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三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4)

1. 第十八章 吳坤安察舌辨證歌

六淫感證有真傳,臨證先將舌苔看。察色分經兼手足,營衛表裡辨何難。(白苔主表,黃苔主裡,足經之邪,分表裡治之:白苔主衛,絳苔主營,手經之邪,分心營肺衛治之。邵仙根評。)

凡診傷寒,當先察舌之形色,分別足經、手經、衛分、營分、在表、在裡,再參脈證施治,無不獲效。若拘定足六經治病,非但無效,且病亦鮮有合乎六經者。

白肺絳心黃屬胃,紅為膽火黑脾經。少陰紫色兼圓厚,焦紫肝陽陰又青。(此條統論手經、足經,以舌之形色辨之。邵仙根評。)

此以形色分六經,兼心肺兩手經,足六經不言太陽者,以太陽初感舌未生苔也。故凡臨證,見舌無苔而潤,或微白而薄,即是太陽,若黃苔陽明,紅色少陽,黑苔太陰,紫色少陰,焦紫厥陰陽邪,青滑厥陰陰邪。(太陽與肺同主表,邪尚在表,故舌無苔,而或薄白。邵仙根評。)

表白里黃分汗下,絳營白衛治分岐。次將津液探消息,澤潤無傷澀已虧。

白苔屬表當汗,黃苔屬裡當下。絳苔營分之熱,宜清忌表,白苔衛分之邪,宜汗忌清,治法天淵。再以舌之燥潤驗其津液之存亡。不拘何色,但以潤澤為津液未傷,燥澀為津液已耗。熱病以存津液為主,故宜深察。

白為肺衛仍兼氣,絳主心營血後看。白內兼黃仍氣熱,邊紅中白肺津干。

凡外邪之入,先到衛分,不解然後入氣分而營分,不解然後入血分。白內兼黃,仍屬氣分之熱,不可用營分藥。白苔邊紅,此溫邪入肺,灼於肺津,不可辛溫過表,清輕涼散為當。

衛邪可汗宜開肺,氣分宜清猛汗難。入營透熱羚犀妙,到血未清地與丹。

凡舌苔白潤而薄,邪在衛分,可汗,開肺即是開太陽,如麻黃、羌活之類。如苔白而厚,或兼干,是邪已到氣分,只宜解肌清熱,如葛根、防風、連翹、蟬蛻、薄荷之類,不可用辛溫猛汗也。若寒邪化熱,過衛入營,或溫邪吸入,竟入營分,則舌苔紅絳而燥,惟羚犀為妙品,以能透熱於營中也。邪在營分不解,漸入血分,則發熱不已,宜清血分之熱,鮮生地、丹皮之類。

白黃氣分流連久,尚冀戰汗透重關。舌絳仍兼黃白色,透營泄衛兩和間。

凡舌苔白中帶黃,日數雖多,其邪尚在氣分流連,可冀戰汗而解。若舌紅絳中仍帶黃白等色,是邪在營衛之間,當用犀羚以透營分之熱,荊防以泄衛分之邪,兩解以和之可也。(此條是泄衛透營之要法。惟荊防不如薄荷、連翹之穩。邵仙根評。)

白而薄潤風寒重,溫散何防液不幹。燥薄白苔津已少,只宜涼解肺家寒。

此辨風寒與風熱治法不同。凡風寒初入太陽,則舌無苔,或生苔白潤而薄,此寒邪重,津液不虧,辛溫汗之可也。如白苔雖薄而燥,或舌邊舌尖帶紅,此風熱之邪傷於氣分,病在手太陰肺經,津液已少,不可過汗,只宜輕清涼解氣分,如前胡、蘇子、杏仁、連翹、黃芩、薄荷、桔梗、淡竹葉之類。

白話文:

各種疾病的發生都有其規律,看診時首先要觀察舌苔的狀況。觀察舌苔的顏色,可以分辨是足部經絡還是手部經絡的問題,也能區分是身體的表層還是內部出了問題。(舌苔呈現白色,多為表症;呈現黃色,多為裡症。足部經絡的邪氣,要根據表裡症狀分別治療。白苔代表衛分的問題,絳苔代表營分的問題。手部經絡的邪氣,則要根據心營和肺衛來治療。)

凡是診斷傷寒,都應該先仔細觀察舌頭的形狀和顏色,區分是足部經絡還是手部經絡的問題,是衛分還是營分的問題,是表症還是裡症,再結合脈象和其他症狀來進行治療,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。如果只拘泥於足部六經的理論來治病,不僅效果不好,而且疾病也很少符合六經的分類。

白色的舌苔多與肺和衛氣有關,絳紅色則與心和營血有關,黃色舌苔多與胃有關,紅色舌苔表示膽火旺盛,黑色舌苔則與脾經有關。少陰病會呈現紫色且圓厚的舌苔,焦紫色代表肝陽過盛,而青色的舌苔則代表肝陰虛弱。(這段總結了手足經絡,透過舌苔的形狀和顏色來辨證。)

這段是以舌苔的形狀和顏色來區分六經,同時也包括了心和肺這兩個手部經絡。足部的六經沒有提到太陽經,是因為太陽經剛開始發病時,舌苔還沒有形成。所以,看診時如果發現舌頭沒有舌苔,而且是濕潤的,或是呈現微薄的白色,這就表示是太陽經的問題;黃苔表示是陽明經的問題;紅色舌苔表示是少陽經的問題;黑色舌苔表示是太陰經的問題;紫色舌苔表示是少陰經的問題;焦紫色舌苔表示厥陰經陽邪問題;青色滑膩的舌苔表示厥陰經陰邪問題。(太陽經與肺都屬於表,邪氣還在表層,所以舌頭沒有舌苔,或是呈現薄薄的白色。)

白色舌苔表示病在表層,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;黃色舌苔表示病在內部,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治療;絳紅色舌苔表示營分有熱,應該清熱而避免發汗;白色舌苔表示衛分有邪,應該發汗而避免清熱,治療方法差異很大。再來觀察舌頭的濕潤程度,判斷體內津液的存亡。不論舌苔是什麼顏色,只要是潤澤的,就表示津液沒有損傷;如果是乾燥粗澀的,就表示津液已經耗損。熱病最重要的是要保護津液,所以必須仔細觀察。

白色舌苔代表肺和衛氣的問題,也可能與氣有關;絳紅色舌苔主要代表心和營血的問題;白色舌苔中夾雜黃色,表示是氣分有熱;舌邊紅色而舌中白色,則表示肺部津液不足。

一般來說,外邪入侵,會先到達衛分,如果沒有解除,就會進入氣分和營分,再沒有解除,就會進入血分。白色的舌苔中夾雜黃色,仍然屬於氣分有熱,不可以使用治療營分的藥物。白色的舌苔邊緣發紅,這是溫邪進入肺部,灼傷了肺部津液,不能使用辛溫發汗的藥物,應該使用清涼發散的藥物。

衛分的邪氣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,可以開肺氣,就像麻黃、羌活之類的藥物;氣分的邪氣應該用清熱的方法治療,不適合使用猛烈發汗的方法。如果邪氣進入營分,可以用羚羊角和犀角來清透熱邪;如果邪氣進入血分,則需要用生地、丹皮等藥物來清除血分的熱。

如果舌苔呈現白色中帶黃色,雖然病程比較長,但邪氣還在氣分停留,可以透過發汗來解除。如果舌苔呈現紅絳色,但又夾雜著黃色或白色,則表示邪氣在營分和衛分之間,應該使用犀角和羚羊角來透解營分的熱邪,並用荊芥和防風來疏散衛分的邪氣,同時兼顧營衛兩方面的治療。(這段說明了疏散衛邪和透達營邪的重要方法,不過荊芥和防風的效果不如薄荷和連翹來得穩妥。)

如果舌苔呈現白色且薄而濕潤,多是風寒侵襲,可以使用溫散的方法來治療,不必擔心傷到津液。如果舌苔呈現乾燥且薄的白色,表示津液已經減少,只適合用清涼解表的方式來治療肺部的寒邪。

這是在辨別風寒和風熱,治療方法有所不同。風寒初入太陽經,舌頭會沒有舌苔,或是產生白色濕潤且薄的舌苔,這表示寒邪比較重,津液沒有虧損,可以使用辛溫發汗的方法。如果白色舌苔雖然薄但卻乾燥,或是舌頭邊緣、舌尖發紅,這表示風熱邪氣傷到了氣分,疾病在手太陰肺經,津液已經不足,不能過度發汗,只適合使用輕清涼解氣分的藥物,例如前胡、蘇子、杏仁、連翹、黃芩、薄荷、桔梗、淡竹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