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三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)

1. 卷三

2. 第三編 辨舌證治

3. 第十六章,仲景察舌辨證法

白苔《傷寒論》曰:陽明病脅下硬滿,不大便而嘔,舌上白苔者,可與小承氣湯上焦得通,津液得下,胃氣因和,身濈然而汗出解也。病如結胸狀,而飲食如故,時時下利,寸脈浮,關脈小細沉緊,名曰臟結,舌上白苔滑者難治。臟結無陽證,不往來寒熱,其人反靜,舌上苔滑者,不可攻也。

成無己曰:邪氣在表者,舌上則無苔,及邪氣傳裡,津液結搏,則舌上生苔也。寒邪初傳,未全成熱,或在半表半裡,或邪氣客於胸中者,皆舌苔白而滑也。《經》云:舌上如苔者,以丹田有熱,胸中有寒,邪初傳入里者也。陽明病脅下鞕滿,不大便而嘔,舌上白苔者,可與小柴胡湯,是邪氣在半表半裡者也。

陽明病若下之,則胃中空虛,客氣動膈,心中懊憹,舌上苔,梔子豉湯主之,是邪客於胸中者也。臟結宜若可下,舌上苔滑者,則云不可攻也,是邪未全成熱,猶帶表寒故也。及其邪傳為熱,則舌之苔不滑而澀也。

乾燥,太陽病,重發汗而復下之,不大便五六日,舌上燥而渴,日晡時小有潮熱,從心上至少腹鞕滿而痛不可近者,大陷胸湯主之。傷寒病,若下後七八日不解,熱結在裡,表裡俱熱,時時惡風,大渴、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,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《金匱要略》云:肺中寒者,兩臂不舉,舌本燥,喜太息,胃中痛,不得轉側,食則吐而汗出也,腹滿,口舌乾燥,此腸間有水氣,己椒藶黃丸主之。消渴病,渴欲飲水、口乾舌燥者,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病人胸滿唇痿,舌青口渴,但欲漱水不欲咽,無寒熱,脈微大來遲,腹不滿,其人言我滿,為有瘀血。成無己曰:《經》云:傷寒七八日不解,熱結在裡,表裡俱熱,時時惡風大渴,舌上乾燥而煩,欲飲水數升者,白虎加人參湯主之,是熱耗津液,而滑者,已干也;若熱聚於胃,則舌為之黃,是熱已深也。

黃苔,《金匱要略》云:病者腹滿,按之不痛為虛,痛者為實,可下之。舌黃未下者,下之黃自去。成無己曰:舌黃未下者,下之黃自去。若舌上色黑者,又為熱之極也。《黃帝針經》云:熱病口乾舌黑者死,以心為君主之官,開竅於舌,黑為腎色,見於心部。心者火,腎者水,邪熱己極,鬼賊相刑,故知必死。觀其口舌,亦可知其順逆矣。

白話文:

[第十六章,張仲景的舌診辨證方法]

白色的舌苔:根據《傷寒論》,如果患有陽明病,且脅下部位硬且漲滿,伴有便祕和嘔吐,舌頭上覆蓋著白色苔,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小承氣湯治療。這樣上焦得以疏通,津液能夠順利下降,胃氣也因此和諧,身體會出現微微出汗,病情隨之緩解。病症類似於結胸症狀,但是飲食習慣並沒有改變,偶爾會發生腹瀉,寸脈浮動,關脈細小沉緊,這種狀況被稱為臟結,如果舌頭上出現白色且滑的苔,病情就比較難以治療。臟結通常不會出現陽性症狀,不會有冷熱交錯的情況,患者反而表現得較為平靜,舌苔滑的,不宜用攻下的療法。

成無己解釋:當邪氣在體表時,舌頭上通常不會出現苔,一旦邪氣進入體內,津液凝結就會在舌頭上形成苔。寒邪剛開始傳播,尚未完全轉化為熱邪,或者處於半表半裡狀態,或者邪氣影響到胸腔,這些情況舌苔都會呈現白色且滑的特徵。經典醫書指出,舌頭上像苔一樣的物質表示丹田有熱,胸中有寒,這是邪氣剛剛傳入體內的信號。陽明病的患者,脅下部位緊繃且漲滿,便祕且嘔吐,舌頭上有白色苔,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小柴胡湯,表明邪氣在半表半裡之間。

陽明病如果使用下法,會導致胃部空虛,異常氣流會擾亂膈肌,心臟會感到不安,舌頭上會出現苔,這時候可以使用梔子豉湯。臟結的患者看似可用下法,但舌頭上苔滑,就不適合攻下,因為邪氣尚未完全轉化為熱邪,仍有表寒存在。當邪氣完全轉化為熱邪,舌苔就不會再滑,而是變得粗糙。

乾燥的舌苔:太陽病患者,如果過度發汗又接著進行下法,五至六天後大便不通,舌頭乾燥且口渴,下午三點至五點之間有輕微的潮熱感,從心臟位置到小腹硬且漲痛,無法觸碰,這種情況應該使用大陷胸湯。如果傷寒病患者,在下法後七至八天病情仍未緩解,熱邪凝結在體內,體表和體內都呈現高溫,偶爾會怕風,極度口渴,舌頭乾燥且煩躁,想要喝大量水,這種情況應該使用白虎加人參湯。《金匱要略》指出,肺寒的患者,雙臂無法抬起,舌頭根部乾燥,喜歡嘆息,胃部疼痛,無法翻身,吃東西會嘔吐並且出汗,腹部脹滿,口舌乾燥,這表示腸道有水氣,應該使用己椒藶黃丸。消渴病患者,口渴想喝水,口乾舌燥,應該使用白虎加人參湯。患者胸部脹滿,嘴脣無力,舌頭呈青色,口渴,只想漱口不想吞嚥,無冷熱感,脈搏細微且跳動緩慢,腹部並無脹滿感,但患者自述感覺脹滿,這表示有瘀血存在。

黃色的舌苔:根據《金匱要略》,如果患者腹部脹滿,按壓無痛感為虛證,按壓有痛感為實證,實證可以用下法。如果舌頭上有黃色苔,未使用下法前,黃苔會持續存在,但使用下法後黃苔就會消失。成無己認為,如果舌頭上的顏色變黑,代表體內熱邪達到極限。《黃帝針經》指出,熱病患者如果口乾舌黑,預示死亡,因為心臟是主宰全身的器官,舌頭是其開竅部位,黑色是腎臟的顏色,如果在心臟區域出現黑色,代表心臟(火)和腎臟(水)受到邪熱極端影響,兩者相互制約,因此預示死亡。通過觀察口舌的變化,可以判斷病情的發展趨勢。

4. 第十七章 胡玉海察舌辨證法

頭痛身熱惡寒,脈浮滑,陽明太陽。

身熱口燥,脈弦滑,陽明少陽。

身熱舌苔白,脈洪滑,正陽陽明。

舌苔微黃,正陽陽明。

舌苔前白後黃,正陽陽明(按:是上寒下熱、外寒內熱)。

前黃後白,正陽陽明(按:是上脘化熱,而中焦有水飲)。

四圍白,中間黃,正陽陽明。

白帶灰色,陽明將入太陰。

白帶有路,陽明太陰。

微白燥黃色,陽明太陰。

粉白微紅,陽明少陽。

無白微桃紅,陽明少陰。

前半紅,後半白,少陽太陰。

前半紅,後半黃,少陰太陰。

前半黃,後半黑,陽明太陰。

前半黃,後半赤,太陰少陰。

前半黃,後半紫,太陰厥陰。

純黑色,太陰。

純黃色,太陰。

黃分八字,陽明太陰。

一邊黃,一邊白,陽明太陰。

一邊黑,一邊黃,陽明太陰。

焦黑,太陰。

潤黑,大陰。

花黃灰黑,陽明太陰。

純紅鏡面,太陰(其形色光如漆桌,如光而不濕,舌下華池皆千者重,宜細審之)。

舌厚如三個厚,少陰。

舌闊如三個闊,少陰。

舌園,少陰。

舌平無尖,少陰(按:舊謂舌邊缺如鋸齒者死)。

白苔有一點點紅,陽明少陽。

白苔有一點點黑,陽明少陰。

白苔有一點點黃,正陽陽明。

尖紅後赤,少陰少陽。

尖赤後紫,少陰少陽。

以上三十五法,乃辨證之大略,余照此類推之可也。

廣東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蘇、揚州分野,魚鹽海濱之地,腸胃脆薄,氣盛血熱,所以風邪一客即病。頭雖痛,不如斧劈。項雖強,尚可轉側;背雖牽制,尚可動搖;風邪入胃,肺則凝塞。所以一日為風,二日為熱,三日為火,熱甚之故。熱與風火相搏,凝寒成毒。此毒,胃主肌,脾主肉,不在肉而在肌,肌毛竅之內也,故點點然如斑之狀,如疹之形,紅色鮮明,一日三潮,三日九潮,故毒必三日,雖不治,亦疏散也。

脈左寸浮,右關滑,氣口大,無有正傷寒也,故太陽經雖病不病,此陽明之正病也,謂之陽明太陽。舌苔自,一日不口渴,二日不大便,至三四五六日,大便解,則腠理開,汗出而解。

如陽明第四日,血熱成毒,不能發越,毒郁在中,腠理不開,郁遏邪熱,則傳入少陽。一日口渴,左關洪大,右關洪滑,右寸氣口閉遏,此肺經熱邪沖遏,氣道不舒。斑在肌腠,血凝在皮,少陰雖然受熱,而未嘗著病。二日目赤,舌苔紅,耳鳴,左關脈洪大而數,此熱甚邪勝也。

第三日譫語,不能眠,右關洪滑而實。四日斑出,則少解;斑不出,狂叫不安,右關滑實有力,左關脈洪數微弦,左尺脈虛大,此邪氣將入於裡。第五日,耳聾,不欲眠,起坐不休,譫語欲狂,此斑毒不得發越,口乾消水,舌苔紅黃色,邪尚未曾傳裡也。舌苔紅紫色,將入於脾。

右關弦,右關實,乙木怒極,熱鬱之甚,耳聾,腎之火閉也。斑毒出於胸項脊背,此陽邪有餘;隱於項脊背,此陽毒將陷於陰分。六日大便解,邪氣得下,斑必發出,六日不解,火氣閉於幽門,小便短澀,毒反熏胃,肺閉,大腸熱,目直視不欲見入,脈數,舌焦,邪傳太陰。目黃、面黃,此風勝濕鬱。

白話文:

頭痛、身體發熱、怕冷,脈象浮滑,這是陽明和太陽經的病症。

身體發熱、口乾舌燥,脈象弦滑,這是陽明和少陽經的病症。

身體發熱、舌苔白色,脈象洪滑,這是正陽陽明經的病症。

舌苔微微發黃,是正陽陽明經的病症。

舌苔前部白色、後部黃色,是正陽陽明經的病症(這表示上部寒冷、下部有熱,外部寒冷、內部有熱)。

舌苔前部黃色、後部白色,是正陽陽明經的病症(這表示上腹部化熱,而中焦有水飲)。

舌苔四周白色、中間黃色,是正陽陽明經的病症。

舌苔白色帶灰色,表示陽明經的病邪將要進入太陰經。

舌苔白色帶有紋路,表示陽明和太陰經的病症。

舌苔微微發白、乾燥且帶黃色,表示陽明和太陰經的病症。

舌苔粉白色微微發紅,表示陽明和少陽經的病症。

舌苔沒有白色、微微桃紅色,表示陽明和少陰經的病症。

舌苔前半部紅色、後半部白色,表示少陽和太陰經的病症。

舌苔前半部紅色、後半部黃色,表示少陰和太陰經的病症。

舌苔前半部黃色、後半部黑色,表示陽明和太陰經的病症。

舌苔前半部黃色、後半部紅色,表示太陰和少陰經的病症。

舌苔前半部黃色、後半部紫色,表示太陰和厥陰經的病症。

舌苔純黑色,表示太陰經的病症。

舌苔純黃色,表示太陰經的病症。

舌苔黃色呈八字形分佈,表示陽明和太陰經的病症。

舌苔一邊黃色、一邊白色,表示陽明和太陰經的病症。

舌苔一邊黑色、一邊黃色,表示陽明和太陰經的病症。

舌苔焦黑色,表示太陰經的病症。

舌苔濕潤的黑色,表示大陰經的病症。

舌苔黃色、灰色、黑色混雜,表示陽明和太陰經的病症。

舌苔純紅色且光滑如鏡面,表示太陰經的病症(這種舌頭看起來像漆過的桌面一樣光滑,但光滑而不濕潤,舌下血管明顯,要仔細觀察)。

舌頭厚得像三個舌頭疊在一起,表示少陰經的病症。

舌頭寬得像三個舌頭並排,表示少陰經的病症。

舌頭圓形,表示少陰經的病症。

舌頭扁平沒有尖,表示少陰經的病症(過去認為舌邊像鋸齒一樣缺損的人會死亡)。

白色舌苔上有一點點紅色,表示陽明和少陽經的病症。

白色舌苔上有一點點黑色,表示陽明和少陰經的病症。

白色舌苔上有一點點黃色,表示正陽陽明經的病症。

舌尖紅色、舌後部赤色,表示少陰和少陽經的病症。

舌尖赤色、舌後部紫色,表示少陰和少陽經的病症。

以上三十五種方法,只是辨證的大概情況,其餘可以根據這些類推。

廣東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蘇、揚州一帶,是臨海的魚鹽產地,那裡的人腸胃比較脆弱,氣血旺盛而容易發熱,所以一旦感染風邪就容易生病。頭痛雖然厲害,但還不到像斧頭劈開一樣的程度。脖子雖然僵硬,但還可以轉動;背部雖然有牽制感,但還可以活動。風邪進入胃部,肺就會被阻塞。所以生病第一天是風邪,第二天就轉為熱,第三天就轉為火,熱勢非常強烈。熱與風火互相搏鬥,凝結成寒毒。這種毒,胃主肌肉,脾主肉,它不在肌肉裡而在肌肉的紋理之間,所以會出現像斑點一樣、像疹子一樣的紅色斑塊,顏色鮮明,一天出現三次,三天出現九次,所以毒素發作一定會持續三天,即使不治療,也會慢慢疏散。

脈象左手寸部浮,右手關部滑,氣口脈搏大,這不是正傷寒,所以太陽經雖然有病但症狀不明顯,這是陽明經的典型病症,稱為陽明太陽。舌苔白色,第一天不口渴,第二天不大便,到了三四五六天,大便通暢,皮膚的紋理就會打開,出汗就會好轉。

如果到了陽明經的第四天,血熱生成毒素,不能發散出去,毒素鬱積在體內,皮膚的紋理不打開,阻礙了邪熱,就會傳入少陽經。第一天口渴,左手關脈洪大,右手關脈洪滑,右手寸部氣口脈搏閉塞,這是肺經的熱邪向上衝擊,導致氣道不舒暢。斑點出現在肌肉紋理之間,血凝結在皮膚表面,少陰經雖然受熱,但沒有出現明顯的病症。第二天眼睛發紅,舌苔變紅,耳鳴,左手關脈洪大而快速,這是熱邪過盛。

第三天開始說胡話,不能入睡,右手關脈洪滑而有力。第四天如果斑疹發出來,病情就會稍微減輕;如果斑疹發不出來,就會狂躁不安,右手關脈滑實有力,左手關脈洪數微微發弦,左手尺脈虛大,這是邪氣將要進入體內。第五天,耳朵聽不見,不想睡覺,坐立不安,說胡話甚至想發狂,這是斑毒無法發散出來,口乾想喝水,舌苔紅黃色,邪氣還沒有傳入體內。如果舌苔變紅紫色,就表示邪氣將要進入脾經。

右手關脈發弦,右手關脈有力,表示肝火過旺,熱鬱積過於嚴重,耳聾是因為腎火被閉塞。斑毒如果出現在胸部、脖子和背部,表示陽邪有餘;如果隱藏在脖子和背部,表示陽毒將要陷入陰分。第六天如果大便通暢,邪氣就能順利排出,斑疹一定會發出來;如果六天都沒有排便,火氣就會閉塞在幽門,導致小便短少澀痛,毒素反而會熏蒸胃部,肺功能閉塞,大腸發熱,眼睛直視不想看東西,脈象快速,舌苔焦黃,表示邪氣已經傳入太陰經。眼睛發黃、面色發黃,表示風邪盛而導致濕氣鬱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