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舌指南》~ 卷六 (4)
卷六 (4)
1. 舌質舌苔辨十
凡察舌,須分舌質舌苔。舌苔雖惡,舌質如常,胃氣濁惡而已。苔從舌里生出,刮之不能全淨者,氣血尚能交紐,為有根也。
凡舌苔,以勻薄有根為吉。白而厚者,濕中有熱也。忽厚忽薄者,在輕病,為神氣有權;在困病,為腎氣將熄。邊厚中黃,或中道無苔者,陰虛血虛也。中道一線深陷,極窄如隙者,胃痿也。舌根高起,累累如豆,中路人字紋深廣者,胃有積也。舌上星點赤而鼓起者,胃熱也。
在兩旁主肝熱,在尖主心熱。淡而陷下者,胃虛也,在小兒為有滯、有蟲。望似有苔,一刮即淨,全無苔跡者,血虛也。一片厚苔,或黃或白,如濕粉所塗,兩邊不能漸勻漸薄者,胃絕也。
舌上津液如常,邪尚在表。見白苔而滑,厚而膩,是寒邪入胃矣。黃而厚者,已化熱也;黃而燥者,熱已盛也。厚苔漸退,而底色紅如豬肝者,火灼水虧,津液將竭也。見黑苔有二:如黑而焦裂硬刺者,為火極似炭之熱苔;如黑而有津,軟潤而滑者,為水來剋火之寒苔。如連牙床唇口俱黑者,則胃將蒸爛矣,在時疫、斑疹、傷寒、熱病多有之。
更有舌中忽一塊如錢,無苔而深紅者,此脾胃包絡,津液大虧,潤溉不周也。亦有瘀血在於胃中。無病或病愈而見此苔者,宜疏消瘀積,不得徒滋津液。(按:舌面細如魚子者,心與命門真火所鼓。若包絡有凝痰,命門有伏冷,則舌面忽一塊光平如鏡。此論傷寒外感也。)
溫熱初發,便煩熱發渴,舌正赤而多白苔如積粉者。雖滑亦當以白虎清內熱也。又中宮有水飲者,舌多不燥,不可誤認為寒證也。亦有虛熱者,舌心雖黑或灰黑而無積苔,舌形枯瘦而不甚赤,其症煩渴耳聾、身熱不止、大便五六日或十餘日不行,腹不硬滿,按之不痛,睡中或呢喃一二句,或帶笑,或嘆息,此津枯血燥之虛熱也,宜大料六味湯,若誤與承氣必死矣。(此論溫熱也。
)
黑苔者,血瘀也。灰苔者,血瘀而挾痰水也。婦人傷寒時病,最易生黑苔。不得遽以為凶。舊法黑苔以芒刺、燥裂、濕潤、細膩分寒熱,余歷診瘀血苔黑,雖內熱而不遽起刺。有煙癮人,苔易燥刺,而非必內有真熱,不過肺胃津傷耳。凡見灰黑二苔,總宜兼用行血。其症寒熱甚者,必神昏譫語;無寒熱者,必胸肋有一塊結熱,內煩而夜不安眠也。
若僵縮言語不利,或身重不能轉側,及一邊不能眠,乃凶。舌枯晦而起刺者,血燥熱結也,雖結黑殼,猶有生者。平人胃中,夙有冷痰、瘀血,舌上常見一塊光平如鏡。又凡有痞積及心胃氣痛者,病時舌苔多見怪異,婦女尤甚。(以上摘錄周徵之《診家直訣》。)
白話文:
檢查舌頭的時候,我們需要區分舌質和舌苔。就算舌苔的狀況不好,但只要舌質看起來正常,那通常只是胃氣有些渾濁罷了。舌苔從舌頭內部長出來,如果刮掉後無法完全清除,表示氣血還能夠正常運作,這就是所謂的「有根」。
舌苔均勻且薄,有根的,是健康的象徵。若是白色的而且厚,代表濕氣中有熱。舌苔忽厚忽薄,在輕微的疾病中,表示身體有自我調節的能力;但在嚴重的疾病中,可能表示腎氣即將衰弱。舌邊緣厚,中間黃,或者中間沒有舌苔,代表陰虛和血虛。舌頭中間有一條非常窄的凹陷,像是縫隙一樣,這是胃萎縮的徵兆。舌根部高起,像豆子一樣的凸起,而且舌頭中間有著人字形的深紋,表示胃裡有積食。舌頭上有星星點點的紅色突起,這是胃熱的表現。
兩側的紅點表示肝熱,舌尖的紅點表示心熱。顏色淡,而且凹陷下去,表示胃虛。在兒童身上,這可能是食物滯留或有寄生蟲的徵兆。看起來好像有舌苔,但一刮就乾淨,完全看不到舌苔的痕跡,這表示血虛。整片厚厚的舌苔,不管是黃色還是白色,像濕粉一樣黏稠,而且兩側無法逐漸變薄,這是胃功能衰竭的表現。
舌頭上的津液如果正常,表示邪氣還停留在表面。如果看到舌苔是白色的,而且滑滑的,厚厚的,很粘,這表示寒邪已經進入胃裡。舌苔黃且厚,表示已經轉化為熱邪;黃且乾燥,表示熱邪已經很旺盛。舌苔逐漸消失,底下舌頭的顏色紅得像豬肝,表示火熱灼燒,水分不足,津液即將耗盡。看到黑色的舌苔有兩種情況:一種是黑色且乾燥,像燒焦的木炭,這是熱到極點的舌苔;另一種是黑色,但有津液,柔軟且滑,這是寒邪剋制火熱的舌苔。如果舌頭、牙齦和嘴脣都變成黑色,那胃可能就要壞死了。這種情況在傳染病、斑疹、感冒、熱病中比較常見。
舌頭中間突然出現一個像錢幣大小的區域,沒有舌苔,而且深紅色,這是脾胃包絡,津液大量流失,無法充分滋潤的表現。這也可能表示胃中有瘀血。如果在沒有生病或病癒後看到這樣的舌苔,應該使用藥物消除瘀血,不能只補充津液。
溫熱病剛開始發病,就感到煩躁、口渴,舌頭鮮紅,上面覆蓋著厚重的白苔,就像積雪一樣,即使舌苔滑滑的,也應該用白虎湯來清除體內的熱。另外,如果中宮(脾胃)有水飲,舌頭通常不會乾燥,不要誤以為這是寒證。還有一種虛熱的情況,舌頭中心雖然黑或灰黑,但沒有厚重的舌苔,舌頭形狀枯瘦,不是特別紅,病人的症狀包括煩渴、耳鳴、持續發燒、大便五六天或十多天沒排,腹部不硬也不會按痛,睡覺時偶爾會喃喃自語,或者笑,或者嘆息,這是津液和血液乾涸的虛熱,應該使用大量的六味地黃湯,如果誤用承氣湯,病人可能會死亡。
黑色的舌苔表示有瘀血。灰色的舌苔表示瘀血和痰水的混合。女性患感冒或季節性疾病時,很容易產生黑色的舌苔,不要馬上認為這是凶兆。傳統的醫學方法是根據舌苔的芒刺、乾燥、濕潤、細膩來區分寒熱,但根據我的經驗,瘀血導致的舌苔變黑,即使體內有熱,也不一定會立即形成芒刺。吸菸的人,舌苔容易乾燥,形成芒刺,但這並不一定表示體內有真正的熱,可能只是肺胃的津液受損。總之,看到灰色和黑色的舌苔,最好同時使用活血的藥物。如果症狀嚴重,比如高燒,病人很可能會神智不清,說胡話;如果沒有高燒,那麼病人胸部或肋骨下可能會有一塊熱結,內心煩躁,晚上睡不好覺。
如果舌頭僵硬,說話不清楚,或者身體沉重,無法翻身,或者只能側躺,這是很危險的信號。舌頭乾燥,失去光澤,上面有芒刺,這是血液乾燥,熱邪結聚的表現,即使舌頭表面結了一層黑殼,裡面還是有活組織的。健康人的胃裡,如果長期有冷痰、瘀血,舌頭上常常會出現一塊光滑如鏡的區域。另外,如果有痞積或心胃氣痛,生病時舌苔往往會出現奇怪的變化,女性尤其明顯。以上內容摘錄自周徵之的《診家直訣》。
2. 第三十一章 察舌辨證之醫案
3. 黑苔醫案八則
薛立齋云:余昔留都時,地官主事鄭汝東妹婿患傷寒,舌見全黑。院內醫士魯禧曰:當用附子理中湯。人咸驚駭而止。及其困甚治棺,魯與其鄰,往復視之,謂用前藥,猶有生意。其家既待以死,拚而從之,數劑而愈。大抵舌黑之證,有火極似水者,即杜學士所謂薪為黑炭之意也,宜涼膈散之類以瀉其陽。
有水來剋火者,即魯醫士所療是也,宜理中湯以消陰翳。又須以老薑切片擦其舌,色稍退者可治,堅不退者,不可治。
又弘治辛酉,金臺姜夢輝患傷寒,亦得黑苔,手足厥冷,吐逆不止。眾醫猶作火治,幾致危殆。判院吳仁齋用附子理中湯而愈。夫醫之為道,有是病,必有是藥。附子療寒,其效可數,奈何世皆以為必不可用之藥,寧視人之死而不救,不亦哀哉。凡用藥得宜,效應不爽,不可便謂為百無一生而棄之也。
張景岳云:余在燕都,嘗治一王生,患陰虛傷寒,年出三旬,而舌黑之甚,其芒刺干裂,焦黑如炭,身熱便結,大渴喜冷,而脈則無力,神則昏沉。群醫謂陽證陰脈,必死無疑。余察其形氣未脫,遂以甘溫壯水等藥大劑進之,以救其本,仍間用涼水,以滋其標。蓋水為天一之精,涼能解熱耳可助陰,非若苦寒傷氣者之比。
故於津液乾燥,陰虛便結,而熱渴火盛之證,亦所不忌。由是水藥並進,前後凡用人參、熟地各一二斤,附子、肉桂各數兩,冷水亦一二斗,然後諸症漸退,飲食漸進,神氣俱復矣。但察其舌黑則分毫不減,余甚疑之,莫得其解。再後數日,忽舌上脫一黑殼,而內則新肉燦然,始知其膚腠焦枯,死而復活。
使非大為滋補,安望再生。若此一證,特舉其甚者紀之。此外,凡舌黑用補,而得以保全者,蓋不可枚舉矣。所以凡診傷寒者,當以舌色辨表裡,以舌色辨寒熱,皆不可不知也。若以舌色辨虛實則不能無誤。蓋實固能黑,以火盛而焦也;虛亦能黑,以水虧而枯也。若以舌黃、舌黑悉認為實熱,則陰虛之證,萬無一生矣。
(上錄《金鏡錄》。)
龔子才曰:一人色青黑有刺,乃熱劇也,欲以舌貼上壁上稍可。良由思慮過度,怒氣所得。為制一方,名清心散,服之即效。方用赤茯神、棗仁、麥冬、胡麻仁、黃連各一錢、遠志五分、木通、連翹各八分、甘草三分,清水煎服。
《舌辨》云:一婦人症已危篤甚,其舌黑而厚隔瓣。余掘開其舌底,有紅色。余曰:症雖危,可救。以大承氣湯加減,一劑則知人,二劑而安。
又云:一人有此舌,墨滑數點,用大柴胡湯加減下之,次早則舌滑俱無,而見稍微紅色,次調理而安。
又云:一孕婦傷寒證已愈,次病頭面腫大,痛甚難禁。余用三黃俱酒煮,牛蒡子、薄荷、白芷、防風、石膏,四劑全愈。
梁特嚴云:余於辛卯七月,道出清江浦,見船戶數人,同染瘟疫,渾身發臭,不省人事。醫者俱云不治,置之岸上,徐俟其死。余目擊心憫,姑往診視。皆口開吹氣,舌則黑苔黑瓣底。其親人向余求救。不忍袖手,即教以十全苦寒救補湯,生石膏加重四倍,循環急灌,一日夜連投多劑。
病人陸續瀉出極臭之紅黑糞甚多。次日,黑中舌瓣漸退。復連服數劑,三日皆全愈。是時清江疫癘大作,未得治法,輒數日而死,有聞船戶之事者,群來求治。切其脈,皆怪絕難憑;望其舌,竟皆黑瓣底,均以前法告之,其信者皆一二日即愈。其稍知醫書者,不肯多服苦寒,仍歸無救。
余因稍有感冒,留住十日,以一方救活四十九人,頗得仙方之譽。
王孟英治王氏婦,年七旬有三。風溫傷肺,頭暈目眩,舌縮無津,身痛肢厥,口乾不飲,昏昧鼻鼾,語言難出,寸脈大。證屬痰熱阻竅。先清氣分邪熱,杏仁、象貝、羚羊、花粉、嫩竹茹、桑葉、焦山梔,一服症減肢和,但舌心黑而尖絳,乃心胃火燔,懼其入營劫液,用鮮生地、犀角汁、元參、丹皮、麥冬、阿膠、蔗漿、梨汁,三服色潤神蘇,身涼脈靜。但大便未通,不嗜粥飲,乃灼熱傷陰,律液未復。
繼與調養胃陰,兼佐醒脾,旬日霍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