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三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4)

1. 第四節 陰陽

凡察舌以手拭舌,滑而軟者,病屬陰;粗而燥者,病屬陽。陰虛陽盛者,其舌必乾;陽虛陰盛者,其舌必滑。陰虛陽盛而大旺者,其舌必乾而燥;陽虛陰盛而大衰者,其舌必滑而濕。舌苔有剝落不生者,為心陰不足,心陽有餘,或胃陰將涸。舌無苔結成干赤光皮,似煨熟豬腎,乃陽中伏陰也。

凡舌無苔,有因誤下,濕陷於裡,阻遏氣機,使命門之真陽不得上達蒸騰腐化,而反無苔也。

白話文:

觀察舌頭時,用手輕輕擦拭舌面,如果舌頭表面光滑柔軟,就屬於陰性疾病;如果舌頭表面粗糙乾燥,就屬於陽性疾病。陰虛陽盛的人,舌頭一定會乾燥;陽虛陰盛的人,舌頭一定會滑潤。陰虛陽盛且陽氣旺盛的人,舌頭會乾燥且粗糙;陽虛陰盛且陰氣衰竭的人,舌頭會滑潤且濕潤。如果舌苔脫落而不生長,代表心陰不足、心陽有餘,或者胃陰將要耗竭。舌頭沒有舌苔,呈現乾燥紅赤光滑,像煨熟的豬腎一樣,這是陽氣中蘊藏陰氣的表現。

如果舌頭沒有舌苔,可能是因為誤服瀉藥,導致濕氣停滯於內,阻礙氣機運行,使得命門的真陽無法上升蒸騰腐化,而導致舌頭沒有舌苔。

2. 第五節 順逆

舌苔有由白而黃,由黃而黑者順證也。有由白而灰,由灰而黑,不由黃轉黑者,此謂之黑陷苔,逆證也。此因誤用溫燥之藥過多之故,難得挽救。其由黃而黑者,乃陽明熱結之故,潤下得法,胃腑炭氣得以外出也,故曰順證也。若黃轉黑枯者,真陰將絕也。《遵經》云:舌上有苔者,必自潤而燥,自滑而澀,由白而黃,由黃而黑,甚至焦枯,或生芒刺,此用藥不當,邪氣傳裡由淺入深之逆證也。劉吉人云:苔黃為正,白次之。

無論何證,若用藥當,皆由白而黃,由黃而退,由退而復生新薄白苔,此為全愈,順象也。若用藥不當,則由黃而白,由白而灰,由灰而黑,由活變死苔,此逆象也。若驟退驟無,不由漸而退,此陷象也。如夏月人病黑苔,是時氣與邪火內外炎爍,尚有可生。如冬月黑苔厚刺,正不勝邪,必難治也。

白話文:

舌苔顏色變化,由白轉黃、由黃轉黑,是順應病情的變化,屬於正常的病程。但若由白轉灰、由灰轉黑,沒有經過黃色階段,則稱為“黑陷苔”,屬於逆轉病情,這是因為誤用溫燥藥物過多,很難挽救。

舌苔由黃轉黑,是陽明經熱氣鬱結所致,用潤下藥物治療,讓胃腑的濁氣排出,屬於順應病情。但如果黃色轉為黑色且乾燥,則代表真陰將要耗盡。

古籍《遵經》中記載,舌苔的變化,會從潤滑轉為乾燥,從光滑轉為粗糙,由白色轉為黃色,由黃色轉為黑色,甚至出現焦枯、長出芒刺,這些都是用藥不當,邪氣由淺入深,逆轉病情的徵兆。

醫家劉吉人認為,舌苔呈黃色為正,白色次之。

不論是什麼病情,如果用藥得當,舌苔會由白轉黃,由黃轉淡,最後重新生出薄薄的白苔,這表示完全康復,屬於順應病情的變化。但如果用藥不當,舌苔會由黃轉白、由白轉灰、由灰轉黑,從活苔變為死苔,這屬於逆轉病情。如果舌苔突然消失,沒有逐漸退去,則稱為“陷象”。

夏季患者出現黑苔,雖然是時氣炎熱,邪火內外交攻,但還有可治之機。但若是在冬季出現黑色厚實且帶有芒刺的舌苔,則代表正氣不足,邪氣過盛,很難治療。

若傷寒初起二三日即見黑苔,心腎之氣敗絕,內臟真色外現。又如舌全黑而不見赤色者,是水來滅火,皆必死之證。若白苔中心漸漸黑者,乃邪熱傳裡,紅色上漸漸有黑心者,乃濕熱溫疫傳變,壞病將至也。大抵尖黑猶輕,根黑最重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傷寒剛開始發病兩三天就出現黑苔,說明心腎之氣已經衰竭,內臟的真色外露。再比如舌頭完全是黑色的,沒有紅色部分,這是因為水來滅火,都是必死無疑的徵兆。

如果白苔的中心逐漸變成黑色,說明邪熱深入體內。如果紅色舌苔上漸漸出現黑心,說明濕熱溫疫正在傳變,病情將會加重。

總的來說,舌苔尖端發黑還算輕,舌苔根部發黑則非常嚴重。

3. 第六節 生死

生死之決於脈者,前賢垂訓明且備矣,然驗之於舌,則尤顯而易見也。茲將舌所經驗之危症,匯錄於下。

唇青舌黑如去膜豬腰者,為亡津液不治之症也。舌如鏡面者、(《舌鑑》云:舌色紅光滑,柔嫩無津者是也。良由汗下太過,元津耗傷,宜大劑生脈散救之,尚可復生也。)舌如硃紅柿者、舌糙刺如砂皮而乾枯燥裂者、舌斂束如荔子殼而絕無津液者、舌如烘糕者、舌本強直轉動不活、而語言蹇澀者,以上危候也。然危候雖見,而執診者胸有灼見虛實寒熱之綱領,猶可生也。

如舌見白苔如雪花片者,脾冷而閉也;若全舌竟無苔,久病胃氣絕也;如舌因誤服芩連,而現人字紋者,如舌卷而囊縮者。以上各證,見一必死,然敗象雖見,凡吾輩亦宜百不一治之證,當作萬有一生之望,竭力挽救。修短雖有定數,然返之吾心,可告無罪也。

白話文:

古人早就明白脈象能判斷生死,但觀察舌頭更直觀易懂。以下列舉一些舌頭出現的危急徵兆:

嘴唇發青,舌頭黑如去皮豬腎,代表津液耗竭,無救之症。舌頭像鏡面般光滑,沒有津液,說明汗出太多損傷元氣,必須用大量生脈散來救治,才可能活命。舌頭像紅柿子一樣,或者表面粗糙像砂紙般乾枯裂開,或者舌頭收縮像荔枝殼一樣,沒有絲毫津液,或者舌頭像烘烤過的糕餅,或者舌頭根部僵硬無法靈活轉動,說話困難,這些都是極度危險的徵兆。

雖然出現這些危急徵兆,但只要醫生有經驗,能辨別虛實寒熱,還是有救治的機會。

例如,舌苔像雪花片一樣的白,代表脾胃虛寒閉塞;如果舌頭上完全沒有苔,說明久病胃氣全無;如果誤服黃芩黃連導致舌頭出現人字紋,或者舌頭捲縮,這些都是必死的徵兆。雖然病情嚴重,但我們仍然要盡力搶救,即使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,也要竭盡全力,不留遺憾。即使命中注定壽命有限,只要盡心盡力,也能問心無愧。

其他如舌忽變棕黑色者,熱病將死也;舌焦乾黑而脈代者,死證也;疳病耳邊有青脈,舌上有焦點者不治也;疳病口渴,飲水不止,舌黑者死證也;舌見藍色者,肺氣傷也,微可治,深必死;舌短卷痿軟枯小者危;舌淡灰轉黑,淡紫轉藍,邪毒攻心已甚,而傷腐脾胃者,危不治;舌黑爛而頻欲齧,必爛至根而死;舌底乾燥,不拘苔色,黃白如豆腐渣者,或如齧碎飯子者皆死,此俗名飯花苔;舌與滿口生白衣如黴苔,或生糜點,胃體腐敗也多死;舌乾晦枯痿而無神者必死;舌絳無苔,乾枯細長,而有直紋透舌尖者,心氣內絕也;舌燥苔黃中黑通尖,利下臭水者,胃腸腐敗也,十不救一;舌㿠白兼青,此中焦生氣已絕也多死;若孕婦面舌俱青,母子俱死;舌黃,全舌見薑黃色苔,及淡松花舌苔,皆津枯液涸而冷,陽衰胃敗之徵,亦多不治;舌邊缺陷如鋸齒者,內臟已虛憊,亦不治也。

白話文:

舌頭突然變成棕黑色,代表熱病將要致命;舌頭又乾又黑,脈搏微弱無力,就是死症;患有疳病的人,耳邊出現青色血管,舌頭上有焦黑斑點,也無藥可救;疳病患者口渴,不停喝水,舌頭發黑,也是死症;舌頭呈現藍色,表示肺氣受損,輕微的可以治療,嚴重則必死無疑;舌頭短小萎縮,軟弱枯乾,情況就很危險;舌頭顏色由淡灰色轉為黑色,或由淡紫色轉為藍色,表示邪毒入侵心臟,損傷脾胃,情況十分危急,難以治療;舌頭發黑腐爛,並且不斷想咬,最終會腐爛至根部而死亡;舌頭底部乾燥,不論舌苔顏色,呈現黃白色豆腐渣樣,或像咬碎的飯粒,都是死症,俗稱飯花苔;舌頭和口腔內長滿白色黴苔,或有糜爛斑點,表示胃部腐敗,多半會死亡;舌頭乾燥晦暗,枯萎無神,必死無疑;舌頭紅色無苔,乾燥枯萎細長,並且有直紋穿透舌尖,表示心氣耗盡;舌頭乾燥,舌苔黃色中帶黑色,並延伸至舌尖,排泄臭水,代表胃腸腐敗,十個病人中只有一個人能活下來;舌頭上出現白色和青色的斑點,表示中焦陽氣已絕,多半會死亡;孕婦面部和舌頭都呈現青色,母子都會死亡;舌頭發黃,整條舌頭都覆蓋薑黃色舌苔,或是淡黃色的松花色舌苔,都是津液枯竭,陽氣衰敗,胃部虛弱的徵兆,也多半難以治療;舌頭邊緣出現缺損,像鋸齒一樣,表示內臟已經虛弱無力,也無法治療。

4. 第二十章 舌病證治之鑑別

《千金方》云:舌重十兩,長七寸,廣兩寸半,善用機衡能調五味。《遵經》云:手少陰通舌本,足少陰挾舌本,足厥陰絡舌本,足太陰連舌本散舌下。舌本在下,舌尖在上,舌中為內,舌邊為外。左病應左,右病應右。舌膜由三焦腠理直達胃腸,舌本由經絡直通心脾腎。

故凡舌之偶生疾患,如腫、瘡、疔、癰、重、木、疔、菌、黃、衄,及二強、暗、瘲、痹、麻、齧、短等病,皆由臟腑鳳毒邪熱搏於血氣,隨其虛實發現於舌著而生病。猶當分其舌之體質病與舌之功用病為二種。

如心脾熱壅為腫舌;舌根粗大木悶而硬為木舌;舌根腫脹為重舌;風濕相搏則舌生瘡,或為癰;脾熱則生黃;心火上炎則生疔,或生菌;肝壅則出血,為舌衄;惟舌斷由於外傷,非發自內也,此皆舌之體質病也。余如心之本脈繫於舌根,脾之絡脈繫於舌旁,故主舌強、舌縱;肝脈循陰器,絡舌本,故為舌痹、舌麻、舌短;七情氣鬱,則舌不能言為舌喑;少陰厥氣逆上為齧舌。此皆舌之功用病也。

茲條舉兩類於後。

白話文:

《千金方》說:舌頭重十兩,長七寸,寬兩寸半,善於運用機制平衡,能調節五種味道。

《遵經》說:手少陰經脈通達舌根,足少陰經脈挾持舌根,足厥陰經脈連接舌根,足太陰經脈連接舌根並散佈到舌下。

舌根在下方,舌尖在上,舌頭中間是內側,舌頭邊緣是外側。

左側疾病反映在左側舌頭,右側疾病反映在右側舌頭。

舌頭表面的舌苔是由三焦經脈的腠理直通胃腸,舌根是由經脈直通心、脾、腎。

因此,舌頭上偶爾出現的疾病,例如腫脹、瘡、疔、癰、重舌、木舌、疔瘡、菌痢、舌苔發黃、舌衄,以及舌強、舌喑、舌痺、舌麻、舌齧、舌短等病,都是因為臟腑中的風邪毒邪熱氣與血氣相互搏鬥,隨著人體虛實的不同而表現在舌頭上,導致生病。

應該將舌頭的疾病分為兩種:

一種是舌頭本身的病變,例如:

  • 心脾積熱導致舌頭腫脹。
  • 舌根粗大,木質般僵硬,稱為木舌。
  • 舌根腫脹,稱為重舌。
  • 風濕相互搏鬥,導致舌頭生瘡或長癰。
  • 脾熱導致舌苔發黃。
  • 心火上炎導致生疔瘡或菌痢。
  • 肝氣鬱結導致舌頭出血,稱為舌衄。
  • 舌頭斷裂,一般是由於外傷導致,並非內因引起的。

另一種是舌頭功能的病變,例如:

  • 心臟的本脈連接到舌根,脾臟的絡脈連接到舌頭兩側,因此主導舌頭強硬、舌頭伸長。
  • 肝臟的經脈循行於陰器,連接到舌根,因此導致舌頭痺麻、舌頭短縮。
  • 七情氣鬱,導致舌頭不能說話,稱為舌喑。
  • 少陰經氣逆上,導致舌頭咬舌,稱為舌齧。

這些都是舌頭功能的病變。

5. (甲)舌之體質病

第一節,腫舌

舌腫一症,皆由心火旺盛,逼血挾痰上壅所致。內必煩躁悶亂,甚則不能出聲。有舌卒腫如豬胞者;有腫硬如木石者;有脹寒滿口不能通聲者;有舌下形如螻蛄,形或如臥蠶形者。皆宜急將腫突處砭去其血,仍用釜底煤以鹽醋調厚傅之。《得效方》云:舌卒腫如豬胞者,以針刺舌下兩旁大脈,血出即消,切勿刺中央總脈,誤刺則血不止而死。若誤刺以銅筋火燒烙之,或醋調百草霜塗之,須臾自消。

或用冰片(一分),火硝、硼砂(各三分),青黛、膽礬(各三分),殭蠶五分,共為末,吹之即愈。《三因方》云:凡舌腫,舌下如有噤蟲狀,形如螻蛄臥蠶有頭尾,其頭小白,可燒鐵烙烙頭上,即消,不急治,能殺人。張戴人云:一老人身熱數月,舌根腫起,和舌尖亦腫,腫至滿口,比原舌大三倍,用䤵針磨令鋒極尖,輕輕砭之,日砭八九次,出血約一二盞,痛減腫消,此亦心火旺極之候。

白話文:

舌腫

舌頭腫脹這個症狀,都是因為心火過盛,逼迫血液挾帶痰液向上壅塞所造成。患者內心必然煩躁不安、昏亂,嚴重者甚至無法發聲。

舌頭腫脹的表現形式多樣:有些腫脹起來像豬的膀胱一樣;有些腫脹堅硬如同木石;有些腫脹伴隨寒冷,嘴巴滿滿的,無法說話;有些舌頭下方出現像螻蛄一樣的形狀,或者像蠶寶寶一樣的形狀。

對於這些情況,都應該立即用砭石刮去腫脹處的血,然後用釜底煤灰加鹽醋調成糊狀塗抹在患處。

《得效方》中記載:舌頭突然腫脹起來像豬的膀胱一樣,可以用針刺舌頭下方兩側的大血管,出血後腫脹就會消退。切忌刺穿中央的主血管,誤刺的話會導致血流不止而死亡。如果誤刺了,可以用燒紅的銅針烙灼傷口,或者用醋調百草霜塗抹,很快就會消退。

也可以用冰片(一分)、火硝、硼砂(各三分)、青黛、膽礬(各三分)、殭蠶(五分),混合研磨成粉末,吹入患處即可痊癒。

《三因方》中記載:凡是舌頭腫脹,舌頭下方出現像噤蟲一樣的形狀,形狀像螻蛄或者蠶寶寶,頭部發白,可以用燒紅的鐵烙灼燒頭部,腫脹就會消退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危及生命。

張戴人曾經說過:一位老人發燒了幾個月,舌根腫脹,連舌尖也腫起來,腫脹到滿口,比原本的舌頭大了三倍。用磨得很尖的針輕輕地刮刺,每天刮刺八九次,每次出血約一兩盞,疼痛減輕,腫脹消退。這也是心火過旺的徵兆。

如舌腫滿口,不能出聲,由心脾之火併結於舌,宜蒲黃散(蒲黃、海硝等分為末)摻之,蒲黃性寒,能清瘀涼血即愈。如暴腫如豬肝狀、滿口不能出聲者,亦宜醋調釜底墨塗舌下,脫即更傅。如舌腫,咽生瘜肉而痛者,宜秤錘燒紅,淬醋一盞飲之。

如舌下忽然高腫起核,名舌墊者,宜荊荷湯(荊芥、防風、薄荷、白芍、殭蠶、蟬衣、黃連、鮮生地、香附)煎湯服之;如口唇腫痛,狀若無皮,或發熱作渴,此屬脾胃虛熱,宜清熱補氣湯(太子參、生居朮、浙茯苓、生甘草、生白芍、全當歸、鮮金釵、烏元參,破麥冬、五味子、竹葉)煎服,如不應,加炮姜(三四分);如眼如煙觸,體倦少食,午後益甚,此屬陰血虛寒,宜清熱補血湯(四物湯加元參、知母、黃柏、丹皮、五味子、麥冬、柴胡、懷牛膝。

白話文:

如果舌頭腫脹滿口,無法發聲,這是心脾之火積聚在舌頭引起的,可以用蒲黃散治療。蒲黃性寒,可以清熱解毒,涼血消腫。將蒲黃和海硝等量研磨成粉末,塗抹在舌頭上即可。如果舌頭腫脹得像豬肝一樣,滿口無法發聲,也可以用醋調和釜底墨塗抹在舌頭下方,脫落後再重新塗抹。如果舌頭腫脹,咽喉長出息肉並且疼痛,可以用秤錘燒紅,淬入一盞醋,喝下即可。

如果舌頭下方突然腫脹起來,形成一個結節,叫做舌墊,可以用荊荷湯治療。荊荷湯由荊芥、防風、薄荷、白芍、殭蠶、蟬衣、黃連、鮮生地、香附組成,煎湯服用。如果嘴唇腫痛,看起來像是沒有皮膚,或者發熱口渴,這是脾胃虛熱引起的,可以用清熱補氣湯治療。清熱補氣湯由太子參、生蒼朮、浙茯苓、生甘草、生白芍、全當歸、鮮金釵、烏元參、破麥冬、五味子、竹葉組成,煎服。如果效果不佳,可以加炮姜。如果眼睛像被煙熏過一樣,身體疲倦食慾不振,下午症狀加重,這是陰血虛寒引起的,可以用清熱補血湯治療。清熱補血湯由四物湯加上元參、知母、黃柏、丹皮、五味子、麥冬、柴胡、懷牛膝組成。

)如舌腫由於酒客膏粱,積熱內盛上焦痰實者,宜涼膈散清瀉之;如七情所郁,舌脹滿不得息,宜舒郁清上焦,外用生川烏、生南星、乾薑等分為末,醋調手足心;又有痰包,赤如腫舌,乃痰飲乘火流行,凝注舌下結而皰腫,綿軟不硬,有妨言語,甚則塞令滿口,疼痛不安,用䤵針對包上捻之,如鑽,破出稀痰如雞子清,稠黏不斷,拭淨,用冰硼散(梅冰片一分,煅硼砂五錢,辰砂一錢,淡牙硝一錢)末搽之,內服二陳湯加芩連、薄荷、牙皂;若痰包破後復發者,宜清金如呈散(方見《萬病回春》;)若舌上痰核,乃痰氣結於舌上,作痛、強硬者,用細針點破出血水,亦用冰硼散吹之;若飛絲入口,間亦生泡腫,用嫩蘇葉細嚼,白湯送下。

白話文:

如果舌頭腫起來是因為愛喝酒吃美食,導致體內熱氣過盛,上焦部位痰濕凝結,可以用涼膈散來清瀉熱氣。如果因為情緒鬱結,舌頭腫脹滿滿,呼吸不暢,可以用舒緩鬱結、清熱的方法,例如外敷生川烏、生南星、乾薑等份研磨成粉,用醋調和塗抹在手腳心。

還有一種情況是舌頭上長了痰包,紅色腫脹,這是因為痰飲遇到火氣,在舌頭下方凝結形成水泡,觸摸起來柔軟不硬,會影響說話,嚴重的話甚至會塞滿整個嘴巴,疼痛難安。可以用竹籤在痰包上捻動,如同鑽孔一般,將稀薄的痰液擠出來,看起來像雞蛋清一樣,稠黏不斷。清潔完畢後,用冰硼散(由梅冰片、煅硼砂、辰砂、淡牙硝等藥物混合而成)的粉末塗抹。同時,內服二陳湯,加入黃芩、黃連、薄荷、牙皂。如果痰包破裂後又復發,可以用清金如呈散來治療(方劑出自《萬病回春》)。

如果舌頭上長了痰核,這是因為痰氣凝結在舌頭上,導致疼痛、堅硬,可以用細針點破讓血液流出,同時用冰硼散吹在患處。如果口腔裡出現飛絲,間或長出水泡,可以用嫩蘇葉細嚼,白開水送服。

第二節,木舌

凡舌不能轉掉,腫而不柔和者,名曰木舌。先有風寒傷於心脾,熱壅生痰,以致舌腫粗大,漸漸硬塞滿口,氣不得吐,如木之不和軟者。然其外證憎寒壯熱,齒浮腫痛。不急治,即脹塞殺人。內服宜黃連湯(川連、鮮生地、歸尾、焦梔、赤芍、麥冬、犀角、薄荷、生甘草)水煎,食後服。外以針,日砭八九次,令出血二三盞,自然腫消痛減。

再用龍腦破毒散(淡牙硝二錢,上青黛,殭蠶、生甘草各八分,蒲黃五錢,馬勃三分,片腦、麝香各一分,)共研極細末,指蘸擦患處即瘥。或用硼砂末,以生薑片蘸指,少時即消。又有一症,舌腫生舌根下,狀如白棗,有紫筋,不能速愈,初起不疼,不發寒熱,漸漸腫大,速治可愈,皆由憂鬱所發。竇漢卿曰:木舌證,硬如穿山甲,見人舌做一拳,外證憎寒壯熱,語言蹇澀,此心經受熱。

白話文:

第二節,木舌

凡是指舌頭不能靈活轉動,腫脹而不柔軟的情況,稱爲木舌。起初是因爲風寒侵襲心脾,熱氣堵塞產生痰液,導致舌頭腫脹粗大,逐漸變得堅硬,堵滿口腔,呼吸困難,就像木頭一樣不柔軟。然而,外部症狀包括畏寒發熱,牙齒浮腫疼痛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脹塞致命。內服藥方爲「黃連湯」(黃連、鮮生地、當歸尾、焦梔、赤芍、麥冬、犀角、薄荷、生甘草),用水煎煮後在飯後服用。外用針刺,每日刺八至九次,令出血二三杯,腫脹自然消退,疼痛減輕。

再使用「龍腦破毒散」(淡牙硝二錢,上青黛,殭蠶、生甘草各八分,蒲黃五錢,馬勃三分,片腦、麝香各一分,)共同研磨成極細末,用手指蘸取擦在患病處即可痊癒。或者使用硼砂末,以生薑片蘸手指,片刻後即可消腫。還有一種情況,舌頭腫脹在舌根下方,形狀像白棗,有紫色筋脈,不能迅速痊癒,初期不疼,不發熱,逐漸腫大,若能迅速治療,可以痊癒,都是由於憂鬱引起的。竇漢卿說,木舌證狀,硬如「穿山甲」,見到人舌如同握拳,外部症狀包括畏寒發熱,語言遲鈍,這是心經受熱所致。

治法以小刀點紫黑處,出紫黑血盞許,內服外搽,治法同前。又有舌上有白苔結硬,必作木舌,藥味不得入者,揩拭潔淨,用竹刀刮舌,然後用藥。凡肝經熱甚,舌亦木硬。張百憲云:舌忽脹大腫硬,脹塞滿口,即時氣絕,名曰霎舌,用膽礬不拘多少,新瓦上焙紅,放地上,俟冷研細,擦舌立愈。竇漢卿雲:此證因心經熱毒,或因酒後溫床厚被,以致熱氣攻心,故令舌脹而紫。

急吹導痰開關散,吐去風痰,急用三稜針,刺舌下金津、玉液二穴,及刺乳蛾破出血痰,接用龍腦破毒散,(方見前。)井水調成膏,細嚥,即吐惡血自愈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是用小刀點刺紫黑色部位,直到流出紫黑色的血,再內服外擦藥物,治療方法和之前一樣。如果舌頭上有白苔結塊變硬,就會變成木舌,藥物無法滲入,就需要先將舌苔擦拭乾淨,用竹刀刮舌,然後再用藥。如果肝經熱氣過盛,舌頭也會變得僵硬。張百憲說:舌頭突然腫脹變硬,塞滿整個嘴巴,就會立刻氣絕,稱為「霎舌」,可以用膽礬,不論多少,放在新的瓦片上焙烤至紅,放到地上冷卻後研磨成細粉,塗抹在舌頭上就能立即治癒。竇漢卿說:這個症狀是因為心經熱毒,或者酒後睡在溫暖的床上蓋著厚被,導致熱氣攻心,所以造成舌頭腫脹發紫。

要緊急吹入導痰開關散,吐出風痰,接著用三稜針刺舌下金津、玉液兩個穴位,並且刺破乳蛾,排出血痰,然後服用龍腦破毒散(配方已在之前列出),用井水調製成膏,細細吞服,就能吐出惡血而自愈。

第三節,重舌(附:蓮花舌,重齶,重齦)

重舌乃舌下生一小舌,其色鮮紅,外證頦下浮腫,有硬核。此因心經熱毒,或由心經遏郁,憂思過度,心脾鬱而生熱,其狀附舌下而近舌根,形如舌而微短小。當以針刺點患處上,出惡血,內服黃連瀉心湯,或一味黃連湯;外吹用冰硼散(方見腫舌)搽之,或用紫雪丹,(青硯煅、硼砂、元明粉各三錢,梅冰一錢,麝香五分研極末)摻舌下,流出毒涎,或用牙皂(炒一錢),元明粉(三分),研細摻之,涎出自消。

蓮花舌,是舌下生三小舌,其狀如蓮花之形,皆由思慮太過,心火上炎,或酒後當風取涼,以致風痰相搏而成。此候急用清涼解毒湯加減服之;外以針刺出惡血,以竹瀝調黃柏末塗之。顧練江云:蓮花舌,男婦多因思慮過度,每生此舌。若因循日久,以致潰爛腐穢,舌頭一爛,外殼雖存,其中如爛魚腐腸相似,切不可用升降藥吹搽,偶一誤用,即血出如泉至穿腮腐根,百不一生。重齶,其有著頰裡及上齶生一瘡,形如楊梅,謂之重齶。

白話文:

重舌是指舌頭下方生出一小塊舌頭,顏色鮮紅,下巴下方會腫脹,摸起來有硬塊。這是因為心經熱毒,或者心經鬱結,憂慮過度,心脾鬱悶生熱導致的。這塊小舌頭長在舌頭下方靠近根部,形狀像舌頭但較短小。可以用針刺患處,放出惡血,內服黃連瀉心湯,或者單獨服用黃連湯;外用冰硼散塗抹,也可以用紫雪丹摻在舌頭下方,流出毒涎,或者用炒過的牙皂和元明粉研細後摻在患處,讓涎液自行排出。

蓮花舌是指舌頭下方長出三小塊舌頭,形狀像蓮花,這是因為思慮過度,心火上炎,或者喝酒後吹風受涼,導致風痰交集而成。需要緊急服用清涼解毒湯加減治療,外用針刺放出惡血,並用竹瀝調和黃柏末塗抹。顧練江說:蓮花舌,男女大多是因為思慮過度而生。如果拖延時間久了,就會潰爛腐敗,舌頭腐爛,雖然外皮還存在,但裡面像腐爛的魚腸一樣,切忌使用升降藥吹塗,一旦誤用,就會血流不止,穿透腮幫子,腐爛到根部,幾乎無法救治。重齶是指兩頰內側和上顎長出一個像楊梅一樣的瘡,稱為重齶。

外證無寒熱,但作事煩心,先以甘桔湯重加焦梔,後服黃連解毒湯,外用冰硼散吹之,不宜用刀,或常以紫雪丹(方見前)噙化。重齦,其著於齒齦上下者,名曰重齦,宜砭刺出血。用烏犀膏,(牙皂二條研末,焰硝、百草霜各一錢,人參二錢,白梅少許,好酒一合,全前藥攪勻令稠,以鵝翎點入喉中,)蘸點喉中,以出盡頑痰為度。

外以天南星散(生南星去皮臍,研極細末,)用醋調塗,男左女右腳心,厚皮紙貼,如干,再用醋潤。凡治重舌,用陳醋(一碗),五靈脂(一兩),入銅杓內,煎三沸為度,離火用箸攪之,沫平再煎,俟冷,將醋少許頻含,待涎末滿口即吐,勿嚥下。外用牙皂(四五支去皮弦,炙焦,)荊芥(二錢)共為末,以米醋調塗腫處,即消。

白話文:

患者外在症狀沒有寒熱,但做事容易心煩,可以先服用甘桔湯加焦梔子,之後再服用黃連解毒湯,並用冰硼散吹於患處。不適合用刀割,或經常含服紫雪丹。如果牙齦腫脹,長在牙齒上下部位的,叫做重齦,可以用砭石刺出血。可以用烏犀膏塗抹,也可以將牙皂、焰硝、百草霜、人參、白梅與酒混合,調成膏狀,用鵝毛蘸取塗抹喉嚨,直到頑痰盡出。

外用天南星散,用醋調和後塗抹在腳心,男左女右,用厚紙覆蓋,乾燥後再用醋潤濕。治療重舌可以用陳醋和五靈脂煎煮,待冷卻後含服,直到口腔充滿唾液後吐出,不要吞咽。外用牙皂、荊芥研磨成粉末,用米醋調和後塗抹於腫脹處,就能消腫。

又以蛇蛻燒灰研極細,少許傅之。

第四節,舌菌

《心法》名舌疳,由心脾毒火所致,其證最惡。初起如豆,次則如菌,頭大蒂小,其色紅紫,疼痛異常,甚則紅爛無皮,朝輕暮重。輕則用溏雞屎和冰片塗上,蓋用蒲黃末或蜘蛛絲纏緊,忍痛自落。若落後出血,用蒲黃末或百草霜、烏梅末、銅綠摻上,皆止。

重而急者,用北庭丹,(番硇、人中白煅各五分,瓦上青苔、瓦松、溏雞屎各一錢,用銀管子二個,將藥裝在罐內,將口封固,用鹽泥固濟,以炭火煅紅,俟三炷香為度,候冷開罐,將藥取出,再加冰片、麝香各一分,共研極細末。)以磁針刺破舌菌,用丹少許點,再以蒲黃末蓋之,自然消縮而愈。

白話文:

再用蛇蛻燒成灰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取少量塗在患處。

第四節,舌菌

醫書上稱它為舌疳,是由心脾積熱引起的,症狀非常嚴重。一開始像豆子一樣大小,接著像菌菇一樣,頭部很大,根部很小,顏色紅紫,疼痛難忍,嚴重時會紅腫潰爛,沒有皮膚,早上輕微,晚上加重。輕微的可以用溏雞屎和冰片塗抹,用蒲黃末或蜘蛛絲纏緊,忍痛讓它自然脫落。如果脫落後出血,用蒲黃末或百草霜、烏梅末、銅綠摻在一起,都能止血。

嚴重而急迫的,可以用北庭丹治療。(番硇、人中白各煅五分,瓦上青苔、瓦松、溏雞屎各一錢,用兩個銀管子,將藥物裝在罐子裡,封住口,用鹽泥密封,用炭火煅燒至紅,燒三炷香的時間,待冷卻後打開罐子,取出藥物,再加入冰片、麝香各一分,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)用磁針刺破舌菌,取少許丹藥塗在上面,再用蒲黃末覆蓋,自然就會縮小痊癒。

若失治,則焮腫突如泛蓮,或如大木耳,或如雞冠,舌本短縮,將妨害言語飲食,時流臭涎,再因怒氣上衝,忽然崩裂,血出不止,久久延及項頷,腫如結核,堅硬骨痛,皮色如常,頂軟色黯,破後時流臭水,腐如爛綿,其證雖破,堅硬腫痛,仍前不退,此為綿潰。甚至透舌穿腮,湯水漏出,是以名瘰癧風也。

內服湯藥,宜用異赤湯加川連、焦梔。重則解毒湯加焦梔、犀角、鮮地。外治或用錦地羅蘸醋磨敷。自古治法雖多,然此證治愈者,十不得一。

白話文:

如果治療失當,腫塊就會像盛開的蓮花一樣迅速腫脹,或者像木耳一樣,或者像雞冠一樣。舌根會縮短,影響說話和進食,還會流出臭口水。如果再因生氣而導致血壓上升,腫塊可能會突然破裂,血流不止。時間久了,腫塊會蔓延到頸項,變成像結核一樣堅硬的腫瘤,骨頭疼痛,皮膚表面卻依然正常,頂端柔軟,顏色暗淡。破裂後會不斷流出臭水,腐爛得像爛棉花一樣。雖然腫塊破了,但堅硬疼痛的症狀依然沒有消退,這就是所謂的「綿潰」。甚至可能穿透舌頭,破裂到腮幫,湯水會從口中漏出,因此被稱為「瘰癧風」。

內服湯藥,可以用異赤湯加入川連、焦梔。病情嚴重的話,可以用解毒湯加入焦梔、犀角、鮮地。外用藥物可以用錦地羅蘸醋磨成糊狀敷在患處。雖然古時候治療方法很多,但真正治癒的病人,十個中不足一個。

第五節,舌黃

奎光曰:舌黃乃舌生黃腫疼痛,亦屬心脾之火。先用冰片散摻之,內服涼心清熱,如元參升麻湯治之。又如舌生黃腫至滿口,以蛇蛻一張,含舌下即消。

第六節,舌疔

《心法》云:舌疔者,乃心脾火毒,舌生紫疱,其形似豆堅硬,寒熱疼痛,應心而起。宜用蟾酥丸含放舌下,隨化隨咽,或再服三丸以解內毒,甚者以銀針刺之。內服黃連解毒湯,甚則犀角地黃湯,兼擦紫雪丹。余師愚云:若舌上發疔,或紅或紫,大如馬乳,小如櫻桃,三五不等,流膿出血,宜甘露飲(方見《溫熱經緯》),增石膏、犀角、連翹,加銀花、金汁水,重清心火。舌上成坑,愈後自平,舌上宜搽錫類散。

白話文:

第五節,舌黃

奎光說:舌頭發黃腫脹疼痛,屬於心脾火熱。首先可以用冰片散塗抹,內服涼心清熱藥物,比如元參升麻湯來治療。如果舌頭發黃腫脹至滿口,可以取蛇蛻一張,含在舌頭底下,很快就會消退。

第六節,舌疔

《心法》說:舌疔是一種心脾火毒,舌頭上長出紫色的疱疹,形狀像豆子,堅硬,寒熱疼痛,與心臟相關。應該用蟾酥丸含在舌頭底下,慢慢融化後咽下,也可以再服三丸來解毒。病情嚴重者可用銀針刺破。內服黃連解毒湯,嚴重者服用犀角地黃湯,並用紫雪丹擦拭。

余師愚說:如果舌頭上長了疔瘡,顏色或紅或紫,大小不一,從像馬乳到像櫻桃,三五個不等,流膿出血,應該服用甘露飲(方劑見《溫熱經緯》),並增加石膏、犀角、連翹,加上銀花、金汁水,重點是清心火。舌頭上形成的坑洞,痊癒後會自然平復,可以用錫類散塗抹舌頭。

第七節,舌癰

奎元曰:舌癰初起,舌紅而腫大,心經火盛,地角亦紅。初起用金丹、碧丹,(方見《瘍醫大全》,)煎藥用黃連、焦山梔、犀角、連翹、木通、生地、丹皮、生甘草、麥冬、赤芍,水煎服。

第八節,舌瘡

舌瘡,有心熱火毒上炎而生者,有下虛陰火上浮而生者。若口中生瘡於舌上,吐出在外寸余,上結成黃靨,難以食物,此熱毒在心也。用冰片一分,入蚌口內,立化為水,乃以鵝翎敷掃其上,立刻收入;外服清火涼心之藥。亦有舌上病瘡久蝕成穴,屢服涼劑不效,後服黑錫丹漸愈,此因下虛上實之證。

白話文:

第七節,舌癰

奎元說:舌癰剛開始,舌頭會紅腫,這是心經火氣旺盛導致的,舌根也會發紅。初期可以服用金丹、碧丹(配方請參考《瘍醫大全》),煎藥時加入黃連、焦山梔、犀角、連翹、木通、生地、丹皮、生甘草、麥冬、赤芍,用水煎服。

第八節,舌瘡

舌瘡的成因,有心火過盛上炎所致,也有下虛陰火上浮所致。如果口腔內舌頭上長瘡,突出於舌頭表面一寸左右,表面結成黃色的痂,難以進食,這表示熱毒在心。可以將冰片一分放在蚌殼內,冰片會迅速融化成水,然後用鵝毛蘸取冰水塗抹於瘡口,立即塗抹完畢;同時服用清熱涼心的藥物。還有一種情況是舌頭上的瘡久治不愈,形成潰瘍,多次服用涼性藥物都沒有效果,後來服用黑錫丹逐漸痊癒,這是由於下虛上實導致的。

即遠公所云:下焦元虛不降,投養正丹遂愈是也。竇夢麟云:舌上生瘡如黃粟,外證口張憎寒,亦宜先用蚌水或田螺水漱淨,然後吹藥,如冰硼散、紫雪散,皆可用之。

第九節,舌衄

凡舌上出血,名曰舌衄。多由心脾熱甚,逼血妄行。若舌上無故出血,如線不止,乃血熱上溢心苗,宜用犀角地黃、黃連瀉心湯選用,外以槐花炒研細,末,乾摻之。或出血,竅如簪孔者,以杜赤豆一升,煎取汁一杯,不拘時服,外亦用槐花末摻之,或用露蜂房頂上實處一兩,川貝母四錢,蘆薈三錢,為細末,蜜為丸,雷丸大,每含一丸。

白話文:

也就是遠公所說的那樣:下焦元氣虛弱不能下降,服用養正丹後就痊癒了。竇夢麟說:舌頭上長瘡像黃小米一樣,外在表現為張口怕冷,也應該先用蚌殼水或田螺水漱口,然後再吹藥粉,像是冰硼散、紫雪散,都可以使用。

舌頭出血,稱為舌衄。大多是因為心脾熱盛,迫使血液妄行。如果舌頭無緣無故出血,像線一樣不停,就是血熱上溢到心苗,應該選用犀角地黃、黃連瀉心湯,外用炒過的槐花研成細末,撒在上面。或者出血的洞口像針孔一樣,可以用一升赤豆煎取一杯汁,不分時間服用,外用槐花末撒在上面,或者用露蜂房頂端實處一兩,川貝母四錢,蘆薈三錢,研成細末,用蜜做成丸子,雷丸大小,每次含一粒。

若舌上出血如泉者,乃心火旺極,血不藏經也,宜用六味地黃湯加炒懷牛膝、槐花,外摻用文蛤散(五倍子炒、白膠香、牡蠣粉等分為末,不令潮,)每用少許摻患處,或燒熱烙鐵烙孔上,亦止。有因肝熱血上壅而衄者,先用木賊草四錢,煎濃汁漱口,外摻炒蒲黃末,即止。

沈金鰲云:如舌忽然腫硬如石,血出如湧泉者,宜蒲黃散(方見舌腫)摻舌上;亦有不硬腫痛流血者,宜涼血清脾飲、犀角地黃湯。凡紅尖舌出血,乃心經熱毒壅盛,心血不藏,妄行而濺,用三黃瀉心湯加犀角翹柏。《正義》云:舌紅而出血如衄,為熱傷心胞,犀角地黃湯主之,慎庵將前方加蒲黃、川連更妙。

白話文:

如果舌頭上出血像泉水般湧出,這是心火過旺,血液無法留在經脈中造成的,可以用六味地黃湯加上炒懷牛膝、槐花,並搭配文蛤散(五倍子炒、白膠香、牡蠣粉等份研末,避免受潮),每次取少許塗抹在患處,或用燒熱的烙鐵在患處烙孔,也能止血。如果因為肝熱血上衝而流鼻血,先用木賊草煎濃汁漱口,再外敷炒蒲黃末,即可止血。

沈金鰲說:如果舌頭突然腫硬像石頭一樣,血流如湧泉,可以用蒲黃散塗抹在舌頭上;如果沒有硬腫疼痛只是流血,可以用涼血清脾飲、犀角地黃湯。舌頭尖端發紅出血,是心經熱毒積聚,心血無法儲存,亂竄而導致的,可以用三黃瀉心湯加上犀角、翹柏。醫書《正義》中說:舌頭發紅出血像流鼻血一樣,是熱傷心臟,可以用犀角地黃湯治療,慎庵認為在方中加入蒲黃、川連效果更佳。

大抵病心經熱極者,多舌出血,有病愈而血仍不止者,用煅人中白一錢、冰片五釐,研細末摻之,即止。

第十節,舌斷

《秘錄》云:偶含刀在口割斷舌頭,已垂落而未斷者,用雞子白外軟皮袋住舌頭,以破棺丹,(花粉三錢,赤芍二錢,薑黃、粉白芷各一兩為末,)以蜜調塗舌根斷血,卻以蜜調黃蠟,稀稠得所,敷在雞子皮上,常勤添敷。三日舌接住,方去雞子皮,只用蜜蠟勤敷,七日全安。

白話文:

如果心經火氣太旺,容易導致舌頭出血,即使病好了,出血卻仍然止不住,可以用煅人中白一錢、冰片五釐,研磨成粉末,撒在傷口上,就能止血。

如果不小心用刀割斷了舌頭,舌頭垂下來但還沒完全斷裂,可以用雞蛋清包裹住舌頭,再用破棺丹(由花粉三錢,赤芍二錢,薑黃、白芷粉各一兩研磨而成)用蜜調和後塗在舌根斷裂處止血,接著再用蜜調和黃蠟,調成適當的稠度,敷在雞蛋皮上,並持續不斷地添敷。三天後舌頭就會接好,就可以移除雞蛋皮,改用蜜蠟勤加敷藥,七天後就能完全康復。

愈後舌硬,以白雞冠血點之即軟(《醫林》)。若舌斷重生,用活蟹一隻,炙乾為末,每用二錢,同乳香、沒藥各二錢五分敷之,即生肉。若穿斷舌心,血出不止,以鵝翎蘸米醋頻刷斷處,其血即止。仍用蒲黃、杏仁、硼砂少許為末,蜜調成膏,含化而安(《入門》)。若舌頭被人咬去,即用黑鉛、水銀炒成沙子,寒水石、輕粉、硼砂為細末,先以乳香、沒藥煎水噙口中止痛,抹上藥,即長全有效(《回春》)。

白話文:

如果舌頭後來變硬,可以用白雞冠血點在上面,就會軟下來。如果舌頭斷了重新長出來,可以取一隻活蟹,烤乾研磨成粉末,每次用兩錢,與乳香、沒藥各兩錢五分一起敷在傷口上,就能長出肉來。如果舌頭中心被穿破,血流不止,可以用鵝毛蘸米醋不斷地刷拭傷口,血就會止住。再用蒲黃、杏仁、硼砂少許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成膏狀,含在嘴裡,就能讓傷口癒合。如果舌頭被人咬掉,可以用黑鉛和水銀炒成沙子狀,再把寒水石、輕粉、硼砂研磨成細粉,先用乳香、沒藥煎水含在嘴裡止痛,然後塗上藥粉,就能完全長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