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二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3)

1. 第二節 滑澀

滑者津足,捫之而濕;澀者津乏,捫之且澀。滑為寒,寒有上下內外之分;澀為熱,熱有表裡虛實之辨。滑苔者,主寒主濕也。有因外寒而滑者,有因內寒而滑者。全舌淡白滑嫩,無點、無罅縫、無餘苔者,虛寒痰凝也。如邪初入里,全舌白滑而浮膩者,寒滯中宮,胃陽衰也。

若全舌白而有點花、罅裂、積沙等苔者,真熱假寒也。(舌苔刮不淨,底色卻隱紅,多刮欲嘔,重刮則沙點旁或出血少許,此假證也,最易感人,宜辨之。)白滑者,風寒濕也;滑而膩者,濕與痰也;滑膩而厚者,濕痰與寒也;惟薄白如無,則虛寒也。但滑膩不白者,寒濕與痰也。

兩條滑膩者,非內停濕食即痰飲停胃也。白浮滑薄苔刮去即還者,太陽表證受寒邪也。白浮滑而帶膩帶漲,刮之有淨有不淨者,邪在半表半裡少陽證也。王肯堂云:如舌上滑苔者,不可下,是邪未全化熱,猶帶表寒故也。及其邪傳裡為熱,則舌上苔之不滑而滑澀也。舌上白苔而膩滑,咳逆短氣者,痰飲也。

咳而口中有津液,舌上苔滑者,肺寒也。舌上無苔而冷滑者,少陰中寒也。臟結,舌上白苔滑者,難治也。舌色淡紅苔薄而滑者,內寒也。舌色深紅苔厚而滑者,外寒也。苔黃而滑,目黃,頭汗,齊頸而還,小便不利者,必發黃也。舌黑而滑者,水極似火也。黑舌俱系危證,惟冷而滑如淡黑然者,乃無根虛火,可以化痰降火治之,若黃苔光滑,乃無形濕熱,中虛之象。

澀為熱,苔薄而澀,舌淡紅者,虛熱也;苔厚而澀,舌深赤者,實熱也。苔白而澀,熱漸入里也;苔轉黃膩,深入胃也。舌白粗澀兼有朱點罅裂紋之苔,(粗則不光澤,朱點者顯其臟腑有熱,罅裂紋多因誤服溫藥之故,)白乾膠焦燥滿苔,刮不脫,或脫而不淨者,刮去垢泥後,底子仍留汙質膩澀,不見鮮紅,皆裡熱結實也。又有其白苔在舌,如面上敷粉,刮之多垢,其白色與舌為兩物,是實熱也。

成無己云:舌上白膜白滑如苔,甚則或燥澀黃黑,是邪熱淺深之別也。若舌苔乾澀如雪者,脾熱也。舌赤明潤苔厚燥澀者,形氣病氣俱有餘。舌淡紅枯暗,苔薄冷滑者,形氣病氣俱不足。舌乾口渴,苔不滑而澀者,邪傳厥陰也。嘉約翰云:大抵初起白苔,而後乾燥,或粗澀,或硬,漸變黑色者,重也。

更有血枯而津液不清,及不能改換炭氣,則遺毒而致病者,舌亦乾澀,此險證也。余如溫暑之證,其舌紅干,內臟發熱,及瘄痘者,其舌亦多幹澀。總之口乾者,舌汁少也。由此而推,而舌乾者澀,即知五臟內津液少也。凡病,舌先干而後漸潤者輕,舌先潤而後乾枯者重。

白話文:

[第二節 滑澀]

滑代表體內津液充足,觸摸時會感覺到濕潤;澀表示津液缺乏,觸摸時會感到乾澀。滑象徵著寒,寒又可細分為上、下、內、外;澀象徵著熱,熱又可區分為表、裡、虛、實。舌苔滑,通常是因為寒或濕。有的是因外在的寒引起,有的是因為體內的寒。整體舌色淡白、滑嫩,沒有斑點、裂紋、或過多舌苔,這通常代表虛寒和痰濕凝結。如果邪氣剛剛進入身體,整個舌頭呈現白滑且浮膩的狀況,這表示寒氣滯留在中宮,胃部的陽氣已經衰弱。

如果整個舌頭是白色的,但有些斑點、裂紋、或積沙似的舌苔,這通常是「真熱假寒」的現象。(舌苔刮不乾淨,底色隱約呈紅色,颳得越多越想嘔吐,用力刮時,沙點旁邊可能會有少量出血,這種情況下,最易讓人誤判,應該要小心分辨。)舌苔白滑,通常是風寒濕的表現;滑且膩,表示濕和痰;滑膩且厚重,表示濕、痰和寒;但如果舌苔很薄幾乎看不見,那可能是虛寒。

舌苔滑膩但不是白色的,那可能是寒濕和痰。舌苔兩側滑膩,可能是因為體內有濕食停滯或痰飲在胃。舌苔白浮滑且薄,刮掉後很快就又長回來,可能是太陽表證受到寒邪的影響。舌苔白浮滑且帶有膩感和脹感,刮掉後有些地方乾淨有些地方沒刮乾淨,這表示邪氣在半表半裡,屬於少陽證。王肯堂說,舌頭上有滑苔時,不應該瀉下,因為邪氣尚未完全轉化為熱,仍然帶有表面的寒意。當邪氣傳到體內形成熱氣,舌苔就會從滑變成滑澀。舌頭上白苔且膩滑,伴有咳嗽和呼吸短促,這表示有痰飲。

咳嗽時口中帶有津液,舌苔滑,這是肺寒的症狀。舌頭上沒有舌苔且冰冷滑膩,這表示少陰中寒。如果臟腑有結塊,舌頭上白苔滑,就非常難治。舌色淡紅且舌苔薄而滑,這表示內寒。舌色深紅且舌苔厚而滑,這表示外寒。舌苔黃且滑,眼睛黃,頭部出汗,汗流至頸部就停止,小便不順暢,這表示肝臟問題。舌頭黑且滑,表示水極像火。黑色舌頭通常都是危險的症狀,除非舌頭冷且滑,顏色像淡黑,這表示無根虛火,可以通過化痰降火來治療。如果舌苔黃且滑,表示無形濕熱,這通常是體虛的跡象。

澀代表熱,舌苔薄且澀,舌頭淡紅,這表示虛熱;舌苔厚且澀,舌頭深紅,這表示實熱。舌苔白且澀,表示熱逐漸進入體內;舌苔轉為黃膩,表示深入胃部。舌頭白、粗糙、澀,同時帶有朱點和裂紋的舌苔,(粗糙表示失去光澤,朱點顯示臟腑有熱,裂紋多是誤服溫藥所致),舌苔白乾且膠狀,刮不乾淨,或者刮掉後不乾淨,刮掉污垢後,底層仍留下污質且膩澀,看不到鮮紅色,這都表示體內熱結實。此外,舌苔白且像臉上敷了粉,刮掉後有很多污垢,舌苔和舌頭像是兩個不同的物體,這表示實熱。

成無己提到,舌頭上有一層白膜,像苔一樣滑,嚴重時可能乾燥、澀、黃或黑,這是邪熱程度不同的特徵。如果舌苔乾澀像雪,這表示脾熱。舌頭鮮紅、明亮、濕潤,舌苔厚且乾燥、澀,這表示身體和精神狀態都有餘力。舌頭淡紅、枯萎、暗沉,舌苔薄且冷滑,這表示身體和精神狀態都缺乏力量。口乾舌燥,舌苔不滑且澀,這表示邪氣已傳至厥陰。嘉約翰說,一般來說,舌苔最初是白色的,之後變得乾燥,或粗糙、硬,並逐漸變黑,這是非常嚴重的情況。

此外,如果血液乾涸、津液不清,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,導致毒素殘留而致病,舌頭也會乾澀,這是一種危險的症狀。例如,溫暑症狀的人,他們的舌頭會呈現紅色且乾燥,體內臟器發熱,以及出疹子的人,他們的舌頭也多數乾燥且澀。總的來說,口乾表示舌頭分泌的唾液減少。因此,如果舌頭先乾燥再逐漸恢復濕潤,病情較輕;反之,如果舌頭先濕潤再逐漸乾燥,病情則較重。

2. 第三節 腐膩

腐者無跡,揩之即去,為正氣將欲化邪;膩者有形,揩之不去,為穢濁盤踞中宮。劉吉人云:腐與膩不同,腐者如腐渣,如腐筋,如豆腐堆鋪者,其邊厚為陽有餘,能鼓胃中腐化濁氣上升,故有此象。

膩者則中心稍厚,其邊則薄,無毛孔,無顆粒,如以光滑之物刡刮一過者,亦有刮而不脫,滿積而干,而舌本尚罩一層黏涎,此為厚膩之常苔,為陽氣被陰邪所抑,必有濁濕、痰飲、食積、瘀血、頑痰為病,宜宣化。一為陽氣所餘,一為陽氣被郁。蓋厚腐之苔,無寒證,由胃陽上蒸,濁氣上達,故苔腐厚,忌用溫燥宣化之劑,尤忌發表,宜清降導下。

或中有直槽,氣虛不能運化之故,宜補氣,不得因苔色尚白而溫表之,宜燥之,犯之必變灰暗,不可不知也。厚腐雖由胃中腐濁上泛,然尤有膿腐、黴腐之別,如舌上生膿腐苔,白帶淡紅,黏厚如瘡膿,凡內癰多現此苔。肺癰及下疳、結毒多白腐,胃癰多黃腐,肝癰多灰紫腐。

若黴腐滿舌,生白衣為黴苔,或生糜點如飯子樣,謂之口糜,此由胃體腐敗,津液悉化為濁腐,蒸騰而上,循食道上泛於咽喉,繼則滿舌,直至唇齒上下顎皆有糜點,其病必不治矣。(上參《通俗傷寒論》。)《醫原》云:此因胃腎陰虛,中無砥柱,濕熱用事,混合熏蒸,證屬不治。

苔黃而膩,為痰熱、濕熱;黃膩而垢,為濕痰初結、腐氣不利及食滯;滑厚而膩,為熱未盛,結未定,宜清下之。黃腐苔如豆渣炒黃堆鋪者,下證也;白滑而膩者,濕濁與痰也;滑膩厚者,濕痰與寒也。滑膩不白為濕痰;兩條滑膩,非內停濕食即痰飲停胃。舌苔黑而濕滑者,臟結證也。

劉吉人云:黃苔無孔而膩,水黃舌,如雞子黃白相間染成之狀,此黃而潤滑之苔,為痰飲停積溫濕正候,或為濕熱病而有水飲者,或熱傷胃陰,誤服燥藥變生此苔者,宜以脈參斷。

白話文:

[在這一節中,我們討論的是腐膩的狀況。]

腐膩是中醫學中用來描述舌苔的一種特徵。腐是指沒有具體形狀的舌苔,可以輕易地擦拭掉,這通常表明身體正在利用正氣將邪氣轉化。

相反的,膩是指有形狀的舌苔,不容易擦掉,這顯示了污濁之氣在脾胃中聚集。劉吉人先生解釋,腐和膩是不同的,腐類似腐爛的殘渣,或是像豆腐一樣堆疊在一起,邊緣較厚表示陽氣過剩,這會促使胃中的濁氣上升,因而產生這種舌苔。

膩的舌苔中心比較厚,邊緣則薄,沒有毛孔或小顆粒,像光滑的表面被刮過一次。有些情況下,即使刮掉也不會完全消失,舌頭上還會留下一層黏液,這就是典型的厚膩舌苔,通常表示陽氣被陰邪壓制,可能伴隨著濕濁、痰飲、食物積滯、瘀血、頑固的痰等疾病,需要進行調理。

一方面,腐苔是因為陽氣過剩;另一方面,膩苔則是因為陽氣被抑制。對於厚腐苔,通常不會出現寒證,這是因為胃部的陽氣上升,導致濁氣上升,所以舌苔會呈現腐蝕且厚實的特徵。使用溫燥的藥物來治療是不適合的,更不應該使用發汗的藥物,而應該使用清熱降火的藥物。

有時候,舌苔中間會有一條直線,這是因為氣虛無法運行消化,應該補充氣力,而不是因為舌苔顏色白就使用溫熱的藥物。如果使用不當,舌苔可能會變成灰色或黑色,這一點必須要特別注意。

雖然厚腐苔是由胃部的濁氣上升所致,但還需區分膿腐和黴腐。例如,舌苔上有膿腐,顏色呈白色或淡紅色,像膿瘍一樣黏稠厚重,通常內科疾病會出現這種舌苔。肺部疾病、下疳、結核病等多會出現白色的腐苔,胃部疾病多出現黃色腐苔,肝臟疾病多出現灰紫色腐苔。

若是舌頭上佈滿黴腐,像是長了一層白色的黴苔,或者舌頭上有像米粒一樣的小點,這稱作口糜,這是由於胃部腐敗,所有的津液都轉化為濁腐,然後上升到咽喉,再進一步擴散到整個舌頭,甚至嘴脣、牙齒和上下頜骨都會有這些小點,這種情況下,疾病往往很難治癒。

根據《通俗傷寒論》,這可能是由於胃腎陰虛,身體失去平衡,濕熱過度,導致混合的蒸汽燻蒸,屬於難以治癒的情況。

黃色且膩的舌苔通常代表痰熱或濕熱;黃色膩且帶垢的舌苔,表示濕痰剛開始凝結,腐氣不暢或食物積滯;滑厚且膩的舌苔,代表熱氣尚未旺盛,結塊尚未形成,應該使用清熱和通便的藥物。

像炒黃豆渣堆疊的黃色腐苔,通常表示需要通便;白色滑膩的舌苔,通常表示濕濁和痰;滑膩且厚重的舌苔,代表濕痰和寒氣。滑膩但不呈白色的舌苔,代表濕痰;兩側滑膩的舌苔,可能代表胃中有濕食或痰飲。

舌苔黑色且濕滑,通常表示臟腑功能失調。

劉吉人先生提到,黃色舌苔無孔且膩,像雞蛋黃和蛋白交錯染色的狀態,這種濕潤滑順的黃苔,通常是痰飲積聚的症狀,或者是濕熱病伴有水飲,或者熱氣損傷胃陰,誤服燥藥導致這種舌苔,應結合脈象來判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