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五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4)

1. 黴醬色舌總論七

《舌鑑》:黴醬色苔者,為黃赤兼黑之色,如物經久雨青黑,而曰黴色是也。乃夾食傷寒而復夾濕熱,胃氣不化,熏蒸於舌,故見此象也。傷之輕者,苔色薄,雖腹中疼痛不止、下利惡寒者,可用桂枝加枳、樸、橘、半,痛甚便閉不通者,加薑汁煮大黃。因冷食不消,加乾薑、厚朴、草蔻,甚則調胃承氣湯加炮姜下之。

其苔色厚而腹痛甚,服藥不應者,必危,要知黴醬色乃老黃兼黑色釀成,食填太陰,郁遏不得發越,久盦而成醬色也。確是土邪剋水,水精不獲上榮,故口齒燥,唇乾焦,下利大渴,不能多飲。如胃氣絕,脈結代者死。雖應下奪,鮮有克愈者。(《正義》云:舌生厚苔而如黴色者,此夾食傷寒也。

白話文:

舌頭上出現黴醬色的苔,是指黃色和黑色交雜的顏色,就像物品經過長時間雨淋後呈現青黑色,就是我們所說的黴色。這表示身體同時受到寒涼和濕熱的侵襲,胃氣無法正常運作,導致熱氣薰蒸舌頭,因此出現這種苔象。

如果病症較輕,苔色較薄,雖然腹部疼痛不止,腹瀉、怕冷,可以使用桂枝加入枳實、樸樹皮、橘皮、半夏,如果疼痛嚴重,大便秘結不通,可以加入薑汁煮大黃。由於是冷食消化不良導致,可以加入乾薑、厚朴、草蔻,病情嚴重者則使用調胃承氣湯加入炮薑服用。

如果舌苔厚重,腹部疼痛劇烈,服藥後沒有效果,病情就十分危險。黴醬色的舌苔是由於長時間積聚的黃色和黑色混合而成,食物堆積在脾胃,阻塞不通,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醬色。這表示土氣過盛剋制了水氣,水精無法上輸,因此嘴巴乾燥,嘴唇乾裂,腹瀉口渴,卻不能多喝水。如果胃氣完全消失,脈象結代,就會死亡。即使需要瀉下治療,也很難治癒。

(《正義》說:舌頭上長出厚厚的苔,並且呈現黴色,表示同時受到寒涼和濕熱的侵襲。)

色淡者生,色濃者死。下之得通者生,不得通者死。周徵之曰:此即沉香色也。總是血瘀氣濁所致,濕熱夾痰亦常有之,不僅夾食也。黴音梅。)

《辨正》:黴醬色者,有黃赤兼黑之狀。乃臟腑本熱而夾有宿食也。凡內熱久郁者,夾食中暑者、夾食傷寒傳太陰者皆有之。凡見此舌,不論何證何脈,皆屬裡證、實熱證,無表證、虛寒證。《舌鑑》謂苔薄用桂枝湯加枳、橘、半夏,苔色厚為土邪剋水,鮮有得愈者,皆謬說也。(見圖十九)

白話文:

舌頭顏色淡的人,往往預示著身體狀況良好,而顏色濃重則可能暗示著病症;大便通暢者存活,不通暢者則凶險。周徵說:「這就如同沉香的顏色,都是血瘀氣濁所致,濕熱夾痰也常伴隨,不僅是積食導致。」

黴醬色的舌苔,呈現黃赤夾雜黑色,說明臟腑本就熱,並且伴有宿食積累。凡是內熱久郁、夾食中暑、夾食傷寒傳入太陰者,都會出現這種舌苔。無論出現何種症狀或脈象,只要舌苔呈黴醬色,皆屬於裡證、實熱證,而非表證、虛寒證。《舌鑑》中說苔薄可用桂枝湯加枳、橘、半夏,苔色厚則為土邪剋水,鮮有痊癒者,這些都是錯誤的說法。

2. 黴醬色舌證治圖說

純黴醬色舌(第一百三十九)

圖說:全舌黃赤兼黑之色,如沉香色。

《舌鑑》:舌見黴醬色,乃飲食填塞於胃,復為寒邪郁遏,內熱不得外泄,濕氣熏蒸盦而變成此色也。其脈必沉緊澀數,其人必煩躁腹痛,五七日下之不通者必死,太陰少陰氣絕也。

《辨正》:純黴醬色舌,為實熱蒸胃,為宿食困脾,傷寒傳陰,中暑躁煩,腹痛瀉利或閉結,大渴大熱,皆有此舌。不論老少,何病何脈,宜十全苦寒救補湯,連服而愈。《舌鑑》謂下之不通必死,駭人誤人。

中黴浮厚舌(第一百四十)

白話文:

純黴醬色舌(第一百三十九)

圖說: 整個舌頭呈現黃色、紅色和黑色混合的顏色,就像沉香木的颜色。

《舌鑑》: 舌头出现霉酱色,是因为饮食过度堆积在胃部,又受到寒邪阻滞,内热无法散发,湿气熏蒸导致舌头呈现这种颜色。脉象一定沉紧、涩数,患者必定烦躁、腹痛,如果五七日内大便不通,必死无疑,这是太阴少阴之气衰竭的征兆。

《辨正》: 纯霉酱色舌,代表实热蒸灼胃部,宿食困阻脾脏,伤寒传阴,中暑烦躁,腹痛、腹泻或便秘,口渴、发热,都会出现这种舌头。无论老少,无论患何病,脉象如何,都应该服用十全苦寒救补汤,连续服用即可痊愈。《舌鑑》说大便不通必死,这是危言耸听,误导大众。

中黴浮厚舌(第一百四十)

圖說:全舌灰黑兼紫,中黴厚苔如醬餅,浮於舌中。

《舌鑑》:乃食結中宮、濕滯不化之象。如脈有胃氣,不現結代,嘴不苦,齒不燥,不下利者,揩去舌苔不再長者,可用枳實理中湯加薑汁炒川連。若舌苔揩去復長仍前者,必難救也。

《辨正》:中黴浮厚苔,乃宿食在中,郁久內熱,胃傷脾困也。或刮不淨而頃刻復生者。不論何證何脈,宜十全苦寒救補湯分三劑,(先大承氣湯,次三黃、白虎等藥)循環急服則愈。《舌鑑》用枳實理中湯加姜炒川連(此治寒實結胸者,)與此舌不對。

白話文:

圖說

整個舌頭呈現灰黑色並帶有紫色,舌苔厚重如同醬餅,浮在舌頭中央。

《舌鑑》

這是食物積聚在中焦,濕氣停留無法消化的徵兆。如果脈象有胃氣,沒有結代,嘴巴不苦,牙齒不乾燥,沒有腹瀉,而且擦掉舌苔後不再長出來,就可以使用枳實理中湯加薑汁炒川連治療。但如果擦掉舌苔後很快就長回來,仍然跟之前一樣,那恐怕就難以救治了。

《辨正》

中間浮厚苔,說明宿食停留在中焦,時間久了內熱鬱積,胃受損脾虛弱。或者刮掉舌苔後很快又長回來。不論是什麼症狀,脈象如何,都應該服用十全苦寒救補湯,分三劑服用。(先用大承氣湯,接著使用三黃、白虎等藥),循環服用就能痊癒。《舌鑑》使用枳實理中湯加薑汁炒川連來治療(這是治療寒實結胸的藥方),跟這種舌苔不符。

黴黃色舌(第一百四十一)

圖說:舌黴色,中有黃苔者。

《舌鑑》:此乃濕熱之物鬱滯中宮也。二陳湯加枳實、黃連。若苔乾焦黃,更加酒大黃下之。

《辨正》:黴黃色黃苔舌,全舌黴色,中有黃苔,實熱鬱結顯然可見,宜大承氣連服。《舌鑑》謂二陳加枳實、黃連,恐未必效也。

白話文:

黴黃色舌(第一百四十一)

圖說: 舌頭呈黴黃色,其中有黃色的苔。

《舌鑑》: 這表示濕熱之氣在中焦部位鬱積停滯。可以用二陳湯加上枳實、黃連來治療。如果苔質乾燥焦黃,還要加酒大黃服用,以瀉下熱毒。

《辨正》: 黴黃色舌伴有黃苔,整條舌頭都呈黴黃色,且舌苔中央為黃色,說明體內熱氣鬱結非常明顯,應該使用大承氣湯連續服用。 《舌鑑》所說的二陳湯加枳實、黃連,可能效果不佳。

3. 藍色舌總論八

《舌鑑》:藍色者,肝臟之純色也,因無胃氣而發見於外也。如傷寒日久,屢經汗下,失於調理,致胃氣傷極,精微不能上奉,而心火無氣,胃失其所依,而肺亦乏其生氣,則肝寡於畏,反假濁汙之氣以上乘膈中,而胃脘之陽和頓失,故純藍之色,見於舌上也。明知肺肝相併心脾,氣絕之候,是以必死。

(《正義》云:舌見藍色者,為肺氣已絕,肝火獨盛,來侵土位也。)如舌色微藍,或略見藍紋者,脈不沉澀,(固正氣不至,脈形斷絕不勻也,)猶可溫胃強脾,調肝益肺,十中可救其一。脈微弦者,(氣能至而血阻之,故脈繃急也,)為臟氣未絕,可治。用小柴胡湯加肉桂、炮姜主之。

白話文:

舌頭呈藍色,是肝臟的本色,這是因為沒有胃氣而顯露在外。就好像傷寒病拖久了,反覆發汗,沒有好好調理,導致胃氣大傷,精華之氣無法上達心臟,心火沒有氣息,胃失去了依託,肺也缺乏生氣,肝臟失去了畏懼,反而借著濁氣上衝到膈膜之中,胃脘的陽氣溫暖頓失,所以舌頭上才會呈現純藍色。這清楚地說明了肺、肝、心、脾相互影響,氣息已絕的徵兆,所以必然會死亡。

(《正義》說:舌頭呈現藍色,表示肺氣已經絕了,肝火獨盛,來侵犯脾胃的部位。)如果舌頭只是微微發藍,或者稍微看到一些藍色紋路,脈象不沉澀,(表示正氣尚未完全消失,脈象斷斷續續不均勻,)還可以溫暖胃氣,強壯脾臟,調養肝臟,滋養肺臟,十個人中或許可以救活一個。脈象稍微弦緊,(表示氣能到達,但血脈阻塞,所以脈象繃緊,)表示臟氣還沒有完全消失,可以治療。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肉桂、炮姜來治療。

若純藍色現,確是肝木獨旺,胃失陽和,雖無劇症,必死無疑。至葡萄瘟疫,其舌色青藍,或兼紫兼醬,乃是病邪致然。非若傷寒之藍色,必關臟氣為死候矣。宜並參合之。

《辨正》:藍者,綠與青碧相合,猶染色之三藍也。舌見藍色,而尚能生苔者,臟腑雖傷未甚,猶可醫治。若光藍無苔者,不論何脈,皆屬氣血極虧,勢難延年。《舌鑑》泥於五行肺肝相併,心脾氣絕,不分有苔無苔,概云不治,亦管窺之見耳。(馬良伯云:有微藍而不滿色者,法宜平肝熄風化毒。

《舌鑑》主用小柴胡湯加薑、桂,然邪熱鴟張,肝陰焦灼,逼其本臟之色外見,再用薑、桂,是抱薪救火也。瘟疫及濕溫,熱鬱不解,亦有此舌,治宜芳香清泄。濕痰痰飲證,亦有舌滿滑膩中見藍色者,為陰邪化熱之候,法宜清化。周澂之曰:余常見癇厥及胃氣久病者,舌體全藍。

白話文:

如果舌頭呈現純藍色,就代表肝木過旺,胃陽氣不足,雖然沒有明顯的症狀,但一定會死。至於葡萄瘟疫,舌頭顏色是青藍色,或者帶有紫色和醬色,這是病邪引起的。這種藍色和傷寒引起的藍色不同,一定是臟腑氣血衰竭的徵兆,預示著死亡。必須同時使用多種藥物治療。

《辨正》:藍色是由綠色和青碧色混合而成,就像染色的三種藍色一樣。舌頭出現藍色,但仍然有苔蘚,代表臟腑受損程度還不嚴重,可以治療。如果舌頭是光滑的藍色,沒有苔蘚,無論脈象如何,都代表氣血極度虧虛,很難延年益壽。《舌鑑》只注重五行中肺和肝的關係,認為心脾氣血枯竭就無法治療,不分有苔或無苔,這只是片面的觀點。(馬良伯說:如果舌頭微微泛藍,但顏色不深,可以用平肝熄風、化解毒素的藥物治療。)

《舌鑑》主張使用小柴胡湯加生薑和桂枝,但如果邪熱熾盛,肝陰損傷,導致肝臟的顏色外露,再用生薑和桂枝,就等於抱薪救火。瘟疫和濕溫,熱邪鬱結不解,也會出現這種舌頭,治療方法應該是芳香清泄。濕痰痰飲病症,也會出現舌頭滿滑潤,中間有藍色的情況,這是陰邪化熱的徵兆,治療方法應該是清熱化痰。周澂之說:我經常看到患有癇厥和胃氣久病的人,舌頭都是全藍色的。

此亦瘀血在胃,肝氣不舒也。故青黑藍絳,皆謂之濁,皆竭血分。須辨寒熱燥濕及痰血宿食、燥屎癥塊而治之,總以鬆動血分為主。)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醫理論中的病症,主要指的是胃部有瘀血,肝氣鬱結的情況。青、黑、藍、紫等色調被認為是血液混濁的表現,表示血液已經到了身體的深層。治療時,需要分辨病情的寒熱燥濕以及是否伴有痰、血、宿食、燥屎、癥塊等狀況,總的原則是以鬆解血液為主要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