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舌指南》~ 卷二 (15)
卷二 (15)
1. 第十四章 辨舌之苔垢
苔者如地上之草,根從下生;垢者如地上浮垢,刷之即去。無根者,表分濁氣所聚,其病淺;有根者,邪氣內結,其病深。有根之舌,又當辨其無病常苔及病時所變,有無食物觸染與苔之偏全與厚薄。偏者,邪結一臟;全者,苔全鋪滿舌也。有虛有實,厚者邪重,薄者邪輕,及化退先後,鬱滯內結,然後參以脈證,則寒熱立判,虛實可辨。茲將各節列舉於下。
白話文:
[第十四章 辨識舌上的苔垢]
舌頭上的苔狀物就像地上的草一樣,它的根部從下方長出;而垢狀物則像地面上的浮塵,一刷就能清除。沒有根部的苔狀物,是皮膚表面的濁氣聚集而成,代表疾病程度較輕;有根部的苔狀物,是邪氣在體內凝結的表現,代表疾病程度較重。對於有根部的舌苔,我們還應辨別它是正常的舌苔,還是因疾病而產生的變化,以及是否有食物殘留影響舌苔,同時觀察舌苔的分佈是否均勻和厚度。
舌苔分佈不均勻,表示邪氣集中在某一臟腑;舌苔均勻覆蓋整個舌面,表示舌苔完全鋪滿舌頭。舌苔的性質有虛有實,舌苔厚表示邪氣嚴重,舌苔薄表示邪氣較輕,以及邪氣消退的先後順序,和邪氣在體內鬱積的情況。再結合脈象和症狀進行參考,就能迅速判斷是寒是熱,是虛是實。
以下將詳細列舉各種情況。
2. 第一節 常變
常者舌苔始終一色,不拘白黃灰黑,即有厚薄、滑澀、干潤、濃淡之不同,總屬常苔。變者如苔色一日數變,或由白而黃,(由白變黃,以嫩黃色者為順,)由黃而黑,或乍有乍無,乍赤乍黑者,皆為變苔。感變緩變者吉,暴變驟變者凶。欲知其變,先察其常。如平人無病常苔,宜舌地淡紅,舌苔微白隱紅,須要紅潤內充,白苔不厚,或略厚有底,然皆乾溼得中,斯為無病之苔,乃火藏金內之象也。所謂變者,有因感觸而變,有因得病而變者,有因病中誤藥而變。
感觸及因病而變者,如陰虛火旺之人,平時舌質淡紅無苔,偶因用力過度或行路太急,則舌質驟變深紅;或常舌淡紅,素不飲酒,而強飲至醉,則舌亦變深紅,甚則紅紫;或平時舌淡紅無苔,在早起食物未進之前,亦有淡薄白苔一層,食後仍退者,亦有平時苔潤,在臥時口不緊閉,則醒覺後舌必乾燥,因腎系蒸騰之氣液隨口開而外出,故舌乾燥也。亦有在惹厭之時,舌小而尖;痰阻胸膈之時,舌胖短而潤。
在暈厥並停呼吸之時,舌之熱度減少;在霍亂吐瀉時,舌之熱度更極少,並其呼吸亦稀;在熱病熱退後,再用涼降藥太過,舌色先青,而後黑潤而冷,呼吸氣亦稀而寒。新病血足者,色或鮮紅:久病血枯者,色必淡白。周雪樵云:血熱而多則舌色紅,血寒而少則舌色淡,此皆余之經驗也。
利濟外乘雲:無病之舌形色各有不同,有常清潔者,有稍生苔層者,有鮮紅者,有淡白色者,或為緊而尖,或為松而軟,並有牙印者,或當伸出之時潤而軟弱,或收束緊時而成尖鋒,此因無病時各有稟體之不同,故舌質亦異也。其他如常人胃氣現於舌,舌上亦必有淡白薄苔,一經感寒,白苔必滑,舌質淡紅;傷暑傷熱,舌質必紅,即或質上有苔垢,亦必薄白。然亦有無病常見白厚苔者,多里滯脾虛濕勝也。
有病而苔不顯者,多中虧胃枯液涸也。病本無苔而忽有者,胃濁上泛也;病本有苔而忽無者,腎陰將絕也。苔之變色,亦有因誤藥而致者。如唐笠三云:常人舌上必有薄白苔垢,俗醫誤用消導藥,以致光赤無苔。必須調養胃氣,至漸能思食,則白苔亦漸生。余常見久病厚苔滿舌者,一用消攻藥,忽然退去,光而且燥,乃胃氣漸絕之徵。
劉吉人云:如白如銀色者,謂光亮似銀,此熱證誤補之變苔也。白如旱菸灰色者,不論潤燥,皆熱證誤燥之變苔也;白如銀錠底者,謂有如銀錠底式,此因熱病誤補誤燥,津液已傷,元氣欲陷,邪將深入之候也;白如腐渣堆積者,此因熱病誤燥,腐濁積滯胃中,欲作下證也。如中心開裂,則為虛極反似實證之候,宜補氣養胃,更參脈症分別之。
又如婦人病傷寒,舌最易生黑苔,不得遽以為凶,若內有瘀血,舌即轉黑,雖有內熱而不遽生芒刺。若瘀血兼挾痰水,則苔灰黑。有煙癮之人,苔亦常帶灰黑糙刺,此非內有真熱,乃肺胃津傷耳。凡見灰黑之苔,無硬刺者,必須兼用行血。若火證熱甚現此苔,必有神昏譫語,灼熱便利症狀,無寒熱者,必胸膈有一塊結熱,內煩而夜不安眠也。
白話文:
[第一節 常態與變態]
正常的舌苔從頭到尾顏色一致,無論是白色、黃色、灰色還是黑色,即使厚度、滑度、濕潤度、濃淡有所不同,都屬於正常範圍。如果舌苔顏色在一天內多次變化,由白變黃,由黃變黑,或者忽有忽無,忽紅忽黑,這就屬於變態的舌苔。緩慢改變通常預示著較好的狀況,突然劇烈變化往往表示病情危急。要了解舌苔的變化,首先要觀察其正常狀態。
健康人的舌苔應該是舌體呈淡紅色,舌苔微白且隱約透出紅色,需要內部充滿紅潤,舌苔不厚,或者略厚但有底色,而且幹濕適中,這纔是健康的舌苔,象徵著身體內火藏金的平衡。所謂的變態,可能是因外在因素影響,疾病影響,或是因治療錯誤導致。
例如,陰虛火旺的人,平常舌體淡紅無苔,偶爾因為過度用力或快速行走,舌體會突然變深紅;平時舌淡紅,從不喝酒,但被迫喝醉,舌體也會變成深紅,甚至紅紫;平時舌淡紅無苔,早上未進食前,可能會出現一層淡淡的白苔,進食後就會消失;平時舌苔濕潤,睡覺時口脣未緊閉,醒來後舌頭一定會感到乾燥,因為腎臟蒸騰的氣液隨著張開的口外出,所以舌頭會乾燥。另外,當感到厭惡時,舌頭會變得小且尖;當胸膈有痰阻塞時,舌頭會變得肥大且濕潤。
在暈厥和停止呼吸時,舌頭的溫度會下降;在霍亂嘔吐和腹瀉時,舌頭的溫度會極低,呼吸也會變得稀少;在熱病熱退後,過度使用寒涼降溫的藥物,舌色先變青,然後變黑且潤澤冰冷,呼吸氣息也會變得稀少且寒冷。新病血氣充足的人,舌色可能鮮紅;長期病患血氣枯竭的人,舌色必然是淡白。周雪樵曾說:血液熱且多時,舌色會紅;血液冷且少時,舌色會淡,這都是我的經驗。
《利濟外乘》中提到,健康人的舌形和舌色各不相同,有的非常清潔,有的稍微有些苔層,有的鮮紅,有的淡白,有的緊密尖銳,有的鬆軟,有的會留下牙印,有的伸出時潤澤柔軟,有的收縮緊繃時變得尖銳,這是因為健康時各人的體質不同,所以舌頭的質地也各異。正常情況下,人體的胃氣會在舌頭上形成一層淡白薄苔,一旦感受寒冷,舌苔會變得滑膩,舌體呈淡紅色;受到暑熱侵害,舌體必然紅色,即使舌面有苔垢,也必定是薄薄的白色。然而,也有一些人即使健康,舌苔也常常呈現厚重的白色,這多是體內濕氣重,脾虛所致。
疾病在身但舌苔不明顯,多是胃氣衰弱,體液枯竭的表現。原本沒有舌苔的病人突然出現舌苔,是胃部濁氣上升的表現;原本有舌苔的病人突然消失,是腎陰即將耗盡的信號。舌苔顏色的變化,也可能因為治療失誤導致。例如,常人的舌頭上一定有一層薄薄的白色苔垢,如果被誤用消導藥,就會導致舌頭光滑無苔。必須調理胃氣,等到逐漸能有食慾,白色的苔層才會慢慢長出。我經常看到長期患病的人舌頭覆蓋厚厚的舌苔,一旦使用消導藥,舌苔會突然消失,舌頭變得光禿且乾燥,這是胃氣漸漸消失的徵兆。
劉吉人指出,舌苔像銀色一樣明亮,這是由熱證誤補導致的舌苔變化。舌苔像乾菸灰一樣灰色,無論是濕潤還是乾燥,都是由熱證誤燥引起的舌苔變化;舌苔像銀錠底部一樣,這是由熱病誤補誤燥,津液已經受損,元氣將要衰竭,邪氣將要深入的徵兆;舌苔像腐爛的渣滓堆積一樣,這是由熱病誤燥,腐蝕沉積在胃中,即將產生下證的徵兆。如果舌苔中心出現裂痕,這代表虛極反似實證的徵兆,應該補氣養胃,同時根據脈象和症狀進一步分析。
再比如,女性患者感染風寒,舌苔最容易變黑,不能立即認為這是凶兆,如果體內有瘀血,舌苔就會轉黑,雖然有內熱但不會立即出現芒刺。如果瘀血夾雜痰水,舌苔會呈現灰黑色。有吸煙習慣的人,舌苔常常帶有灰黑色的粗糙刺點,這並不是體內有真正的熱度,而是肺胃津液受損的表現。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灰黑色舌苔,只要沒有硬刺,必須配合活血化瘀的治療。如果熱證嚴重出現這種舌苔,一定伴有神志不清、囈語、高熱、便祕等症狀,沒有寒熱交替的情況,一定是胸膈有一塊熱結,內心煩躁,夜晚睡眠不安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