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3)

1. 第二節 脹癟

脹者,浮而腫大也,或水浸,或痰溢,或濕熱上蘊;癟者,薄而瘦小也,或心虛,或血微,或內熱消肉。舌腫脹者,病在血;舌赤脹大滿口者,心胃之熱也;舌赤腫滿不得息者,心經熱甚而血壅也。舌腫大者,或因熱毒,或因藥毒也;唇舌紫黯青腫者,中毒也;舌紫腫厚者,酒毒上壅,心火炎上也,或飲冷酒壅遏其熱也。舌紫短團圞者,食滯中宮而又熱傳厥陰也,宜即下之。

如神志清爽,舌脹大不能出口者,此屬脾濕胃熱,鬱極化風化痰,毒延口也,邪在脾胃,唇口亦腫也。如脹大不能出口,神不清者,病在心脾兩臟也,用大黃磨汁,和入煎劑內。更須添辨苔色,如舌色白滑、黑滑者,多由水氣浸淫者,宜通陽利水。黃膩滿布者,由濕熱鬱而化毒,宜清濕火化毒。

白膩、黃膩者,痰濁相搏,上溢為脹也,宜蠲痰化濁。舌黃脹大滿口者,乃胃府濕熱蘊結不消也。舌紅脹大滿口者,乃心胃俱有熱毒也。紅舌脹出口外不餂者,熱毒乘心也。(外用銀針,砭去惡血,以梅冰、人中黃末摻之。)舌形圓大胖軟者,足少陰虛證也,生有紅點者,熱毒乘心也。

若舌腫耳干,下血不止,腳浮者,六日死;足腫者,九日死,腎絕也;又耳干舌腫光絳,溺血,大便赤泄,足腫者,肉絕,九日死;胃絕,五日死也。嘉約翰云:舌之腫大,或有出於心火發炎,或因於疔毒者,或因於過服汞藥而致者,間有舌微腫,一伸出即現齒印者。

舌癟者,薄瘦也。舌肉屬心脾,心脾虛則舌瘦癟也,亦須辨其苔色。若淡紅、嫩紅者,心血不足也;紫絳灼紅者,內熱動風也;舌乾絳,甚則紫暗如豬肝色者,皆心肝血枯也;舌紫枯癟,形如豬肝色,絕無津液,乃不治證也。舌質不赤,中黃無苔,枯瘦者,乃過汗津枯血燥,死證也;舌紅乾癟不能言者,亦死證也;舌紅乾癟能言者,因證治之,或可救也。

白話文:

[第二節 膨脹與萎縮]

膨脹是指身體某部位浮腫增大,可能是水份積聚,或是痰液過多,或是濕熱向上聚集所致。萎縮則是該部位變得單薄且瘦小,可能是心臟功能不足,或是血液循環不佳,或是體內熱氣消耗肌肉所致。舌頭腫脹,通常是血液問題;舌頭呈現赤紅色且腫脹到充滿整個口腔,表示心臟和胃部有熱氣;舌頭赤紅腫脹且呼吸困難,表示心臟經絡熱氣嚴重,血液阻塞。舌頭腫脹,可能是因為熱毒或藥物中毒;嘴脣和舌頭呈現紫黑青色且腫脹,這是中毒的跡象;舌頭紫紅且腫脹厚重,可能是酒精中毒導致心臟熱氣上升,或是飲用冷酒導致熱氣受阻。舌頭呈現紫紅色且蜷縮,表示消化系統食物堆積,且熱氣傳至肝臟,應立即進行治療。

如果患者精神清醒但舌頭腫脹無法伸出,這可能與脾臟濕氣和胃熱有關,熱氣鬱積轉化為風氣和痰,毒氣影響口腔,邪氣在脾胃,嘴脣和嘴巴也會腫脹。如果舌頭腫脹無法伸出,且神智不清,這表示心臟和脾臟都有問題,可用大黃磨成汁加入煎煮的藥材中服用。還需根據舌苔顏色進一步判斷,如果舌苔白色滑膩或黑色滑膩,通常是由於水份過多,應調理陽氣利尿。如果舌苔黃膩遍佈,表示濕熱鬱積轉化為毒素,應清熱解毒。

舌苔白膩或黃膩,表示痰濁交纏,導致腫脹,應清除痰濁。舌頭黃色腫脹充滿整個口腔,表示胃部濕熱聚集未消散。舌頭紅色腫脹充滿整個口腔,表示心臟和胃部都有熱毒。紅色舌頭腫脹伸出口腔之外,表示熱毒侵襲心臟。

若舌頭腫脹,耳朵乾燥,下血不止,腳部浮腫,六天後會死亡;腳部腫脹,九天後會死亡,表示腎臟功能衰竭;再者,耳朵乾燥,舌頭腫脹且光亮呈深紅色,排尿帶血,大便呈現赤色且腹瀉,腳部腫脹,九天後會死亡;胃部功能衰竭,五天後會死亡。

John提到,舌頭腫脹可能是由於心臟熱氣發炎,或是疔瘡毒素,或是過量服用含汞藥物所導致,偶爾會見到舌頭輕微腫脹,一伸出即出現齒痕。

萎縮指的是舌頭變得單薄瘦小。舌頭肌肉與心臟和脾臟相關,心臟和脾臟虛弱,舌頭就會萎縮。同樣地,我們也需要根據舌苔顏色來判斷。如果舌頭呈現淡紅色或嫩紅色,表示心血不足;如果舌頭呈現深紅色且灼熱,表示體內熱氣引發風氣;如果舌頭乾燥且深紅色,甚至呈現紫黑色如同豬肝色,表示心臟和肝臟血液乾涸;如果舌頭呈現紫色且萎縮如同豬肝色,毫無津液,這是無法治癒的情況。如果舌頭本身不紅,中央黃色且無舌苔,舌頭枯瘦,表示過度出汗導致津液枯竭,血液乾燥,這是死亡的徵兆;如果舌頭紅色且乾燥萎縮,無法說話,這也是死亡的徵兆;如果舌頭紅色且乾燥萎縮,但仍能說話,應根據病情治療,或許還有救治的機會。

2. 第三節 戰痿

舌為心苗,其伸縮展轉則筋之所為,肝之用也。舌戰者,舌顫掉不安也;舌紅而戰動難言者,心脾虛也;汗多亡陽者有之。舌挺出振戰者,多見於酒客濕熱。病神經衰弱者,大抵舌戰;由於氣虛者,蠕蠕微動;由於肝風者,習習煽動。更宜添之舌色,如舌色淡紅而戰者,氣血俱虛也;嫩紅而戰者,血虛液虧也;鮮紅而戰者,血液虧肝風內動也;紫紅而戰者,肝臟熱毒動風也。

舌姜者,舌軟而不能動也,為舌神經麻痹所致;亦有暴久之分。如暴痿多由於熱灼,故常現於紅干之舌,如深紅者,宜清涼氣血;紫紅者,宜泄肝熱通腑氣;鮮紅宜滋陰降火;色淡紅者,宜補氣血。若病久舌色絳而痿軟者,陰虧已極,津氣不能分布於舌本,為不治。葉天士云:若舌絳而不鮮,乾枯而痿者,腎陰涸也。

(宜阿膠、雞子黃、地黃、天冬等治之。)吳坤安云:舌形斂束,伸不過齒,紫絳痿軟,為肝腎陰液枯涸而敗,若其舌色紅澤而光,或其色鮮紅者,屬胃陰乾涸,猶可滋養胃陰。章虛谷云:舌本或短或痿,而赤色苔厚者,為邪閉;色淡白如煮熟豬肝而痿者,不論有苔無苔,皆為正敗,死不可治。

白話文:

[第三節 戰痿]

舌頭是心臟的表徵,它的活動,如伸縮轉動,是由筋骨控制,反映肝臟的功能。所謂舌戰,指的是舌頭顫抖不安;如果舌頭紅且顫動,說話困難,這通常是心脾虛弱的表現;在大量出汗,陽氣流失的情況下也會出現這種情況。舌頭伸出時劇烈顫抖,多見於嗜酒者,因濕熱所導致。患有神經衰弱的人,大多會有舌戰的症狀;如果是由氣虛引起的,舌頭會有細微的蠕動;如果是肝風引起的,舌頭會有明顯的煽動。我們還應觀察舌頭的顏色,如果舌頭淡紅且顫動,表示氣血兩虛;如果舌頭嫩紅且顫動,表示血虛液虧;如果舌頭鮮紅且顫動,表示血液虧損和肝風內動;如果舌頭紫紅且顫動,表示肝臟有熱毒,並引發風症。

舌姜,指的是舌頭軟弱,無法活動,通常是由舌神經麻痹引起的;舌姜也有突然發生和長期存在的區別。突然發生的舌姜,多由熱毒引起,因此常見於紅燥的舌頭,如舌頭深紅,應該清涼氣血;如果舌頭紫紅,應該清肝熱,通腑氣;如果舌頭鮮紅,應該滋陰降火;如果舌頭淡紅,應該補充氣血。如果長期患病,舌頭顏色深紅且軟弱,表示陰虛到極點,津氣無法在舌頭上分佈,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療的。葉天士說:如果舌頭深紅但不鮮艷,乾燥萎縮,這表示腎陰枯竭。

(應使用阿膠、雞蛋黃、地黃、天冬等進行治療。)吳坤安認為:如果舌頭收縮,無法伸出牙齒,顏色紫紅,軟弱無力,這表示肝腎陰液已經枯竭,如果舌頭紅潤有光澤,或顏色鮮紅,表示胃陰枯竭,還可以通過滋養胃陰來治療。章虛谷認為:如果舌頭短小或軟弱,且顏色赤紅,舌苔厚重,表示邪氣入侵;如果舌頭顏色淡白,像煮熟的豬肝,且軟弱無力,無論是否有舌苔,都表示身體機能已經衰敗,無法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