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二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7)

1. 第二節 瓣暈

苔起瓣暈,由臟腑實火熏蒸,見於溫濕瘟疫等病為多。瓣則黑色為多,暈則灰黑為多。瓣則一二瓣尚輕,三四瓣已重,六七瓣極重而難治。《石室秘錄》云:凡舌見黃苔而隔一瓣一瓣者,乃邪濕已入大腸,即用大黃、茵陳下之。若舌黃而澀,中有花瓣形者,熱入胃府,邪毒甚也。

石頑云:極黃而瓣裂者,為胃液乾涸,宜增液湯即下之。亦有黑苔生芒刺及燥裂紋隔瓣者,先用青布蘸薄荷湯拭潤,以生薑切平擦之,撅去隔瓣,看下瓣底,舌質紅者可治,宜即下之,若舌質俱黑為不治矣。舌黑腐爛者,心腎俱絕,更不治。暈則一暈尚輕,二暈則重,三暈必死。

亦有橫紋二三層者,與此相同,宜急瀉火解毒,急下存陰,服至灰暈紋退淨,則氣津血液漸復可愈。凡灰色苔起深黑重暈者,溫熱疫毒傳遍三陰也。熱毒傳內一次,舌增灰暈一層,最危之證,急用涼膈散、大承氣湯等下之。凡舌有純灰色,中間獨兩暈黑者,亦瘟疫熱毒將入腎也。

亦有舌根淡紅,中有紅暈一圈,而弦又純黑者,乃心包絡蘊熱,後受邪火,二火相逼,故現此舌,宜即下之。亦有舌邊黑暈二重而中心紅者,乃陽明熱毒傳厥陰心包,亦當急下。若舌苔上見圓暈,分二三色者,乃燥熱內結,燥糞不下之候,其證必險。

白話文:

在這一節中,我們探討的是「瓣暈」這種病症。這通常是由於體內臟腑產生的旺盛火氣導致的,常見於溫熱、濕熱或瘟疫等疾病。瓣暈中的瓣多呈現黑色,暈則傾向於灰黑。瓣的數量也能反映病情的嚴重程度,一二瓣算是輕微,三四瓣就表示病情加重,如果出現六七瓣,那病情就非常嚴重且難以治療了。

根據《石室祕錄》記載,如果舌頭上有黃苔且分隔成一瓣一瓣的,這代表邪濕已經進入大腸,應該使用大黃和茵陳來進行排泄。若舌頭黃色且表面粗糙,中央部分像花瓣一樣,這表示熱毒已經侵入胃部,病情相當嚴重。

石頑提到,當舌苔極黃且裂開時,這表示胃部的液體已經枯竭,應該使用增液湯來治療並進行排泄。另外,如果舌苔是黑色,而且有芒刺、乾燥裂紋和瓣狀分隔,可以先用沾了薄荷湯的青布擦拭舌頭,再用切平的薑片刮除瓣狀分隔,檢查其下方的舌頭顏色。如果舌質仍保持紅色,仍有治療的可能性,應立即進行排泄。然而,如果舌質全部變黑,那就是無法救治的病況了。舌頭如果出現黑色腐爛的情況,表示心臟和腎臟功能都已衰竭,無法再進行治療。

對於舌頭上的暈,一個暈算輕微,兩個暈則較重,三個暈就是致命的信號了。如果舌頭上有二到三個橫紋,情況和瓣暈相似,應該立即進行降火排毒,並服用藥物直到灰黑的暈紋完全消失,這樣才能逐漸恢復健康。

總的來說,當舌苔呈現深黑色且伴有厚重灰暈,這代表溫熱和疫毒已經擴散到三陰經脈,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病症。每次熱毒傳入體內,舌頭上的灰暈就會增加一層,必須立即使用涼膈散或大承氣湯等藥物來進行排泄。如果舌頭完全是灰色,中間只有兩個黑色的暈,這表示瘟疫熱毒即將侵入腎臟。

此外,如果舌根呈淡紅色,中央有一圈紅暈,但舌體其他部分卻是純黑色,這表示心包絡有熱毒,受到邪火的影響,兩種火氣相互逼迫,因此才會出現這樣的舌象,應立即進行排泄。如果舌邊緣有兩層黑色的暈,而中央部分是紅色,這表示陽明熱毒已經傳入厥陰心包,同樣需要立即進行排泄。如果舌苔上出現圓形的暈,且顏色分為兩三種,這表示體內有燥熱結聚,可能有乾燥的大便無法排出,這種情況非常危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