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舌指南》~ 卷二 (16)
卷二 (16)
1. 第二節 觸染
林慎庵云:凡臨證欲視病人舌苔,必須禁飲湯水,余謂亦有未然。若灼熱液涸之人,舌乾焦黑糙,舌縮口內無津,必須先潤以湯水,其口能開,舌可舒伸。苔之燥潤糙黏,須以指摸為準。若舌本紅白,偶食酸甜等物,皆能染成黑色,非因病而生也。又如食枇杷白苔則成黃色,食橄欖則成黑色,然染成之色必潤而不燥,刮之即淨。
如虛寒舌潤能染,若舌苔乾燥,實熱之證亦不染也。章虛谷云:有黃白苔垢而食酸味,其色即黑,尤當辨其潤而不燥。又如燈下看黃苔,亦似白色。凡吸菸之人,無病常見燥苔,一經染病,不拘白苔黃苔,必兼灰黑或兼裂紋。故臨診之時,先須問其吸菸與否,常苔染苔,斯可攸分。
爰吸菸之人,上焦皆燥痰,中焦皆積滯,下焦則寒濕也,其熱在腑,其虛在臟,且脈象便尿亦與常人不同,雖然我民國政府菸禁森嚴,吸食之人,漸次絕跡,然於診斷上,仍須備具一格耳。余如因受事物感觸,舌亦變色,宜參前節常變互考。
白話文:
林慎庵說:凡是看病時想要觀察患者的舌苔,必須要禁止他們喝水,但我認為這並不一定對。對於那些身體非常熱,口腔內液體都快蒸發完的人,他們的舌頭會乾燥、焦黑、粗糙,舌頭縮在嘴裡,嘴巴裡沒有唾液,這種情況下,我們必須先讓他們喝點水潤潤喉,這樣他們的嘴巴才能張開,舌頭也能伸展。舌苔的乾燥與潤滑、粗糙與黏稠,需要用手去摸才能確定。如果舌頭原本是紅白相間的,偶然吃了些酸甜的食物,舌苔有可能會變成黑色,但這並不是因為生病才產生的。例如吃了枇杷,白色的舌苔就會變成黃色;吃了橄欖,舌苔就會變成黑色,但是由食物染成的顏色,一定會是潤滑而不是乾燥的,用刮的方式就能清除。
像是虛弱和寒冷導致舌苔潤滑的情況下,食物會染色,但如果舌苔本身就很乾燥,實質的熱症狀就不會被食物染色。章虛谷說:有黃色或白色的舌苔,如果吃了酸味的食物,舌苔顏色可能會變黑,這時候更應該判斷舌苔是否還是潤滑的。再比如,在燈光下看黃色的舌苔,也可能看起來像白色的。一般來說,吸菸的人,即使沒病,舌苔通常也會是乾燥的,一旦生病,不管是白苔還是黃苔,都會伴隨灰色或黑色,或者出現裂紋。因此,醫生在看病的時候,首先要問對方是否吸菸,這樣就可以區分正常的舌苔和被影響的舌苔。
吸菸的人,上半身通常是燥熱且有痰,中半身可能有食物積滯,下半身則可能是寒濕。他們的熱通常在腑部,虛弱通常在臟器,而且他們的脈搏和排尿情況也和一般人不同。雖然現在政府嚴格禁止吸菸,吸菸的人越來越少,但在診斷病情時,我們仍然需要考慮到吸菸對身體的影響。此外,如果一個人因為接觸到某些東西,舌苔顏色發生了變化,可以參考前面講述的正常和異常情況來判斷。
2. 第三節 全偏
全者,苔鋪滿地也,為濕痰滯中。偏者,其苔半布也。有偏內偏外偏左偏右之分。凡偏外者,外有苔而內無也,邪雖入里,而尤未深也,而胃氣先匱。偏內者,內有苔而外無也,里邪雖減,胃滯依然,而腸積尚存。及素有痰飲者,亦多此苔。偏左滑苔為臟結證,邪併入臟,最為難治。
偏右滑苔,為病在肌肉,為邪在半表半裡。再看苔色,以分表裡。白色多表證,宜和解。黃黑灰色多及生芒刺,黑點裂紋,皆裡熱已結,宜和解兼下。又有從根至尖直分二三條為合病。從根至尖橫分二三截為並病。(已見前橫直中,茲不再辨。)又如邊厚中薄,或中道無苔者,陰虛血虛也。
中道一線深陷,極窄如隙者,胃痿也。舌根高起,累累如豆,中路人字紋深廣者,胃有積也。舌中小舌者,傳變危象也。舌有中道一條,或拇指大,黑潤浮苔,兩邊或黃或白者,兩感證也。石頑曰:凡舌苔半黃半黑,或半黃半白,或中燥邊滑,或尖干根潤,皆為傳變之邪、寒熱不和之候。
舌有根黑而尖帶紅者,乃腎中熱邪未散也;舌根黑而尖白者,乃胃火乘腎也;舌根黑而尖黃者,乃邪熱將傳腎也;舌純紅而尖黑者,乃腎虛心火來乘也。舌中心紅暈而四周邊旁純黑者,乃君相二火炎騰,急用大黃重加生地而救之。舌中心灰黑,而四邊微紅者,乃邪結大腸也,下之則愈,不應,是腎水枯槁,又能潤之推送。舌外紅而內黑也,此火極似水也,亦宜下之。
又如內黑而外白,內黑而外黃,皆前證也,與上同治,十中可愈五六。惟舌中淡黑,而外或淡紅,外或淡白,內或淡黃者,較前稍輕,俱可前法減制治之,十中可痊七八也。李梴云:舌黑有數種,有四邊紅,而中灰黑成路者,失下也。有黑圈者,過經未解也;有黑尖者,虛煩也。
有舌見黃,而中有黑至尖,或雜黑點者,熱毒深也;有弦紅心黑,或白苔中見黑點者,表未解也。有根黑尖黃,脈滑者,可下之。脈浮者,可汗之。有尖黑而有亂紋,脈滑實者,急下之。脈數無力者,必發渴而死,此皆論遍苔舌也。若全舌光滑無苔者,虛寒也;有苔者,微熱也。
滿舌俱白,隱隱黑色者,大虛大寒也。有苔散堆滿舌,如雪松厚滿邊者,胃氣絕心火自焚也。如全舌淡白兼微紅,無苔垢者,無病之舌也。若瘟疫見此舌,舌上必有煙霧白色蓋滿,外必有發熱惡寒等症也。若全舌苔白起砂,四圍肉色紫紅者(即白砂苔),為濕遏熱伏之溫邪伏於膜原者,宜達原以透邪。若四周肉色膩者,為白鹼色,為中宮濕阻氣滯,與食積相搏,宜淡滲兼消導。
若黃苔見於全舌者,為臟腑俱熱。見於某部,即某經之熱也。若舌無苔,全舌黃如金色者,臟氣交絕也。
白話文:
[第三節 全偏]
「全」是指舌苔覆滿整個舌面,這代表濕痰在身體中滯留。「偏」則指舌苔只出現在舌頭的一部分。這種情況可細分為偏內、偏外、偏左、偏右。當舌苔偏外,即舌頭外側有苔而內側沒有,這表示雖然邪氣已進入體內,但尚未深入,然而胃氣已開始虧損。若舌苔偏內,即內側有苔而外側沒有,代表體內邪氣雖減,但胃部仍受阻滯,腸道仍有積滯。常有痰飲的人,這種舌苔也很常見。舌苔偏左且滑,是臟器結病的徵兆,邪氣侵入臟器,非常難治。
舌苔偏右且滑,代表疾病在肌肉,邪氣在半表半里的位置。觀察舌苔顏色,可以判斷表裡。白色多表示表證,應使用和解法。黃色、黑色、灰色以及出現芒刺、黑點、裂紋,都代表裡熱已結,應採用和解法加上瀉法。有些情況舌苔從根到尖分成兩三條,這是合病;從根到尖橫向分成兩三截,是並病。
舌邊緣厚中間薄,或是中間沒有舌苔,代表陰虛血虛。舌中間有一條很深的凹陷,非常狹窄,是胃萎縮的徵兆。舌根處凸起,像豆子一樣,且人字紋深廣,代表胃部有積滯。舌上有小舌,是病情轉變的危險現象。舌上有一條,或像拇指大小的黑潤浮苔,兩邊或黃或白,代表兩感證。石頑說,舌苔半黃半黑,或半黃半白,或中間乾燥邊緣滑,或尖端乾燥根部濕潤,都是疾病轉變,寒熱不調的徵兆。
舌根黑色,尖端帶紅,是腎中的熱邪尚未散去。舌根黑色,尖端白色,是胃火侵入腎臟。舌根黑色,尖端黃色,是邪熱將傳至腎臟。舌純紅,尖端黑色,是腎虛心火上乘。舌中心紅暈,周圍純黑,是君相二火炎騰,應急用大黃加生地治療。舌中心灰黑,四邊微紅,是邪氣結於大腸,下之則愈,若無效,是腎水枯竭,需滋潤使之推送。舌外紅內黑,火極似水,也應下之。
舌內黑外白,或內黑外黃,都是上述情況,同樣方法治療,可治癒五到六成。舌中淡黑,外淡紅,或淡白,內淡黃,病情較輕,用同樣方法減量治療,可痊癒七到八成。李梴說,舌黑有多種情況,四邊紅,中間灰黑,是失下。有黑圈,是過經未解。有黑尖,是虛煩。舌見黃,中間有黑至尖,或雜有黑點,是熱毒深。弦紅心黑,或白苔中見黑點,是表未解。根黑尖黃,脈滑,可下之。脈浮,可汗之。尖黑有亂紋,脈滑實,急下之。脈數無力,必發渴而死,這些都是全面舌苔的情況。
若舌光滑無苔,是虛寒。有苔,是微熱。舌全部白色,隱隱黑色,是大虛大寒。舌苔散堆滿舌,像雪松厚滿邊緣,是胃氣絕心火自焚。全舌淡白兼微紅,無苔垢,是健康舌頭。瘟疫出現此舌,舌上必有煙霧白色蓋滿,伴隨發熱惡寒等症狀。全舌苔白起砂,四週肉色紫紅,是濕熱伏於膜原,宜用達原法透邪。四週肉色膩,是白鹼色,是脾胃濕阻氣滯,與食積相搏,宜淡滲兼消導。
黃苔覆蓋全舌,是臟腑俱熱。出現在某部位,即是該經絡的熱。舌無苔,全舌黃如金色,是臟氣交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