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六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2)

1. 舌病之原三

心開竅於舌,舌者,心之官也。心屬火,而火性升,其下降者,胃土右轉金斂而水藏也。胃逆而肺金失斂,則火遂其炎上之性而病見於舌,疼痛熱腫於是作矣。火之為性,降則通暢,升則堙郁,鬱則苔生,舌苔者,心液之瘀結也。鬱於胃則苔黃,鬱於肺則苔白。火盛而金燥則舌苔白澀;火衰而金寒則舌苔白滑;火衰而土濕則舌苔黃滑;火盛而土燥則舌苔黃澀。五行之理,旺則侮其所不勝,衰則見侮於所勝。

水者,火之敵,水勝而火負則苔黑而滑;水負而火勝則苔黑而澀。凡光滑滋潤者,皆火衰而寒凝;凡芒刺焦裂者,皆火盛而燥結也。心主言,而言語之機關則在於舌。舌之屈伸上下者,筋脈之柔和也。筋司於肝,肝氣鬱,則筋脈短縮而舌卷不能言。《靈樞·經脈篇》云:足厥陰氣絕,則筋急。

白話文:

火的特性是下降則通暢,上升則鬱結。鬱結則會產生舌苔,舌苔是心液瘀積的表現。鬱結在胃則舌苔呈黃色,鬱結在肺則舌苔呈白色。火氣旺盛而金氣乾燥,則舌苔白且粗糙;火氣衰弱而金氣寒涼,則舌苔白且光滑;火氣衰弱而土氣濕潤,則舌苔黃且光滑;火氣旺盛而土氣乾燥,則舌苔黃且粗糙。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是,旺盛的五行會侵犯它所不克的五行,衰弱的五行則會被它所克的五行所侵犯。

水者,火之敵,水勝而火負則苔黑而滑;水負而火勝則苔黑而澀。凡光滑滋潤者,皆火衰而寒凝;凡芒刺焦裂者,皆火盛而燥結也。

水是火的克星,水氣旺盛而火氣衰弱,則舌苔呈黑色且光滑;水氣衰弱而火氣旺盛,則舌苔呈黑色且粗糙。凡是舌苔光滑滋潤的,都是火氣衰弱而寒氣凝結;凡是舌苔粗糙乾裂的,都是火氣旺盛而燥氣結聚。

心主言,而言語之機關則在於舌。舌之屈伸上下者,筋脈之柔和也。筋司於肝,肝氣鬱,則筋脈短縮而舌卷不能言。《靈樞·經脈篇》云:足厥陰氣絕,則筋急。

心臟主管語言,而語言的器官則在於舌頭。舌頭的伸縮上下,是依靠筋脈的柔順。筋脈屬肝,肝氣鬱結,則筋脈收縮而舌頭捲曲,無法說話。《靈樞·經脈篇》中說:「足厥陰經氣絕,則筋急。」

筋者,聚於陰器,而脈絡於舌本。脈弗榮,則筋急,筋急則引舌與卵,故唇青舌卷囊縮。足太陰氣絕,則脈不榮其唇舌,脈不榮,則舌萎、人中滿。《素問·熱論》:少陰脈貫腎,絡於肺,系舌本,故口燥舌乾而渴。足三陰之脈,皆絡於舌。凡舌病之疼痛熱腫,則責心火之升炎。

若其滑澀燥濕、攣縮弛長諸變,當於各經求之也。(上錄黃坤載《四聖心源》。)

白話文:

筋,是指人體的筋腱,它們匯聚於陰器,而經脈則連結到舌根。當經脈失於濡養時,筋腱就會變得緊張,筋腱緊張就會牽引舌頭和陰器,因此嘴唇發青、舌頭捲曲、陰囊縮小。足太陰經氣絕,則經脈無法濡養嘴唇和舌頭,經脈失於濡養,則舌頭萎縮,人中部位會顯得飽滿。《素問·熱論》中記載:少陰經脈貫穿腎臟,連結到肺臟,並與舌根相連,所以口乾舌燥、感到口渴。足三陰經脈,都與舌頭相連。凡是舌頭出現疼痛、發熱、腫脹等病症,都應歸咎於心火上炎。

如果舌頭出現滑澀、乾燥、濕潤、攣縮、弛長等變化,則需要根據不同的經絡來尋找病因。(以上摘錄自黃坤載《四聖心源》)

2. 舌苔辨四

舌者心之官,法應南方火,本紅而澤。傷寒邪氣在表者,舌無苔,及邪氣傳裡,津液相搏則舌生苔矣(《明理》)。舌上苔滑者,以丹田有熱,胸中有寒,邪氣相傳入里也(仲景)。寒變為熱者,則舌上之苔不滑而澀,是熱耗津液,而滑者已於也。若熱聚於胃則舌黃。《金匱》云:舌黃者,下之黃自去。

若舌上黑色者,又為熱之極也。《靈樞》曰:熱病口乾,舌黑則死。心開竅於舌,黑為腎水之色,水火相刑,故知必死(《明理》)。腎虛有火,是為無根虛火,舌色淡黑二三點,用補腎降火之藥。凡舌黑俱系危症,惟冷而滑如淡墨然者,乃無根之火也。(上錄《東醫寶鑑》)。

白話文:

舌頭與身體的關係:古代醫學的智慧

舌頭是心臟的官竅,對應著南方火元素,本應呈現紅色且光澤潤澤。 當傷寒的邪氣停留在體表時,舌頭上不會有苔,一旦邪氣入侵到內部,與津液相互搏鬥,就會在舌頭上形成苔。

舌苔光滑表示有內熱,同時胸腔裡卻有寒氣,邪氣傳入內臟的表現。 當寒氣轉變為熱氣時,舌苔就不會光滑,反而會變得粗糙,這是熱氣消耗津液,滑苔已經消失的緣故。如果熱氣集中在胃部,舌頭就會呈現黃色。《金匱》中記載:舌頭發黃的人,只要瀉下黃水,黃色就會消失。

舌頭上出現黑色,代表熱氣已經達到極點。 《靈樞》記載:熱病患者口乾舌燥,舌頭發黑就預示著死亡。心臟的氣息開竅於舌頭,黑色是腎臟的顏色,水火相剋,因此得知患者必然會死亡。

腎虛有火,也就是無根虛火,舌頭顏色會呈現淡黑色,並且出現二三點黑色斑點,此時需使用補腎降火藥物。 凡是舌頭發黑,都是危重的症狀,但如果舌頭呈現冷冰冰、光滑,如同淡墨一般,則屬於無根之火。

以上內容摘錄自《東醫寶鑑》,是古代醫學家對舌頭的觀察與總結,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舌頭與身體健康的關係,並通過舌頭的變化觀察身體的狀況。

3. 舌色辨五

舌為心之官,本紅而澤。凡傷寒三四日以後,舌上有苔,必自潤而燥,自滑而澀,由白而黃,由黃而黑,甚至焦乾,或生芒刺,皆邪氣內搏,由淺入深之證也。故凡邪氣在表,舌則無苔;及其傳裡,則津液乾燥而舌苔生矣。若邪猶未深,其在半表半裡之間,或邪氣客於胸中者,其苔不黑不澀,止宜小柴胡之屬以和之。若陽邪傳裡,胃中有熱,則舌苔不滑而澀,宜梔子豉湯之屬以清之。

若煩躁欲飲數升者,白虎湯加人參之類主之。大都舌上黃苔而焦澀者,胃府有邪熱也,或清之,或微下之。《金匱》曰:舌黃未下者,下之黃自去。然必大便燥實,脈沉有力而大渴者,方可下之。若微渴而脈不實、便不堅、苔不幹燥芒刺者,不可下也。其有舌上黑苔而生芒刺者,則熱更深矣,宜涼膈承氣湯、大柴胡湯之屬酌宜下之。

白話文:

舌頭是心臟的門戶,原本應該紅潤而光澤。凡是傷寒病發病三四天後,舌頭上出現苔,必定從潤濕轉變為乾燥,從光滑轉變為粗糙,由白色轉變為黃色,由黃色轉變為黑色,甚至變得乾枯焦黑,或長出芒刺,都是邪氣入侵身體,由淺入深症狀的表現。

所以,當邪氣停留在體表時,舌頭上沒有苔;等到邪氣入侵內裡時,就會導致津液乾燥,舌頭上就會長出苔。如果邪氣還沒有深入,停留在半表半裡之間,或者邪氣停留在胸部,舌苔不會呈現黑色或粗糙,就可以用柴胡類藥物來調和。

如果陽邪入侵內裡,胃中積熱,舌苔就會變得粗糙不滑,可以用梔子豉湯類藥物來清熱。

如果患者感到煩躁,想喝很多水,可以用白虎湯加人參之類藥物來治療。

總而言之,舌頭上出現黃色且粗糙的苔,說明胃部積聚了邪熱,可以用清熱或者稍微瀉下藥物治療。金匱要略中記載:舌頭發黃,尚未瀉下者,瀉下後黃色就會消失。但是,必須是大便乾結、脈象沉而有力、口渴嚴重的情況下才能使用瀉下藥物。如果只是輕微口渴、脈象不實、大便不堅、舌苔不乾燥,沒有芒刺,就不能使用瀉下藥物。

如果舌頭上出現黑色苔,並且長出芒刺,說明熱邪更加深入,可以用涼膈承氣湯、大柴胡湯之類藥物來瀉下,需根據病情酌情選擇。

若苔色雖黑,滑而不澀者,便非實邪,亦非火證,非惟不可下且不可清也。按傷寒諸書,皆云心為君主之官,開竅於舌,心主火,腎主水,黑為水色而見於心部,是為鬼邪相刑,故知必死。此雖據理之談,然實有未必然者。夫五行相制,難免無克,此其所以為病,豈因克為病,便為必死,第當察其根本何如也。

如黑色連地,而灰黯無神,此其本原已敗,死無疑矣。若舌心焦黑而質地紅活,未必皆為死證。陽實者,清其胃火,火退自愈,何慮之有。其有元氣大損而陰邪獨見者,其色亦黃黑;真水涸竭者,其舌亦乾焦。此腎中水火俱虧,原非實熱之證。欲辨此者,但察其形氣脈色,自有虛實可辨。

白話文:

如果舌苔顏色雖然黑,但摸起來滑潤不粗糙,就不是實邪,也不是火證,不僅不應該瀉下,也不應該清熱。根據傷寒書中記載,心臟是人體的君主,開口於舌頭,心臟屬火,腎臟屬水,黑色是水的顏色,而舌頭屬於心臟,因此舌苔發黑表示鬼邪相刑,因此知道病人必死。

雖然這個觀點有理,但實際上不一定完全正確。五行相生相剋,難免會互相克制,這是生病的原因,但生病就一定會死嗎?應該要觀察病根是什麼。

如果舌苔的黑色一直延伸到舌根,而且顏色灰暗沒有光澤,這就是病根已經敗壞,必然會死。但如果舌頭中心焦黑,但舌頭的質地紅潤有活力,不一定都是死症。陽氣旺盛的人,只要清熱瀉火,火氣退了自然就會好,有什麼好擔心的呢?如果元氣大損,陰邪獨見,舌苔也會呈現黃黑色;真水耗竭,舌頭也會乾枯。這是腎臟中的水火都虧損,並不是實熱的證狀。想要辨別這種情況,只要觀察病人的形狀、氣息、脈搏、顏色,就能分辨虛實。

而從補從清,反如冰炭矣。故凡以焦黑乾澀者,尚有非實非火之證。再若青黑少神,而潤滑不燥者,則無非水乘火位,虛寒證也。若認此為火而苦寒一投,則餘燼隨滅矣。故凡見此者,但當詳求脈證,以虛實為主,不可因其焦黑而熱,言清火也。傷寒固爾,諸證亦然。(上錄《景岳全書》)。

白話文:

而從補從清,反如冰炭矣。

意思是說,補和清這兩種方法,就像冰和炭一樣,是截然相反的。

故凡以焦黑乾澀者,尚有非實非火之證。

因此,凡是表現為焦黑乾澀的症狀,還需考慮是不是虛證,而非真正的“火”。

再若青黑少神,而潤滑不燥者,則無非水乘火位,虛寒證也。

如果症狀表現為面色青黑,精神不足,舌苔潤滑不燥,這就說明是水寒之邪入侵,導致火氣不足,屬於虛寒證。

若認此為火而苦寒一投,則餘燼隨滅矣。

若是把這種虛寒證誤認為是“火”,而使用苦寒的藥物,就會把僅存的火氣也滅掉,導致病情加重。

故凡見此者,但當詳求脈證,以虛實為主,不可因其焦黑而熱,言清火也。傷寒固爾,諸證亦然。

因此,遇到這種情況,一定要仔細診察脈象和症狀,以辨別虛實為主要依據,不能只因為症狀表現為焦黑乾澀就斷定是熱證,而一味地清火。不僅傷寒如此,其他病證也應遵循這個原則。

4. 辨舌法六

舌尖屬心,舌根屬腎,中間屬脾胃,兩邊屬肝膽。赤為熱深,黃為濕熱,食滯厚白為濕寒,水飲,灰白為極虛極寒,紫黑為熱極,或脾胃有瘀血、伏痰,芒刺燥裂,亦為熱極;紅紫如豬肝,為火灼胃爛死證也。(錄《醫鏡》)。

舌者心之竅,凡病俱現於舌。能辨其色,證自顯然。舌尖主心,舌中主脾胃,舌邊主肝膽,舌根主腎。假如津液如常,口不燥渴,雖或發熱尚屬表證。若舌苔粗白,漸厚而膩,是寒邪入胃,挾濁飲而欲化火也,此時已不辨滋味矣,宜用半夏、藿香。迨厚膩而轉黃色,邪已化火也,用半夏、黃芩。

白話文:

舌頭是心臟的窗口,任何疾病都會在舌頭上反映出來。觀察舌頭的顏色,就能清楚地了解病情的症狀。

  • 舌尖心臟 相關。
  • 舌根腎臟 相關。
  • 舌頭中間脾胃 相關。
  • 舌頭兩側肝膽 相關。

舌頭的顏色變化也透露著不同病症:

  • 紅色:熱氣深重。
  • 黃色:濕熱。
  • 厚厚的白色舌苔:濕寒,食積,水飲。
  • 灰白色:極度虛寒。
  • 紫色或黑色:熱氣極盛,或者脾胃有瘀血、痰濕,也可能是舌頭乾燥、破裂,這些都屬於熱氣過盛的表現。
  • 紅紫色如豬肝:火氣灼傷胃部,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狀態。

如果唾液正常,沒有口渴的感覺,即使發燒也屬於表證(輕微的病症)。

當舌苔粗白,逐漸變厚而且黏膩,說明寒氣入侵胃部,帶着濁氣想要化為火氣,此時已經無法正常品嚐味道了,建議使用半夏和藿香治療。

當舌苔變厚、黏膩並轉為黃色,說明寒氣已經轉化為火氣,建議使用半夏和黃芩治療。

總結

古代醫學認為,觀察舌頭的顏色、形狀和舌苔變化,可以診斷出許多疾病,並且根據不同的舌象選擇適合的藥物治療。這些觀點雖然在現代醫學中有待進一步研究,但仍然值得我們參考和思考。

若熱甚失治,則變黑色,胃火甚也,用石膏、半夏。或黑而燥裂,則無半夏,而純用石膏、知母、麥冬、花粉之屬以潤之。至厚苔漸退,而舌底紅色者,火灼水虧也,用鮮生地、麥冬:石斛以養之,此表邪之傳裡者也。其有脾胃虛寒者,則舌白無苔而潤,甚者連唇口面色俱痿白,此或泄瀉,或受濕,脾無火力,速宜黨參、焦朮、木香、茯苓、炙甘草、乾薑、大棗以振之。虛甚欲脫者,加附子、肉桂。

白話文:

如果發燒嚴重沒有得到適當治療,舌頭就會變成黑色,這是胃火旺盛的表現,可以用石膏、半夏來治療。如果舌頭是黑色又乾燥裂開,就不要用半夏,而要單獨使用石膏、知母、麥冬、花粉等藥物來滋潤它。當厚厚的舌苔逐漸退去,而舌底呈現紅色時,說明火熱灼傷津液,可以用鮮生地、麥冬、石斛來滋養它,這是外邪入侵內裡的表現。

如果脾胃虛寒,舌頭就會白而無苔且濕潤,嚴重者甚至連嘴唇、口唇、面色都萎白,這可能是腹瀉或受濕邪所致,脾臟沒有火力,應及時用黨參、焦朮、木香、茯苓、炙甘草、乾薑、大棗來溫補脾胃。如果虛弱到快要脫離生命危險,還要加入附子、肉桂。

若脾熱者,舌中苔黃而薄,宜黃芩。心熱者,舌尖必赤,甚則起芒刺,宜連心麥冬、竹葉捲心。肝熱者,舌邊赤或生芒刺,宜柴胡、黑山梔。其舌中苔厚而黃者,胃微熱也,用石斛、知母、花粉、麥冬之類。若舌中苔厚而黑燥者,胃大熱也,必用石膏、知母。如連牙床、唇口俱黑,則胃將蒸爛矣,非石膏三四兩,生大黃一兩,加金汁水、鮮生地汁、天冬、麥冬汁、銀花露大劑投之,不能救也。此惟時疫發斑及傷寒證中多有之。

余嘗治一獨子,先後用石膏至十四斤余,而斑始透,病始退,此其中全恃識力。再有舌黑而潤澤者,此係腎虛,宜六味地黃湯。若滿舌紅紫色而無苔者,此名絳舌,亦屬腎氣虛乏,宜生熟地、天麥冬等。更有病後絳色舌,如錢發亮而光,或舌底咽乾,而不飲涼,此腎氣虧極,宜大劑六味地黃湯投之,以救其津液,方不枯涸。(上錄《筆花醫鏡》)。

白話文:

如果舌頭上長了黃色的薄苔,表示脾胃有熱,可以服用黃芩。舌尖發紅,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芒刺,代表心火旺盛,可以用連心麥冬、竹葉捲心來清熱降火。舌邊發紅或生芒刺,說明肝火上升,可以用柴胡、黑山梔來清肝瀉火。舌苔厚實且呈黃色,代表胃部微熱,可以用石斛、知母、花粉、麥冬等藥物調理。如果舌苔厚實且呈黑色乾燥,表示胃火旺盛,必須用石膏、知母來清熱瀉火。若連牙床、嘴唇都發黑,說明胃火已經很嚴重,快要把胃燒壞了,必須用石膏三到四兩,生大黃一兩,再加上金汁水、鮮生地汁、天冬、麥冬汁、銀花露,大量服用才能救治。這種情況多見於時疫發斑和傷寒證。

我曾經治療過一個獨生子,前後用石膏總共十四斤多,才讓身上的斑點消退,病情才好轉,這全靠辨證施治。如果舌頭發黑但潤澤,代表腎氣虛弱,可以用六味地黃湯來補腎。如果整條舌頭都紅紫色,而且沒有苔,叫做絳舌,也是腎氣虛弱,可以用生熟地、天麥冬等藥物來補腎。如果病後舌頭呈絳紫色,像銅錢一樣發亮,或者舌底咽喉乾燥,但不喜歡喝涼水,說明腎氣虧損嚴重,必須大量服用六味地黃湯來補充津液,否則身體會越來越虛弱。以上內容摘錄自《筆花醫鏡》。

苔因內熱致脾氣閉滯不行,飲食津液停積於內,故苔見於外。若脾氣不滯,則飲食運化,津液流通,雖熱甚,不必有苔也。(吾每診寒濕內盛者,往往舌不見苔,及服溫散之劑,乃漸生白苔,轉黃而病始愈矣。)舌青或青紫而冷滑者為寒證;青紫而焦燥,或脹大、或捲縮者,為熱證;寒甚亦必捲縮,筋脈得寒而收引也,然必不焦燥。凡舌強硬短縮,及神昏妄語者不治。

亦有痰病而舌本硬縮,及神昏不語者,當以形證色脈添之。熱病舌本爛,熱不止者死。傷寒陰陽易,舌出數寸者死。(按:此乃房勞復,非陰陽易也。上錄郭元峰《脈如》。)

白話文:

舌頭上的異常現象,通常反映了身體內部的狀況。如果舌頭出現厚膩的苔,這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熱毒,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受阻,飲食和津液在體內積聚,從而反應在舌頭上。如果脾胃功能正常,飲食能被消化吸收,津液能順利流通,即使體內熱度很高,也可能不會出現舌苔。

我每次診斷出體內溼氣過重的病人,他們的舌頭往往沒有舌苔,但服用溫熱的藥物後,舌苔會逐漸生成,由白色變爲黃色,病症也隨之好轉。舌頭呈青色或青紫色,表面光滑,這是寒症的表現;如果青紫色中帶有乾燥感,或者舌頭腫大、捲曲,這通常是熱症的表現;極度寒冷時,舌頭也會捲曲,這是因為筋絡受到寒冷影響而收縮。但這種情況下,舌頭不會出現乾燥感。

如果舌頭僵硬、短縮,或者病人意識不清、胡言亂語,這些情況都不好治。

還有一些痰症,導致舌頭僵硬、短縮,或者意識不清、不能說話的情況,我們需要綜合考慮形狀、顏色、脈象等因素來判斷。熱病引起舌頭腐爛,如果熱度持續不減,預示著病情危急。傷寒病中,如果舌頭伸出數寸長,這是個不好的預兆。

(這段文字是根據郭元峯的《脈如》整理的,主要討論了舌頭異常現象與疾病之間的關係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