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三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5)

1. (甲)舌之體質病

又以蛇蛻燒灰研極細,少許傅之。

第四節,舌菌

《心法》名舌疳,由心脾毒火所致,其證最惡。初起如豆,次則如菌,頭大蒂小,其色紅紫,疼痛異常,甚則紅爛無皮,朝輕暮重。輕則用溏雞屎和冰片塗上,蓋用蒲黃末或蜘蛛絲纏緊,忍痛自落。若落後出血,用蒲黃末或百草霜、烏梅末、銅綠摻上,皆止。

重而急者,用北庭丹,(番硇、人中白煅各五分,瓦上青苔、瓦松、溏雞屎各一錢,用銀管子二個,將藥裝在罐內,將口封固,用鹽泥固濟,以炭火煅紅,俟三炷香為度,候冷開罐,將藥取出,再加冰片、麝香各一分,共研極細末。)以磁針刺破舌菌,用丹少許點,再以蒲黃末蓋之,自然消縮而愈。

若失治,則焮腫突如泛蓮,或如大木耳,或如雞冠,舌本短縮,將妨害言語飲食,時流臭涎,再因怒氣上衝,忽然崩裂,血出不止,久久延及項頷,腫如結核,堅硬骨痛,皮色如常,頂軟色黯,破後時流臭水,腐如爛綿,其證雖破,堅硬腫痛,仍前不退,此為綿潰。甚至透舌穿腮,湯水漏出,是以名瘰癧風也。

內服湯藥,宜用異赤湯加川連、焦梔。重則解毒湯加焦梔、犀角、鮮地。外治或用錦地羅蘸醋磨敷。自古治法雖多,然此證治愈者,十不得一。

第五節,舌黃

奎光曰:舌黃乃舌生黃腫疼痛,亦屬心脾之火。先用冰片散摻之,內服涼心清熱,如元參升麻湯治之。又如舌生黃腫至滿口,以蛇蛻一張,含舌下即消。

第六節,舌疔

《心法》云:舌疔者,乃心脾火毒,舌生紫疱,其形似豆堅硬,寒熱疼痛,應心而起。宜用蟾酥丸含放舌下,隨化隨咽,或再服三丸以解內毒,甚者以銀針刺之。內服黃連解毒湯,甚則犀角地黃湯,兼擦紫雪丹。余師愚云:若舌上發疔,或紅或紫,大如馬乳,小如櫻桃,三五不等,流膿出血,宜甘露飲(方見《溫熱經緯》),增石膏、犀角、連翹,加銀花、金汁水,重清心火。舌上成坑,愈後自平,舌上宜搽錫類散。

第七節,舌癰

奎元曰:舌癰初起,舌紅而腫大,心經火盛,地角亦紅。初起用金丹、碧丹,(方見《瘍醫大全》,)煎藥用黃連、焦山梔、犀角、連翹、木通、生地、丹皮、生甘草、麥冬、赤芍,水煎服。

第八節,舌瘡

舌瘡,有心熱火毒上炎而生者,有下虛陰火上浮而生者。若口中生瘡於舌上,吐出在外寸余,上結成黃靨,難以食物,此熱毒在心也。用冰片一分,入蚌口內,立化為水,乃以鵝翎敷掃其上,立刻收入;外服清火涼心之藥。亦有舌上病瘡久蝕成穴,屢服涼劑不效,後服黑錫丹漸愈,此因下虛上實之證。

即遠公所云:下焦元虛不降,投養正丹遂愈是也。竇夢麟云:舌上生瘡如黃粟,外證口張憎寒,亦宜先用蚌水或田螺水漱淨,然後吹藥,如冰硼散、紫雪散,皆可用之。

白話文:

(甲)舌頭的體質病

另外,可以用蛇蛻燒成灰,磨成極細的粉末,少量敷在患處。

第四節,舌頭上的菌狀物

《心法》稱這種病為「舌疳」,是由於心脾的毒火引起的,這種病的症狀最嚴重。剛開始像豆子一樣大小,接著會長成菌狀,頭大蒂小,顏色紅紫,疼痛異常,嚴重時會紅腫潰爛,沒有表皮,早上輕微,晚上加重。輕微的可以用溏雞屎和冰片混合塗抹在患處,然後用蒲黃粉或蜘蛛絲纏緊,忍著疼痛讓它自己脫落。如果脫落後出血,可以用蒲黃粉、百草霜、烏梅粉或銅綠摻在患處,都能止血。

嚴重且緊急的情況,可以用北庭丹(番硇、人中白煅各五分,瓦上青苔、瓦松、溏雞屎各一錢,用兩個銀管子,將藥裝在罐子裡,將口封緊,用鹽泥固定,用炭火煅燒紅透,等待三炷香的時間,冷卻後打開罐子,取出藥粉,再加入冰片、麝香各一分,一起磨成極細的粉末)。用磁針刺破舌頭上的菌狀物,用少量的北庭丹點在上面,再用蒲黃粉蓋住,它自然就會消退痊癒。

如果錯過了治療時機,就會腫脹突起,像盛開的蓮花,或者像大木耳,或者像雞冠,舌根會縮短,會妨礙說話和吃飯,時常流出臭口水,再因為發怒導致氣血上衝,突然破裂,血流不止,久而久之會蔓延到頸部和下巴,腫得像結核,堅硬且骨頭疼痛,皮膚顏色正常,頂部柔軟顏色黯淡,破裂後會時常流出臭水,腐爛得像爛棉絮,即使破了,堅硬腫痛的情況還是沒有減退,這就叫做「綿潰」。甚至會穿透舌頭、腮幫子,湯水從破洞漏出,所以也被稱為「瘰癧風」。

內服湯藥,應該用異赤湯,加上黃連、焦梔子。嚴重的話,用解毒湯,加上焦梔子、犀角、鮮生地。外治可以用錦地羅蘸醋磨成汁敷在患處。自古以來治療方法很多,但是這種病能夠治癒的,十個裡面也難有一個。

第五節,舌頭發黃

奎光說:舌頭發黃是因為舌頭長出黃色的腫塊,而且疼痛,也是屬於心脾的火氣所致。先用冰片散敷在患處,內服清涼心熱的藥,例如元參升麻湯來治療。又或者如果舌頭長出黃色腫塊,甚至滿口都是,可以用蛇蛻一張,含在舌頭下,就會消退。

第六節,舌頭上的疔瘡

《心法》說:舌疔是因為心脾的火毒引起的,舌頭上長出紫色的水泡,形狀像豆子一樣堅硬,會有發冷發熱、疼痛的症狀,是與心臟相關的疾病。應該用蟾酥丸含在舌頭下,讓它慢慢融化吞咽,或者再服用三丸來解除體內的毒素,嚴重的可以用銀針刺破水泡。內服黃連解毒湯,嚴重的話,用犀角地黃湯,同時擦紫雪丹。余師愚說:如果舌頭上長出疔瘡,有紅色的,也有紫色的,大的像馬的乳房,小的像櫻桃,數量三五個不等,會流膿出血,應該用甘露飲(藥方見《溫熱經緯》),增加石膏、犀角、連翹,再加入銀花、金汁水,來清泄心火。舌頭上長成坑洞,痊癒後自然會平復,舌頭上可以塗抹錫類散。

第七節,舌頭上的癰

奎元說:舌癰剛開始發作時,舌頭紅腫脹大,是心經火氣旺盛,舌根也發紅。剛開始可以用金丹、碧丹(藥方見《瘍醫大全》),煎藥服用黃連、焦山梔、犀角、連翹、木通、生地、丹皮、生甘草、麥冬、赤芍,用水煎服。

第八節,舌瘡

舌瘡,有因為心熱火毒上炎而引起的,也有因為下虛陰火上浮而引起的。如果嘴巴裡長瘡在舌頭上,向外伸出有一寸多長,上面結成黃色的痂,難以進食,這是熱毒在心臟。用冰片一分,放在蚌殼裡,它會立即化成水,然後用鵝毛掃在患處,會立刻縮回去;外服清火涼心的藥。也有舌頭上的瘡久久腐蝕成洞,多次服用寒涼的藥都沒有效果,後來服用黑錫丹才逐漸痊癒,這是因為下虛上實的症狀。

這就像遠公所說的:下焦的元氣虛弱不能下降,服用養正丹就會痊癒。竇夢麟說:舌頭上長瘡像黃色的小米,外在症狀是嘴巴張開,畏寒,也應該先用蚌水或田螺水漱口清洗乾淨,然後吹藥,例如冰硼散、紫雪散,都可以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