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三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2)

1. 第十七章 胡玉海察舌辨證法

第七日,耳聾,口渴目黃,兩顴黃赤,舌苔焦脈與六日同,此病尚在陽分未除,邪雖入里,猶可挽回。

少陽不得解,邪傳入里,流入太陰脾經,一日右關洪大而軟,左關弦勁,左寸閉,此熱邪客於包絡,神昏氣短,白珠紅。肺經鬱抑,斑毒,則頸項上見者紅色,兩頰無有,心胸不見,季肋有微點,腹上點點紅色,手臂前俱有紅色,舌苔黃黑,雖然傳裡,陽證未除。二日右寸見弦脈,風邪客於肺,將發白斑,氣促者死,鼻煽者死,耳聾者生,面頰紅者生,閉目不欲見者生,魚口鴉聲者死。

第三日,右關數,左寸不見,右尺洪大,此邪熱客於腎,唇紫,舌焦黑,目直視,不欲見人,此毒鬱於小腸,燥糞不得下,斑隱於肉內,怒狂叫罵者生,口渴消水者生,小便不滋潤者死。第四日,左寸閉,左關弦,左尺洪大,右關虛軟,右寸見芤脈,右尺不見,血熱在中焦,斑見藍色。第五日,左右手關脈不見,兩尺洪大,聲嘶欲哭,斑郁不得發越,目黃,身黃者死。

第六日,尺寸俱無,兩關弦緊,舌苔濕滑,此火盛感寒,頭涼,舌苔燥裂,仍以火論。或陽明第五日,斑發不透,邪毒不入少陽,竟人太陰,此非越經傳也,或飲食所傷,或藥餌所誤。太陰一二日,季脅痛,下痢,左關弦軟,右關弦長,氣口脈洪,尺脈大,口渴甚,嘴唇乾,舌燥,神氣清,舌苔黃厚,黑灰色。

第三日,舌根黑,中黃,尖白,目赤,面青,左關脈數,右關滑大有力,肺脈大,兩尺脈閉,頭面有斑,頸項無斑,胸背有斑,肚腹無斑,此陽氣不得發越,陰氣凝塞。太陰四日,左三部閉,右關軟,肺脈大,尺脈洪,口渴甚,目紅,面赤,鼻青,唇黑者死。伏斑下陷,太陰五日,尺寸俱浮,右關芤,左關緊,時作寒戰,頭痛目赤,鼻黑舌青,唇紫者也,斑毒乘於肝,非傳厥陰,邪中厥陰也。

太陰之脈利於無力,邪入於脾,氣盛血熱,流於四肢,分布百體,貫注於心,心神失司其權,是以相火之邪甚熾,心神與相火失位,則一身無所主矣,故四肢百骸俱痛,腹滿,口乾,舌黃舌黑,唇燥。五臟與大小腸、膀胱、三焦皆受其制,脈之細小者,胃氣不傷;脈之滑大者,胃氣已壞。

胃主納穀,脾主消穀;胃主受納,脾主轉輸;胃之受納在於肺,脾之轉輸在乎肝。在上者為痰,在下者為糟粕。膈氣實則痰滯於膻中;心氣熱則糟粕滯於小腸。渴欲飲冷者,膈氣熱也;飲水不小便者,肺葉焦也。肺氣盛者,則大腸之道不行。夫邪在陰分,不利見陽脈;病在陽分,不利見陰脈。

太陰之病,利於細小虛軟,不利於洪大滑實。通其經絡,導其閉塞,毋使風木成邪,致人九竅不通而死。太陰之脈非獨取右關,左寸左關右尺皆可概見也。獨肺居華蓋,肺氣凝澀,更利於細小,不利於實大。與正傷寒之病傳入太陰,皆脈大者病進,脈小者病退;有力者病進,無力者病退;滑實者病進,虛軟者病退;緊實者病進,芤軟者病退;洪數者病進,細軟者病退。

白話文:

第七天,出現耳聾、口渴、眼睛發黃,兩頰顴骨處呈現黃紅色,舌苔焦黃,脈象與第六天相同。這表示病邪還在陽分,沒有完全清除,雖然已侵入體內,但仍然有機會治癒。

如果少陽經的病邪沒有解除,就會傳入體內,流到太陰脾經。第一天,右關脈呈現洪大且柔軟,左關脈呈現弦勁,左寸脈閉塞。這是熱邪停留在包絡,導致神志不清、呼吸短促、眼白發紅。如果肺經受到壓抑,出現斑疹,頸部看到的會是紅色,兩頰沒有,胸口也沒有,只有季肋部位有小斑點,腹部有紅色點狀斑疹,手臂前方也都有紅色。舌苔呈現黃黑色,雖然病邪已傳入體內,但陽證尚未解除。第二天,右寸脈呈現弦脈,表示風邪侵犯肺部,將會出現白色斑疹。呼吸急促的人會死亡,鼻翼煽動的人會死亡,耳聾的人反而會活下來,臉頰發紅的人會活下來,閉著眼睛不願意看東西的人會活下來,張口呼吸像魚嘴、聲音像烏鴉叫的人會死亡。

第三天,右關脈呈現數脈,左寸脈摸不到,右尺脈呈現洪大。這是熱邪侵犯腎臟,導致嘴唇發紫、舌頭焦黑、眼睛直視、不願見人。這是毒邪鬱積在小腸,造成大便乾燥無法排出,斑疹隱藏在肌肉內。憤怒狂躁叫罵的人會活下來,口渴喝水的人會活下來,小便不順暢的人會死亡。第四天,左寸脈閉塞,左關脈呈現弦脈,左尺脈呈現洪大,右關脈虛軟,右寸脈出現芤脈,右尺脈摸不到。這是血熱在中焦,斑疹呈現藍色。第五天,雙手關脈都摸不到,雙尺脈呈現洪大,聲音嘶啞想哭,斑疹鬱積無法發出來,眼睛發黃,全身發黃的人會死亡。

第六天,寸脈和尺脈都摸不到,雙關脈呈現弦緊,舌苔濕滑。這是火氣旺盛卻又感受寒邪,頭部冰涼,舌苔乾燥破裂,仍然以火證來論治。或者在陽明經的第五天,斑疹發不出來,邪毒沒有進入少陽經,反而侵入太陰經,這不是越經傳變,可能是因為飲食不當,或用藥錯誤。太陰病的第一、二天,會出現季肋疼痛、腹瀉,左關脈呈現弦軟,右關脈呈現弦長,氣口脈洪大,尺脈大,口渴嚴重、嘴唇乾燥、舌頭乾燥、神智清楚、舌苔黃厚,呈現黑灰色。

第三天,舌根呈現黑色,舌中呈現黃色,舌尖呈現白色,眼睛發紅,臉色發青,左關脈呈現數脈,右關脈滑大且有力,肺脈大,雙尺脈閉塞,頭臉有斑疹,頸部沒有斑疹,胸背有斑疹,肚腹沒有斑疹。這是因為陽氣無法發散出來,陰氣凝聚阻塞。太陰病的第四天,左手三部脈都閉塞,右關脈軟弱,肺脈大,尺脈洪大,口渴嚴重,眼睛發紅,臉色發紅,鼻頭發青,嘴唇發黑的人會死亡。伏藏的斑疹下陷,太陰病的第五天,寸脈和尺脈都呈現浮脈,右關脈呈現芤脈,左關脈呈現緊脈,時常感到寒戰,頭痛眼睛發紅,鼻孔發黑,舌頭發青,嘴唇發紫。這是斑疹的毒邪侵入肝臟,並非傳到厥陰經,而是病邪直接侵襲厥陰經。

太陰脈象的特點是虛弱無力。病邪侵入脾經,導致氣盛血熱,流向四肢,散布全身,灌注心臟,使得心神失去正常功能。因此,相火之邪極為旺盛,心神與相火都失去正常位置,導致身體失去主導,所以四肢百骸疼痛,腹部脹滿,口乾舌黃舌黑,嘴唇乾燥。五臟、大小腸、膀胱、三焦都受到影響。脈象細小的,表示胃氣沒有受損;脈象滑大的,表示胃氣已經損壞。

胃負責納受食物,脾負責消化食物。胃負責接收食物,脾負責轉運輸布食物。胃的接收功能與肺有關,脾的轉運功能與肝有關。積聚在上部的稱為痰,積聚在下部的稱為糟粕。膈氣壅塞則痰會停留在膻中;心氣熱盛則糟粕會停留在小腸。口渴想喝冷水的,表示膈氣熱盛;喝水卻無法排尿的,表示肺葉焦枯。肺氣強盛的,則大腸的排泄功能會受阻。病邪在陰分,不宜出現陽脈;病邪在陽分,不宜出現陰脈。

太陰病適合出現細小虛軟的脈象,不宜出現洪大滑實的脈象。要疏通經絡,引導閉塞的地方,不要讓風木形成邪氣,導致人九竅不通而死亡。太陰脈象不僅僅要看右關,左寸、左關、右尺都可以看到病情的變化。肺位於胸腔上方,肺氣凝滯,更適合出現細小的脈象,不適合出現實大的脈象。與正傷寒的病情傳入太陰經相似,脈象大的表示病情加重,脈象小的表示病情好轉;脈象有力的表示病情加重,脈象無力的表示病情好轉;脈象滑實的表示病情加重,脈象虛軟的表示病情好轉;脈象緊實的表示病情加重,脈象芤軟的表示病情好轉;脈象洪數的表示病情加重,脈象細軟的表示病情好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