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舌指南》~ 卷三 (12)
卷三 (12)
1. 第四節 陰陽
凡察舌以手拭舌,滑而軟者,病屬陰;粗而燥者,病屬陽。陰虛陽盛者,其舌必乾;陽虛陰盛者,其舌必滑。陰虛陽盛而大旺者,其舌必乾而燥;陽虛陰盛而大衰者,其舌必滑而濕。舌苔有剝落不生者,為心陰不足,心陽有餘,或胃陰將涸。舌無苔結成干赤光皮,似煨熟豬腎,乃陽中伏陰也。
凡舌無苔,有因誤下,濕陷於裡,阻遏氣機,使命門之真陽不得上達蒸騰腐化,而反無苔也。
白話文:
在這一節中,我們探討的是陰陽理論。
在檢查舌象時,如果用手指輕拭舌面,感覺滑潤且柔軟,這通常代表病情屬於陰性;若感覺粗糙且乾燥,則病情可能屬於陽性。當陰氣虛弱而陽氣過剩時,舌頭會顯得乾燥;相反地,陽氣虛弱而陰氣過剩時,舌頭則會顯得滑潤。陰氣虛弱、陽氣過剩且極度旺盛的情況下,舌頭不僅乾燥而且會非常粗糙;相反地,陽氣虛弱、陰氣過剩且極度衰退的情況下,舌頭則會非常滑潤且濕。
若舌苔開始剝落且不再生長,這可能是心臟的陰氣不足,或是心臟的陽氣過剩,亦有可能是胃部的陰氣即將耗盡。當舌頭表面沒有舌苔,形成一片乾燥、紅色且光滑的皮層,看起來就像煮熟的豬腎,這通常代表在陽氣中潛藏著陰氣。
如果舌頭上沒有舌苔,有時候可能是因為誤診或錯誤治療,導致濕氣滯留在體內,阻礙了正常的氣血運行,使身體內的真正陽氣無法上升並進行正常的蒸騰和腐化作用,進而造成舌頭上無苔的現象。
2. 第五節 順逆
舌苔有由白而黃,由黃而黑者順證也。有由白而灰,由灰而黑,不由黃轉黑者,此謂之黑陷苔,逆證也。此因誤用溫燥之藥過多之故,難得挽救。其由黃而黑者,乃陽明熱結之故,潤下得法,胃腑炭氣得以外出也,故曰順證也。若黃轉黑枯者,真陰將絕也。《遵經》云:舌上有苔者,必自潤而燥,自滑而澀,由白而黃,由黃而黑,甚至焦枯,或生芒刺,此用藥不當,邪氣傳裡由淺入深之逆證也。劉吉人云:苔黃為正,白次之。
無論何證,若用藥當,皆由白而黃,由黃而退,由退而復生新薄白苔,此為全愈,順象也。若用藥不當,則由黃而白,由白而灰,由灰而黑,由活變死苔,此逆象也。若驟退驟無,不由漸而退,此陷象也。如夏月人病黑苔,是時氣與邪火內外炎爍,尚有可生。如冬月黑苔厚刺,正不勝邪,必難治也。
若傷寒初起二三日即見黑苔,心腎之氣敗絕,內臟真色外現。又如舌全黑而不見赤色者,是水來滅火,皆必死之證。若白苔中心漸漸黑者,乃邪熱傳裡,紅色上漸漸有黑心者,乃濕熱溫疫傳變,壞病將至也。大抵尖黑猶輕,根黑最重也。
白話文:
在這一節中,我們探討的是疾病的順逆進展。如果舌苔的顏色從白色轉變為黃色,再從黃色轉變為黑色,這是正常的疾病發展過程。然而,若舌苔從白色直接轉為灰色,再從灰色轉為黑色,沒有經過黃色階段,這種情況被稱為黑陷苔,是逆向惡化的徵兆。這通常是因為誤用了過量的溫燥藥物所致,往往很難挽回。舌苔從黃色轉為黑色的情況,是因為陽明熱結的原因,只要採用適當的滋潤方法,胃腑中的熱氣就能得以排出,因此屬於正常發展。
然而,如果舌苔從黃色轉為黑色且呈現枯萎狀,這表示體內的陰液即將耗盡。根據《遵經》所述,舌苔會從濕潤變得乾燥,從滑膩變得粗糙,從白色轉為黃色,再從黃色轉為黑色,甚至變得焦枯,或出現芒刺,這些都是使用藥物不當,導致邪氣由淺層傳入深層的逆向惡化跡象。
劉吉人認為,舌苔黃色是最常見的狀態,白色則次之。不論面對哪種病症,只要用藥恰當,舌苔都會從白色轉為黃色,再從黃色逐漸消退,最後重新生成一層新的薄白苔,這是康復的徵兆,屬於順向發展。然而,如果用藥不當,舌苔會從黃色轉為白色,再從白色轉為灰色,再從灰色轉為黑色,由活躍的舌苔變成死苔,這就是逆向惡化的徵兆。如果舌苔突然消失,並非循序漸進地消退,這也是逆向惡化的跡象。
例如,在夏天,如果一個人的舌苔呈黑色,由於當時的氣候和體內的邪火相互作用,病情仍有治癒的可能性。然而,在冬天,如果舌苔厚且呈黑色,正氣無法抗衡邪氣,治療將會非常困難。
如果在感冒初期兩三天就出現黑色舌苔,這表示心腎的氣力已經衰竭,內臟的真實顏色已經顯露在外。另外,如果舌頭完全變黑,且看不見紅色,這表示水氣已經壓制了火氣,是必定死亡的徵兆。如果舌苔原本是白色,但中心逐漸變黑,這表示邪熱已經傳入內臟,紅色逐漸被黑色取代,這表示濕熱溫疫正在轉變,病情將會惡化。大致來說,舌頭尖端變黑的情況相對較輕,但舌根部變黑的情況則是最嚴重的。
3. 第六節 生死
生死之決於脈者,前賢垂訓明且備矣,然驗之於舌,則尤顯而易見也。茲將舌所經驗之危症,匯錄於下。
唇青舌黑如去膜豬腰者,為亡津液不治之症也。舌如鏡面者、(《舌鑑》云:舌色紅光滑,柔嫩無津者是也。良由汗下太過,元津耗傷,宜大劑生脈散救之,尚可復生也。)舌如硃紅柿者、舌糙刺如砂皮而乾枯燥裂者、舌斂束如荔子殼而絕無津液者、舌如烘糕者、舌本強直轉動不活、而語言蹇澀者,以上危候也。然危候雖見,而執診者胸有灼見虛實寒熱之綱領,猶可生也。
如舌見白苔如雪花片者,脾冷而閉也;若全舌竟無苔,久病胃氣絕也;如舌因誤服芩連,而現人字紋者,如舌卷而囊縮者。以上各證,見一必死,然敗象雖見,凡吾輩亦宜百不一治之證,當作萬有一生之望,竭力挽救。修短雖有定數,然返之吾心,可告無罪也。
其他如舌忽變棕黑色者,熱病將死也;舌焦乾黑而脈代者,死證也;疳病耳邊有青脈,舌上有焦點者不治也;疳病口渴,飲水不止,舌黑者死證也;舌見藍色者,肺氣傷也,微可治,深必死;舌短卷痿軟枯小者危;舌淡灰轉黑,淡紫轉藍,邪毒攻心已甚,而傷腐脾胃者,危不治;舌黑爛而頻欲齧,必爛至根而死;舌底乾燥,不拘苔色,黃白如豆腐渣者,或如齧碎飯子者皆死,此俗名飯花苔;舌與滿口生白衣如黴苔,或生糜點,胃體腐敗也多死;舌乾晦枯痿而無神者必死;舌絳無苔,乾枯細長,而有直紋透舌尖者,心氣內絕也;舌燥苔黃中黑通尖,利下臭水者,胃腸腐敗也,十不救一;舌㿠白兼青,此中焦生氣已絕也多死;若孕婦面舌俱青,母子俱死;舌黃,全舌見薑黃色苔,及淡松花舌苔,皆津枯液涸而冷,陽衰胃敗之徵,亦多不治;舌邊缺陷如鋸齒者,內臟已虛憊,亦不治也。
白話文:
在這一節生死的問題上,古人已經留下許多明確且詳盡的教導,然而若從舌頭的狀況來判斷,則會更加明顯且容易理解。以下將我根據舌頭觀察到的危險病症,整理如下:
如果嘴脣呈現青色,舌頭像去了膜的豬腰,顏色發黑,這代表體內津液已經喪失,是無法治療的重症。舌頭表面光滑如鏡,色澤紅亮,但柔嫩且無津液,這是因為過度出汗或用藥,導致身體津液大量流失,應該使用大劑量的生脈散來補救,還有機會恢復健康。舌頭像朱紅色的柿子,表面粗糙有刺,像砂紙般乾燥並裂開,或是舌頭像荔枝殼般皺縮且完全無津液,又或者舌頭像烘糕一樣,舌根僵硬不能靈活轉動,說話含糊不清,這些都是危險的症狀。即使出現這些危險的症狀,醫生若能準確判斷虛實寒熱的情況,病人還是有可能活下來。
例如舌頭出現像雪花般的白苔,代表脾臟寒冷且閉塞;如果整個舌頭完全沒有舌苔,長期患病的人可能胃氣已經耗盡;若是誤食黃芩或黃連,舌頭可能會出現人字紋;舌頭捲縮,睪丸縮小,這些情況一出現,病人必死無疑。然而即使出現了這樣的敗象,我們作為醫生,也應對每一個無法治療的病人抱有一線希望,盡力挽救。生命長短雖有天命,但我們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,做到無愧於心。
其他的例子,如舌頭突然變成棕黑色,熱性疾病患者即將死亡;舌頭乾燥發黑且脈搏不規律,是死亡的徵兆;患有疳疾的人,如果耳朵旁邊出現青色的靜脈,舌頭上有焦點,無法救治;患有疳疾的人,如果口渴不止,舌頭變黑,也是死亡的徵兆;舌頭呈現藍色,代表肺部受損,病情輕微可以治療,嚴重的話必死無疑;舌頭萎縮捲曲,軟弱無力,形狀枯萎變小,是危險的徵兆;舌頭顏色從灰色轉黑,淡紫色轉藍,邪毒攻心且腐蝕脾胃,病情嚴重無法救治;舌頭黑色且開始腐爛,病人會不斷想要咬舌,舌頭會從根部開始腐爛直至死亡;舌頭底部乾燥,無論舌苔顏色如何,無論是像豆腐渣的黃白色,或是像咬碎的飯粒,這些都被俗稱為"飯花苔",都表示死亡;舌頭和整個口腔生出白色的物質,像黴菌或糜爛的小點,代表胃部已經開始腐爛,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死亡;舌頭乾燥無光澤,形狀萎縮且無活力,必定死亡;舌頭鮮紅無苔,乾燥細長,並且有直紋延伸到舌尖,代表心臟功能已經停止;舌頭乾燥,舌苔黃色中心部分黑色,排出的水有臭味,代表腸胃已經開始腐爛,十個人中只能救活一個;舌頭呈現灰白加青色,代表中焦的生氣已經消失,大多數情況下會死亡;如果孕婦臉色和舌頭都呈現青色,母子都會死亡;舌頭呈黃色,整舌出現薑黃色的舌苔,以及淡色的松花舌苔,代表津液枯竭且體溫低,是陽氣衰弱,胃部機能衰退的徵兆,大多數情況下無法救治;舌頭邊緣有像鋸齒般的缺口,代表內臟已經虛弱疲憊,同樣無法救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