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舌指南》~ 卷四 (1)
卷四 (1)
1. 白苔總論一
《舌鑑》:舌乃心苗。心屬火,其色赤。心居肺內,肺屬金,其色白。故當舌地淡紅,舌苔微白,而紅必紅潤內充,白苔微不厚或略厚有花,然皆乾溼得中,不滑不燥,斯為無病之苔。乃火藏金內之象也。一經傷寒,白苔必滑。傷溫傷熱,紅光必外露矣。是以傷寒苟能盡解其所傷之邪,而不脫其苔本來之白,此善能使邪正分局,元津元氣無傷焉。其溫病熱病之舌,亦必使紅色漸斂漸淡,白苔漸有漸生。
此邪始得分越,而元陰日漸內充也。當知紅乃臟氣所蘊所發,白為津液所布所結耳。夫傷寒邪犯皮毛,舌上先有白沫,繼則白涎白滑,再後則白屑白砂,甚則白泡白疳,有舌中舌尖舌根之不同。見寒邪入里之淺深微甚,即元氣之厚薄、邪熱之輕重從此可測矣。蓋舌固心之苗,其色本當赤,今反見白苔滑甚者,是火不制金,乃水來剋火之象,故稱大病。其寒鬱毛膚,毛竅不得疏通,陽氣不得外發,故惡寒發熱。
白話文:
舌鑑:
舌頭是心臟的苗芽。心臟屬火,顏色偏紅。心臟位於肺臟內,肺臟屬金,顏色偏白。因此,正常的舌頭顏色應該淡紅,舌苔微微泛白。紅色要紅潤飽滿,白色苔薄而不厚,或者略微厚一些,帶有細密的紋理,但都要保持乾燥和濕潤的平衡,不滑不燥,這才是無病的舌苔。這象徵著火藏於金內。
一旦患上傷寒,舌苔必定光滑。患上溫病或熱病,舌頭的紅色就會顯露出來。因此,如果傷寒病患能夠完全解除病邪,而不脫去原本的白色舌苔,就說明邪氣與正氣得以分開,元氣和津液沒有受到損傷。同樣,溫病和熱病患者的舌頭,也要逐漸恢復正常的顏色,紅色漸漸收斂變淡,白色舌苔漸漸出現並生長。
這表示病邪開始分開,元陰逐漸充盈。要明白,紅色是臟腑之氣蘊積發散的表現,白色是津液佈散凝聚的結果。
傷寒病邪侵犯皮毛,舌頭上首先出現白沫,接著是白涎滑膩,然後是白屑白砂,嚴重者會出現白泡白疳,而且舌尖、舌中、舌根部位都會有不同的表現。由此可見寒邪入侵人體的深淺程度,以及元氣的強弱、邪熱的輕重。
由於舌頭是心臟的苗芽,原本應該呈現紅色,如今卻出現白色滑膩的舌苔,說明火不能制金,水剋火之象,因此稱為大病。寒邪鬱結於皮毛,毛孔無法疏通,陽氣無法發散,所以患者會出現畏寒發熱的症狀。
在太陽時,頭痛身疼,項背強,腰脊痛。至陽明經,則有白屑滿舌,症雖煩躁,脈如浮緊,猶當汗之。系少陽者,白苔不滑,小柴胡湯和之。胃虛白苔滑甚者,理中湯加桂枝托之。邊白中黃,大柴胡、小承氣,分輕重下之。白苔亦有死症者,即水來剋火之賊邪也。其溫病熱症,實由火爍金傷,元陰告匱,劇症臟氣安危,皆關驗舌。
虛實寒熱之機,一一分別,圖論於下:
《辨正》:白色為寒,表證有之,里證有之,而虛者、實者、寒者、熱者皆有之。(故白色舌苔辨病較難。)凡白色亦可以辨傷寒,其類不一。白浮滑薄,其苔刮去即還者,太陽表證,受寒邪也。白浮滑而帶膩帶漲,刮之有淨有不淨者,邪在少陽,證半表半裡也。全舌白苔,浮漲浮膩漸積漸干,微厚而刮不脫者,(謂刮去浮面,而其底仍有,)寒邪欲化火也。辨傷寒舌,大約如此,(傷寒有黃苔、黑苔,分論於後。
白話文:
當太陽經氣盛行時,頭疼、全身疼痛,頸項僵硬,腰背酸痛。到了陽明經,舌頭上會出現白色垢屑,症狀雖然煩躁,脈象浮緊,但還是需要發汗。如果屬於少陽經證,舌苔呈白色,不滑膩,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。如果胃虛,舌苔白而滑膩,可以用理中湯加桂枝來調理。如果舌苔邊緣白色,中間黃色,要根據病情輕重,分別用大柴胡湯和小承氣湯來治療。舌苔發白也有危急情况,這是水寒克制火熱的邪氣所致。溫病熱症,往往是因為火氣過旺損傷了脾胃,元氣耗損,病情危急,判斷臟腑氣機安危,都要依靠觀察舌苔。
虛實寒熱的病機,要一一區分,詳細說明如下:
白色舌苔可以代表寒證,表證和里證都可能出現,虛證、實證、寒證、熱證也都有可能。所以辨別白色舌苔的病症比較困難。凡是白色舌苔都可以用来判断傷寒,但具体情况又有所不同。如果舌苔白、浮、滑、薄,刮去后很快就恢復,這是太陽表證,是受寒邪所致。如果舌苔白、浮、滑,且伴有膩膩的、脹脹的感覺,刮去后有些地方干净,有些地方不干净,這是邪氣在少陽經,是半表半里证。如果全舌都覆蓋白苔,浮脹、膩膩的,逐渐积聚变干,稍微有点厚,刮不掉,这意味着寒邪要化成火邪。辨別傷寒的舌苔,大体上就是如此。 (傷寒还有黄苔、黑苔,会在后面分别讨论。)
)若雜病之人,舌白嫩滑,刮之明淨者,裡虛寒也,(無苔有津,濕而光滑,其白色與舌為一,刮之不起垢膩,是虛寒也,口唇必潤澤無縫。)白厚粉濕滑膩苔,刮稍淨,而又積如麵粉發水形者,裡寒濕滯也。舌白粗澀,兼有朱點有罅裂紋之苔,(粗澀則不光澤,朱點則顯其臟腑有熱,裂罅紋多,固誤服濕藥之故。
)白乾膠焦燥滿苔,刮不脫,或脫而不淨者,(刮去垢泥後,底子仍留汙質膩澀,不見鮮紅,)皆裡熱結實也。(此舌頻多,其苔在舌,比之面上傅粉,刮之多垢,其白色與舌為二物,是熱證也。又按此與前論之虛寒舌相反。當認明此苔由淺而深,將黃未黃或竟黑變者,不可用溫補之藥也。
白話文:
如果病人舌苔白嫩光滑,刮除後潔淨,說明身體內部虛寒。舌頭沒有苔,但有津液,濕潤光滑,白色和舌頭顏色一致,刮除後沒有垢膩,也是虛寒的表現,唇部一定潤澤無縫。舌苔白厚濕滑膩,刮除後稍微乾淨,但又像麵粉發酵一樣,說明身體內部寒濕阻滯。舌苔白粗糙,伴有紅色斑點和裂紋,說明身體內部有熱,裂紋多可能是誤服濕藥造成的。舌苔白乾膠著,乾燥粗糙,刮不掉,或者刮不乾淨,說明身體內部有熱,而且熱氣凝聚。舌頭頻繁伸縮,舌苔附着在舌頭上,就像臉上塗了粉一樣,刮除後有很多垢,舌苔的白色和舌頭顏色分開,這是熱證的表現。這種舌苔和之前提到的虛寒舌苔相反,要記住這種舌苔由淺變深,將要轉黃或已經變黑,不能使用溫補藥物。
)若白苔夾變別色,見於某部,即是某經病重,凡表裡、寒熱、虛實證皆同。(嘉約翰云:凡驗病人之舌,而見其色或白或黃或濕或燥,即可知其病之輕重也。如舌苔有白而濕、濕而厚者,此必身發微熱,而非大熱也。至若舌白唇白,則恐流血過多,或因久病,或因肺有壞所致也。
其他小兒之病,舌上每有白衣。內傷者,身體弱極,其舌亦有白衣。倘以顯微鏡照之,見其形似生草絲樣者,險症也。白為肺色,胃中陽氣被飲食抑遏,胃中正氣不能直達而上,故有暫白之時。凡病初起體溫不高,津液未消耗,舌必淡白而有涎沫。若固消化器有妨礙,又食物過多,停滯不化,而口腔起酸酵腐敗,發生濃厚濁沫,則舌起黏糊濁苔。若固病有內熱,使口腔津液失殺菌之力,而細菌乘機發育,則舌起白屑如鵝口樣。
白話文:
如果舌苔原本是白色,卻夾雜著其他顏色,並且出現在特定部位,就代表相應的經絡病症很嚴重,不論是表裡、寒熱、虛實證都是如此。
醫生嘉約翰說,觀察病人的舌頭,可以從舌頭的顏色、濕潤程度判斷病情的輕重。例如,舌苔呈現白色濕潤,而且比較厚,表示患者可能輕微發熱,但不是嚴重發燒。如果舌頭和嘴唇都呈現白色,則可能代表出血過多,或是因長期生病或肺部有損傷導致。
另外,小孩生病時,舌頭上經常會出現白苔。如果孩子體弱虛弱,舌頭也會出現白苔。若用顯微鏡觀察,發現白苔形狀像生長的草絲一樣,就表示病情很危險。白色代表肺的顏色,當胃裡的陽氣受到食物的抑制,無法向上運行時,就會暫時出現白苔。
一般來說,疾病剛開始時體溫不會很高,體內津液也沒有大量消耗,舌頭就會呈現淡白色,並且有唾液。如果消化系統出現問題,又吃太多食物,導致食物停留在胃裡無法消化,口腔就會出現酸酵腐敗,形成濃稠的濁沫,舌頭上也會出現粘糊的濁苔。如果體內有內熱,導致口腔津液失去殺菌能力,細菌就會趁機繁殖,舌頭就會出現像鵝口一樣的白屑。
若因病菌發生毒素,妨礙吸氧放炭之機能,致炭多氧少,而分泌之口涎必腐敗,則舌起白色濁膩苔。若因傳染病之毒素,傳至口白苔如積粉。此參黃國材法也。)(見圖八~十四)
白話文:
如果身體因為病菌產生毒素,影響了吸氧和排放二氧化碳的功能,導致二氧化碳過多而氧氣不足,那麼分泌出來的口水就會變質腐敗,這時舌頭會出現白色的混濁苔。如果是由於傳染病的毒素傳播到口腔,使口中的白色苔像積聚的粉末一樣,這就是參考黃國材的方法(見圖八~十四)。
2. 白苔證治圖說
微白薄苔舌(第一)
圖說:中根微白,邊尖淡紅,苔光滑有津。
《舌鑑》:此無病之舌,元氣元津不厚,故見此苔。
《辨正》:此脾胃寒而心膽虛也。無病人見此舌可勿藥。裡虛證有此舌,宜投溫補;若初感寒邪在太陽,頭痛身熱,惡寒無汗,脈浮緊,而見此舌,宜溫散表藥。凡感邪尚淺者,多未顯於舌,必執此為傷寒之舌則謬。(凡風寒初入表分,則舌無苔,或生苔亦白潤而薄,雖有發熱惡寒,而口必不渴。此風寒之邪雖重,而津液不虧,宜辛溫汗之可也。)
白苔略厚舌(第二,無圖)
圖說:中根白苔滑厚有花,舌尖紅,舌邊淡紅。
白話文:
舌頭顏色微白,苔薄,舌苔光滑,有津液。這表示身體沒有疾病,元氣和津液不足,才會出現這種舌苔。
這是脾胃虛寒,心膽虛弱的表現。如果身體沒有病,看到這種舌苔就不用吃藥。如果身體虛弱,出現這種舌苔,就應該服用溫補藥物。如果剛開始感染風寒,太陽經受寒邪,頭痛發熱,怕冷無汗,脈象浮緊,出現這種舌苔,就應該服用溫散表藥。一般來說,剛感染風寒的人,舌苔還沒有明顯變化,如果執意認為這是傷寒的舌苔就錯了。風寒剛入侵人體表面時,舌苔會沒有,或者長出白潤薄的舌苔,即使有發熱怕冷的症狀,但是口不渴。雖然風寒之邪很重,但是津液沒有虧損,應該服用辛溫發汗的藥物。
舌頭顏色白色,舌苔滑厚,有花紋,舌尖紅,舌邊淡紅。
《舌鑑》:此苔不但無病,乃元津元氣充厚,故見此舌。
《辨正》:此脾胃微寒,而心經熱也。無病人有此苔,可勿藥。
薄白滑苔舌(第三,無圖)
圖說:中根苔薄白而滑,尖深紅或淡紅。
《舌鑑》:此太陽里證舌。二三日未得汗,致邪熱深入丹田,急宜汗解。或太陽與少陽合病,宜柴胡桂枝湯汗之。若舌白苔滑有津,尖淡紅,為寒邪初入太陽,頭痛、身熱、惡寒。宜香蘇飲、羌活湯發散之。
《辨正》:此脾胃微寒,而心經熱也。若偏於脾胃寒濕,則舌白滑,濕而多津,宜用辛溫表散之。若偏於心經熱重,則舌深紅少津,宜用清涼藥。若初感熱邪,在太陽則頭痛、身熱、無汗,眩暈,口乾,鼻氣熱者,宜用辛涼散邪,得汗自愈。此係初感邪,未見於舌也。不可拘定白舌為寒,誤用溫散。
白話文:
這種舌苔表示身體沒有病,而是元氣充足,所以才會出現這種舌頭。
這表示脾胃微寒,而心經有熱。沒有病的人出現這種舌苔,可以不用藥。
圖示:舌頭根部的舌苔薄白且光滑,舌尖深紅色或淡紅色。
這種舌苔是太陽病的舌頭。如果連續兩三天沒有出汗,邪氣就會深入丹田,必須趕緊用汗法治療。也可能是太陽病與少陽病合併,應該服用柴胡桂枝湯發汗。如果舌頭白苔光滑且有津液,舌尖淡紅色,表示寒邪剛剛入侵太陽經,會出現頭痛、發熱、怕冷的症狀。應該服用香蘇飲、羌活湯發散寒邪。
這表示脾胃微寒,而心經有熱。如果偏向脾胃寒濕,舌頭就會白而光滑,濕潤且有大量津液,應該用辛溫的藥物發散表邪。如果偏向心經熱重,舌頭就會深紅色且津液少,應該用清涼藥物治療。如果剛開始感染熱邪,停留在太陽經,就會出現頭痛、發熱、無汗、頭暈、口乾、鼻腔發熱的症狀,應該用辛涼的藥物散解邪氣,出汗後就會自愈。這是剛剛感染邪氣,還沒有表現在舌頭上。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白舌就是寒邪,而錯誤地使用溫散藥物。
《舌鑑》泥二三日傷寒未曾汗,太陽與少陽合病方有是舌則謬甚。(凡白舌苔雖薄而燥,或舌邊舌尖帶紅,此風熱之邪,傷於氣分,病在手太陰肺經。只宜輕清涼解氣分,如前胡、蘇子、杏仁、連翹、黃芩、薄荷、竹葉之類。若白苔邊尖深紅少津,是溫邪入肺,灼干肺津。不可辛溫過表,宜清輕涼散為當。
)
厚白滑苔舌(第四)
圖說:中根白厚滑苔,邊尖淡紅。
白話文:
如果病人得了傷寒已經兩三天了,還沒出汗,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生病,舌頭就會出現這種狀況。這是非常嚴重的。
凡是舌苔白而薄且乾燥,或者舌邊和舌尖帶紅,這是風熱之邪入侵氣分,病在手太陰肺經。治療應該用輕清涼解氣分的藥物,比如前胡、蘇子、杏仁、連翹、黃芩、薄荷、竹葉等等。
如果白苔的邊緣和尖端是深紅色,而且津液少,這是溫邪入侵肺部,灼傷了肺津。這種情況不能用辛溫的藥物治療,應該用清輕涼散的藥物治療。
厚白滑苔舌
圖說:舌頭的中間部位白厚滑苔,邊緣和尖端淡紅色。
《舌鑑》:病三四日,其邪只在太陽,苔純白而厚,卻不幹燥,症發熱頭疼,脈浮緊,不渴。仍須汗解而愈。
《辨正》:此脾胃有寒濕也,表裡證皆有之。傷寒邪在太陽,口不幹,舌不燥,頭痛發熱,無汗惡寒,身痛,脈浮緊者,宜麻黃湯發汗自愈(凡表證,兩臉必熱)。若雜病里證,宜茯苓、白朮、蒼朮、乾薑、附子等味(若舌厚白不滑、無津而燥,是實熱也。斷不可用此溫燥藥)。
白話文:
病人發病三到四天,病邪只停留在太陽經,舌苔呈現純白色且厚實,但並不乾燥,症狀包括發燒頭痛,脈象浮緊,不口渴。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,病症就會痊癒。
這種情況表示脾胃有寒濕,表裡證都有。傷寒邪氣侵犯太陽經,口不乾、舌不燥,頭痛發熱,沒有汗,怕冷,身體疼痛,脈象浮緊,可以使用麻黃湯發汗治療,病症就會自愈(凡是表證,兩頰都會發熱)。如果是雜病里證,可以使用茯苓、白朮、蒼朮、乾薑、附子等藥材治療(如果舌苔厚白不滑,沒有津液而乾燥,就是實熱,不可使用溫燥藥)。
舌鑑治法亦合,僅言表證,未及里證耳(如舌白苔厚而干,是邪已到氣分,宜解肌清熱,如葛根、荊芥、薄荷、連翹之類,不可用辛溫猛汗也)。
乾厚白苔舌(第五,無圖)
圖說:中根乾白,苔厚無砂,邊不紅。
《舌鑑》:病四五日未汗,熱深微渴,過飲生冷,停積在內,營熱胃冷,故發熱煩躁、厥冷、苔白乾厚、滿口白屑。四逆散加生薑、淡豆豉。
《脈理正義》云:舌見白苔而乾厚者,此太陽熱病。過服寒劑,或誤飲冷水,抑遏其熱而致也。先以薑桂撤其寒,而後以香蘇飲汗之。張石頑云:白厚滑苔,為胃虛寒飲結聚膈上之候,每於十三四日過經改變,不可泛視也。
白話文:
舌象診斷治療方法也是相對合理的,但只談論表面症狀,並沒有涉及到內部症狀(例如,如果舌頭上出現了白色且乾燥的厚苔,這表示病邪已經進入到氣分,應該使用解表清熱的方法,如葛根、荊芥、薄荷、連翹等草藥,不能使用辛溫猛烈的發汗藥物)。
乾燥厚白苔舌(第五,無圖)
說明:舌頭中間乾燥,苔層厚且沒有顆粒感,邊緣沒有紅色。
《舌鑑》:病程約四五天後仍未出汗,熱度較深且微微口渴,過量飲用生冷食物,導致內積,造成營熱胃冷的情況,因此會出現發熱煩躁、肢體厥冷、舌苔白色乾燥且厚、滿口白色屑狀物。可以使用《四逆散》加生薑、淡豆豉進行治療。
《脈理正義》提到:當舌頭出現白色且乾燥厚的苔層時,這是太陽熱病的表現。可能是因為過量服用寒涼藥物,或是錯誤飲用冷水,導致熱氣被抑制而產生這種情況。應先使用薑桂來解除寒氣,然後使用香蘇飲來發汗。張石頑指出:白色厚滑苔,代表胃虛寒飲結聚於胸膈之上,通常在十三四天後過期改變,不能一概而論。
《辨正》:此脾胃熱滯也。里證宜三仙丹,(黃芩、川樸、枳實)加鮮石解、山楂、麥芽等。若傷寒表證見此舌,是邪熱在少陽,其症多口苦、耳聾、發熱煩躁、四肢逆冷、寒熱往來,宜小柴胡湯。《舌鑑》說營熱胃冷未合。(若舌苔白厚而乾燥者,此胃燥氣傷也。而濁結不能化,當先養津,而後降濁。
若苔薄而乾者,肺津傷也,必用輕清之品,方能達肺,如麥冬、蘆根汁之類。若初病舌即干,是津氣素竭也。急當養正,略佐透邪。若初起舌乾,脈滑脘悶,乃痰阻於中,液不上潮,宜宣肺順氣,清熱化痰,未可投補也。)
白話文:
辨正:
此乃脾胃熱滯也。 這是脾胃積熱停滯導致的症狀。
里證宜三仙丹(黃芩、川樸、枳實)加鮮石解、山楂、麥芽等。 內證宜服用三仙丹(由黃芩、川樸、枳實組成)加上鮮石解、山楂、麥芽等藥物。
若傷寒表證見此舌,是邪熱在少陽,其症多口苦、耳聾、發熱煩躁、四肢逆冷、寒熱往來,宜小柴胡湯。 若傷寒表證出現這種舌象,說明邪熱停留在少陽經,症狀多表現為口苦、耳聾、發熱煩躁、四肢發冷、寒熱交替,宜服用小柴胡湯。
《舌鑑》說營熱胃冷未合。 《舌鑑》中提到,此舌象代表營氣有熱,胃氣卻寒涼,二者失調未合。
舌鑑解說:
若舌苔白厚而乾燥者,此胃燥氣傷也。而濁結不能化,當先養津,而後降濁。 如果舌苔白厚且乾燥,說明胃燥氣傷,濁氣積結無法化解。應當先滋養津液,然後再降濁氣。
若苔薄而乾者,肺津傷也,必用輕清之品,方能達肺,如麥冬、蘆根汁之類。 若舌苔薄而乾燥,說明肺津受傷,需用輕清之品才能到達肺經,如麥冬、蘆根汁等。
若初病舌即干,是津氣素竭也。急當養正,略佐透邪。 若疾病初期舌頭就乾燥,說明津氣原本就虧虛。應當急需滋養正氣,並略微輔助散邪。
若初起舌乾,脈滑脘悶,乃痰阻於中,液不上潮,宜宣肺順氣,清熱化痰,未可投補也。 若初期舌頭乾燥,脈象滑數,胸口悶脹,說明痰濁阻滯於中,津液無法上達。應當宣肺順氣,清熱化痰,不可急於補益。
淡白透明苔舌(第六)
圖說:全舌明淨無苔,淡白濕亮,間或稍有白浮胖,似苔且非苔也。
《舌鑑》:年高胃弱,雖有風寒不能變熱,或誤服湯藥,傷其胃氣,故無苔而舌淡白通明也。補中益氣湯加鹽水炒益智、醋炒升柴。
《辨正》:不論老幼見此舌,即是虛寒,宜補中益氣湯加薑桂附。如風寒傷寒證均無此舌,此舌為虛寒之本色。若感寒邪者,必有薄浮滑苔,故云傷寒無此舌。(《正義》云:舌白無苔而明淡,外證熱,胃虛也。凡言苔者,有垢上浮是也。若無苔垢而色變者,則為虛也。林慎庵云:光亮無苔,俗名鏡面舌,多見於老弱久病之人,是津液枯竭之候。
白話文:
淡白透明苔舌(第六)
圖說: 整個舌頭乾淨明亮,沒有苔,呈現淡白色、濕潤光亮,偶爾可能有些許白色浮起,看起來像是苔卻又不是苔。
《舌鑑》: 年紀大、胃氣虛弱,即使有風寒也無法轉化成熱症,或者誤服藥物,損傷了胃氣,所以舌頭上沒有苔,呈現淡白色透明。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加入鹽水炒益智、醋炒升柴。
《辨正》: 不論老幼,只要看到這種舌頭,就代表虛寒,適合服用補中益氣湯加入薑桂附。如果出現風寒傷寒症狀,卻沒有這種舌頭,就表示這種舌頭是虛寒的本質。如果感受了寒邪,舌頭上一定會有薄薄的浮滑苔,所以說傷寒沒有這種舌頭。(《正義》說:舌頭白色沒有苔,而且光亮淡白,外表有熱症,其實是胃虛弱。凡是說有苔的,都是指有污垢浮在上面。如果沒有苔垢,而是舌頭顏色改變,就代表虛弱。林慎庵說:光亮無苔,俗稱鏡面舌,常見於年老體弱或久病的人,是津液枯竭的徵兆。)
余嘗用大劑生脈散合六味地黃湯治之,因而得生者多矣。
左邊白苔舌(第七)
圖說:全舌淡紅薄白苔,惟左邊中截至根白苔偏厚。
《舌鑑》:此臟結之證。邪併入臟,最難療治。若屬陽症,口渴腹脹喜冷者,宜承氣湯下之。若陰結口渴,而不喜飲冷,胸中痞滿者,宜濟川煎。(當歸、川芎、蓯蓉、升麻、澤瀉、枳殼。)
白話文:
我曾經使用大量劑量的生脈散和六味地黃湯來治療病人,因此治癒的人很多。
舌頭觀察:
左邊白苔舌(第七)
圖示:整條舌頭呈淡紅色,覆蓋著薄薄的白苔,唯獨左邊舌頭中部到舌根部位的白苔較厚。
《舌鑑》解讀:
這個舌象顯示病人臟腑有結聚之症。邪氣入侵臟腑,最難治療。
- 若屬陽證,病人表現為口渴、腹脹、喜冷飲,宜使用承氣湯瀉下。
- 若屬陰結,病人表現為口渴,但不太喜歡喝冷飲,胸部感到悶脹,宜使用濟川煎。濟川煎的藥材包括當歸、川芎、蓯蓉、升麻、澤瀉、枳殼。
《辨正》云:《舌鑑》治法是也。
右邊白苔舌(第八)
圖說:全舌淡紅薄白苔,惟右邊中截至根白苔偏厚。
《舌鑑》:此舌病在肌肉,邪在半表半裡,必往來寒熱,宜小柴胡湯和解之。
《辨正》、《舌鑑》之說是也。(或加茯苓。有咳嗽引脅下痛,而見此舌,宜小青龍湯。夏月自利多汗,宜人參白虎湯。)
白苔黃心舌(第九)
圖說:全舌白苔,中心黃苔仍潤滑者熱輕,老黃兼黑者熱重。
《舌鑑》:太陽初傳,陽明府病,舌微黃仍潤,再宜汗之。苔燥腹痛,葛根湯加大黃下之;發熱、嘔吐、煩躁,大柴胡湯加減下之;亦有下淡黃水沫,無稀糞者,大承氣湯下之。
白話文:
《辨正》說:《舌鑑》的治療方法就是這樣。
(第八)右邊白苔舌
圖說:整條舌頭淡紅色,覆蓋著薄薄的白苔,只有右側中間到舌根的白苔比較厚。
《舌鑑》:這種舌頭的病症在肌肉,邪氣在半表半裡,病人一定會出現寒熱往來的情況,應該用小柴胡湯來和解。
《辨正》、《舌鑑》的說法是正確的。(也可以加茯苓。如果病人有咳嗽引發脅下疼痛,而且出現這種舌頭,應該用小青龍湯。如果是夏天自利多汗,應該用人參白虎湯。)
(第九)白苔黃心舌
圖說:整條舌頭覆蓋著白苔,中間有一部分是黃苔,如果黃苔仍然潤滑,表示熱氣輕微;如果黃苔已經老舊,並且帶有黑色,表示熱氣很重。
《舌鑑》:太陽經病症剛開始傳到陽明經,舌頭微黃且仍然潤滑,可以再用發汗的方法治療。如果舌苔乾燥,腹部疼痛,應該用葛根湯加上大黃瀉下;如果病人發熱、嘔吐、煩躁不安,應該用大柴胡湯加減治療;如果病人排泄淡黃色的水樣便,沒有稀便,應該用大承氣湯瀉下。
《辨正》:此舌傷寒傳至陽明也。若微黃而滑潤,仍當汗解,宜葛根湯;若苔焦口渴煩躁,譫語燒熱,宜白虎、三黃等湯;若苔燥大便閉,宜大柴胡湯。(柴胡、大黃、枳殼、半夏、赤芍、黃芩、生薑、大棗。)若雜病里證見此舌,中黃刮不淨者,脾胃實熱也,宜白虎、三黃,大黃酌用;若中間黃苔,一刮即明淨,余苔俱白色不紅,而多津濕潤者,則為寒證。宜分經辨准,用辛溫藥。
《舌鑑》未盡善。(《正義》云:凡舌見白苔中微黃者,此太陽陽明合病也。如太陽未罷,雙解散,太陽已罷,選承氣下之。張石頑云:若舌苔中心黃黑,而邊白滑潤者,表證未盡,風寒尚未化熱也。傷寒,則大柴胡湯解之。溫熱時疫,則涼膈散,或白虎合承氣湯攻下之。)
白話文:
《辨正》:這指的是傷寒疾病傳至陽明經所引起的舌頭變化。如果舌苔微黃且滑潤,仍然需要使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,適合使用葛根湯。如果舌苔乾燥且口渴煩躁,伴有狂言與高熱的情況,則需使用白虎湯或三黃湯等。如果舌苔乾燥,大便不通,則需使用大柴胡湯。若在雜病中的裏證出現這種舌頭變化,舌苔中間有黃色但刮拭不乾淨,這表示脾胃處於實熱狀態,適合使用白虎湯、三黃湯,並酌量使用大黃。如果舌苔中間是黃色但刮後即顯現清潔,其餘部分的舌苔都是白色且不帶紅色,且有許多津液和濕潤感,這可能是寒症。需要根據經絡進行精確辨別,並使用辛溫的藥物進行治療。
《舌鑑》並未完全完善。(《正義》指出:凡見到舌頭中央有微黃苔,這是太陽與陽明經合併出現的病症。如果太陽經尚未結束,可以使用雙解散;如果太陽經已經結束,可以選擇使用承氣湯來通便。張石頑認為,如果舌苔中心黃黑,邊緣白且滑潤,表明表症尚未完全消失,風寒仍未化為熱邪。對於傷寒,可以使用大柴胡湯來治療。對於溫熱時疫,則可以使用涼膈散,或者使用白虎湯合承氣湯來攻下。)
白苔黃邊舌(第十)
圖說:中根白滑,邊黃薄滑苔。
《舌鑑》:舌中白邊黃,此裡寒外熱。兼惡寒者必泄瀉,五苓散加姜豉;惡熱者,敗毒散加葛根、木香。
《辨正》:白苔黃邊舌,如刮之淨者,無病人也。(所謂淨者,必須清潔光明,見淡紅潤澤之底。若底留粗澀垢膩,如腐漿一層者,為不淨,即是內熱。)刮不脫或不淨者,是脾胃真熱假寒(黃色是真熱,白色是假寒。)心、肺、膀胱、肝,為陽火逼迫(邪熱實火,均為陽火)而移熱於大腸也。
白話文:
白苔黃邊舌(第十)
圖說: 舌頭中央部位白苔,光滑濕潤,邊緣則有薄薄的黃苔,也光滑濕潤。
《舌鑑》: 舌頭中央白苔,邊緣黃苔,說明患者內裡寒涼,外在卻有熱症。如果患者怕冷,還會出現腹瀉,可以用五苓散加生薑、豉汁;如果怕熱,則可以用敗毒散加葛根、木香。
《辨正》: 白苔黃邊舌,如果可以用刮舌器刮得乾淨,就表示患者沒有病。所謂的乾淨,是指舌苔刮完後,舌頭表面應該光亮潔淨,呈現淡紅色且濕潤,如果舌頭底部還殘留粗糙、黏膩、像豆腐渣一樣的東西,就表示沒有乾淨,這代表體內有熱氣。
如果舌苔刮不掉或刮不乾淨,就表示脾胃有真熱假寒的症狀(黃色代表真熱,白色代表假寒)。這是因為心、肺、膀胱、肝臟的陽火被逼迫,將熱氣轉移到腸道所導致的。
其為病多咳痛,心胸熱,小便澀,大便或結或泄,或瀉紅白痢(熱極則脾縮不靈,故亦瀉)不等,宜生石膏、知母、三黃、花粉、竹茹等藥。小便澀者,宜木通、車前、三黃等藥。大便結或泄者,宜調胃承氣湯下之。紅白痢者,宜芩連治痢湯。《舌鑑》拘於白為寒誤也。
白苔雙黃舌(第十一)
圖說:白苔中夾兩條黃色苔,然必不如圖之整齊。
《舌鑑》:此陽明裡證夾溫舌也。邪熱上熏,土色上溢,故令雙黃。脈長、煩躁、惡寒轉矢氣者,大柴胡湯下之,或用調胃承氣湯。
白話文:
這種病症常伴隨咳嗽疼痛、心胸發熱、小便不順、大便或便秘或腹瀉,甚至出現紅白痢疾(因為熱氣過盛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所以也會腹瀉),症狀不一。建議使用石膏、知母、三黃、花粉、竹茹等藥物。小便不順者,可服用木通、車前、三黃等藥物。大便便秘或腹瀉者,可服用調胃承氣湯來治療。出現紅白痢疾者,可服用芩連治痢湯。舌頭上出現白苔夾雜兩條黃苔,表示陽明經熱症夾雜溫熱證,邪熱上攻,導致脾土之氣上溢,因此出現兩條黃苔。脈象長,患者煩躁不安,惡寒轉矢氣,可服用大柴胡湯或調胃承氣湯治療。
《辨正》:治傷寒以前說是也。若別證見此舌,是脾胃熱而諸經無病,宜用生大黃、三黃、枳殼、厚朴等藥治之。
半白滑半黑黃舌(第十二)
圖說:半邊白苔,半邊或黑或老黃苔,不拘或左或右。
《舌鑑》:此舌皆寒邪結熱在臟也,黃連湯加附子、淡豉。結在咽者,不能語言,宜生脈散去五味,加蔥白合四逆湯。十中可救一二。
《辨正》:家訓云,歷見此舌,依此等治法,十無一生。白滑無苔舌,虛寒體也。感寒邪者,色亦如此。若半邊有黃黑苔,則寒邪已傳裡,鬱結在臟,久而化火矣。當舍其白滑,急治其標。看某邊色見老黃或黑者,即從黃黑邊治。左黃黑者,邪火逼肝也,宜用胡黃連、羚羊角、犀角、青蒿、山梔、石膏、知母等藥。
白話文:
半白滑半黑黃舌
《辨正》: 關於傷寒,以前是這麼說的。如果其他症狀出現這種舌頭,是脾胃熱而其他經脈沒有病,應該用生大黃、三黃、枳殼、厚朴等藥治療。
半白滑半黑黃舌(第十二)
圖說: 半邊舌頭白苔,半邊或黑或老黃苔,不論是左邊還是右邊都一樣。
《舌鑑》: 這種舌頭都是寒邪結聚在臟腑裡化熱,應該用黃連湯加附子、淡豉。如果結在咽喉,說話困難,應該用生脈散去五味,加蔥白合四逆湯。十個病人中可以救活一兩個。
《辨正》: 家訓中說,我歷經多年見過這種舌頭,按照這種治療方法,十個病人沒有活下來一個。白滑無苔的舌頭,是虛寒體質。感染寒邪的人,舌頭顏色也是這樣的。如果半邊出現黃黑苔,就表示寒邪已經傳入內臟,在臟腑中鬱結,時間久了就化成火。應該忽略白滑的部分,急救有病的部分。觀察哪邊顏色呈現老黃或黑色,就從黃黑邊治療。左邊是黃黑的話,邪火逼肝,應該用胡黃連、羚羊角、犀角、青蒿、山梔、石膏、知母等藥。
右黃黑者,邪火逼膽也,宜龍膽草、青蒿、柴胡、石膏、知母、三黃等品。黃黑苔不論結左右,喉痛不能言語者,宜山豆根、石膏、知母、三黃、大黃、桔梗、甘草等藥,對病施治,瞑眩乃瘳。見此舌能知治法,可保萬全。(《脈理正義》云:舌上白苔,或左或右,而余見黃黑,外證下利,痛引少腹者,熱結也。
熱甚者,桂枝大黃湯下之;無熱者,用真武湯。十中可救一二也。)
白話文:
舌苔右側發黃發黑,表示邪火逼迫膽囊,應該使用龍膽草、青蒿、柴胡、石膏、知母、三黃等藥物。不論舌苔黃黑位於左右,若喉嚨疼痛無法說話,則應該使用山豆根、石膏、知母、三黃、大黃、桔梗、甘草等藥物。針對病症對症下藥,即使出現暫時惡化的現象,最終也能痊癒。觀察舌苔就能掌握治療方法,可以確保萬無一失。
白舌黑根苔(第十三)
圖說:舌苔白漸黑至根者,非如圖式。中根之黑白如截也。
《舌鑑》:舌黑根中尖苔白者,為火被水克之象,雖下亦難見功。
《辨正》:若黑根無積膩,白苔薄滑,刮之即淨,舌上多津,口不渴,或渴而不消水者,真寒假熱也,宜十全辛溫救補湯加減,不次急投,黑根自退,病即愈。若黑根積膩粗澀,白苔乾厚,刮之不淨,無津燥苔,口渴消水者,真熱假寒也,宜十全苦寒救補湯加減,不次急投,黑根漸退,疾乃廖。《舌鑑》泥於火被水克之象,固甚謬甚。
白話文:
白舌黑根苔(第十三)
圖說: 舌苔從白色逐漸變黑到舌根,並非如圖所示。舌頭中間根部黑白分明,像是被截斷一般。
《舌鑑》: 舌頭顏色黑,根部中間尖端舌苔為白色,這是火被水克的象徵,即使治療也會很難見效。
《辨正》: 如果黑根沒有積聚油膩,白苔薄而光滑,刮一下就乾淨,舌頭上有很多唾液,口不渴,或者渴了卻不愛喝水,這是真寒假熱,應該服用十全辛溫救補湯加減,不可急於服用,黑根自然會退去,病就會痊癒。
如果黑根積聚油膩粗糙,白苔乾燥厚實,刮一下也刮不乾淨,沒有唾液,舌苔乾燥,口渴愛喝水,這是真熱假寒,應該服用十全苦寒救補湯加減,不可急於服用,黑根會逐漸退去,疾病就會好轉。《舌鑑》只看到火被水克的象徵,實在是太過於謬誤了。
白苔雙黑舌(第十四)
圖說:黑苔兩輪布於白苔中。
《舌鑑》:乃太陽少陽之邪併入胃府,中氣衰竭,水反上侮,故手足厥冷,胸中結痛,理中湯、瀉心湯合用。如邪結在舌根,不能言者不治。
《辨正》:此舌乃寒邪入里化火、熱逼脾胃也。實熱雜證皆有之,宜白虎湯去粳米、甘草,加大黃治之。《舌鑑》用理中湯,醫家多如此,誤人不少,宜慎之。
白苔黑點舌(第十五)
圖說:全舌白苔,中見黑點是也。
《舌鑑》:此少陽陽明也。有表者涼膈散合小柴胡湯;里證已具,調胃承氣湯;身有斑者,從斑治,用化斑湯。
白話文:
白苔雙黑舌 (第十四)
圖說: 黑色的苔蘚像兩輪車一樣分布在白色的苔蘚中。
《舌鑑》: 這是太陽少陽的邪氣一起入侵胃部,導致中氣虛弱,水氣上逆,所以出現手腳冰冷、胸中疼痛的症狀。可以用理中湯和瀉心湯一起治療。如果邪氣停留在舌根,患者不能說話,那就沒有辦法治療了。
《辨正》: 這種舌象是寒邪入侵內部化為熱氣,熱氣逼迫脾胃所致。實熱雜症都有可能出現這種舌象,可以用白虎湯去除粳米和甘草,並加大黃來治療。而《舌鑑》使用理中湯,很多醫生都這樣做,誤導了不少病人,應該謹慎使用。
白苔黑點舌 (第十五)
圖說: 整個舌頭覆蓋白色苔蘚,中間出現黑色斑點。
《舌鑑》: 這是少陽陽明證。如果屬於表證,可以使用涼膈散配合小柴胡湯治療;如果已經出現裡證,可以用調胃承氣湯治療;如果身上有斑點,就要根據斑點的性質進行治療,可以使用化斑湯。
《辨正》:凡傷寒白苔中黑小點亂生,尚有表證者,其病來之雖惡,宜用涼膈微表之,(連翹,焦梔、桃仁、大黃、甘草、朴硝、條芩、竹葉、薄荷、白蜜。)表退即當下,用調胃承氣湯,《舌鑑》說是也。
白苔黑斑舌(第十六)
圖說:白苔中黑斑滿布。
《舌鑑》:此苔為火伏水乘,即是水來剋火,涼膈散加炮薑、附子炭下之,十中可救一二。
《辨正》:白苔黑斑舌如刮之即淨者,微濕熱也,宜瀉濕清熱。若刮不淨者,(底子膩澀,粗燥乾枯,十二經皆實熱,陽火燒,陰將竭也。皆里證無表證。不論傷寒傳裡及諸病證見此舌者,宜十全苦寒救補湯加減,不次急服。至黑斑退盡方愈。《舌鑑》指白中斑點,謂水剋火,僅能十救一二,謬甚。
白話文:
如果患者舌苔呈現白色,但其中夾雜著黑色小點,且仍然伴隨著表證,即使病況看起來很嚴重,也應該使用清熱解表藥物,例如連翹、焦梔、桃仁、大黃、甘草、朴硝、黃芩、竹葉、薄荷、白蜜。一旦表證退去,就應該使用調胃承氣湯來調理脾胃。
如果舌苔是白色,但佈滿黑色斑點,就像可以用刮刀刮乾淨一樣,表示體內有輕微濕熱,應該使用瀉濕清熱的藥物。但如果刮不乾淨,說明舌苔底下黏膩粗糙,乾燥枯燥,十二經脈都積聚著實熱,陽火旺盛,陰氣快要耗竭,這屬於里證,沒有表證。無論是傷寒傳裡還是其他疾病出現這種舌苔,都應該服用十全苦寒救補湯加減,不可延誤服用。等到黑色斑點完全消失才算痊癒。《舌鑑》認為白色舌苔中出現黑點代表水克火,只能救治十分之一二,這種說法太過誇張。
白苔黑刺舌(第十七)
圖說:白苔上滿生黑芒刺。
《舌鑑》:白苔中生滿乾黑芒刺。乃少陽不解,熱鬱陽明府也。其症不惡寒反惡熱,脈實者有宿食,大柴胡湯加芒硝急下。然亦多危證也。
《辨正》:白苔滿黑干刺舌,如刮之黑刺即淨,光潤不幹,口渴而消水不多,身灼熱,欲剝衣滾地者,在雜病為真寒假熱之裡證,甘溫除大熱法加減,甘溫救補湯治之愈。若刮之不淨,乾燥粗澀,乃十二經皆熱極,不獨傷寒傳陽明裡證,始有此舌也。《舌鑑》謂其證不惡寒而惡熱者,大柴胡湯加芒硝急下之。
遵《傷寒舌鑑》不錯。今人感於時書,偏說謂芒硝等藥不可輕服,見有此舌,不敢急投,或限以一日一劑,誤人多矣。能辨舌利害者,凡各病里證見此舌,即以十全苦寒救補湯,(生石膏、知母、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大黃、芒硝、川樸、枳實、犀角,)不次急救,服至黑刺退淨為止。履險不必如夷。
白話文:
【白苔黑刺舌】(第十七)
圖解:舌頭上覆蓋著白色苔蘚,並且長滿了黑色的尖刺。
《舌鑑》:當舌頭上覆蓋著一片白色的苔蘚,同時又布滿了乾燥的黑色尖刺,這通常是少陽經氣未解,熱邪在陽明經府積聚的徵兆。病人常會出現不畏寒反而畏熱的情況,脈象強實則表示有宿食,此時應使用大柴胡湯加上芒硝迅速排便。然而這種情況往往伴隨著危險的症狀。
《辨正》:當舌頭上覆蓋著滿布的白色苔蘚和乾燥的黑色尖刺,如果用刀颳去這些黑色尖刺後,舌頭表面變得光潤而不乾燥,患者口渴但飲水量不多,身體發熱,想要把衣服都脫掉在地上躺著,這在各種疾病中可能是由於真寒假熱所導致的內證,應該使用甘溫除大熱的方法進行治療,並服用甘溫救補湯來療癒。如果颳去這些黑色尖刺後,舌頭仍然乾燥粗糙,那麼這可能意味著十二經絡都受到了極度的熱毒侵襲,不僅是傷寒傳到陽明經的內證,才會出現這種舌像。《舌鑑》指出,當病人不畏寒反而畏熱時,應當使用大柴胡湯加上芒硝迅速排便。
遵循《傷寒舌鑑》的指導不會出錯。現在很多人對時下的醫學書籍有偏見,認為芒硝等藥物不能輕易服用,看到這種舌像時不敢立即投藥,甚至限制每天只服一劑藥,這樣誤導他人的人太多了。能夠辨識舌像的嚴重性的人,對於各種疾病的內證出現這種舌像時,可以使用十全苦寒救補湯,(生石膏、知母、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大黃、芒硝、川樸、枳實、犀角),不需等待,立刻急救,直到黑色尖刺全部退去為止。在危險的情況下,我們必須勇敢地應對。
白苔尖灰刺舌(第十八)
圖說:白滑苔尖微黃,而有灰刺(圖上白苔下多一黃字)。
《舌鑑》:夾食傷寒,胃冷膈熱。脈長者,小承氣加黃芩、淡豉。脈弦者死。
《辨正》:如濕潤,刮之即淨者,真寒假熱也。表裡證均有,宜辛溫燥濕。若干厚刮不淨者,是脾胃為濕熱所困,心肺熱極,里證也,宜苦寒藥。若傷寒見此舌而乾厚者,亦邪熱入里,熱逼心肺矣。不必論脈之長短,即用大承氣湯,不次即下,以灰刺退淨為止,十不失一。若服藥限於一日一劑,則非救急之法。
《舌鑑》指為陽明兼少陽舌,脈弦數者死。拘定舊法,不能急瀉裡熱,宜其死也。(《脈理正義》云:舌見白苔,尖微有刺者,此少陽陽明也。表未罷者,柴葛湯;表已罷者,承氣下之。津潤者生,乾枯者死。)
白話文:
白苔尖灰刺舌(第十八)
圖說: 白色的舌苔表面光滑,舌尖微微泛黃,並且出現灰色的刺狀突起(圖中白苔下方多一個黃字)。
《舌鑑》: 這代表患者夾食傷寒,胃部寒冷,但膈膜卻有熱症。脈象長者,應服用小承氣湯並加入黃芩、淡豉。脈象弦者,則預後不佳。
《辨正》: 如果舌苔濕潤,刮一下就乾淨,這是假熱,其實是真寒。表證和裡證都可能出現這種舌苔,宜用辛溫燥濕的藥物。若舌苔厚重,刮不乾淨,表示脾胃被濕熱困擾,心肺熱氣極盛,屬於裡證,宜用苦寒藥物。如果傷寒患者出現這種舌苔,而且舌苔乾厚,表示邪熱已經入侵到裡,熱氣逼迫心肺,不論脈象長短,應立即服用大承氣湯,不限次數地服用,直到灰刺消失為止,十個病人至少能救活九個。如果每天只服用一次藥物,就無法達到救急的效果。
《舌鑑》 指出這是陽明經兼少陽經的舌象,脈象弦數者死亡。拘泥於舊的治療方法,不能及時瀉去裡熱,所以患者才會死亡。(《脈理正義》中記載:舌苔白,舌尖微微有刺,這是少陽經和陽明經的病症。如果表證未消失,應服用柴葛湯;如果表證已消失,就應該用承氣湯瀉下。舌苔濕潤者可存活,舌苔乾燥者死亡。)
白苔尖中灰根黃舌(第十九)
圖說:全舌苔白,尖中兼灰,根黃色。
《舌鑑》:此太陽經濕熱並於陽明也。舌根黃潤,面黃、目黃、小便黃,宜茵陳蒿湯加淡豆豉、紫背浮萍。
《辨正》:此舌太陽經濕熱並於陽明也。如根黃色間白,目黃、小便黃者,宜茵陳蒿湯加減。如《舌鑑》之說是也。
白苔雙灰舌(第二十)
圖說:全舌白苔,雙路灰色。
《舌鑑》:此傷寒夾冷食舌,七八日後見此舌,而有津者可治。枳實理中湯,(一本理中、四逆選用,)加淡豉、蔥白。無津者不治。如干厚見里證者下之,得瀉後次日灰色去者生。
白話文:
白苔尖中灰根黃舌 (第十九)
圖說: 舌頭上覆蓋著一層白色的苔,舌尖部分夾雜著灰色,舌根呈現黃色。
《舌鑑》: 這是太陽經的濕熱之氣與陽明經的熱氣相合的表現。舌根黃潤,臉色發黃、眼睛發黃、小便發黃,建議服用茵陳蒿湯,加入淡豆豉和紫背浮萍。
《辨正》: 這表示太陽經的濕熱之氣與陽明經的熱氣相合。如果舌根呈現黃色夾雜著白色,眼睛發黃、小便發黃,就應該服用茵陳蒿湯並做適當調整。這與《舌鑑》所述相同。
白苔雙灰舌 (第二十)
圖說: 舌頭上覆蓋著一層白色的苔,舌頭兩側出現兩條灰色的線。
《舌鑑》: 這是傷寒病患者誤食寒涼食物導致的,在發病七、八天後出現這種舌象,且有津液者可以治療。可以使用枳實理中湯(或是理中湯、四逆湯擇一使用),加入淡豆豉和蔥白。如果沒有津液,則無法治療。如果舌苔厚實,且見里證(指病邪深入內臟)者,應該使用下瀉之法。瀉下後第二天,灰色舌苔消失,則可痊癒。
《辨正》:白苔雙灰舌,如潤滑一刮即亮淨者,中寒鬱滯也,宜薑、桂、附、厚朴、春砂、香附等藥。如干厚無津、刮不淨者,乃傷寒化火、鬱熱攻裡也,宜大承氣急下,灰色退淨乃愈。《舌鑑》云「無津者不治」,非也。
白苔尖紅舌(第二十一)
圖說:滿舌白苔,而尖色鮮紅。
《舌鑑》:此乃熱邪內盛而復感客寒入少陽經也。小柴胡湯加淡豆豉。
《辨正》:若舌根白,舌尖紅,濕漸化熱,余濕猶滯,宜辛泄佐清熱,如蔻仁、半夏、豆卷、連翹、菖蒲、焦梔子、綠豆衣、六一散。若舌邊尖紅、中心燥白,乃上焦氣分無形之熱,其邪不在血分。切勿妄投滋膩血分之藥,宜輕清涼解為治。
白話文:
舌頭上覆蓋著白色苔,舌頭兩側呈灰白色,並且感覺滑潤,輕輕刮一下就變得乾淨明亮,這是體內寒氣鬱結導致的,可以用生薑、桂枝、附子、厚朴、春砂仁、香附等藥物來治療。如果舌苔乾燥厚實,沒有津液,刮也刮不乾淨,這是傷寒轉化成熱症,熱氣侵犯到內部的表現,需要用大承氣湯快速瀉下,等到灰色退去就痊癒了。古書《舌鑑》說“沒有津液的人就無藥可救”,這是不正確的。
舌頭上覆蓋著白色苔,舌尖卻鮮紅色,這是熱邪在體內蓄積,又受到寒邪入侵少陽經的表現。可以用小柴胡湯加入淡豆豉來治療。
如果舌根是白色的,舌尖是紅色的,濕氣逐漸轉化成熱氣,但殘留的濕氣仍然存在,可以用辛味發散藥物輔助清熱藥物來治療,例如肉蔻仁、半夏、豆卷、連翹、菖蒲、焦梔子、綠豆衣、六一散等。如果舌頭兩側和舌尖是紅色的,而舌頭中心是乾燥的白色,這是上焦氣分無形的熱氣,病邪不在血液中。切忌使用滋補血分的藥物,應該用輕清涼解的藥物來治療。
白苔中紅舌(第二十二)
圖說:白苔舌中輪紅,尖亦兼白。
《舌鑑》:此太陽經初傷寒邪之舌。乃元津內虧,亦有少陽受寒、經血素虛而鬱熱俱不能解者,均宜小柴胡湯去半夏加淡豆豉。(又云:有汗者解肌,無汗者發汗。)
《辨正》:白苔中紅舌,太陽經初傳也。無汗發汗,有汗解肌。亦有在少陽者,小柴胡湯加減治之。《舌鑑》之說是也。
白苔尖紅根舌(第二十三)
圖說:舌尖苔白,根里紅潤。
《舌鑑》:此邪居半表半裡。經血內虧,而鬱熱不解,小柴胡湯去半夏加淡豆豉。
《辨正》:白尖紅根舌,邪在半表半裡也。其症寒熱往來,耳聾口苦,腳痛,脈浮弦,小柴胡湯和解之。《舌鑑》之說是也。
白話文:
白苔中紅舌,指舌苔呈白色,舌頭中間部分發紅,舌尖也可能帶白。這代表太陽經受寒邪初期的症狀,可能是元氣不足導致津液虧損,或是少陽經受寒、經血虛弱,鬱熱無法消散,可以用小柴胡湯去除半夏,加入淡豆豉來治療。若患者有汗,則需解肌散寒;若無汗,則需發汗驅寒。
白苔尖紅根舌,指舌尖覆蓋白苔,舌根卻呈現紅色。這代表病邪處於半表半裡,經血不足,鬱熱未消,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去除半夏,加入淡豆豉來治療。這種舌象的症狀通常表現為寒熱交替,耳鳴、口苦、腿痛,脈象浮弦,可以用小柴胡湯來調和解表。
根白苔尖紅舌(第二十四)
圖說:舌尖紅,根苔白厚,與二十一舌不同。
《舌鑑》:此表邪不解而遏熱不化,故惡寒、身熱、頭疼者汗之。不惡寒,身熱煩渴者,此邪在太陽之裡,五苓散主之。
《辨正》:舌紅尖是本色,白苔為表邪(白浮薄滑者)。如惡寒、頭痛、身熱,宜汗之;不惡寒,身熱、頭痛、煩躁者,太陽表證也,宜五苓散兩解之。《舌鑑》尚是。若表證初起,往往不顯於舌;若白苔厚膩,則又為裡熱證也。(薛生白雲:舌根白,舌尖紅,為濕漸化熱之兆。)
白尖中紅根黑舌(第二十五)
圖說:舌尖中心紅,舌根灰黑。
白話文:
舌尖紅,舌根白厚,跟第二十一種舌頭不同。
這種舌頭代表表邪未解,熱氣不散,所以會有惡寒、發熱、頭痛,應該要讓病人出汗。如果沒有惡寒,只是發熱口渴,代表邪氣在太陽經裡,可以用五苓散治療。
舌尖紅是本來的顏色,白苔是表邪造成的(白苔薄而滑的才是表邪)。如果出現惡寒、頭痛、發熱,應該讓病人出汗;如果沒有惡寒,只是發熱、頭痛、煩躁,就是太陽表證,可以用五苓散治療。這跟《舌鑑》的說法一致。如果表證剛開始,舌頭上可能看不出來;如果白苔厚膩,就是裡熱證。薛生白說:舌根白、舌尖紅,代表濕氣逐漸化熱的徵兆。
舌尖和舌頭中間是紅的,舌根是灰黑色的。
《舌鑑》:為少陽邪熱傳府,熱極而傷冷飲也。如水停、津液固結而渴者,五苓散;自汗而渴者,白虎湯;下痢而渴者,解毒湯;如黑根多,白尖少、中不,甚紅者難治。
《辨正》:白尖中紅黑根舌,如舌尖白,而根灰黑少者,乃少陽邪熱傳腑,熱極而傷冷飲也。照《舌鑑》治法甚是。若黑根多,白尖少中鮮紅或不甚紅而乾澀者,宜大承氣湯。不次急投,黑根退淨乃愈。
白苔弦淡紅舌(第二十六,無圖)
圖說:全舌白苔,邊沿淡紅。
《舌鑑》:白苔薄白沿紅,在表證為邪初入里,丹田有熱,胸中有寒,乃少陽半表半裡證。宜小柴胡湯、梔子豉湯。
白話文:
舌頭上如果出現少陽邪熱傳到腑部的症狀,熱氣過盛又喝了冰涼的飲料,就會出現舌尖白而舌根灰黑的情況。這時可以用五苓散治療水停、津液凝結而引起的口渴;白虎湯治療自汗口渴;解毒湯治療下痢口渴。如果舌頭根部黑多,舌尖白少,中間顏色不均勻,並且又很紅,就比較難治。
舌頭上如果出現舌尖白、舌根灰黑少的情況,就是少陽邪熱傳到腑部,熱氣過盛又喝了冰涼的飲料。這種情況按照《舌鑑》的治療方法就很合適。如果舌根部黑多,舌尖白少,中間顏色鮮紅或不很紅,並且又乾澀,就應該用大承氣湯治療。不要猶豫,馬上使用,等到舌根部的黑色退去就痊癒了。
整條舌頭都覆蓋著薄薄的白苔,舌頭邊緣呈現淡紅色。
舌頭上出現薄薄的白苔,邊緣呈淡紅色,屬於表證邪氣初入裡,丹田有熱,胸中有寒,這是少陽半表半裡證。應該用小柴胡湯或梔子豉湯治療。
《辨正》:《舌鑑》治法甚善。凡邪在半表半裡者,多宜散表防里。若里證見此舌,(白苔一刮即光淨者,)乃寒結脾胃也,宜理中湯。
白苔紅點舌(第二十七)
圖說:白苔滿布不滑,中有硃砂紅點。
《舌鑑》:此暑疫失解,抑鬱心陽,故見此舌,宜青蒿石斛飲汗之。痧疫舌亦如之,脈芤澀有別,宜清涼至實飲。
《辨正》:此舌暑熱入營、表邪未解,宜清營熱、泄暑邪。
純熟白苔舌(第二十八,無圖)
圖說:白苔老極,如煮熟相似,到底不變,厚如物裹舌者。
白話文:
《舌鑑》的治療方法很好。一般來說,邪氣在半表半裡的時候,多半適合散表防裡。如果裡證出現這種舌頭(白苔一刮就乾淨),就是寒氣凝結在脾胃,應該服用理中湯。
白苔紅點舌(第二十七)
圖說:舌苔滿布,不滑,中間有硃砂紅點。
《舌鑑》:這是暑疫沒有完全消退,心陽受到抑制,所以出現這種舌頭,應該用青蒿石斛飲發汗治療。痧疫的舌頭也跟這個很像,但脈象不同,脈象細澀,應該用清涼至實飲治療。
《辨正》:這種舌頭是暑熱侵入營氣,表邪還沒有消退,應該清熱解毒,去除暑邪。
純熟白苔舌(第二十八,無圖)
圖說:舌苔非常老,像是煮熟了一樣,完全不變,厚得像用東西包裹著舌頭。
《舌鑑》:此舌多心氣絕,而肺之真臟色見也。因食瓜果冰水冷物,胃氣先傷,陽氣不得發越所致,為必死之候。急用枳實理中,間有生者。
《辨正》:純熟白舌,乃氣血兩虛,臟腑皆寒極也。宜十全甘溫救補湯加薑、附、桂,不次急投,至白色生活(轉為淡紅)乃愈。若用藥遲疑,虛寒過度急難治。傷寒證無此舌。如《舌鑑》謂冷食停滯,用枳實理中湯,必致十無一生,所見多矣。
遍白舌(第二十九,無圖)
圖說:全舌光白無苔。
《舌鑑》:全舌光白為虛寒也,如淡白兼微紅無苔,則無病人也。若瘟疫見此舌,則舌上必有煙霧白色蓋滿,而有惡寒發熱、胸脘不清或嘔吐,頭痛身痛,日晡煩熱,口臭難聞等症。宜以十全苦寒救補湯急救之,非表證也。《舌鑑》云:疫邪在表,用達原飲,(檳榔、川樸、草果仁、知母、白芍、黃芩各一錢,生甘草八分,)二劑安者。或是白滑苔舌則可,否則謬。
白話文:
舌头呈现白色,代表心气衰竭,肺部的真实颜色显露出来。这是因为食用瓜果冰水等寒凉食物,伤了胃气,阳气无法散发导致,是必死无疑的征兆。需紧急服用枳实理中汤,偶尔能救活。
舌头完全是白色,意味着气血两虚,脏腑极度寒冷。应该服用十全甘温救补汤,加入生姜、附子、桂枝,不分先后立即服用,等到舌头由白色转为淡红色即可痊愈。如果用药犹豫,虚寒过度就难以治疗。伤寒病没有这种舌头。就像《舌鉴》说的,冷食停滞,服用枳实理中汤,十个病人没有一个能活,这种情况我见过很多了。
遍白舌,指的是整个舌头光滑洁白,没有舌苔。
全舌光白代表虚寒。如果舌头颜色淡白,略带红色,没有舌苔,则代表身体健康。如果瘟疫患者出现这种舌头,舌头上必定有烟雾状的白色覆盖,并伴随恶寒发热、胸脘不适、呕吐、头痛、身痛、下午烦热、口臭难闻等症状。应该立即服用十全苦寒救补汤,这不是表证。《舌鉴》说:疫邪在表,应该服用达原饮,两剂服用后症状缓解。只有舌苔是白色光滑的才可以使用这种方法,否则就是错误的。
蓋辨色未明,懵然施治,而偶中者也。
白苔積粉舌(第三十)
圖說:白苔厚膩如積粉,邊沿紅者。
《舌鑑》:此瘟疫初犯膜原舌,宜達原飲。見三陽表證。隨經加柴胡、葛根、羌活,見里證加大黃。
《辨正》:吳坤安云:凡時疫初起,苔形粉白而厚,四邊紅絳者,此疫症初入膜原未歸胃腑,其勢最雄,頃刻傳變。吳又可用達原飲加引經表藥,透之達之。如兼太陽加羌活,陽明加葛根,少陽加柴胡。章虛谷云:瘟疫白苔如積粉之厚,其穢濁重也。若舌本紅絳,則邪熱為濁所閉,故當急急透解。
此五疫中之濕疫,又可主以達原飲。梁特岩云:倘舌白如積粉遍布,滑而不黃者,乃寒滯也,宜溫中行滯,表證無此舌。《舌鑑》云:邪在胃家,又三陽表證,用柴葛羌活湯,里證加大黃,俱謬。余師愚云:疫證苔如膩粉,此火極水化,誤認為寒,妄投溫燥,病反增劇,其苔愈厚,津液愈耗,水不上升,二火煎熬,變白為黑,其堅如鐵,其厚如甲,言語不清,非舌短也。宜甘露消毒飲增石膏、元參、犀、連、知、翹,加花粉等味。
白話文:
辨别舌苔颜色如果不清楚,就胡乱用药,即使偶然治好了,也是碰巧而已。
白苔厚腻如同积粉,舌头边缘发红,这是瘟疫刚开始侵犯表层,应该使用达原饮,可以治疗三阳表证。根据经脉不同,可以加入柴胡、葛根、羌活,如果出现里证,就再加入大黄。
有人说,瘟疫刚开始,舌苔呈粉白色,又厚又腻,四边发红,这是疫病刚侵入表层,还没进入胃腑,病情非常凶险,很容易发生变化。应该使用达原饮加上引经表药,把邪气透出。比如兼有太阳证就加羌活,阳明证就加葛根,少阳证就加柴胡。
还有人说,瘟疫的舌苔像积粉一样厚,说明邪气很重。如果舌头根部发红,就是邪热被浊气阻滞,必须赶紧透解。
这种白苔厚的舌象属于五疫中的湿疫,也可用达原饮治疗。
有人说,如果舌头布满白色苔,滑腻不黄,就是寒气滞留,应该温中化滞,表证不会出现这种舌苔。
还有人说,邪气在胃,又兼有三阳表证,就应该用柴葛羌活汤,里证就加黄,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。
实际上,疫病舌苔像腻粉一样,是火气太盛,水被蒸干,误以为是寒气,盲目用温燥之法,反而会加重病情。舌苔越厚,津液越耗损,水气无法上升,两股火气煎熬,就会由白变黑,又硬又厚,说话不清,不是舌头短了。应该用甘露消毒饮加石膏、元参、犀角、连翘、知母、翘摇,再加入花粉等等。
白苔燥裂舌(第三十一)
圖說:舌苔白厚,甚燥而裂。
《舌鑑》:傷寒胸中有寒,丹田有熱,所以心煩。舌白因過汗傷營,血不能上榮於舌,故滿舌無津燥裂。胃無實結上熏,故舌不黃黑也。宜小柴胡湯加芒硝微利之。脈不沉數,急宜清熱養津。
《辨正》:白苔燥裂舌。《舌鑑》用小柴胡加芒硝微利之,此說似是而非,此方罕效。白苔燥裂,多因誤服溫補,灼傷真陰所致,非傷寒過汗所致也。無黃黑色者,真陰將枯竭。舌上無津,苔已乾燥,故不能變顯他色。臟腑有逼壞處,故舌形罅裂也,治宜大承氣湯合增液湯,急下以救其陰,歷試良效。
白話文:
白苔燥裂舌(第三十一)
圖說: 舌苔白且厚,非常乾燥並且出現裂痕。
《舌鑑》: 患者患傷寒,胸中有寒氣,但丹田卻有熱氣,因此心煩意亂。舌苔發白是因為過度出汗損傷了營氣,血液無法輸送到舌頭,導致舌頭乾燥無津液而出現裂痕。由於胃中沒有積聚的食物向上熏蒸,所以舌頭沒有呈現黃色或黑色。建議使用小柴胡湯加入芒硝,稍微促進排泄。如果脈象不沉且快速,則需要緊急清熱滋陰。
《辨正》: 白苔燥裂舌。《舌鑑》使用小柴胡湯加入芒硝來治療,這種說法似乎有道理,但實際上效果不好。白苔燥裂,多半是因為誤服溫補藥物,灼傷了津液,而不是因為傷寒過度出汗造成的。舌頭沒有黃色或黑色,代表津液將要枯竭。舌頭上沒有津液,苔已經乾燥,因此無法顯現其他顏色。臟腑有損傷的地方,就會導致舌頭出現裂痕。治療應該使用大承氣湯合增液湯,緊急瀉下以救治津液,經過多次試驗,療效顯著。
白苔乾硬舌(第三十二)
圖說:白苔乾硬舌,有似砂皮,或燥如白砂。
《舌鑑》:白苔乾硬舌,一名水晶苔。凡厚白苔本能變黃色,若此苔當其白時,津液已干,燥邪雖入胃,不能變黃,宜即下之。然白苔潤澤者,邪在膜原也。邪微苔亦微。邪毒既盛,苔如積粉滿布,此時未敢遽下。而苔色不變、口渴喜飲冷者,宜服三消飲,(即達原飲加大黃、羌活、柴、葛、薑、大棗。)次早即顯黃色苔。梁氏《辨正》亦云如是。
《辨正》:石芾南云:其有初起白苔即燥如白砂者,亦名白砂苔。此溫燥之邪過重,宜速下之,佐以甘涼救液。亦有苔至黑而不燥者,或黃黑苔中,有一二條白者。或舌前雖燥,舌根苔白厚者。皆夾濕、夾痰飲之故。亦有苔雖黃色,澆薄無地質者,胃陰虛故也。
白話文:
白苔乾硬舌
(第三十二)
圖說: 白色的舌苔乾燥堅硬,看起來像砂紙,或者像乾燥的白沙。
《舌鑑》: 白苔乾硬舌,又稱為水晶苔。一般來說,厚厚的白色舌苔最終會變黃色。但如果舌苔在仍然是白色時就乾燥堅硬,說明體內的津液已經枯竭,燥邪雖然進入胃中,卻無法使舌苔變黃,應該及時服用瀉藥。然而,如果白苔潤澤,說明邪氣仍在表層,邪氣輕微,舌苔也輕微。如果邪毒已經很嚴重,舌苔像積粉一樣布滿舌面,此時還不敢立即服用瀉藥。但如果舌苔顏色不變,口渴並且喜歡喝冷飲,則應該服用三消飲(即達原飲加入大黃、羌活、柴胡、葛根、生薑、大棗),第二天早上就會出現黃色舌苔。梁氏《辨正》也說過同樣的觀點。
《辨正》: 石芾南說:如果剛開始出現白苔就乾燥如白沙,也稱為白砂苔。這說明溫燥之邪過於嚴重,應該迅速服用瀉藥,並配合甘涼藥物來滋潤津液。也有舌苔變黑但並不乾燥的情況,或者黃黑色舌苔中夾雜著一兩條白色舌苔。或者舌頭前端乾燥,而舌根苔白厚。這些都是夾雜著濕氣、痰飲的緣故。還有舌苔雖然是黃色,但薄而無根基,這是胃陰虛的表現。
珍珠白泡舌(第三十三)
圖說:舌質紅或紫。起粉白薄苔,間雜白泡如珍珠。
《舌鑑》:舌上白泡如珍珠,乃火極水化之象,較之紫赤黃黑,古人謂之芒刺者更重。宜甘露消毒飲增石膏、犀、連、元參、連翹,加花粉、銀花、金汁水之類。亦有舌見白苔,組成欄圈子者,曾見冬月傷寒嘔惡誤服白虎湯,脈伏、舌苔成圈如白豹紋,用正氣散加肉桂、丁香、炮姜,數服愈。
孕婦白苔舌(第三十四,無圖)
白話文:
舌頭顏色偏紅或紫色,表面覆蓋著薄薄的白色粉末狀苔,其中夾雜著像珍珠一樣的白色泡泡。這種情況在古籍中被認為是體內火氣過盛,水液被消耗殆盡的徵兆,比舌頭呈現紫色、紅色、黃色或黑色更加嚴重。治療應以甘露消毒飲為基礎,加入石膏、犀角、黃連、元參、連翹等清熱解毒藥,並配合花粉、銀花、金汁水等清熱涼血藥物。此外,如果舌頭上出現白色的苔,排列成圈狀,可能是因為誤服白虎湯導致的寒邪入侵,脈象沉伏,舌苔呈圈狀,猶如白豹紋。治療宜用正氣散加肉桂、丁香、炮姜等溫陽散寒藥物,服用數劑即可痊癒。
圖說:孕婦白苔,與前各條鑑別無異。然必須兼察面色。
《舌鑑》:孕婦初傷於寒,即見面赤、舌苔白滑、發熱惡寒,當微汗以解其表。如誤與涼劑,則腠理密秘,而邪氣漫無解期,甚則入里,必厥逆吐利而死。
《辨正》:孕婦傷寒白舌。初傷於寒,身熱、頭痛、無汗,兩臉鼻氣俱熱,脈浮,舌上白浮滑者,宜溫散。太陽表藥,得汗則愈。若無表邪,而有白浮滑苔,或白嫩無苔濕潤者,則裡虛寒也,宜溫中之藥。(《舌辨》云:舌白麵赤,言孕婦初傷於寒,微汗之,表解邪退則安,不然恐邪傳經。
如八九月胎受邪熱,致令不安,恐有墮墜之驚,湯內可加黃芩、白朮,保固其胎。又云:孕婦面白舌亦白,皆因傷寒四五日發熱,多食冷水瓜果冷物,致令陽極變陰,雖有煩躁,而手足厥逆,當先治厥逆為重,以溫中之藥加減治之則安;若見煩躁,用清涼則危殆矣。又一孕婦傷寒證愈,次病頭面腫大,而癰甚難禁。
余用三黃俱酒浸煮,鼠黏子、薄荷、白芷、石膏,四劑全安。)
白話文:
懷孕婦女的舌苔發白,跟其他情況的辨別方法相同,但必須額外觀察面部氣色。
懷孕初期受寒,就會出現臉色發紅、舌苔白滑、發熱怕冷的症狀,應該用微汗法來解除表症。如果誤用涼性藥物,就會堵塞毛孔,導致寒邪無法排出,嚴重的話會入裡,最終導致昏厥、嘔吐、腹瀉而亡。
懷孕期間傷寒出現白舌,初期受寒,身體發熱、頭痛、不出汗,臉頰和鼻頭都發熱,脈搏浮,舌頭上白苔浮滑,應該使用溫散的藥物。太陽經表面的藥物,出汗後就能痊癒。如果沒有表症,但有白苔浮滑或白嫩無苔濕潤的情況,那就是內虛寒,應該用溫中藥物治療。《舌辨》中說:舌頭發白、臉色發紅,說明孕婦初期受寒,用微汗法治療,表症解除,寒邪退去就會安好,否則寒邪會沿經絡傳播。
如果在八九月懷孕期間受到暑熱侵襲,導致胎兒不安,擔心會流產,藥方中可以加入黃芩、白朮,來保固胎兒。此外,《舌辨》還提到:孕婦面部發白、舌頭也發白,都是因為傷寒發熱四五天,吃了很多冷水、瓜果、冷食,導致陽氣衰竭變成陰氣,雖然有煩躁,但四肢厥冷,應該先治療厥冷,用溫中藥物加減治療就會好轉;如果出現煩躁,就用清涼藥物治療,就會非常危險。還有一個案例是,孕婦傷寒症狀治癒後,接著臉部和頭部腫大,長了瘡,很難控制。
我用三黃連酒浸煮,加上鼠黏子、薄荷、白芷、石膏,四劑藥之後就完全康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