷寒有黃苔、黑苔,分論於後。

)若雜病之人,舌白嫩滑,刮之明淨者,裡虛寒也,(無苔有津,濕而光滑,其白色與舌為一,刮之不起垢膩,是虛寒也,口唇必潤澤無縫。)白厚粉濕滑膩苔,刮稍淨,而又積如麵粉發水形者,裡寒濕滯也。舌白粗澀,兼有朱點有罅裂紋之苔,(粗澀則不光澤,朱點則顯其臟腑有熱,裂罅紋多,固誤服濕藥之故。

)白乾膠焦燥滿苔,刮不脫,或脫而不淨者,(刮去垢泥後,底子仍留汙質膩澀,不見鮮紅,)皆裡熱結實也。(此舌頻多,其苔在舌,比之面上傅粉,刮之多垢,其白色與舌為二物,是熱證也。又按此與前論之虛寒舌相反。當認明此苔由淺而深,將黃未黃或竟黑變者,不可用溫補之藥也。

)若白苔夾變別色,見於某部,即是某經病重,凡表裡、寒熱、虛實證皆同。(嘉約翰云:凡驗病人之舌,而見其色或白或黃或濕或燥,即可知其病之輕重也。如舌苔有白而濕、濕而厚者,此必身發微熱,而非大熱也。至若舌白唇白,則恐流血過多,或因久病,或因肺有壞所致也。

白話文:

【白苔總論一】

根據《舌鑑》所述,舌是心的外現,心臟屬火,顏色應為紅色。然而心臟位於肺部內側,肺則屬金,顏色為白色。因此,健康的舌頭應該呈現淡淡的紅色,舌苔微白。其中紅色部分必須紅潤且充滿活力,而白色的舌苔不應過厚或只有零星分佈,同時保持適當的濕度,既不過滑也不過燥,這樣的舌苔代表健康無恙。這象徵著火藏於金內的平衡狀態。一旦遭受風寒,舌苔將變得滑膩。如果感受溫熱,舌頭會呈現紅光閃爍。因此,若風寒侵襲能完全清除病邪,舌苔仍保持原有的白色,這表示能有效區隔邪正兩方,保護元氣不受損傷。對於溫病或熱病的舌象,必須讓紅色逐漸收斂並趨於淡色,同時白苔逐漸增加。

這是病邪開始減退,而體內的元陰逐漸充盈的信號。要知道,紅色是臟腑之氣的顯現,而白色則是由津液凝聚而成。風寒之邪侵犯皮毛,舌頭上會出現白色的泡沫,隨後轉為白色粘液,更進一步會出現白色碎屑,最後可能形成白色的泡泡或爛瘡,這些情況會出現在舌中、舌尖或舌根,反映出寒邪進入體內的程度。這也是判斷元氣厚薄及邪熱輕重的依據。因為舌頭本是心的外現,其色應為紅色,但當出現非常滑膩的白苔,這顯示火不能剋制金,是水來克火的徵兆,因此被視為嚴重的疾病。當寒邪鬱積於皮膚表面,導致毛孔無法正常通暢,陽氣無法向外發散,所以會感到寒冷和發燒。

在太陽經時,會有頭痛、身體疼痛、頸背僵硬以及腰背疼痛等症狀。到陽明經階段,舌頭上會布滿白色碎屑,即使有煩躁不安的情況,脈象仍呈現浮緊,此時應採用汗法治療。若是少陽經,白苔不會過於滑膩,可用小柴胡湯調和。若是胃虛導致白苔過於滑膩,則需使用理中湯加桂枝來支撐。舌邊緣白色,中央呈黃色,可用大柴胡湯或小承氣湯,依病情輕重分別施治。有些白苔的病例可能是致命的,這可能是水來克火的惡劣情況。對於溫病或熱病,通常是因為火氣過盛,傷害了肺部,導致元陰枯竭。對於危急病症,臟腑的健康狀況都與舌象密切相關。

我們必須分別診斷實證、虛證、寒證和熱證,以下詳細討論:

根據《辨正》所述,白色通常與寒有關,無論是表證還是裡證,虛證、實證、寒證、熱證都有可能出現。因此,辨識白色舌苔來診斷疾病相對困難。白色舌苔可以幫助診斷風寒,但其種類繁多。例如,浮滑而薄的舌苔,刮除後立即再生,這表明是太陽表證,受到寒邪影響。若是舌苔帶有膩感且浮脹,刮除後有的部位清潔,有的部位仍然殘留,這表示邪氣在少陽經,處於半表半裡的狀態。若是整片舌頭覆蓋著浮脹且帶有膩感的白苔,逐漸累積並變乾,刮除時不易脫落,這顯示寒邪正欲轉化為火。辨識風寒的舌象大致如此,接下來將分別討論黃苔和黑苔。

對於其他疾病的患者,如果舌頭呈現白色、嫩滑且刮除後乾淨,這表示裡虛寒。這種情況下,舌頭沒有舌苔,表面濕潤且光滑,白色與舌頭融為一體,刮除後不會留下膩垢,這表明虛寒。患者的嘴脣必定濕潤且無裂紋。若是舌頭上覆蓋著厚重、濕滑且膩感的白苔,刮除後稍微清潔,但不久又像麵粉發水般堆積,這表示裡寒濕滯。舌頭白色且粗糙,伴有紅點和裂紋,表明舌苔缺乏光澤,紅點顯示臟腑有熱,裂紋可能是誤服濕藥所導致。

若是舌頭覆蓋著乾燥、粘稠且厚重的白苔,刮除後不易脫落,或即使刮除仍不完全清潔,這顯示裡熱結實。這種舌象非常常見,舌苔與舌頭之間如同臉上塗抹的粉底,刮除後會留下大量污垢,白色與舌頭成為兩個不同的實體,這是熱證的表現。另外,需要注意的是,這種舌象與前面提到的虛寒舌象正好相反。當辨識這種舌苔從淺色轉變為深色,甚至可能轉為黃色或黑色,這時切勿使用溫補藥物。

若白苔夾雜其他顏色,出現在特定部位,表示該部位的經絡疾病加重。無論是表證、裡證、寒證、熱證、虛證或實證,情況皆相同。根據嘉約翰的說法,通過觀察患者的舌頭顏色,無論是白色、黃色、濕潤或乾燥,可以判斷病情的輕重。例如,舌苔白色且濕潤、厚重,這表示患者身體微熱,但不是高燒。若是舌頭和嘴脣均為白色,可能表示血液流失過多,或是長期疾病或肺部問題所導致。

對於兒童的疾病,舌頭上經常出現白色膜層。內傷患者身體極度虛弱,舌頭上也會出現白色膜層。透過顯微鏡觀察,若發現舌苔形狀類似生長的草絲,這是一個危險的徵兆。白色代表肺的顏色,當胃中的陽氣被飲食抑制,胃中正氣無法順利上升,因此會出現短暫的白色舌象。疾病初期,體溫不高且津液未耗盡,舌頭必然呈現淡白色且伴有唾液。若消化系統有障礙,加上過量的食物未能消化,導致口腔產生酸性酵母和腐敗,進而產生濃厚的混濁泡沫,舌頭會出現黏稠且混濁的舌苔。若體內有內熱,使得口腔津液失去殺菌能力,細菌趁機繁殖,舌頭會出現如鵝口般的白色碎屑。若病菌產生毒素,幹擾了氧氣吸收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功能,導致二氧化碳增多、氧氣減少,口腔分泌的唾液會腐敗,舌頭會出現白色且膩感的舌苔。若傳染病的毒素擴散到口腔,舌頭上的白苔會像堆積的粉塵。以上參考黃國材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