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三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6)

1. (甲)舌之體質病

第九節,舌衄

凡舌上出血,名曰舌衄。多由心脾熱甚,逼血妄行。若舌上無故出血,如線不止,乃血熱上溢心苗,宜用犀角地黃、黃連瀉心湯選用,外以槐花炒研細,末,乾摻之。或出血,竅如簪孔者,以杜赤豆一升,煎取汁一杯,不拘時服,外亦用槐花末摻之,或用露蜂房頂上實處一兩,川貝母四錢,蘆薈三錢,為細末,蜜為丸,雷丸大,每含一丸。

若舌上出血如泉者,乃心火旺極,血不藏經也,宜用六味地黃湯加炒懷牛膝、槐花,外摻用文蛤散(五倍子炒、白膠香、牡蠣粉等分為末,不令潮,)每用少許摻患處,或燒熱烙鐵烙孔上,亦止。有因肝熱血上壅而衄者,先用木賊草四錢,煎濃汁漱口,外摻炒蒲黃末,即止。

沈金鰲云:如舌忽然腫硬如石,血出如湧泉者,宜蒲黃散(方見舌腫)摻舌上;亦有不硬腫痛流血者,宜涼血清脾飲、犀角地黃湯。凡紅尖舌出血,乃心經熱毒壅盛,心血不藏,妄行而濺,用三黃瀉心湯加犀角翹柏。《正義》云:舌紅而出血如衄,為熱傷心胞,犀角地黃湯主之,慎庵將前方加蒲黃、川連更妙。

大抵病心經熱極者,多舌出血,有病愈而血仍不止者,用煅人中白一錢、冰片五釐,研細末摻之,即止。

第十節,舌斷

《秘錄》云:偶含刀在口割斷舌頭,已垂落而未斷者,用雞子白外軟皮袋住舌頭,以破棺丹,(花粉三錢,赤芍二錢,薑黃、粉白芷各一兩為末,)以蜜調塗舌根斷血,卻以蜜調黃蠟,稀稠得所,敷在雞子皮上,常勤添敷。三日舌接住,方去雞子皮,只用蜜蠟勤敷,七日全安。

愈後舌硬,以白雞冠血點之即軟(《醫林》)。若舌斷重生,用活蟹一隻,炙乾為末,每用二錢,同乳香、沒藥各二錢五分敷之,即生肉。若穿斷舌心,血出不止,以鵝翎蘸米醋頻刷斷處,其血即止。仍用蒲黃、杏仁、硼砂少許為末,蜜調成膏,含化而安(《入門》)。若舌頭被人咬去,即用黑鉛、水銀炒成沙子,寒水石、輕粉、硼砂為細末,先以乳香、沒藥煎水噙口中止痛,抹上藥,即長全有效(《回春》)。

白話文:

(甲)舌之體質病

第九節,舌頭出血

凡是舌頭上出血,就叫做舌衄。大多是因為心臟和脾臟的熱氣太盛,導致血液不正常地流動。如果舌頭上無緣無故地出血,像細線一樣流個不停,這是因為血熱向上湧,影響了心臟,應該選用犀角地黃湯或黃連瀉心湯來治療,外面可以把槐花炒過後磨成細末,直接撒在出血的地方。如果出血像針孔一樣,可以用赤小豆一升,煎成一杯藥汁,不拘時間服用,外面一樣用槐花末來敷。也可以用露蜂房頂上比較實在的地方一兩,加上川貝母四錢、蘆薈三錢,磨成細末,用蜂蜜做成藥丸,像雷丸那麼大,每次含服一顆。

如果舌頭出血像泉水一樣湧出,這是心火太旺盛,血液無法正常流動,應該用六味地黃湯,再加上炒過的懷牛膝和槐花來治療。外面可以敷文蛤散(把五倍子炒過、白膠香和牡蠣粉等份磨成細末,要注意不要受潮),每次用少量敷在患處,也可以用燒紅的烙鐵烙在出血的孔上,這樣也可以止血。有的是因為肝熱導致血向上湧而出血,可以先用木賊草四錢煎成濃汁漱口,外面敷上炒過的蒲黃末,就能止血。

沈金鰲說:如果舌頭突然腫脹僵硬像石頭一樣,血像泉水一樣湧出,應該用蒲黃散(藥方在舌腫篇)敷在舌頭上;也有舌頭不硬不腫但疼痛流血的,應該用涼血清脾飲或犀角地黃湯來治療。凡是紅尖舌頭出血,是因為心經的熱毒太嚴重,心血無法正常儲藏,不正常地噴濺出來,要用三黃瀉心湯,再加上犀角和黃柏來治療。《正義》說:舌頭紅而且出血像鼻衄,是因為熱邪傷害了心包,要用犀角地黃湯來治療,慎庵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加上蒲黃和川連,效果更好。

總之,心經熱到極點的人,多半會舌頭出血,有的人病好了,但血仍然流個不停,可以用煅燒過的人中白一錢、冰片五釐,磨成細末敷在出血的地方,就能止血。

第十節,舌頭斷裂

《秘錄》說:有人不小心把刀含在嘴裡,割斷了舌頭,舌頭已經垂落但還沒完全斷開,可以用雞蛋清外面的那層薄膜把舌頭包住,再用破棺丹(花粉三錢、赤芍二錢、薑黃和粉白芷各一兩磨成細末),用蜂蜜調勻塗在舌根斷裂的地方止血,然後用蜂蜜調和黃蠟,調到適當的稀稠度,敷在雞蛋皮上,要經常勤敷。三天后舌頭就會接上,這時就可以去掉雞蛋皮,只用蜂蜜蠟勤敷,七天就可以完全康復。

癒合後舌頭變硬,用白雞冠血點在舌頭上就會變軟(《醫林》)。如果舌頭斷了又重新長出來,可以用活螃蟹一隻,烤乾磨成細末,每次用二錢,和乳香、沒藥各二錢五分敷在傷處,就能長出肉來。如果舌頭中心被刺穿,血流不止,可以用鵝毛蘸米醋頻繁地刷斷裂的地方,血就能止住。然後用蒲黃、杏仁和硼砂少許磨成細末,用蜂蜜調成膏狀,含在嘴裡就會痊癒(《入門》)。如果舌頭被人咬掉,就用黑鉛和水銀炒成沙子,再加上寒水石、輕粉和硼砂磨成細末,先用乳香和沒藥煎水含在嘴裡止痛,再敷上藥,就能長好,非常有效(《回春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