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)

1. 第一節 軟硬

軟者,痿柔也,氣液自滋。硬者,強硬也,脈絡失養。有胃氣則舌柔和,無胃氣則舌板硬。舌軟者,軟而不能動也;舌紅痿軟難言者,心脾虛也。心清語塞,舌軟無力難言者,營衛不足也;軟而淡紅者,宜補氣血;深紅者,宜涼氣血;赤紅者,宜清涼臟腑;紫紅者,宜寒涼攻瀉;鮮紅的紅者,宜滋陰降火;絳紅而光痿軟者,陰虧已極,不治之證也。舌痿軟黃燥,腹滿不得睡,將發黃也。

聲亂音嘶,舌痿聲不得前者,因誤發其汗也。舌痿人中滿唇反者,脾經氣絕也。在病後乏力之時,舌亦痿軟不能言,養胃益陰則自復也。

舌強硬者,如木舌、重舌、腫舌、大舌之類,皆臟腑俱熱而心經尤為熱極也。舌忽腫而不硬者,木舌也;舌腫滿口,溢出如豬胞,氣息不得通,硬如木石者,血壅氣滯也;舌木硬者,厥陰病也;舌紅而強硬失音者,死候也。凡紅舌強硬為臟腑實熱已極,不如燥火內伏,誤服溫藥,則舌根亦強硬不能言語;或時疫直入三陰,皆里證實熱(宜苦寒救補湯即服)。舌邊四圍紅色,中間至根有乾硬黑色,如有長小舌,其上有刺者,熱毒堅結大腸也。

(宜白虎合承氣湯下之。)有痰者舌灰胖而硬,宜豁痰。亦有白苔乾硬如砂皮者(俗名水晶苔,)此邪熱在表時,津液已乾燥,後雖入胃不能變黃,宜增液承氣下之,下後白苔潤澤者生。

凡疫證苔如積粉,此火極水化,若誤認為寒,妄投溫燥,其苔愈厚,津液愈耗,水不上升,二火煎熬,變白為黑,其堅硬似針,其厚似甲,敲之戛戛有聲,言語不清,非舌卷也,專用甘寒以充津,如五汁飲、增液湯之類。大抵溫暑熱證,舌硬不語,下證為多。雜證舌強硬,胃氣將絕也,如中風入臟則舌難言。

傷寒舌短,亦為死證,皆板硬無胃氣也。凡板硬之舌,不論何色,不治者多。有苔硬如石,如繭裂為龜紋,刮之不去,在舌心者可治,滿舌如是者不治。

白話文:

[第一節 軟硬]

在中醫學中,“軟”指的是肌肉萎縮無力,這是由於體內氣和液體自然滋養不足所致。“硬”,則表示組織過度堅硬,通常意味著血液循環系統養分供應不足。如果胃功能正常,舌頭會保持柔和;反之,如果胃功能衰弱,舌頭則會變得僵硬。

舌頭軟弱到無法動彈,這可能顯示心臟和脾臟虛弱。當心臟功能不佳導致語言困難,且舌頭軟弱無力,這可能是營養和免疫系統功能不足的表現。舌頭呈現淡紅色且軟弱,應補充氣血;若為深紅色,需降火涼血;若是鮮紅色,需清涼臟腑;紫色的舌頭,需寒涼攻瀉;若是絳紅且光澤萎靡,這代表嚴重的陰虧,預示病情危急。舌頭萎靡且表面黃燥,伴隨腹部脹滿,無法安眠,這可能是黃疸的前兆。

聲音混亂、音調嘶啞,舌頭萎靡且發音困難,可能由於錯誤地使用發汗療法。舌頭萎靡,嘴脣翻起且人中部位腫脹,這可能表示脾經氣血耗盡。在病後體力衰弱期間,舌頭可能也會萎靡無力,無法說話,但只要調理胃部,滋養陰液,就能自行恢復。

舌頭硬化的情況,例如木舌、重舌、腫舌或大舌等,都可能因為臟腑過熱,特別是心臟過熱所致。舌頭突然腫脹但未硬化,這稱為木舌;舌頭腫脹至整個口腔,形狀像豬的子宮,呼吸受阻,且舌頭堅硬如木石,這可能因為血液堵塞,氣血運行不暢;舌頭木質且堅硬,這可能是厥陰病;舌頭紅色且堅硬,無法發聲,這是死亡的徵兆。通常紅色且堅硬的舌頭表示臟腑實熱已達極點,如果誤服溫熱藥物,舌根也會硬化,無法說話;或是瘟疫直接侵襲三陰經絡,這都屬於裡證實熱,需服用苦寒救補湯。

舌頭周圍紅色,舌根部分呈乾硬黑色,上面有如小舌般的突起,這可能表示大腸有熱毒且堅固結塊。

(適合使用白虎合承氣湯來治療。) 若有痰,舌頭會呈現灰色且肥胖堅硬,需清除痰濕。還有一種白色苔蘚乾燥且堅硬如砂皮,俗稱水晶苔,這表示邪熱在體表,體內津液已耗盡,即使之後進入胃部,也不會轉為黃色,適合使用增液承氣湯來治療,治療後,若舌苔回復濕潤,則病情有望好轉。

瘟疫症狀的舌苔如積粉,這表示火氣極盛,若誤診為寒症,誤用溫燥藥物,舌苔會越來越厚,津液消耗更甚,水分無法上升,兩種火氣煎熬之下,舌苔從白色轉為黑色,且堅硬如針,厚度如甲殼,敲擊時會發出聲音,影響發音清晰度,這並不是舌頭捲曲,應使用甘寒藥物來滋養津液,例如五汁飲、增液湯等。總的來說,溫熱病、暑熱病等,舌頭硬化無法說話,多數情況需要治療。其他疾病的舌頭硬化,可能表示胃氣將要耗盡,例如中風入臟時,舌頭就難以說話。

傷寒病的舌頭縮短,也是死亡的徵兆,這通常表示舌頭僵硬,胃氣已盡。無論舌頭顏色如何,只要舌頭硬化,病情通常難以逆轉。有些舌苔堅硬如石,像繭裂開形成龜裂紋,刮除不掉,如果只在舌頭中心,尚可治療;但如果整個舌頭都是如此,則病情較難以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