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二 (2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6)

1. 第六節,黑色脾經

大陰濕土所主,而水就濕,故脾家見症,每每舌現黑色。有始病即舌心黑色,非由白黃變化,舌轉瘦小者為真臟中寒,此寒水凌心,腎氣外現,急宜用溫,稍緩則誤事。有中黑而枯,並無積苔,邊赤不絳或略有微刺者,為津血燥證,急宜養陰生津,誤用攻下或溫經皆必死。夏月中暑,多有黑苔,為濕痰鬱熱,亦有黑滑膩厚舌,又不可與傳經證同論。

有苔黑腐爛者,為心腎俱絕,舌黑而捲縮者,乃肝絕,皆不治。若黑薄而潤滑者可治。如苔灰黑而滑者,此寒水侮土,太陰中寒證也。外症腹痛吐利,手足指冷,六脈沉細,宜理中湯主之,甚加附子。若雜症而現黑滑苔者,必是濕飲傷脾,宜溫中和脾逐飲治之。若黑而燥刺,是陽證注入太陰之熱邪,宜清火解毒,兼陽明治。

如屢清不解,腹無痞滿硬痛之症者,不可妄投承氣。是胃中津液乾涸,少陰腎水不支,宜大小甘露飲主之。如舌苔黑刺,大便閉結,臍腹硬滿耕痛,此燥矢為患也,承氣湯下之,仍從陽明治。若黑而堅斂焦刺,如荔子形者,乃陽亢陰竭,胃汁腎液俱涸也,不治,不得已用大劑滋陰清熱之法,藥勿間斷,間有生者。以上吳坤安辨黑舌法也。

凡舌苔由白而黃,由黃而焦,或枯黑燥裂,其舌邊胖大,舌底滑潤者,甚有舌底亦燥,而絕無津液,其糙刺如沙皮,斂束如荔子者,皆因勞傷脾肺,氣虛發熱,誤用發散,益虛益熱,復用寒冷,重陰內逼,以致虛火上炎,所以白上加黃,黃上加焦,而枯黑燥裂也,大劑參附養榮湯,不時灌服,多有得生者。更有其舌以一黑色,一屬寒水侮土,一屬腎氣凌心。

蓋寒水侮土者,其黑色正聚於舌中,系陰甚於內,逼陽於外,外假熱內真寒,格陽證也,宜附子理中湯。腎氣凌心者,其黑色直抵於舌尖,然未有不胖且嫩者,乾燥滑潤在所不拘,系陰盛於下,逼陽於上,上假熱而下真寒,戴陽證也,宜人參八味湯。若是實火證,則其形必堅斂,其色必蒼老,而萬無胖嫩者耳,此一虛二寒症,皆驗舌所必知,為楊云峰之言也。黑苔舌,有水竭津枯一候,不宜涼藥,宜重用壯水之劑。

世多習而不察,率投苦寒,遺人夭殃,殊不知脈虛數或微細,胸腹無脹滿,日多錯語,舌雖焦黑乾枯,腫而生刺,乃真水衰竭,水不制火使然,大禁涼劑,以大劑生料六味地黃湯飲之。虛寒者苔黑而鬆,加桂、附、五味子,則焦黑刺腫,渙若冰釋,此余所親驗,故看黑舌苔須分燥潤及刮之堅松,以定虛實寒熱為要法,此即林慎庵之法也。凡黑苔有寒熱之分,辨別不精,死生立判。

汪苓友謂舌苔雖黑,必冷滑無芒刺,斯為陰證無疑,誠扼要之言也。舒馳遠《傷寒集註》云:黑苔干刺為二症,一為陽明熱結,陰津立亡,法主大黃芒硝,急奪其陽,以救其陰,陰回則津回;一為少陰中寒,真陽霾漫不能熏騰津液,以致乾燥起刺,法主附子、炮姜,急驅其陰,以回其陽,陽回則津回。據此則黑苔冷滑者,必無陽證,而黑苔干刺者,有陽證復有陰證矣,臨證者可不慎歟。

白話文:

脾臟主導體內濕氣,而水又容易聚集在潮濕的地方,所以脾臟出現問題時,常常會看到舌頭呈現黑色。

如果剛開始生病就發現舌頭中心是黑色,而不是從白色或黃色慢慢轉變,而且舌頭變得又瘦又小,這是真正的內臟寒冷,代表寒氣太重,影響到心臟,腎氣也向外浮現。這時候要趕快用溫熱的藥來治療,如果稍微拖延就會延誤病情。

如果舌頭中間是黑色且乾枯,沒有明顯的舌苔堆積,舌頭邊緣呈現紅色,但不鮮豔,或是略有小刺,這是體內津液和血液不足的表現,要趕快用滋養陰液和產生津液的藥來治療。如果誤用攻下或溫熱的藥,就會有生命危險。

夏天中暑時,常常會有黑色舌苔,這是體內濕氣和痰熱鬱積造成的,也可能出現黑色、濕滑、厚膩的舌苔,但這種情況不能和一般的傳經疾病相提並論。

如果舌苔呈現黑色且腐爛,代表心臟和腎臟的機能都已經衰竭;如果舌頭黑色又捲縮,代表肝臟的機能衰竭,這些都是無法醫治的。但如果舌苔是黑色、薄薄一層、而且濕潤光滑,那還有治好的機會。如果舌苔灰黑色又很濕滑,這是寒水侵犯脾臟,屬於太陰中寒的症狀。這種情況通常伴隨肚子痛、拉肚子、手腳冰冷、脈象微弱等症狀,要用理中湯加附子來治療。

如果出現其他疾病,同時舌苔呈現黑色且濕滑,一定是體內濕氣和痰飲傷害到脾臟,要用溫中健脾、驅除痰飲的方法來治療。如果舌苔黑色又乾燥有刺,是陽熱侵入太陰的表現,要用清熱解毒的藥物,同時照顧陽氣。

如果一直用清熱的藥都無法改善,而且肚子沒有脹氣、硬痛的症狀,就不能隨便使用攻下的藥。這可能是胃裡的津液已經乾涸,腎臟的水液也無法支持,要用大小甘露飲來治療。

如果舌苔黑色有刺,而且大便不通,肚子脹痛,這代表腸道裡有乾燥的糞便堆積,要用承氣湯來攻下,但同時也要照顧陽氣。如果舌苔黑色、堅硬收斂、像燒焦一樣有刺,形狀像荔枝殼,這是陽氣太盛、陰液耗竭,胃液和腎液都枯竭的表現,這種情況無法醫治,只能勉強用滋養陰液、清熱的藥來治療,並且要持續用藥,不能中斷,可能會有少數人可以存活。以上是吳坤安辨別黑舌的方法。

一般來說,舌苔從白色轉黃色,從黃色轉焦黑,或呈現乾枯、黑色、乾燥、裂開,並且舌頭邊緣腫大,舌頭底部濕潤,甚至舌頭底部也很乾燥,完全沒有津液,表面粗糙有刺像砂紙,收縮起來像荔枝,這些都是因為過度勞累傷害了脾肺,導致氣虛發熱,又誤用發散的藥,使得虛弱更加嚴重,熱邪更加旺盛。然後又用寒冷的藥,使得陰氣過盛壓迫體內,導致虛火向上燃燒,所以舌苔才會從白色變成黃色,從黃色變成焦黑,最後變成乾燥裂開。這種情況要用大量人參附子養榮湯,持續服用,很多人可以因此而活下來。

還有一種舌頭呈現黑色的情況,一種是寒水侵犯脾臟,一種是腎氣侵犯心臟。寒水侵犯脾臟的,黑色主要集中在舌頭中間,代表陰寒過於強盛,把陽氣逼到體外,表面看起來有熱象,但實際上是內在虛寒,屬於格陽證,要用附子理中湯治療。腎氣侵犯心臟的,黑色直接延伸到舌尖,而且舌頭通常比較腫大柔軟,乾燥或濕潤則不一定,代表陰氣在下過盛,把陽氣逼到上面,表面看起來有熱象,實際上是下寒上熱,屬於戴陽證,要用人參八味湯來治療。如果真的是實熱的病症,舌頭的形狀一定會堅硬收斂,顏色比較蒼老,絕對不會腫大柔軟。這些虛證和寒證的區別,都是看舌頭可以知道的,這是楊云峰的說法。

黑苔舌還有一個情況是體內水液枯竭,津液不足,不適合用寒涼的藥,要用大量滋養腎水的藥來治療。

很多人不注意這些細微的差別,常常用苦寒的藥來治療,導致病人死亡,他們不知道脈象虛弱、細數,胸腹沒有脹滿,常常說錯話,雖然舌頭焦黑乾枯,腫脹有刺,卻是真水衰竭,水不能制約火的緣故。這種情況絕對禁用寒涼的藥,要用大量生料六味地黃湯來治療。虛寒的,舌苔黑色鬆散,加入桂枝、附子、五味子,焦黑、有刺腫脹的現象就會像冰雪融化一樣消失,這是我親身經歷的驗證。所以看黑舌苔要區分乾燥或濕潤,以及刮的時候堅硬或鬆軟,才能判斷虛實寒熱,這是最重要的法則,也是林慎庵的方法。黑苔有寒熱的區別,如果辨別不精確,生死就在一瞬間。

汪苓友說,雖然舌苔是黑色的,但如果摸起來冰冷、滑潤、沒有芒刺,這一定是陰證,他的話非常簡潔扼要。舒馳遠在《傷寒集註》中說:黑苔有乾燥有刺兩種情況,一種是陽明熱邪結聚,陰液快速耗竭,要用大黃、芒硝等藥,趕快把陽熱驅散,來保住陰液,陰液恢復了,津液也就會回來;另一種是少陰中寒,體內真陽被陰寒籠罩,無法蒸騰津液,所以才會乾燥起刺,要用附子、炮姜等藥,趕快驅散陰寒,使陽氣恢復,陽氣恢復了,津液也就會回來。根據這個說法,黑苔如果冰冷滑潤,一定沒有陽證,而黑苔如果乾燥有刺,既有可能是陽證,也有可能是陰證,診斷的人不能不謹慎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