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三 (2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21)

1. 第二節,舌病針灸法

東垣云:廉泉一穴,一名舌本,在頷下結喉上,治舌下腫難言,舌縱涎出口噤,舌根急縮,下食難。《刺瘧論》云:舌下兩脈者,廉泉也。《刺禁論》云:刺舌下脈太過,血不止為喑。《刺節真邪論》云:取廉泉穴血變而止。已明宜出血禁用針,或問取廉泉。二說不同,一說取頷下結喉上,一說舌下兩脈,何者為當?答曰:舌本者,乃舌根蒂也,若取舌下兩脈,是舌梢也,舌標也,此法誤也。當取頷下者為當,此舌根也,況足陽明之脈,根於厲兌,結於廉泉。

頷下乃足陽明之所行也。若取舌下兩脈,非足陽明經也。戊與癸合,廉泉足少陰也,治涎下。《解》云:胃中熱上溢,廉泉開,故涎下,當出血,瀉胃中熱,又知非舌下兩脈也,頷下,結喉上者為準矣。《脹論》云:廉泉玉英者,津液之道路也。按《針經》云:少陽結於廉泉,今曰陽明者,誤也。

景岳云:廉泉治舌下腫、口瘡、舌縱、舌根急縮,金津、玉液兩穴刺出血。

舌下腫難言,舌縱喎戾不端,通谷主之(《甲乙經》)。

《千金》主廉泉、然谷。

舌下腫難言,舌縱涎出,主陰谷。

舌下腫難言,口瘡,舌縱涎出,及舌根急縮,廉泉針三分,得氣即瀉,灸三壯。舌腫脹甚,先刺舌尖或舌上,或舌旁出血,惟舌下廉泉穴禁針(《萬病回春》)。

舌卒腫,滿口溢出,如吹豬肚胞,氣息不得通,須臾不治殺人,急以指刮破舌兩邊,去汁即愈,或以鉸刀決兩邊破之,再以瘡膏敷之。

又方刺舌下兩邊大脈出血,勿使刺著舌下中央脈,血出不止。如上治不愈,或血出數升,則燒鐵篦令赤,熨瘡數過,以絕血也。《得效方》云:舌腫如豬胞,以針刺舌下兩旁大脈,血出即消,切勿刺中央脈,血出不止則死,急以銅箸火燒烙之,或醋調百草霜塗之,須臾自消。

凡舌腫,舌下必有禁蟲,狀如螻蛄臥蠶,有頭有尾,

少白,可燒鐵烙,烙頭上即消。

厥口僻失欠,下牙痛,頰腫惡寒,口不收舌,不能言,不得嚼,大迎主之。

舌急則啞門,舌緩則風府。

舌緩涎下頰悶,取足少陰。

舌緩,喑不能言,舌急語難,主風府;舌上黃,身熱,主魚際。

舌本痛,主中衝;挾舌縫脈青,主天突;舌乾脅痛,主尺澤。

重舌,刺舌柱,以䤵針;舌本出血,取扶突、大鐘、竅陰。

舌卷口乾,心煩悶,主關衝;舌卷不能言,主復溜。

舌卷,獨取手少陽絡。《經筋》云:邪客手少陰之絡,令人喉痹、舌卷、口乾、心煩、臂外廉痛,手不及頭,刺手中指、次指爪甲上,去端如韭葉各一痏。又云:手陽明之筋,其病支痛,轉筋舌卷,治在燔針劫刺,以知為度,以痛為輸是也。凡治重舌、木舌、紫舌、舌脹等疾,腫脹疼痛、硬強不語,又兼舌根並兩齒合徑盡處作腫,瘀肉塗塞,口噤難開,俱用此法刺之。

白話文:

[第二節,舌病針灸治療法]

東垣先生指出:「廉泉」這穴位,也被稱為舌根,位於下巴下方,喉結上方。它能治療舌下腫脹導致說話困難、舌頭失控口水流出、口閉不開、舌根緊縮以及吞嚥困難等症狀。《刺瘧論》提及,舌下的兩條脈絡,即是廉泉穴所在。《刺禁論》則提到,如果對舌下脈絡施針過度,可能會導致血流不止,進而造成聲音嘶啞。《刺節真邪論》表示,應在廉泉穴放血直到血液顏色改變才停止。由此可知,對廉泉穴放血而非針刺纔是正確的。對於廉泉穴的位置,有人認為是在下巴下方喉結上方,也有人認為是在舌下兩脈,究竟哪個纔是正確的呢?答案是:舌根指的是舌頭的根部,若在舌下兩脈進行治療,那只是舌頭的前端,這種做法是錯誤的。應該選擇下巴下方的穴位進行治療,因為這是舌根的位置,而且足陽明脈的起始點是在厲兌穴,終點在廉泉穴。

下巴下方正是足陽明脈經過的地方。如果選擇舌下兩脈進行治療,那就不是足陽明脈的範圍了。根據五行相合理論,戊與癸相合,廉泉穴屬足少陰脈,能治療口水分泌過多的問題。《解》書中提到,胃熱上溢,廉泉穴開啟,所以會出現口水分泌過多的情況,此時應當進行放血,以清除胃中的熱氣。由此可見,治療的穴位並非舌下兩脈,而是下巴下方、喉結上方的部位。《脹論》指出,廉泉和玉英兩穴,是津液運行的通道。根據《針經》的記載,少陽脈在廉泉穴結聚,但現在卻說是陽明脈,這顯然是誤解。

景嶽先生指出,廉泉穴能治療舌下腫脹、口腔潰瘍、舌頭失控以及舌根緊縮等症狀,金津和玉液兩穴則可用來進行放血。

對於舌下腫脹導致說話困難,舌頭失控偏斜的情況,可以通過通谷穴進行治療。

《千金方》則建議使用廉泉和然谷兩穴進行治療。

對於舌下腫脹導致說話困難,舌頭失控且口水流出的情況,可以通過陰谷穴進行治療。

對於舌下腫脹導致說話困難,口腔潰瘍,舌頭失控且口水流出,以及舌根緊縮的情況,可以在廉泉穴進行針灸,深度約三分,一旦感覺到氣感就可以開始排氣,並進行溫灸三壯。對於舌頭嚴重腫脹的情況,可以先在舌尖、舌面或舌側進行放血,但要注意舌下廉泉穴禁止針刺。

對於舌頭突然腫脹,充滿口腔,像吹豬肚一樣,阻塞呼吸,如果不立即治療,很可能危及生命。此時,應迅速用手指刮破舌頭兩側,去除血液即可緩解。或者使用剪刀割開兩側,再使用傷口膏藥敷在傷口上。

另一種方法是在舌頭兩側的大脈進行放血,但要注意不要刺到舌下中央的脈絡,否則會導致血液不停流出。如果上述方法無法治癒,或者血液大量流失,可以將鐵篦燒紅,反覆熨燙傷口,以達到止血的效果。《得效方》指出,對於舌頭像豬肚一樣腫脹的情況,可以在舌頭兩側的大脈進行放血,一旦血液流出,舌頭就會消腫。但是,千萬不要刺到舌下中央的脈絡,否則會導致血液不停流出,最終死亡。如果情況危急,可以使用燒紅的銅筷子烙傷口,或者使用醋調和百草霜塗抹在傷口上,很快就能消腫。

對於舌頭腫脹的情況,舌下往往會有寄生蟲,形狀像螻蛄或臥蠶,有頭有尾,顏色略白,可以使用燒紅的鐵烙在寄生蟲頭上,使其消失。

對於嘴角歪斜、打哈欠失常、下牙疼痛、頰部腫脹、怕冷、口角不能收攏、舌頭不能動、無法說話、無法咀嚼的情況,可以通過大迎穴進行治療。

對於舌頭緊縮導致失聲的情況,可以通過啞門穴進行治療;對於舌頭鬆弛的情況,可以通過風府穴進行治療。

對於舌頭鬆弛且口水流出,臉部感覺悶的情況,可以通過足少陰脈進行治療。

對於舌頭鬆弛,無法說話,舌頭緊縮,說話困難的情況,可以通過風府穴進行治療;對於舌頭表面發黃,身體發熱的情況,可以通過魚際穴進行治療。

對於舌根疼痛的情況,可以通過中衝穴進行治療;對於舌縫脈絡青紫的情況,可以通過天突穴進行治療;對於舌頭乾燥,脅部疼痛的情況,可以通過尺澤穴進行治療。

對於雙重舌的情況,可以通過舌柱穴進行治療,使用細針;對於舌根出血的情況,可以通過扶突、大鐘、竅陰穴進行治療。

對於舌頭捲曲,口乾,心煩,悶的情況,可以通過關衝穴進行治療;對於舌頭捲曲,無法說話的情況,可以通過復溜穴進行治療。

對於舌頭捲曲的情況,可以單獨通過手少陽絡穴進行治療。《經筋》書中提到,如果手少陰絡受到異常影響,可能會導致喉部堵塞、舌頭捲曲、口乾、心煩、手臂外側疼痛,手部活動受限,無法舉高。治療方法是使用針刺在中指和次指的指甲上,距離指尖如韭菜葉厚度的地方進行針刺。還有一種情況是手陽明脈的筋絡受影響,會導致肢體疼痛,肌肉抽搐,舌頭捲曲。治療方法是使用燒紅的針進行劫刺,直到患者感到舒適為止,以疼痛部位作為針刺的參考點。

對於重舌、木舌、紫舌、舌頭腫脹等疾病,如果伴有腫脹疼痛、硬結無法說話,並且舌根和牙齒之間的部位也出現腫脹,瘀血堆積,導致口腔難以開合的情況,都可以使用這種針刺方法進行治療。

使用粗棉線針固定在筷子頭上,在患病部位進行針刺放血,如果血液呈現紅紫色,表示病情較輕;如果血液呈現紫黑色,表示病情較重。對於病情嚴重的患者,可以進行數十次針刺,直到血液流盡,然後用溫水漱口。對於病情較重的患者,可以使用金鎖匙;對於病情較輕的患者,可以使用冰硼散,塗抹在患處,以排出熱涎。內服方面,可以使用涼膈散。

[第三節,舌病導引治療法]

對於重舌急症,可以使用去爪的手指在舌下筋絡上從舌根開始向下擦拭,動作要深,反覆三次;再用手指蘸水,找到頸後燕窩上的小坑中的筋絡,從上到下,深入擦拭,同樣反覆三次。如果是嬰幼兒正在哺乳,這種症狀就會消失。

對於舌下重舌的情況,可以先將患處推開,讓腎水上升到舌下清洗,再將肺經推開,配合呼氣和吸氣的動作進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