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二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8)

1. 第六節 滯郁

凡食滯於中宮,則舌現灰白;滯積甚,則黃厚。灰白宜消運,黃厚宜攻下。食消則苔必自退。邪鬱於血分則舌紅,郁甚則舌紫。紫而枯燥者,血鬱熱甚也;紫而滑潤者,寒鬱血瘀也。若舌本紅紫雜現,而色不勻者,營血瘀滯也。鬱於氣分者,則舌苔薄白,濕而不浮,苔如地生之草,胃氣和調,苔必升浮;中氣鬱滯,苔必緊閉也。陽為陰鬱則舌青,升陽則青退,陰竭則舌光亮,陰枯多死。

白話文:

[第六節 滯鬱]

如果食物在消化系統中停留過久,舌頭會呈現灰白色的狀態;若是食物積滯嚴重,舌苔會變得黃且厚。對於灰白色的情況,應採取促進消化的方法;黃且厚的狀況,則需用通便的方式處理。當食物消化後,舌苔自然會消失。

當病邪困擾血液系統時,舌頭會變紅,若病情加重,舌頭會轉為紫色。舌頭紫且乾燥,代表血液中有熱毒且情況嚴重;紫且滑潤,表示有寒氣導致血液凝滯。若舌頭上紅紫交錯,顏色分佈不均,這表示營養與血液的循環受阻。

若病邪困擾氣的運行,舌苔會呈現薄且白的狀態,濕潤但不會輕飄,就像地上的草一樣。當胃氣調和,舌苔會顯得較輕飄;中氣受阻,舌苔就會緊密附著。

當身體中的陽氣被陰氣壓抑,舌頭會變青。一旦提升陽氣,舌頭的青色就會褪去。若陰氣耗盡,舌頭會變得光滑發亮,這通常代表病情危急,陰氣衰竭的情況多數會導致死亡。

2. 第十五章 辨舌之顏色

馬良伯云:舌根,心、脾、腎三臟之陰,司腸胃傳化之變。外淫內傷,臟腑失和,則舌上生苔。故白苔者病在表,黃苔者病在裡,灰黑苔者病在腎。苔色由白而黃、由黃而黑者,病日進;苔色由黑而黃、由黃而白者,病日退。吳坤安云:白苔肺經,黃苔胃經,黑苔脾經,絳苔心經,鮮紅膽經,紫色腎經,焦紫起刺肝經,青滑肝經。李纘文云:凡病在太陽、太陰,舌白;入胃則苔黃厚;入三陰則舌灰黃或黑。

虛人舌多裂紋,津液少,舌光赤無苔。癆病、壞病,舌起白浮點,此皆一定之顏色也。其他如黑與黃間,紅與紫呈,白與黃雜,紅與黑形,此兼經互呈,猶當鑑別。茲分類條辨於下。

白話文:

馬良伯說:舌根是心、脾、腎三臟的陰氣所在,負責腸胃的消化轉換。若外感六淫或內傷情志導致臟腑功能失調,舌面上就會產生舌苔。因此,白苔表示病在體表,黃苔表示病在體內,灰黑苔表示腎臟有問題。舌苔顏色從白轉黃,再從黃轉黑,病情就在惡化;反之,從黑轉黃,再從黃轉白,病情就在好轉。

吳坤安認為:白苔反映肺部問題,黃苔反映胃部問題,黑苔反映脾臟問題,深紅苔反映心臟問題,鮮紅苔反映膽囊問題,紫色苔反映腎臟問題,焦紫且起刺的苔反映肝臟問題,青滑苔反映肝臟問題。

李纘文表示:病在太陽、太陰兩經時,舌苔是白色的;進入胃部時,舌苔會變黃且厚重;進入三陰經時,舌苔可能呈現灰黃色或黑色。

體虛者的舌頭常出現裂紋,且口腔津液少,舌頭光亮赤紅且無苔。患有消耗性疾病或嚴重疾病的患者,舌頭會出現白色浮點,這些都是固定的舌色變化。除此之外,如黑黃交錯,紅紫相間,白黃混雜,紅黑形態,這都是不同經絡互相影響的表現,仍需進一步辨別。以下將詳細條列並解釋各種情況。

3. 第一節,白苔肺經

吳坤安曰:肺主衛主氣主皮毛,風寒先入皮毛,內應乎肺,又太陽經亦主一身之表,故肺家之邪,即可以候太陽之表。仲景麻黃湯,亦散肺分之邪也。

舌無苔而潤,或微白薄,(風寒在表,故無苔而或薄白者,)風寒也。外證必惡寒發熱,而口不渴,宜溫散之。

舌苔白而燥刺者,溫邪也,外證初必微寒,繼即發熱不已。此邪在手太陰肺經,宜涼散之,忌足經辛溫藥。

舌白而黏膩者,濕邪在於氣分也,外證必發熱、頭重、身痛,而口不渴,宜解肌去濕,如桂枝、秦艽、羌活、紫蘇、二陳、二苓之類。

肺分雖兼太陽,惟寒邪可用足經辛溫藥。若風溫入肺,症見發熱口渴,咳嗽喉痛,舌苔白燥,或白兼邊紅,治宜輕清涼解肺經,如焦梔、豆豉、桑葉、杏仁、栝蔞皮、象貝、前胡、薄荷、蘇子、黃芩、桔梗之類。

凡風寒濕初中皮腠,則苔白薄,當疏散之。寒濕本陰邪,白為涼象,故白苔滑者風寒與濕也;白滑而膩者濕與痰也。滑釉而厚者濕痰與寒也。但滑膩不白者濕與痰也。兩條滑膩者,非內停濕食即痰飲停胃,亦宜溫化。

白苔黏膩,吐出濁厚涎沫,而口甜者,為脾熱濕聚,當用佩蘭葉、白蔻、滑石、通草,芳淡而化之。

舌白不燥,或黃白相兼,或灰白不渴,此濕熱鬱而未達,或素多痰飲,雖中脘痞痛,亦不可攻,宜用開肺化濁。

舌苔白膩,胸膈悶痛,心煩乾嘔,時欲飲水,水入則吐,此熱因飲郁,宜辛淡化飲。

舌苔薄白而乾者,為肺津已傷,宜用清潤之品,如麥冬、銀花露、鮮蘆根等。

白而燥者,肺陰亡也,宜麥冬、花粉、元參之類。

白厚而乾燥者,此胃燥氣傷也,宜加甘草於滋潤藥中,使之甘守津還之意。

舌苔燥如白砂者,此溫邪過重,宜急下之,白燥而厚者,調胃承氣下之。

苔白底絳,為濕遏熱伏,防其就干,當先泄濕透熱,再從里透外,則變潤矣。初病舌就干,如神不昏,急加養正透邪之藥;神已昏,則已內匱,脈沉脘悶,則為痰阻於中而液不上潮,補益未可投也。

苔如鹼者,胃中宿滯挾濁穢而鬱伏,當急急開泄,否則閉結中焦,不能從膜原遠出矣。

苔白不燥,而口中自覺黏膩者,濕漸化熱也,宜用厚朴、檳榔等苦辛微溫之。

苔白不燥,而口中苦渴者,邪已化熱也,宜用淡滲苦降微涼之。

苔白不燥,而渴喜熱飲者,邪已化熱,而痰飲內盛也,宜用清熱而蠲飲。

初病舌苔白燥,症見發熱口渴、咳嗽喉痛者,風溫入肺也,宜輕清涼解肺經,如桑葉、杏仁、栝蔞皮、象貝、前胡、焦梔、桔梗之類,忌用辛溫。

苔白滑而脈右緩者,穢濕著里邪阻氣分也,宜草果、楂肉、神麯以運脾陽。

白苔漸退而舌心反見裂紋者,此濕熱己轉燥矢。

苔白滑而光亮無津者,此濕蘊津傷之候,勿投香燥。

白話文:

吳坤安說:肺掌管身體的防禦功能、氣的運行和皮膚毛髮,風寒邪氣會先侵入皮膚毛髮,然後影響到肺。另外,太陽經也主宰身體的表面,所以肺部的邪氣也能反映在太陽經的表現上。張仲景的麻黃湯,也是用來驅散肺部邪氣的。

舌頭沒有舌苔而且濕潤,或是呈現淡淡的薄白苔,(這是因為風寒在身體表面,所以舌頭沒有舌苔,或是只有薄薄的白苔),代表是風寒。身體一定會怕冷發熱,而且不會口渴,適合用溫熱的藥物來發散風寒。

舌苔呈現白色而且乾燥帶刺,代表是溫邪。身體初期一定會稍微怕冷,接著就會持續發熱。這種邪氣在手太陰肺經,適合用清涼的藥物來疏散,不能使用會使經絡溫熱的藥物。

舌苔呈現白色而且黏膩,代表濕邪在身體的氣分。身體一定會發熱、頭部沉重、身體疼痛,而且不會口渴,適合用解肌、祛濕的藥物,像是桂枝、秦艽、羌活、紫蘇、二陳湯、二苓湯之類的藥方。

肺部雖然和太陽經有關係,但只有寒邪才可以用使經絡溫熱的藥物。如果風溫邪氣進入肺部,症狀會出現發熱口渴、咳嗽喉嚨痛、舌苔白且乾燥,或是白色中帶點紅色,治療適合用清淡涼爽的藥物來疏解肺經,像是焦梔子、豆豉、桑葉、杏仁、栝蔞皮、象貝、前胡、薄荷、蘇子、黃芩、桔梗之類的藥物。

一般來說,風寒濕邪剛侵入皮膚時,舌苔會呈現薄白,這時候適合用疏散的方法來治療。寒濕本身就是陰邪,白色是寒冷的象徵,所以舌苔呈現白而滑潤,代表是風寒和濕邪;白滑而且黏膩,代表是濕邪和痰;滑潤黏膩而且厚重,代表是濕痰和寒邪。但是如果只是滑潤黏膩,而沒有呈現白色,代表是濕邪和痰。如果舌苔兩邊都呈現滑潤黏膩,代表不是體內濕氣累積,就是痰飲停留在胃部,也適合用溫化濕氣的藥物來治療。

舌苔呈現白色黏膩,吐出濃稠的痰液,而且嘴巴有甜味,代表是脾熱濕氣累積,適合用佩蘭葉、白蔻、滑石、通草,用芳香清淡的藥物來化解濕氣。

舌頭呈現白色但不乾燥,或是黃色和白色相間,或是灰白色而且不會口渴,代表是濕熱鬱積在體內還沒發出來,或是平常就有很多痰飲,即使胸口、腹部有脹痛感,也不能用攻下的藥物,適合用開通肺氣,化解濁氣的藥物。

舌苔呈現白膩,胸口、膈膜悶痛,心煩想吐,有時想喝水,但喝下去就會吐出來,代表是熱氣因為痰飲鬱積而產生,適合用辛味、清淡的藥物來化解痰飲。

舌苔呈現薄白而且乾燥,代表是肺部的津液已經受損,適合用清潤的藥物,像是麥冬、銀花露、新鮮蘆根等等。

舌苔呈現白色而且乾燥,代表是肺陰耗損,適合用麥冬、花粉、元參之類的藥物。

舌苔呈現白色而且厚重乾燥,代表是胃部乾燥,氣也受損,適合在滋潤的藥物中加入甘草,讓它有甘甜守護津液的作用。

舌苔乾燥如同白砂,代表是溫邪過於嚴重,適合趕快用瀉下的藥物治療,如果白色乾燥而且厚重,適合用調胃承氣湯來瀉下。

舌苔呈現白色,但舌底是紅色,代表是濕氣阻礙熱氣發散,要預防它轉為乾燥,應該先疏泄濕氣,使熱氣透散出來,再從身體內部往外疏散,這樣舌頭就會變得濕潤。剛生病時舌頭就乾燥,如果神智還清楚,要趕快用補氣血、透邪氣的藥物;如果神智已經昏迷,代表身體已經虛弱,脈象沉伏、胸腹悶脹,這代表是痰阻礙氣機,使得津液不能上行,不能使用補益的藥物。

舌苔像鹼一樣,代表是胃部有宿食、濁穢等停留在體內,適合趕快用開泄的方法來治療,否則會阻礙中焦,不能將邪氣從膜原散出。

舌苔呈現白色不乾燥,但感覺嘴巴黏膩,代表濕氣漸漸轉變成熱氣,適合用厚朴、檳榔等苦味、辛味、微溫的藥物。

舌苔呈現白色不乾燥,而且嘴巴覺得苦、渴,代表邪氣已經轉變成熱氣,適合用清淡滲濕、苦味降火、微涼的藥物。

舌苔呈現白色不乾燥,而且口渴喜歡喝熱水,代表邪氣已經轉變成熱氣,而且體內痰飲旺盛,適合用清熱、化痰飲的藥物。

剛生病時舌苔呈現白色乾燥,症狀出現發熱、口渴、咳嗽、喉嚨痛,代表是風溫邪氣進入肺部,適合用清淡涼爽的藥物來疏解肺經,像是桑葉、杏仁、栝蔞皮、象貝、前胡、焦梔子、桔梗之類的藥物,不能使用辛溫的藥物。

舌苔呈現白滑而且脈象右邊較緩慢,代表是濕濁邪氣停留在身體內部,阻礙氣的運行,適合用草果、山楂肉、神麯來運化脾胃的陽氣。

白苔漸漸消退,但舌頭中間反而出現裂紋,代表是濕熱已經轉變成乾燥。

舌苔呈現白色滑潤而且光亮沒有津液,代表是濕氣蘊積、津液受損,不能使用香燥的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