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六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9)

1. 第三節,和解之劑

小柴胡湯,柴胡(三錢),黃芩(二錢),人參,炙甘草(各二錢),半夏(三錢),生薑(二錢),大棗(三枚),水煎溫服。

柴胡湯,柴胡(三錢),黃芩(一錢),陳皮(一錢),生甘草(一錢),大棗(二枚)

小柴胡用人參、半夏。今表實,故不用人參;無嘔吐,不加半夏。

白話文:

小柴胡湯,柴胡三錢,黃芩二錢,人參,炙甘草各二錢,半夏三錢,生薑二錢,大棗三枚,水煎溫服。

柴胡湯,柴胡三錢,黃芩一錢,陳皮一錢,生甘草一錢,大棗二枚。

小柴胡湯原本用人參、半夏,現在是表實,所以不用人參;沒有嘔吐,所以不加半夏。

大柴胡湯,治表有寒熱、脅痛諸症。

柴胡(四錢),姜半夏(錢半),黃芩(二錢),芍藥(一錢),生薑(二錢),大棗(一枚),枳實(一錢,炒),大黃(酒浸二錢),水煎溫服。

達原飲,檳榔(二錢),厚朴(一錢),草果仁(五分),知母(一錢),芍藥(一錢),甘草(五分),黃芩(一錢),右水二鍾,煎八分,午後溫服。

白話文:

「大柴胡湯」主要用於治療表寒表熱、脅肋疼痛等症狀。方劑組成包括柴胡、姜半夏、黃芩、芍藥、生薑、大棗、枳實(炒)、大黃(酒浸),水煎溫服。

「達原飲」則以檳榔、厚朴、草果仁、知母、芍藥、甘草、黃芩等藥材組成,水煎取藥液,下午溫服。

三消飲,檳榔(二錢),草果(五分),厚朴(一錢),白芍(一錢),甘草(一錢),知母(一錢),黃芩(一錢),大黃(一錢),葛根(一錢),羌活(一錢),柴胡(一錢),水煎溫服。

防風通聖散,治憎寒壯熱,二便閉澀,表裡俱熱。

防風,荊芥,薄荷,麻黃,當歸,川芎,白芍,炒白朮,連翹,梔子,大黃(酒浸),芒硝(各五分),桔梗(一錢),黃芩(一錢),滑石(三錢),甘草(二錢)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三消飲用檳榔、草果、厚朴、白芍、甘草、知母、黃芩、大黃、葛根、羌活、柴胡各適量,水煎溫服。防風通聖散則用於治療憎寒壯熱、二便閉澀、表裡俱熱等症狀,方劑包含防風、荊芥、薄荷、麻黃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炒白朮、連翹、梔子、酒浸大黃、芒硝、桔梗、黃芩、滑石、甘草各適量,水煎服。

增損雙解散,此溫病時毒主方。

白殭蠶(酒炒三錢),蟬蛻(十二枚),廣薑黃(七分),防風(一錢),薄荷葉(一錢),荊芥(一錢),全當歸(一錢),白芍(一錢),黃連(一錢),連翹(去心一錢),梔子(一錢),黃芩(二錢),桔梗(一錢),生石膏(六錢),滑石(三錢),生甘草(一錢),大黃、芒硝(各二錢),水煎去滓,沖芒硝入蜜三匙、黃酒半酒杯,和勻冷服。

白話文:

「增損雙解散」,這是針對溫病時毒的主方。

方劑組成:

  • 白殭蠶(酒炒三錢)
  • 蟬蛻(十二枚)
  • 廣薑黃(七分)
  • 防風(一錢)
  • 薄荷葉(一錢)
  • 荊芥(一錢)
  • 全當歸(一錢)
  • 白芍(一錢)
  • 黃連(一錢)
  • 連翹(去心一錢)
  • 梔子(一錢)
  • 黃芩(二錢)
  • 桔梗(一錢)
  • 生石膏(六錢)
  • 滑石(三錢)
  • 生甘草(一錢)
  • 大黃、芒硝(各二錢)

用法:水煎去渣,沖入芒硝,再加入蜂蜜三匙、黃酒半杯,攪拌均勻,冷服。

甘露飲,大生地(三錢),鮮石斛(三錢),淡天冬(錢半),麥門冬(二錢),生甘草(八分),西茵陳(一錢),青子芩(一錢),炒枳殼(八分),枇杷葉(三錢),先用熟地(六錢),切絲,泡取汁兩碗,代水煎藥。

小甘露飲,鮮生地(四錢),鮮石斛(二錢),西茵陳(一錢),黃芩,苦桔梗(各一錢),焦梔子(一錢),升麻(三分),水煎溫服。

白話文:

甘露飲

  • 組成: 大生地(3錢)、鮮石斛(3錢)、淡天冬(1.5錢)、麥門冬(2錢)、生甘草(8分)、西茵陳(1錢)、青子芩(1錢)、炒枳殼(8分)、枇杷葉(3錢)。
  • 用法: 先用熟地(6錢)切絲,泡水取汁兩碗,用此汁代替水煎煮其他藥材。

小甘露飲

  • 組成: 鮮生地(4錢)、鮮石斛(2錢)、西茵陳(1錢)、黃芩、苦桔梗(各1錢)、焦梔子(1錢)、升麻(3分)。
  • 用法: 水煎溫服。

注釋

  • 上述方劑中的藥材重量單位為錢、分,為傳統中藥計量單位,現今已多使用克或毫克表示。
  • “鮮”表示藥材使用新鮮的,而非乾燥的。
  • “炒”表示藥材經過炒制處理,可以改變藥性。
  • “代水煎藥”是指用熟地的泡汁代替水來煎煮其他藥材。

提示

中藥方劑的配伍及用法非常複雜,請勿自行服用,應咨詢專業的中醫師。

甘露消毒丹,治濕溫時疫,發熱倦怠,胸悶腹脹,肢酸咽腫,斑疹身黃,頤腫口渴,溺赤便閉,吐瀉瘧痢,淋濁瘡瘍等症。但看病人舌苔淡白,或厚膩,或干黃者,是暑濕疫熱之邪尚在氣分。悉以此丹治之立效。

飛滑石(十五兩),綿茵陳(十一兩),淡黃芩(十兩),石菖蒲(六兩),川貝母,木通(各五兩),藿香,射干,連翹,薄荷,白蔻仁(各四兩)

白話文:

甘露消毒丹主要用於治療濕溫時疫,患者會出現發熱倦怠、胸悶腹脹、肢體酸痛、咽喉腫痛、身上出現斑疹、皮膚發黃、下巴腫脹、口渴、小便赤色、大便不通、嘔吐、腹瀉、瘧疾、淋病、瘡瘍等症狀。但觀察患者舌苔為淡白色、厚膩或乾燥發黃,說明暑濕疫熱的邪氣還在體內,此時服用甘露消毒丹就能快速見效。

上藥曬燥,生研為末,每服三錢,開水調服,日二次。或以神麯糊為丸,如彈子大,開水化服亦可。

清瘟敗黴飲,生石膏(大劑六兩至八兩,中劑二兩至四兩,小劑八錢至一兩二錢),小生地(大劑六錢至一兩,中劑二錢至五錢,小劑二錢至四錢),烏犀角(大劑六錢至八錢,中劑三錢至四錢,小劑二錢至四錢),真川連(大劑四錢至六錢,中劑二錢至四錢,小劑一錢至錢半),焦山梔(三錢),桔梗(錢半),黃芩(三錢),青連翹(三錢),赤芍(二錢),白知母(三錢),粉丹皮(二錢),烏元參(三錢),鮮竹葉(五十片)

白話文:

清瘟敗黴飲 配方及服用方法:

上藥曬乾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開水調服,一天兩次。也可以用神麴糊製成丸劑,大小如彈珠,用開水服用亦可。

清瘟敗黴飲,藥材用量如下:

  • 生石膏:
  • 大劑量:六兩至八兩
  • 中劑量:二兩至四兩
  • 小劑量:八錢至一兩二錢
  • 小生地:
  • 大劑量:六錢至一兩
  • 中劑量:二錢至五錢
  • 小劑量:二錢至四錢
  • 烏犀角:
  • 大劑量:六錢至八錢
  • 中劑量:三錢至四錢
  • 小劑量:二錢至四錢
  • 真川連:
  • 大劑量:四錢至六錢
  • 中劑量:二錢至四錢
  • 小劑量:一錢至一錢半
  • 焦山梔:三錢
  • 桔梗:一錢半
  • 黃芩:三錢
  • 青連翹:三錢
  • 赤芍:二錢
  • 白知母:三錢
  • 粉丹皮:二錢
  • 烏元參:三錢
  • 鮮竹葉:五十片

備註:

  • 現代醫學尚未證實烏犀角的藥用價值,請謹慎使用。

先煮石膏數百沸,後下諸藥。犀角磨汁和服。

加減法:頭面腫大,加紫花地丁草五錢、生錦紋酒浸錢半;痄腮頸腫,加金銀花二錢、上青黛五分;紅絲繞目、眼光昏瞀,加羚羊角錢半、龍膽草八分、滁菊花三錢、藏紅花五分;耳後腫癰,加大青葉錢半、紫花地丁草四錢;咯舌弄舌,加木通一錢、童便一杯,沖;舌上白點如珍珠,加薔薇根五錢、金汁水一兩;舌上發疔,或紅或紫,甚則流膿出血,舌上成坑,加銀花露、金汁水各一兩衝入,外以錫類珠黃散摻之;舌苔如膩粉、言語不清,加梨汁、竹瀝、西瓜汁、蕉根汁各一瓢沖;舌衄、齒衄、鼻衄,加鮮茅根五十支、陳京墨汁、童便各一鍾沖;氣粗呃逆,加鮮竹茹五錢、鮮枇杷葉一兩,去毛抽筋,煎湯代水,沖沉香、青皮、廣鬱金、小枳實汁各一匙;氣粗胸滿,去地、芍、甘、桔,加栝蔞仁六錢、旋覆花三錢,再用蘿蔔、淡海蜇各四兩、活水蘆根三兩煎湯代水;咽喉腫痛,加山豆根八分、金汁水一兩沖,再以生蘿蔔四兩、西藏橄欖二錢、安南子五枚煎湯代水,外以錫類散吹之,吹後漱口淨,以玉霜梅含之;筋脈抽惕,甚則循衣摸床撮空,加羚羊角錢半、滁菊花三錢、龍膽草八分,再以嫩桑技二兩、絲瓜絡一個煎湯代水;若氣實者,宜兼通腑,加生錦紋三錢、風化硝二錢、小枳實二錢;血虛者,兼養陰,加鮮金釵三錢、熟地露一兩、童便一杯同沖;骨節煩疼,腰如被杖,加黃柏錢半、木通一錢;口穢噴人,加鮮佩蘭錢半、野薔薇露、金汁水各一兩沖;裡急後重,或下惡垢,或下紫血,似痢非痢,加元明粉四錢、青瀉葉一錢、淨白蜜一兩,煎湯代水;小便混赤短澀,甚則血淋,加滑石四錢、琥珀末四分沖,再以鮮茅根五十支、鮮車前草兩株、杜牛膝五錢煎湯代水。

白話文:

先將石膏煮沸數百次,之後再加入其他藥材。犀角磨成汁,混合藥汁服用。

調整藥方:頭面腫大,加入紫花地丁五錢、生錦紋酒浸錢半;痄腮頸腫,加入金銀花二錢、上青黛五分;紅絲繞目、眼光昏瞀,加入羚羊角錢半、龍膽草八分、滁菊花三錢、藏紅花五分;耳後腫癰,加入大青葉錢半、紫花地丁草四錢;咯舌弄舌,加入木通一錢、童便一杯,冲服;舌上白點如珍珠,加入薔薇根五錢、金汁水一兩;舌上發疔,或紅或紫,嚴重時甚至流膿出血,舌上成坑,加入銀花露、金汁水各一兩冲服,外敷錫類珠黃散;舌苔如膩粉、言語不清,加入梨汁、竹瀝、西瓜汁、蕉根汁各一瓢冲服;舌衄、齒衄、鼻衄,加入鮮茅根五十支、陳京墨汁、童便各一鍾冲服;氣粗呃逆,加入鮮竹茹五錢、鮮枇杷葉一兩,去毛抽筋,煎湯代水,冲服沉香、青皮、廣鬱金、小枳實汁各一匙;氣粗胸滿,去掉地黃、芍藥、甘草、桔梗,加入栝蔞仁六錢、旋覆花三錢,再用蘿蔔、淡海蜇各四兩、活水蘆根三兩煎湯代水;咽喉腫痛,加入山豆根八分、金汁水一兩冲服,再以生蘿蔔四兩、西藏橄欖二錢、安南子五枚煎湯代水,外敷錫類散,吹完後漱口,含玉霜梅;筋脈抽惕,嚴重時會沿著衣服摸床,或抓空,加入羚羊角錢半、滁菊花三錢、龍膽草八分,再以嫩桑技二兩、絲瓜絡一個煎湯代水;如果氣實,宜兼通腑,加入生錦紋三錢、風化硝二錢、小枳實二錢;血虛,宜兼養陰,加入鮮金釵三錢、熟地露一兩、童便一杯同冲服;骨節煩疼,腰如被杖打,加入黃柏錢半、木通一錢;口穢噴人,加入鮮佩蘭錢半、野薔薇露、金汁水各一兩冲服;裡急後重,或排泄惡臭物,或排泄紫血,似痢非痢,加入元明粉四錢、青瀉葉一錢、淨白蜜一兩,煎湯代水;小便混赤短澀,嚴重時甚至血淋,加入滑石四錢、琥珀末四分冲服,再以鮮茅根五十支、鮮車前草兩株、杜牛膝五錢煎湯代水。

按此十二經瀉火之大劑,凡一切溫毒熱疫,表裡俱熱,狂躁心煩,口乾咽痛,大熱乾嘔,錯語不眠,吐血衄血,熱甚發斑,頭痛如劈,煩亂譫妄,身熱肢冷,舌刺唇焦,上嘔下瀉,六脈沉細而數,即用大劑;沉而數者,即用中劑;浮大而數者,即用小劑。如斑一出,即加鮮大青葉二錢,少佐升麻四五分,引毒外透。

此內外化解、濁降清升之法,得一治一,得十治十,此余師愚《疫症一得》之言也。若六脈細數沉伏,面色青慘,昏憒如述,四肢逆冷,頭汗如雨,其癰如劈,腹內攪腸,欲吐不吐,欲泄不泄,男則仰臥,女則覆臥,搖頭鼓頷,由熱毒深入厥陰,血瘀氣閉所致。此為悶疫,斃不終朝,清瘟敗毒飲不可輕試。

白話文:

治療熱症的重劑,適用於各種溫毒熱疫,表裡俱熱、狂躁心煩、口乾咽痛、大熱乾嘔、胡言亂語、失眠、吐血鼻血、高燒發斑、頭痛欲裂、神志不清、身體發熱四肢冰冷、舌頭乾燥嘴唇焦裂、上吐下瀉、脈象沉細而快,就用重劑;脈象沉而快,就用中劑;脈象浮大而快,就用輕劑。如果出現斑疹,就加鮮大青葉兩錢,少許升麻四五分,引導毒素向外透出。

這是內外化解、濁氣下降清氣上升的方法,一劑見效,十劑必癒,這是我的老師愚公在《疫症一得》中所說的話。如果脈象細數沉伏,面色蒼白,昏昏沉沉,四肢冰冷,頭部汗如雨下,癰腫如裂,腹中絞痛,欲吐不能吐,欲瀉不能瀉,男性仰臥,女性俯臥,搖頭晃腦,這是熱毒深入厥陰,血瘀氣閉所致。這是悶疫,很快就會致命,清瘟敗毒飲不可輕易嘗試。

治法宜急刺少商、曲池、委中三穴,以瀉營分之毒;灌以瓜霜、紫雪丹八分至一錢,清透伏邪,使其外達,更以新加絳覆湯,加來復丹錢半至二錢,通其陰絡,庶可挽回。

升陽散火湯,人參,當歸,麥冬,柴胡,白朮,芍藥,甘草,茯苓,陳皮,黃芩,水煎溫服。

梁氏三仙湯,淡黃芩,制川樸,炒枳殼,清水煎服。

四逆散,柴胡(五分),炙甘草(五分),白芍藥(錢半),炒枳實(八分),水煎溫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應當立即針刺少商、曲池、委中三穴,排出血液中的毒素。同時,服用瓜霜和紫雪丹,劑量為八分至一錢,清除潛伏的邪氣,使其外達。接著再服用新加絳覆湯,加入來復丹,劑量為一錢半至二錢,疏通陰絡,希望能挽回病情。

另外,可以服用升陽散火湯,成分包括人參、當歸、麥冬、柴胡、白朮、芍藥、甘草、茯苓、陳皮、黃芩,水煎溫服。

梁氏三仙湯則包含淡黃芩、制川樸、炒枳殼,清水煎服。

最後,服用四逆散,成分包括柴胡(五分)、炙甘草(五分)、白芍藥(一錢半)、炒枳實(八分),水煎溫服。

柴胡桂薑湯,柴胡,生牡蠣(各一錢),桂枝,乾薑,黃芩,甘草(各五分),瓜蔞仁(一錢),清水煎服。

甘桔湯,桔梗,生甘草(各一錢),水煎溫服。

鄒潤安曰:腎家邪熱,循經而上,肺不任受,遂相爭焉,二三日邪熱未盛,故可以甘草瀉火而愈。若不愈,是肺竅不利,氣不宜泄也,以桔梗開之。肺竅既通,氣遂宣泄,熱自透達矣。

白話文:

柴胡桂薑湯的藥方是:柴胡、生牡蠣各一錢,桂枝、乾薑、黃芩、甘草各五分,瓜蔞仁一錢,用清水煎服。

甘桔湯的藥方是:桔梗、生甘草各一錢,用水煎溫服。

鄒潤安說:腎臟裡的邪熱循著經脈上升,肺臟無法承受,於是相互爭鬥。如果兩三天邪熱還沒有達到高峰,可以用甘草瀉火治療,就能痊癒。如果沒有痊癒,就表示肺竅不利,氣無法順利宣泄,可以用桔梗來打開肺竅。肺竅通暢之後,氣就能宣泄,熱氣自然會透達排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