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六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10)

1. 第四節,化利之劑

大棗,姜半夏(二錢),白茯苓(錢半),陳皮,甘草,生薑(各一錢),水煎溫服。

三仁湯,苦杏仁(五錢),飛滑石(六錢),白通草(二錢),白蔻仁(二錢),制川樸(二錢),竹葉(二錢),生來仁(六錢),制半復(五錢),甘瀾水八碗,煮取三碗,每服一碗,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大棗、薑半夏各兩錢,白茯苓一錢半,陳皮、甘草、生薑各一錢,用水煎煮溫服。

三仁湯:苦杏仁五錢,飛滑石六錢,白通草、白蔻仁、制川樸、竹葉各二錢,生來仁六錢,制半復五錢,甘瀾水八碗,煮至三碗,每次服用一碗,每日三次。

四苓散,治中風發熱,六七日不解而煩,有表裡證,渴欲飲水,水入即吐者。

焦白朮,淅茯苓,豬苓,澤瀉,為末,以白飲和服。

五苓散,即前方加官桂。

六一散,飛滑石(六兩),生甘草(一兩),研末,和勻。

平胃散加芒硝湯,茅山蒼朮(五兩),制川樸,廣皮紅(各三兩二錢),炙甘草(二兩),芒硝(一兩),為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姜一片,同煎七分,溫服。

白話文:

四苓散用於治療中風引起發燒,六七天不退且伴隨煩躁,有表裡證,口渴想要喝水,但水喝進去就吐出來的症狀。將白朮、茯苓、豬苓、澤瀉研磨成粉末,用白開水調和服用。五苓散就是在四苓散的基础上,加入官桂。六一散则是由滑石(六兩)、生甘草(一兩)研磨成粉末混合而成。平胃散加芒硝湯则由茅山蒼朮(五兩)、制川樸、廣皮紅(各三兩二錢)、炙甘草(二兩)、芒硝(一兩)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碗水加一片生姜,一起煎煮七分,溫服。

導赤散,鮮生地,木通(各三錢),甘草梢,竹葉(各一錢),水煎溫服。

黃芩湯,黃芩(三錢),炙甘草,白芍藥(各二兩),大棗(十二枚),水煎溫服。

黃連湯,治太陽傷寒,胸中有熱,胃中有邪,腹痛嘔吐者。

黃連,桂枝,人參,半夏,生甘草,大棗,生薑,水煎溫服。

白話文:

導赤散

鮮生地、木通(各三錢),甘草梢、竹葉(各一錢),水煎溫服。

導赤散

是由鮮生地、木通各三錢,甘草梢、竹葉各一錢組成。將藥材用水煎煮,溫熱服用。

黃芩湯

黃芩(三錢),炙甘草、白芍藥(各二兩),大棗(十二枚),水煎溫服。

黃芩湯

是由黃芩三錢,炙甘草、白芍藥各二兩,大棗十二枚組成。將藥材用水煎煮,溫熱服用。

黃連湯

治太陽傷寒,胸中有熱,胃中有邪,腹痛嘔吐者。

黃連、桂枝、人參、半夏、生甘草、大棗、生薑,水煎溫服。

黃連湯

用於治療太陽傷寒,症狀包括胸中有熱、胃中有邪氣、腹痛嘔吐。

黃連湯

的組成包括黃連、桂枝、人參、半夏、生甘草、大棗、生薑。將藥材用水煎煮,溫熱服用。

芩連治痢湯,黃芩,黃連,炒枳殼,新會皮,制川樸,油當歸,歸尾,桃仁泥,麻子仁,水煎溫服。

黃耆防風湯(又名理氣防風湯)

柴胡,升麻,黃耆,防風,陳皮,羌活,甘草,藁本,豆蔻,黃柏,水煎溫服。

白話文:

芩連治痢湯,用黃芩、黃連、炒枳殼、新會皮、制川樸、油當歸、歸尾、桃仁泥、麻子仁,加水煎煮,溫溫地喝下去。

黃耆防風湯,又名理氣防風湯,用柴胡、升麻、黃耆、防風、陳皮、羌活、甘草、藁本、豆蔻、黃柏,加水煎煮,溫溫地喝下去。

茵陳蒿湯,茵陳蒿(六錢),梔子(十四枚),大黃(三錢)

水一斗,先煮茵陳,減六升,入梔子、大黃,煮取三升,去滓,溫分三服。小便當利,溺如皂角汁狀,色正赤。一宿腹減,病從小便去也(徐洄溪云:先煮茵陳,則大黃從小便出。)

附子湯,治少陰病,身體疼,骨節病,手足冷,脈沉者。

淡附片(一錢),茯苓,炒白朮(各三錢),人參,芍藥(各二錢),水煎溫服。

白話文:

茵陳蒿湯由茵陳蒿六錢、梔子十四枚、大黃三錢組成。先用一斗水煮茵陳,煮至剩六升時,加入梔子和大黃,繼續煮至剩三升,去渣,溫熱分三次服用。服用後小便應該順暢,尿液呈皂角汁狀,顏色偏紅。一晚後腹部應該減輕,病症隨著小便排出。(徐洄溪說:先煮茵陳,可以讓大黃順利從小便排出。)

附子湯用於治療少陰病症,包括身體疼痛、骨節疼痛、手足冰冷、脈象沉等。由淡附片一錢、茯苓三錢、炒白朮三錢、人參二錢、芍藥二錢組成,水煎溫服。

2. 第五節,清涼之劑

三黃湯(《金匱》倍大黃,名瀉心湯)

黃連(酒煮),黃芩(酒炒),大黃(酒浸),各等分,麻沸湯二升潰之,須臾,絞出汁,溫服。本方去大黃,加黃柏等分煎,名金花湯。更加梔子,名梔子金花湯即黃連解毒湯。為末蜜丸,名金花丸。金花湯蜜丸,名三黃丸。加黃柏等分,滴水丸,名大金花丸。張石頑云:金花湯止芩、連、柏三味作丸,名三補金花丸,較湯多梔子,作湯名解毒,更加大黃,則名大金花湯。湯丸雖異,功用則同。

白話文:

三黃湯

(《金匱》中將大黃的份量加倍,稱為瀉心湯)

方劑組成:

  • 黃連(酒煮),黃芩(酒炒),大黃(酒浸),各等分

製法:

  1. 以麻沸湯二升將藥物煮沸。
  2. 稍待片刻,將藥液過濾取汁。
  3. 温服。

變化方劑:

  1. 去除大黃,加入黃柏等分煎煮,稱為金花湯。
  2. 在金花湯中加入梔子,稱為梔子金花湯,即黃連解毒湯。
  3. 將上述藥物研磨成末,製成蜜丸,稱為金花丸。
  4. 將金花湯製成蜜丸,稱為三黃丸。
  5. 在金花湯中加入黃柏等分,製成滴水丸,稱為大金花丸。

張石頑論述:

張石頑說:金花湯以芩、連、柏三味藥製成丸劑,稱為三補金花丸,其丸劑中梔子的比例比湯劑多。如果以湯劑形式服用,則稱為解毒湯;如果再加入大黃,則稱為大金花湯。雖然湯劑和丸劑的形式不同,但它們的功效是一樣的。

黃連解毒湯,黃連,黃芩,黃柏,梔子(各一錢),水煎冷服。

平陽清裡湯,生石膏(研),知母,黃芩,黃連,黃柏,黑犀角,羚羊角,生甘草,清煎溫服。

十全甘寒救補湯,鮮生地,黑元參,麥冬,天冬,生玉竹,北沙參,懷山藥,粉丹皮,地骨皮,建澤瀉,水煎溫服。

白話文:

將鮮生地、黑元參、麥冬、天冬、生玉竹、北沙參、懷山藥、粉丹皮、地骨皮、建澤瀉一起用水煎煮,溫熱服用。

涼膈散(又名連翹飲子),連翹(四兩),大黃(酒浸),芒硝,生甘草(各二兩),黃芩,薄荷,梔子(各一兩),為粗末,每服三五錢,加竹葉七片,水一碗半,煎一碗,去渣,入白蜜一匙,微煎溫服。與四物各半服,能和營泄熱,名雙和散。《本事方》加赤芍、乾葛,治諸熱累效。徐洄溪云:此瀉中上二焦之火,即調胃承氣加疏風清火之品也。

白話文:

涼膈散

(又名連翹飲子),由連翹(四兩)、大黃(酒浸)、芒硝生甘草(各二兩)、黃芩薄荷梔子(各一兩)組成。將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三到五錢,加入竹葉七片,水一碗半,煎煮至一碗,去渣,加入白蜜一匙,微溫服用。

將涼膈散與四物湯等量混合服用,稱為雙和散,可以調和營血,泄去體內的熱氣。

《本事方》中,有人在涼膈散中加入赤芍乾葛,治療各種熱病,效果顯著。

徐洄溪說:涼膈散能瀉去中上二焦的熱火,相當於在調胃承氣湯中加入疏風清熱的藥物。

白虎湯,生石膏(八兩),知母(三兩),炙甘草(一兩),粳米(三合),水一斗,煮米熟湯成,去滓一升,日三服。

白虎加人參湯,即前方加人參(一兩五錢),煮服同前法。

竹葉白虎湯,生石膏,知母,竹葉,水煎溫服。

三黃白虎湯,黃連(一錢),黃芩(二錢),生梔子(三錢),生石膏(八錢),白知母(三錢),生甘草(八分),粳米(三錢),煎服同前法。

白話文:

白虎湯,用生石膏八兩,知母三兩,炙甘草一兩,粳米三合,水一斗,煮米熟透成湯,去除藥渣剩下一升,每天分三次服用。

白虎加人參湯,在白虎湯的藥方中添加人參一兩五錢,煮服方法與白虎湯相同。

竹葉白虎湯,用生石膏,知母,竹葉,水煎溫服。

三黃白虎湯,用黃連一錢,黃芩二錢,生梔子三錢,生石膏八錢,白知母三錢,生甘草八分,粳米三錢,煎服方法與白虎湯相同。

三黃石膏湯(一方無知母、元參、甘草,加豆豉、麻黃,治表裡大熱,脈洪長滑數者)

黃連(一錢),黃芩(二錢),黃柏(一錢),知母(錢半),生石膏(三錢),生梔子(一錢),黑元參(二錢),生甘草(七分),煎服同前法。

清營湯,犀角尖(三錢),鮮生地(五錢),黑元參(三錢),麥冬(三錢),丹參(二錢),黃連(二錢五分),金銀花(三錢),連翹(三錢,連心),水八杯,煮取三杯,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三黃石膏湯,原本沒有知母和元參,後來加了豆豉和麻黃,用來治療表裡俱熱,脈象洪大而滑數的病症。

三黃石膏湯的藥方是:黃連一錢、黃芩二錢、黃柏一錢、知母一錢半、生石膏三錢、生梔子一錢、黑元參二錢、生甘草七分,按照以前的煎服方法煎服。

清營湯的藥方是:犀角尖三錢、鮮生地五錢、黑元參三錢、麥冬三錢、丹參二錢、黃連二錢五分、金銀花三錢、連翹三錢(連心),用八杯水煎煮,取三杯,每天分三次服用。

黃連犀角湯,黃連,黃芩,焦山梔,川柏,鮮生地,黑犀角,丹皮,赤芍,水煎溫服。

犀角地黃湯,治溫熱入絡,舌絳、煩熱八九日不解,得此湯立效。

黑犀角(磨汁),連翹(各三錢),生甘草(五分),水煎去滓服。

又方,黑犀角,鮮生地,西赤芍,粉丹皮,水煎衝入。

犀角導赤散,黑犀角,鮮生地,連翹,生甘草,木通,淡竹葉,水煎溫服。

清涼至寶飲,薄荷,黑元參,花粉,焦山梔,丹皮,地骨皮(等分),細辛(錢半),水二三鍾,煎七分,稍冷服。

白話文:

黃連犀角湯由黃連、黃芩、焦山梔、川柏、鮮生地、黑犀角、丹皮、赤芍組成,水煎溫服。

犀角地黃湯用於治療溫熱入絡,舌頭發紅、煩躁發熱八九天不退的病症,服用此湯藥效顯著。方劑包括黑犀角(磨成汁)、連翹(各三錢)、生甘草(五分),水煎去渣服用。

另一個方劑則以黑犀角、鮮生地、西赤芍、粉丹皮組成,水煎後趁熱服下。

犀角導赤散由黑犀角、鮮生地、連翹、生甘草、木通、淡竹葉組成,水煎溫服。

清涼至寶飲由薄荷、黑元參、花粉、焦山梔、丹皮、地骨皮(等分)、細辛(錢半)組成,水二三鍾,煎至七分,稍冷服下。

(王定)牛黃清心丸,西牛黃,上腰黃,黃連,黃芩,梔子,黑犀角,廣鬱金,辰砂(各一兩),珍珠粉(五錢),梅冰,麝香(各二錢五分)

上藥各研極細淨末,蜜丸每重一錢,金箔為衣,蠟封固。

西黃至寶丹,生黑犀角,生玳瑁,琥珀,鏡面辰砂(研),上腰黃(研,各一兩),西牛黃(五錢),梅冰片(研),麝香(研,各一錢),安息香(一兩五錢,酒研飛淨一面,熬膏。用水安息亦妙),金箔、銀箔(各五十片,研細為衣),上藥先將犀瑁為細末,入余藥研勻,將安息膏重湯煮,凝成後入諸藥中,和搗成丸如梧子大,蠟護,臨服剖開,用人參湯化下三丸至五丸。《本事方》有人參、南星、天竺黃。

白話文:

【牛黃清心丸】,西牛黃,上腰黃,黃連,黃芩,梔子,黑犀角,廣鬱金,辰砂(各一兩),珍珠粉(五錢),梅冰,麝香(各二錢五分)。

上述各藥物研磨極細淨末,蜜製成每重一錢大小的丸子,用金箔包裹,再用蠟密封固定。

【至寶丹】,生黑犀角,生玳瑁,琥珀,鏡面辰砂(研磨),上腰黃(研磨,各一兩),西牛黃(五錢),梅冰片(研磨),麝香(研磨,各一錢),安息香(一兩五錢,酒研飛淨一面,熬成膏。用水安息也妙),金箔、銀箔(各五十片,研磨細碎作為丸衣)。上述藥物先將玳瑁研磨成細末,加入其他藥物研磨均勻,使用安息膏在重湯中煮,凝固後加入各藥,和著搗成如梧子大小的丸子,再用蠟保護,臨時服用時將丸子剖開,用人參湯化開,每次可服用三至五丸。《本事方》中還包含有人參、南星、天竺黃。

局方紫雪丹,飛滑石,生石膏,寒水石(各一斤),磁石(二斤),黃金(三千頁,一本無黃金),以上並搗碎,用水半斛,煮至二斗,去滓入下藥。

羚羊角屑,犀角屑,青木香,沉香(各一斤十兩),紫丁香(七錢),元參,升麻(各六兩),炙甘草(三兩),以上各藥,再入前藥汁中,煮取七升半,去滓,入下藥:元明粉(三斤五兩),淡牙硝(一斤五兩),二味入前藥汁中,微火上煎,柳木篦攪不住,俟有三升半,投入木盆中半日,欲凝,入下藥:

白話文:

【紫雪丹】配方如下:

  • 飛滑石(一斤)
  • 生石膏(一斤)
  • 寒水石(一斤)
  • 磁石(二斤)
  • 黃金(三千頁,但本方中未提及黃金是否實質使用)

以上所有材料都需研磨成細末。接著,加入半斛(約為16.6升)的水,用大火煮沸後,轉小火慢熬至剩下二斗(約為12.8升)的濃度,然後過濾出汁液。

接著,加入以下材料:

  • 羚羊角屑(一斤十兩)
  • 犀角屑(一斤十兩)
  • 青木香(一斤十兩)
  • 沈香(一斤十兩)
  • 紫丁香(七錢)
  • 元參(六兩)
  • 升麻(六兩)
  • 炙甘草(三兩)

這批材料加入先前熬製的藥汁中,再次煮沸至剩下七升半的濃度,過濾後,加入以下材料:

  • 元明粉(三斤五兩)
  • 淡牙硝(一斤五兩)

這兩種材料加入先前的藥汁中,在微火上煎煮,用柳木製的攪拌工具不停攪拌,直到濃縮到剩餘三升半。然後將此濃縮液倒入木盆中放置半天,待其開始凝固時,加入最後一批材料:

  • 具體最後一批材料的名稱和數量在原始文本中未詳細列出,可能需要進一步確認或補充。

辰砂(一兩),當門香(四錢),二味入前藥中,攪調令勻,瓷器收藏。藥成霜雪而色紫,新汲水調下(《雞峰》方磁石、滑石、硝石只用各十兩,丁、沉、木香各五兩,升麻六兩,朴硝二斤,麝香用三兩,六味同。)徐洄溪云:邪火毒火穿經入臟,無藥可治,此能消解,其效如神。

葉氏神犀丹,治溫熱暑疫諸邪,不即解散,耗液傷營,逆傳內陷,痙厥昏狂,譫語發斑等證。但看病人舌色干光,或紫絳,或乾硬,或黑苔,皆以此丹救之。若初病即覺神情昏躁,而舌赤口乾者,是溫暑直入營分,酷暑之時,陰虛之體及新產婦人,患此最多,急須用此,多可挽回。

白話文:

辰砂一兩,當門香四錢,將這兩種藥材加入其他藥材中,攪拌均勻,用瓷器保存。藥材混合後會變成霜雪般紫色的粉末。服用時,用新汲取的水調和後服用。(《雞峰》方中,磁石、滑石、硝石各用十兩,丁香、沉香、木香各五兩,升麻六兩,朴硝二斤,麝香三兩,將這六種藥材一同使用。)徐洄溪說:邪火毒火穿透經脈,進入臟腑,沒有藥物可以治療,只有此丹能消解,功效如同神明。

葉氏神犀丹用於治療溫熱暑疫等各種邪氣,如果沒有及時散解,就會耗損津液,損傷營氣,逆傳內陷,導致痙攣抽搐、昏迷狂躁、譫語、發斑等症狀。只要觀察病人舌頭顏色乾燥光亮,或是紫紅色,或是乾燥硬實,或是舌苔發黑,就可以用此丹來救治。如果病初就感到神志昏迷躁動,舌頭發紅口乾,則表明溫暑之氣直接侵入營分,酷暑季節,陰虛體質以及產婦最容易患此病,要緊急使用此丹,可以挽回很多病人。

黑犀角(磨汁),石菖蒲,黃芩(各六兩),鮮生地(二斤),金銀花(一斤搗汁金汁水),連翹(十兩),板藍根(九兩),淡豆豉(八兩),黑元參(七兩),天花粉,老紫草(各四兩),各生曬研(忌用火炒),以犀角、生地汁、金汁水,和搗為丸切勿加蜜,可將香豆豉煮爛,每重三錢,涼開水化服,日二次。小兒減半。

白話文:

將黑犀角磨成汁,石菖蒲、黃芩各取六兩,鮮生地二斤,金銀花一斤搗汁取金汁水,連翹十兩,板藍根九兩,淡豆豉八兩,黑元參七兩,天花粉、老紫草各取四兩。以上藥材均需生曬研磨,不可用火炒。

將黑犀角汁、生地汁、金汁水混合,與藥材一起搗成丸,切忌添加蜂蜜。可將香豆豉煮爛,每丸重三錢,用涼開水化服,每日二次。小兒減半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