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六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1)

1. 第三十章 辨舌雜論補遺

本章專採諸家辨舌精論,能闡幽發微,故辯論不嫌其詳,以期推源尋流,互相參考,庶幾察舌用藥,能決死生於俄頃也。間有已見前卷各條者,未免偶有重複,惟前則東鱗西爪,未窺全斑,此皆摘錄全編,可無遺憾焉。編述者志。

白話文:

本章專門擷取各家關於辨舌的精妙論述,能夠闡明深奧、揭示細微之處,所以論述不嫌其詳盡,希望能追根溯源,互相參照,希望藉此觀察舌苔用藥,能夠在瞬息之間決生死。

其中有些內容可能已經在前面的卷軸中出現過,難免偶爾重複,但是前面只是點到為止,無法窺見全貌,而這裡則將所有精華摘錄彙集,可以無遺憾了。

編述者志。

2. 傷寒辨舌總論一

舌乃心之苗,心為君主之官,應南方赤色;甚者或燥或澀,或青或白或黑;是數者,熱氣淺深之謂。舌白者,肺金之色也,由寒水甚而致火不能平金,則肺自甚,故色白也。舌青者,肝木之色也,由火甚而金不能平木,則肝木自甚,故色青也。色青為寒者,訛也。仲景云:少陰病,下利清穀,色青者,熱在裡也,大承氣湯下之。

舌黃者,由火盛則木必衰,所以一水不能制五火,而脾土自旺,故色黃也。舌紅為熱,心火之色也,或赤者,熱深甚也。舌黑亦言為熱者,由火熱過極則兼水化,故色黑也。五色應五臟,固如此。敖氏以舌白者邪在表,未傳於裡也。舌白苔滑者,痛引陰經,名臟結也。舌之赤者,邪將入也;舌之紫者,邪毒之氣盛也;舌之紅點者,火亢極也;舌之燥裂者,熱深甚也。或有黑圈黑點者,水之萌發也。

白話文:

舌頭是心臟的苗芽,心臟是人體的君主之官,對應著南方的紅色。

舌頭的顏色變化,可以反映出身體的狀況。如果舌頭過於乾燥或粗糙,或者呈現青色、白色或黑色,就說明體內有熱氣,程度深淺不同。

舌頭發青,代表肝木的顏色,是因為火氣過盛,金氣不足,無法克制肝木,所以舌頭呈現青色。

這裡要強調的是,青色不一定代表寒氣,例如《傷寒論》中提到,少陰病患者,如果出現腹瀉清谷,舌頭發青,就代表熱氣在體內深處。這種情況應該使用大承氣湯來治療。

舌頭發黑,也是熱氣過度的表現,因為火氣過盛,會導致水氣转化,所以舌頭呈現黑色。

五種顏色對應五臟,這一點是確定的。

敖氏认为,舌头发白代表邪气在體表,还没有深入到体内。

舌头发白且舌苔光滑,代表疼痛沿着阴经蔓延,屬於臟結。** 舌頭發紅,代表邪氣將要侵入身體;舌頭發紫,代表邪氣毒性很重;舌頭出現紅色斑點,代表火氣太旺;舌頭乾燥裂開,代表熱氣很深。** 如果舌頭出現黑色圈或黑色斑點,則代表水氣開始生長。

舌根黑者,水之將至也;舌心黑者,水之已至也;全舌黑者,水之體也,其死無疑。舌黃者,土之正色也,邪初入於胃,則本色微黃;發見舌黃白者,胃熱而大腸寒也;舌之通黃者,則胃實而大燥也,調胃承氣湯下之,黃自去矣。舌灰黑者,厥陰肝木相承,速用大承氣湯下之,可保五死一生。

舌乃心苗,心開竅於舌,心屬火,主熱象。黎明人得病,初在表則舌自紅,而無白苔等色。表邢入半表半裡之間,則舌色變為白苔,而滑見矣,切不可不明。表證故邪傳於裡,則舌必見黃苔,乃邪已入於胃,急宜下之,苔黃自去,而疾安矣。至此,醫者或誤用湯丸,失於遲下,其苔必黑,變證蜂起,遂為難治。

白話文:

舌頭根部發黑,代表水氣將要入侵身體;舌頭中央發黑,代表水氣已經入侵身體;整條舌頭都發黑,代表水氣已經深入體內,病人必死無疑。舌頭發黃,是土的本色,邪氣剛進入胃部時,舌頭會呈現淡黃色;舌頭呈現黃白色,代表胃部火熱,大腸寒涼;舌頭完全發黃,代表胃氣過盛且乾燥,可以使用調胃承氣湯來瀉下,黃色就會消失。舌頭呈現灰黑色,代表厥陰肝木相生相克,需要立即使用大承氣湯瀉下,才能保住性命。

舌頭是心臟的苗芽,心臟通過舌頭與外界溝通,心臟屬火,主導熱象。早晨患病的人,病邪剛開始侵犯身體表面時,舌頭會呈現紅色,沒有白苔等其他顏色。病邪深入到半表半裡之間時,舌頭會變成白苔,而且表面光滑,不可不知。病邪再進一步傳入內裡時,舌頭就會出現黃苔,代表邪氣已經進入胃部,必須趕緊瀉下,黃苔就會消失,病也會好轉。此時,醫生如果誤用湯丸,延誤了瀉下的時機,舌苔就會變黑,病症就會更加複雜,變得難以治療。

若見舌苔如漆黑之光者,十無一生,此心火自焚,與邪熱二火相攻,熱極則有兼化水象,故色從黑而應水化也。若乃臟腑皆受,邪毒日深,其症必作熱證,急宜下之以去胸中之熱,否則其熱散入絡臟之中,鮮有不死者。譬如火之自炎,初則紅,過則薪為黑色炭矣。此亢則害,誠乃制之理是也。

(上見《敖氏傷寒金鏡錄》。)

白話文:

如果看到舌苔像漆黑的光芒,十個人之中就沒有一個能活下來,這是心火自燃,與外來的邪熱之火互相攻擊,熱到極點就會兼具化水現象,所以顏色呈現黑色,這是水化的徵兆。如果內臟器官都受到影響,邪毒日益加深,症狀必定會表現為熱症,必須緊急使用瀉下藥來去除胸中的熱氣,否則熱氣就會散佈到經絡和臟腑之中,幾乎沒有人能夠活下來。就像火自行燃燒一樣,一開始是紅色,燃燒過後就會變成黑色的炭。這說明過度就會造成傷害,確實需要控制才能避免危險。

(以上摘錄自《敖氏傷寒金鏡錄》。)

3. 傷寒辨舌秘法二

凡見舌系白苔,邪火未甚也,用小柴胡湯解之。舌系黃色者,心熱也,可用黃連梔子以涼之。凡見黃而帶灰色者,系胃熱也,可用石膏、知母以涼之。凡見黃而帶紅者,乃小腸膀胱熱也,可用梔子以清之。見舌紅而白者,肺熱也,用黃芩、蘇葉以解之。見舌黑而帶紅者,乃腎虛而挾邪也,用生地、元參又入柴胡以和解之。

見舌紅而有黑星者,乃胃熱極也,宜用石膏以辛涼之,元參、乾葛亦可,終不若石膏之妙。見舌紅而有白點者,乃心中有邪也,宜用柴胡、黃連以解之,心、肝同治也。見紅舌而有大紅點者,乃胃熱而帶濕也,須茵陳五苓散以利之。蓋水濕必歸膀胱以散邪,非肉桂不能引入膀胱,但止可用一二分,不可多入。

白話文:

如果舌頭上覆蓋著白色舌苔,表示體內邪火尚未嚴重,可以用小柴胡湯來解毒。如果舌頭是黃色的,表示心火旺盛,可以用黃連和梔子來降火。如果舌頭是黃色帶灰色,表示胃熱,可以用石膏和知母來降溫。如果舌頭是黃色帶紅色,表示小腸膀胱有熱,可以用梔子來清熱。如果舌頭是紅色而有白色苔,表示肺熱,可以用黃芩和蘇葉來解毒。如果舌頭是黑色帶紅色,表示腎虛伴隨邪氣,可以用生地、元參和柴胡來調和解毒。

如果舌頭是紅色而有黑色斑點,表示胃熱嚴重,要用石膏來降溫,元參和乾葛也可以,但石膏的效果最好。如果舌頭是紅色而有白色斑點,表示心臟有邪氣,要用柴胡和黃連來解毒,同時也要治療心肝。如果舌頭是紅色而有紅色大斑點,表示胃熱伴隨濕氣,需要用茵陳五苓散來利水,因為水濕會進入膀胱排出邪氣,必須用肉桂引導到膀胱,但用量只能是一兩分,不能過多。

見舌白苔而帶黑點者,亦胃熱也,宜用石膏以涼之。見舌黃而有黑者,乃肝經實熱也,用柴胡、梔子以解之,不使入里,柴胡乃半表半裡之藥,不可不用也。見舌中白而外黃者,乃邪入大腸也,必須五苓散以分水,水分則瀉止矣。見舌中黃而外白者,乃邪在內而非在外,邪在上而非下,止可加柴胡、枳殼以和解,不可驟用大黃以輕下也;天水散加五苓散亦可。終不若柴胡、枳殼直中病源,少加天水則更妥;或不加用天水散,加五苓散亦可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舌頭上出現白苔伴隨黑點,也是胃火旺盛的表現,應該用石膏來降火。如果舌頭上出現黃苔並帶有黑色,就代表肝經有實熱,應該用柴胡和梔子來解熱,避免熱氣進入內臟,柴胡是半表半裡的藥,不可缺少。如果舌頭上中間是白色,外圍是黃色,說明邪氣入侵大腸,必須用五苓散來利水,水分排出後瀉痢就會停止。如果舌頭上中間是黃色,外圍是白色,說明邪氣在內不在外,在上不在下,只能加柴胡和枳殼來調和解表,不能急着用大黃瀉下;天水散加五苓散也可以。但最有效的還是用柴胡和枳殼直攻病源,再加一點天水散就更妥當了;也可以不用天水散,直接加五苓散。

見根黃而光白者,亦胃熱而帶濕也,亦須用石膏為君,而少加利水之品,如豬苓、澤瀉之味也。見舌黃而隔一瓣一瓣者,乃邪濕已入大腸,急用大黃、茵陳下之,不必用抵當、十棗湯也;若下之遲,則不得而用之。然須辨水與血之分,下水用十棗湯,下血用抵當湯。見舌有紅中如蟲蝕者,乃水未升而火上乘也,亦須用柴胡、黃連以和解之。

見舌紅而開裂如人字者,乃邪初入心,宜用黃連、石膏以解之。見舌有根黑而尖帶紅者,乃腎中有邪未散,宜用柴胡、梔子以解之。見舌根黑而尖白者,乃胃火乘腎,宜用石膏、知母、元參以解之,不必論其渴與不渴,亦不必問其下利也。舌根黑而尖黃者,亦邪將入腎,須急用大黃下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看到舌頭根部發黃而舌頭表面光白,就代表胃火旺盛且伴有濕氣,必須以石膏為主藥,並適當加入利水藥物,例如豬苓和澤瀉。

如果看到舌頭發黃且表面出現一瓣一瓣的現象,表示濕邪已經侵入大腸,應立即使用大黃、茵陳來瀉下,不需使用抵當湯或十棗湯。如果延遲治療,就無法再使用這些藥物。但是必須區分是水邪還是血邪,如果是水邪,就用十棗湯瀉下,如果是血邪,就用抵當湯。

如果看到舌頭上有紅色部分如同蟲子啃食的痕跡,表示水氣無法上升,而火氣上升,需要使用柴胡、黃連來調和。

如果看到舌頭發紅並且開裂成人字形,表示邪氣剛剛入侵心臟,應該使用黃連、石膏來解毒。

如果看到舌頭根部發黑,而舌尖帶紅色,表示腎臟中有邪氣尚未散去,應該使用柴胡、梔子來解毒。

如果看到舌頭根部發黑而舌尖發白,表示胃火上升侵犯腎臟,應該使用石膏、知母、元參來解毒,不需考慮患者是否有口渴或腹瀉的症狀。

如果看到舌頭根部發黑而舌尖發黃,表示邪氣將要進入腎臟,必須立即使用大黃瀉下。

然須辨其腹痛與否,若腹痛拒按者,急下之,否則只用柴胡、梔子以和解之。見舌純紅而尖獨黑者,乃腎虛而邪火來乘也,不可用石膏湯,腎既虛而又用石膏,是速之死也。當用元參(一兩或二兩)以救之,多有能生者。見舌有中心紅暈,而四圍邊旁純黑者,乃君相二火炎騰,急用大黃加生地兩許,下而救之,十中可救五六。

見舌有中央灰黑而四邊微紅者,乃邪結於大腸也,下之則愈,不應則死,以腎水枯槁不能推送,故潤之。此時又不可竟用熟地補腎之藥,蓋邪未散不可補,補則愈加脹急,適所以害之也,必先下而後以生地滋之則可。然亦不可多用也。見舌有純灰色,中間有兩暈黑者,亦邪將入腎也,急用元參一兩許,少加柴胡治之。

白話文:

辨別腹痛

如果病人腹痛且拒絕按壓,就要趕快使用瀉藥,如果沒有腹痛,只需要用柴胡、梔子來和解寒熱。

舌頭辨證

如果舌頭呈現鮮紅色,但舌尖卻獨自發黑,這是腎虛而邪火上炎,不能使用石膏湯,因為腎臟虛弱再用石膏會加速死亡。應該用元參(一兩或二兩)來救治,很多病人可以因此活下來。

如果舌頭中心有紅色暈圈,但周圍邊緣全部發黑,這是君相二火炎熱上升,要緊急用大黃加生地,瀉下救治,十個人中可以救活五到六個人。

如果舌頭中央灰黑色,而四周邊緣微紅,這是邪氣結聚在大腸,瀉下就會好轉,不瀉就會死亡,因為腎水枯竭無法推動邪氣,所以要潤養它。此時也不可使用熟地來補腎,因為邪氣沒有散去就不能補,補反而會加重脹痛,反而有害。必須先瀉下,然後用生地滋養它才可行,但也不可過量使用。

如果舌頭全部呈灰色,中間有兩道黑色暈圈,這是邪氣將要入侵腎臟,要緊急用元參一兩左右,少加柴胡來治療。

見舌有外紅而內黑者,此火極似水也,急用柴胡、梔子、大黃、枳實以和利之。若舌又見刺,則火亢熱之極矣,尤須多加前藥。總之,內黑而外白、內黑而外黃,皆前證也。與上同治,十中可得半生也。惟舌中淡黑而外或淡紅、外或淡白、內或淡黃者,較前稍輕,俱可以前法治之,十中可愈八人。見舌有純紅而露黑紋數條者,此火極似水也,一帶純黑俱不可治。

傷寒能知舌之驗法,便有把握,庶不至臨證差誤耳。

黑色,陰寒而直中腎經,舌黑眼閉,下身盡黑,上身仍青,大便出,小便遺,此更危急之證。余用救心湯,(人參五兩,附子一枚,白朮八兩,肉桂一兩,菖蒲五分,良薑三錢,水煎服。此方參朮多用者,少則力不能勝任,以駕馭附桂之熱藥也,故必多加。而後可望其通達上下,以盡祛周身之寒毒。

白話文:

1. 外紅內黑舌

如果看到舌頭外緣紅而舌根部發黑,這表示火氣極盛,類似於水火交戰的情況。要急用柴胡、梔子、大黃、枳實來調和疏利。若舌頭上還出現刺狀物,說明火氣更旺盛,更需增加上述藥物用量。總之,舌頭內黑而外白、內黑而外黃,都是上述情況,治療方法相同。十個病人中,可以治癒一半。

2. 淡黑舌

如果舌頭中間是淡黑色,而外緣是淡紅色或淡白色,舌根部是淡黃色,這比上述情況稍輕,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治療,十個病人中可以治癒八個。

3. 純紅舌帶黑紋

如果舌頭是純紅色,並且出現幾條黑色紋路,這表示火氣極盛,類似於水火交戰,而且還帶有黑色,屬於不可治癒的情況。

4. 傷寒舌象診斷

對於傷寒病人,只要能精通舌象診斷,就能掌握病情,避免臨證時出現錯誤。

5. 全身黑色

黑色屬陰寒,直入腎經。如果舌頭發黑,眼睛閉合,下半身全部發黑,上半身仍然發青,大便稀薄,小便失禁,這是非常危急的情況。我用救心湯來治療:人參五兩、附子一枚、白朮八兩、肉桂一兩、菖蒲五分、良薑三錢,水煎服。此方中人參和白朮用量較多,因為需要用它們來駕馭附子、肉桂的熱性藥物,所以必須增加用量。這樣才能使藥力通達上下,徹底祛除全身的寒毒。

若得大便止,而小便不遺,便有生機。再進一劑,則目開而舌黑亦退,而身黑、身青俱盡解也。苟服藥後仍前大小便不禁,不必再服藥,聽其身死而已矣,)十中可救一二耳。

生刺,人有火盛之極,舌生芒刺,唇口開裂,大渴呼飲,雖非傷寒之症所得,而患此病即不身熱,亦去死不遠也。白虎湯亦可救,但過於太涼,恐傷胃氣,往往有熱退而生變,仍歸於亡,故白虎湯不可輕投也。宜清涼散,(元參二兩,麥冬一兩,甘菊、青蒿各五錢,白芥子、生地、車前子各三錢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如果患者能止住大便,但小便仍然失禁,那就還有生存的希望。再服用一劑藥,眼睛就能睜開,舌頭上的黑色也退去,全身的黑色和青色也都消失。假如服用藥物後,仍然無法控制大小便,就不用再服藥了,聽天由命吧。十個人中,可能只有一兩個人能救活。

生刺,是指人體火氣過盛,舌頭上長出芒刺,嘴唇和嘴角開裂,非常口渴,想要喝水。雖然這不屬於傷寒的症狀,但患上這種病,即使沒有發燒,也離死亡不遠了。白虎湯雖然可以救治,但太過於涼寒,可能會傷及胃氣,常常出現退熱後病情變化,最終仍然死亡,因此白虎湯不能隨便使用。應該使用清涼散,清涼散的藥方是:元參二兩,麥冬一兩,甘菊、青蒿各五錢,白芥子、生地、車前子各三錢,水煎服用。

此方妙在元參為君,以解上焦之焰;麥冬為臣,以解肺中之熱;甘菊、青蒿為佐,以消胃中之火。尤妙在車前子、白芥子、生地為使,或化痰,或涼血,盡從膀胱以下瀉其大熱之氣,是上下之間,無非清涼,而火熱自散,又不損胃,敵能扶危而不至生變也。)

燥裂,亡血之後,舌燥裂不能飲食者死。蓋亡血自然無血以生精,精涸則津亦涸,必然之勢也。欲使口舌之乾者重潤,必須使精血之竭者重生。補精之方,六味丸最妙,然而六味丸單補腎中之精,而不能上補口舌之津也。雖補腎於下,亦能通津於上,然總覺緩不濟急。余今定一方,名上下相資湯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妙就妙在用元參作為主要藥材,可以消除上焦的熱氣;麥冬作為輔藥,可以消除肺部的熱氣;甘菊、青蒿作為佐藥,可以消除胃部的熱氣。尤其妙的是車前子、白芥子、生地作為使藥,可以化痰、涼血,將膀胱以下的熱氣全部排出,上下之間,無非都是清涼的,熱氣自然散去,也不損害胃氣,又能幫助病人恢復健康,不至於出現危險。

嘴唇乾裂,失血後,舌頭乾裂不能進食的人會死。因為失血自然沒有血來生精,精液枯竭,津液也會枯竭,這是必然的趨勢。想要讓乾涸的口舌重新滋潤,就必須讓枯竭的精血重新生成。補精的藥方,六味丸最有效,但是六味丸只補腎中的精氣,而不能向上補口舌的津液。雖然補腎於下,也能滋潤口舌於上,但總覺得緩慢,無法應急。我現在制定了一個藥方,叫做「上下相資湯」。

(熟地、麥冬各一兩,山萸肉、北沙參、當歸、懷牛膝、生玉竹各五錢,人參、玄參各三錢,北五味子二錢,車前子一錢,水煎服。此方補腎為君,而兼以補肺之藥,子母相資,上下兼潤,精生而液亦生,血生而津亦生矣。安在危亡之證,不可慶再生耶?)

干腫,燥證舌乾腫大,溺血、便血不止,亦是死證。蓋感暑熱之毒,至秋而燥及肺金,清肅之令不行,大小便熱極而齊出血也。論理見血宜治血矣,然而治血血偏不止,及至燥添而不可救。吾不治血而專治燥,方用兼潤丸。(熟地、當歸、白芍各一兩,元參、麥冬、北沙參各二兩,生地、車前子各五錢,地榆三錢,水煎服。一劑減半,二劑血止,便有生機。

白話文:

熟地、麥冬各一兩,山萸肉、北沙參、當歸、懷牛膝、生玉竹各五錢,人參、玄參各三錢,北五味子二錢,車前子一錢,用水煎服。這方子以補腎為主,同時也加入補肺的藥材,互相配合,滋養上下,精氣旺盛,血脈暢通。對於危急的病症,能有效改善病情,帶來生機。

干腫,口乾舌燥,尿血、便血不止,也是死亡徵兆。這是因為感受暑熱之毒,到了秋季乾燥傷及肺金,清肅之氣無法運行,導致大小便熱極而出血。理論上出血應該治血,但單純治血血止不住,反而會因為乾燥加重而無藥可救。我採取不治血而專治燥的方法,使用兼潤丸。熟地、當歸、白芍各一兩,元參、麥冬、北沙參各二兩,生地、車前子各五錢,地榆三錢,用水煎服。一劑藥量減半,兩劑之後血止,便有生機。

此方純是補血妙品,惟用地榆以清火,牟前子以利水,火清水利,不治血而血自治也。上錄陳遠公《石室秘錄》。)

白話文:

這方藥方專門用於補充血液,其精妙之處在於使用地榆來清熱,並利用牛膝來利尿。熱氣被清除,水分得到調節,這樣便能自然改善血液問題,而不必特意去治療血液本身。以上內容摘自陳遠公的《石室祕錄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