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舌指南》~ 卷一 (16)
卷一 (16)
1. 第八章 辨舌苔察時溫與伏熱
余診其脈弦數搏指,舌底苔灰黑黃焦,浮鋪苔上,且黏厚板實,舌尖深絳,邊紫兼青。詢其前由,閱其服方,參考現證,為其疏方,遂重用蠶砂、鼠糞,化濁道而通胞門之淤塞;硝黃、牙皂以滌垢攻堅積,地鱉、桃仁逐瘀通血絡;鮮生地、大青葉、羚羊、鉤藤清血熱而息肝風;鮮菖蒲、天竺黃豁痰而開心竅。服一劑,而大便下黑垢瘀塊,成團成粒者甚多,瘛瘲即定,神志略清。
次晨復診,脈勢已平,而舌苔松腐,黑垢滿堆,刮去瓢余,未減其半,且逾時又厚,繼進桃仁承氣湯加減,服至五劑,舌垢始淨,身涼胃動,調理而痊。按此證,因先病伏暑挾濕,繼則挾食,再則阻經停瘀,濕蒸熱灼,便閉溲澀,邪無去路。又值經來,邪熱竟入血室,經水被熱煎熬,以致凝瘀淤塞胞門。
前醫雖當熱入血室治,然藥性不能直入淤塞之胞門,故皆罔效。證因挾濕挾食挾瘀挾痰,堆積至重重疊疊。余治以先通胞門淤塞,其血室內之熱亦同時引導下出。舌苔因化反厚者,此因積藏過多,如抽蕉剝繭,層出不窮者是也。
又有濕遏熱伏之證,亦同前狀,初起脈沉濡而數,舌尖絳,邊絳略淡,中根灰白,或灰黃厚膩,日晡熱甚,便不暢,溲短澀,此為熱伏於內,濕遏於外,伏暑、秋瘟、秋燥,均多此證,治法以蠶沙、滑石、蔞皮、鬱金化濁宣氣開鬱;鮮生地、豆豉、青蒿、白薇、焦梔以清透營熱從外達,濕化熱透,大便自下,小溲亦長。
若誤用荊防枳樸,反增胸悶乾嘔;若用硝黃妄下,則下利稀水,口舌化燥,胸悶乾嘔,熱亦反增,脾胃濁垢反不下,此余屢驗之矣。
白話文:
我診斷他的脈象是弦數有力,觸摸指尖感覺到搏動,舌底的舌苔呈現灰黑黃色,像燒焦一樣,浮在舌頭表面,而且黏稠厚實,像板子一樣,舌尖呈深紅色,舌頭邊緣則帶有紫色和青色。我詢問他之前的病況,查看他服用的藥方,並參考他現在的症狀,為他開立藥方。我於是大量使用蠶砂和鼠糞,來化解體內污濁,疏通胞門的阻塞;用芒硝、大黃、牙皂來清除體內的污垢和堅硬的積塊;用地鱉蟲和桃仁來活血化瘀,疏通經絡;用新鮮生地、大青葉、羚羊角和鉤藤來清除血熱,平息肝風;用新鮮菖蒲和天竺黃來化痰,開啟心竅。服用一劑後,排出黑色污垢和瘀血塊,成團成粒的很多,抽搐隨即停止,神志也稍微清醒。
第二天早晨再次診斷,脈象已經平穩,但是舌苔變得鬆軟腐爛,黑色污垢堆積滿滿,用刮板刮去一瓢的量,還是沒減少一半,而且很快又變厚。我接著使用桃仁承氣湯加減藥方,服用五劑後,舌苔才乾淨,身體也涼爽,腸胃也開始蠕動,調理後就痊癒了。分析這個病症,是因為先前患有伏暑夾雜濕氣,接著又夾雜了食物積滯,然後又阻礙了經絡,導致體內停滯瘀血,濕氣蒸發熱氣灼燒,造成大便不通,小便澀滯,邪氣沒有出路。又剛好遇到月經來潮,邪熱竟然進入血室,經血被熱煎熬,以至於凝結成瘀血,阻塞了胞門。
之前的醫生雖然按照熱入血室來治療,但是藥性無法直接進入阻塞的胞門,所以都沒有效果。這個病症是因為夾雜了濕氣、食物積滯、瘀血和痰液,堆積得很嚴重。我治療的方法是先疏通胞門的阻塞,這樣血室內的熱邪也會同時被引導排出。舌苔因為化解反倒變厚,是因為積聚的污垢太多,就像剝香蕉一樣,一層一層不斷出現。
還有一種濕氣阻遏熱邪潛伏的病症,也和前面說的情況類似。剛開始脈象是沉濡而數,舌尖是紅色,舌邊緣的紅色稍微淡一點,舌頭中間和根部是灰白色,或是灰黃色且厚膩,到了傍晚發熱嚴重,大便不順暢,小便短少澀滯。這是因為熱邪潛伏在體內,濕氣阻礙在體外,伏暑、秋瘟和秋燥,都容易出現這種病症。治療的方法是用蠶砂、滑石、蔞皮和鬱金,來化解體內的污濁,宣暢氣機,開解鬱悶;用新鮮生地、豆豉、青蒿、白薇和焦梔,來清透營分的熱邪,使其從體表散發出去。濕氣化解,熱邪透出,大便自然通暢,小便也會增多。
如果誤用荊芥、防風、枳殼和厚朴,反而會增加胸悶和乾嘔;如果使用芒硝和大黃來強行瀉下,則會導致腹瀉不止,口舌乾燥,胸悶乾嘔,熱邪反而會更嚴重,脾胃中的污垢反而排不出來。這些都是我多次驗證過的經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