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舌指南》~ 卷二 (1)
卷二 (1)
1. 卷二
2. 第二編 觀舌總綱
3. 第九章觀舌之心法
臨證觀舌最為可憑,然亦未可執一。《正義》云:凡見黑舌,問其曾否食酸、甜、咸物,因是物能染成黑色,非因病而生也。然染成之黑,必潤而不燥,刮之即退。虛寒舌潤能染,若實熱舌苔乾燥,何能染及耶。凡臨證欲視病人舌苔燥潤,禁飲湯水,飲後則難辨矣。王秉衡曰:淡白舌苔,亦有熱病;黃厚滿舌,亦有寒證;舌絳無津,亦有痰證,當以脈證便溺參勘。又白苔食橄欖即黑,(酸物亦然,)食枇杷即黃。
又如燈下看黃苔,每成白色。然則,舌雖可憑,而亦未盡可憑,非細心審察,亦難免於誤治矣。其他觀法再舉於後。
一、舌色,凡病人慾察舌之時,宜先診而後食,則苔之厚薄易分,診而後飲,則苔之滑澀易辨。至於乾黑之舌,又當以蜜拭其苔垢,然後視其形色,紅赤者可治,青黑者不可治,亦望舌之所宜知也。
二、舌質,凡舌質亦有色,如絳、紅、紫、青、藍即其色也。血熱之證,舌質底色紫。又有大小,如濕熱有痰之證,舌質脹大滿口,邊有齒印。
三、舌尖,凡舌尖屬心,如滿舌白苔,舌尖有紅刺,此心火旺盛,勿用溫燥之藥。
四、舌心,凡舌四邊有苔,中心則無,或中有直裂,或有直槽,或有橫裂,皆心胃陰液不足,亦忌溫燥。
五、舌邊,苔色與邊齊否,舌邊缺曲如鋸齒者不治也。舌邊紅者脾熱也。舌邊青色一條者木剋土也。胡玉海云:舌邊肝膽部位有一點紫疱如黃豆大,此熱毒歸臟,在左者重,在右者輕,在中間更輕。其症舌紅面赤,而兩手見陰脈,或脈來擺搖無根,恍惚難憑者為不治也。
六、舌根,凡根後有無苔色接續,有無大肉瘤,亦須注意。
七、燥潤,若以手摸之,或滑潤,或燥刺棘手,有看之似潤,而摸之燥者;有看之似燥,而摸之滑者。
八、變換,劉吉人云:觀其變換與不變換,總之苔黃為正,白次之。無論何證,若用藥,當皆由白而黃,由黃而退,由退復生新薄白苔,此為順象。若用藥不當,則由黃而白,由白而灰,由灰而黑,由活苔變為死苔,此逆象也。驟退驟無,不由漸退,此陷象也。更有氣聚苔聚,氣斂苔斂,氣化苔化,氣散苔散。氣散布,苔亦散布,氣凝聚而結,苔亦凝聚而結,氣結於一邊,苔亦結於一邊。故氣鬱之證,苔邊整齊如石階之起邊線,線內有苔,線外無苔,但紅邊而已。若氣化則布散,由密而疏散,則不似斬然齊一之邊矣。故苔有邊齊如斬者,皆氣聚也,有積滯抑鬱者也。
白話文:
[第九章 心法觀舌]
在臨牀診斷中,觀察舌象是最為可靠的依據之一,然而也不能一概而論。《正義》提到,遇到舌頭發黑的情況,應先詢問病人是否食用過酸、甜、鹹的食物,因為這些食物可能導致舌頭染成黑色,並非一定是疾病所致。然而,這種染色導致的黑色舌頭,通常會呈現濕潤而非乾燥,而且刮除後就會消失。虛寒型的舌頭濕潤容易被染色,但是實熱型的舌頭因為舌苔乾燥,怎麼可能被染色呢?因此,臨牀診斷時,要觀察病人的舌苔濕潤或乾燥,需禁止病人飲用水或湯,否則將難以辨識。
王秉衡指出,即使舌苔呈淡白色,也可能患有熱性疾病;舌苔黃厚且覆蓋整個舌頭,也可能出現寒性症狀;舌頭深紅無津液,也可能存在痰濕的問題。這些情況都必須結合脈象、症狀和排泄物來綜合判斷。此外,白苔吃橄欖會變黑,吃酸性食物也會如此,吃枇杷則可能變黃。
在燈光下觀察黃苔,往往會誤以為是白色。由此可見,雖然舌象可以作為參考,但也未必完全可靠。若不細心審查,仍有可能導致誤診。
接下來介紹幾個具體的觀舌方法:
一、舌色:觀察舌色時,最好在病人進食前進行診斷,這樣能更容易分辨舌苔的厚薄。診斷後再讓病人喝水,就能更清楚辨別舌苔的滑澀。對於乾黑的舌頭,可用蜂蜜擦拭舌苔,去除污垢後再觀察形態和顏色。紅赤的舌頭尚可治療,青黑的舌頭則較難治療。
二、舌質:舌質也有顏色,例如深紅、紅、紫、青、藍等。血熱的症狀,舌質底部呈現紫色。舌質的大小也值得注意,如濕熱帶有痰濕的症狀,舌質會腫脹,甚至滿口都是,舌邊會有齒痕。
三、舌尖:舌尖反映心臟的狀態,如果舌頭上覆蓋著厚厚的一層白苔,而舌尖卻有紅色的小刺,這表明心火旺盛,應避免使用溫燥的藥物。
四、舌心:舌心周圍若有舌苔,但中心部分沒有,或中心有直裂紋,或有直槽,或有橫裂紋,均顯示心胃的陰液不足,同樣忌用溫燥藥物。
五、舌邊:觀察舌苔顏色是否與舌邊一致,舌邊若像鋸齒一樣彎曲不整,則病情難以痊癒。舌邊泛紅表示脾臟有熱,舌邊有一條青色線條則表示肝氣過盛,剋制脾土。胡玉海提到,舌邊的肝膽區域若出現如黃豆大小的紫色水泡,代表熱毒歸於內臟,左側的較嚴重,右側的較輕微,位於中央的則相對較輕。病徵包括舌頭鮮紅、臉色潮紅,且雙手脈象呈現陰性,或脈搏搖晃無根,這種情況下,病情難以判斷,屬於不治之症。
六、舌根:觀察舌根後方是否有舌苔連接,以及有無大塊肉瘤,這些也需要特別注意。
七、燥潤:用手觸摸舌苔,可以感受到滑潤或乾燥,有些舌苔看起來濕潤,但摸起來卻很乾燥;有些看起來乾燥,實際上卻很滑潤。
八、變換:劉吉人指出,觀察舌苔的變化,總的來說,黃苔是正常的表現,白苔次之。無論何種症狀,如果使用藥物後,舌苔從白轉黃,再從黃消退,最後長出新的薄白苔,這是病情向好的徵兆。然而,如果藥物使用不當,舌苔可能從黃轉白,再從白轉灰,最終變成黑色,活躍的舌苔轉為死亡的舌苔,這是病情惡化的跡象。舌苔突然消退或消失,而不是逐漸消退,這表明病情正在惡化。此外,舌苔的聚集、收縮、消散和擴散都與體內氣的流動有關。氣流散開,舌苔也會隨之散開;氣流聚集,舌苔也會聚集;氣流在某一側聚集,舌苔也會在同一側聚集。因此,當氣血淤滯時,舌苔邊緣會像階梯一樣整齊,內部有舌苔,外部無舌苔,只留下紅色的邊緣。如果氣血得以疏解,舌苔就會散開,由密集轉為稀疏,不再像之前那樣邊緣分明。所以,舌苔邊緣整齊如刀切,都表明氣血聚集,有氣滯或鬱結的情況。
4. 第十章 辨舌之形容
心者生之本,其經通於舌,其竅開於舌,故舌為心之外候也。察舌質形容可定內臟之虛實;觀舌苔垢色可以辨外邪之寒熱。所謂形容者,如舌之軟硬,舌之脹癟,舌之戰痿,舌之歪邪,舌之伸縮,舌之吐弄是也,皆能辨臟腑經絡之寒熱虛實,病之可治與不可治,於此已可判矣。故先錄此例如下:
白話文:
【第十章 心臟健康與舌頭外觀的關係】
心臟是生命的根本,而它與舌頭有著密切的聯繫,因為心臟的經絡通達至舌頭,且舌頭是心臟健康狀況的一個反映窗口。因此,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舌頭的形態來判斷體內臟器的健康狀況;通過舌苔的顏色和厚薄,來辨別外在環境對身體造成的寒熱影響。
這裡所說的舌頭形態,包括舌頭的軟硬程度、舌頭是否腫脹或萎縮、舌頭是否偏斜、舌頭的伸縮能力以及舌頭是否常無目的的伸縮或捲動等。這些特徵都能夠幫助我們瞭解臟腑及經絡的寒熱與虛實情況,從而判斷病情是否可被治療。由此可見,通過觀察舌頭的狀態,我們已經能夠初步判斷病情的好壞。因此,接下來將舉例說明這一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