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六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1)

1. 卷六

2. 第五編 雜論方案

3. 第三十章 辨舌雜論補遺

本章專採諸家辨舌精論,能闡幽發微,故辯論不嫌其詳,以期推源尋流,互相參考,庶幾察舌用藥,能決死生於俄頃也。間有已見前卷各條者,未免偶有重複,惟前則東鱗西爪,未窺全斑,此皆摘錄全編,可無遺憾焉。編述者志。

白話文:

這章節專門選取了各家對於舌診的精闢理論,能夠深入淺出地解析細微之處,因此在討論上不怕過於詳細,目的是為了追本溯源,順藤摸瓜,彼此之間可以互相參考學習,希望這樣一來,在觀察舌象開藥方時,能在短時間內判斷病人的生死。偶爾會發現有些內容在前面的篇章已經出現過,不免有些重複,但是前面的提及只是零星片段,無法窺見全貌,而這裡所摘錄的都是完整的理論,可以彌補之前的遺憾。這是編輯者的願望和目的。

4. 傷寒辨舌總論一

舌乃心之苗,心為君主之官,應南方赤色;甚者或燥或澀,或青或白或黑;是數者,熱氣淺深之謂。舌白者,肺金之色也,由寒水甚而致火不能平金,則肺自甚,故色白也。舌青者,肝木之色也,由火甚而金不能平木,則肝木自甚,故色青也。色青為寒者,訛也。仲景云:少陰病,下利清穀,色青者,熱在裡也,大承氣湯下之。

舌黃者,由火盛則木必衰,所以一水不能制五火,而脾土自旺,故色黃也。舌紅為熱,心火之色也,或赤者,熱深甚也。舌黑亦言為熱者,由火熱過極則兼水化,故色黑也。五色應五臟,固如此。敖氏以舌白者邪在表,未傳於裡也。舌白苔滑者,痛引陰經,名臟結也。舌之赤者,邪將入也;舌之紫者,邪毒之氣盛也;舌之紅點者,火亢極也;舌之燥裂者,熱深甚也。或有黑圈黑點者,水之萌發也。

舌根黑者,水之將至也;舌心黑者,水之已至也;全舌黑者,水之體也,其死無疑。舌黃者,土之正色也,邪初入於胃,則本色微黃;發見舌黃白者,胃熱而大腸寒也;舌之通黃者,則胃實而大燥也,調胃承氣湯下之,黃自去矣。舌灰黑者,厥陰肝木相承,速用大承氣湯下之,可保五死一生。

舌乃心苗,心開竅於舌,心屬火,主熱象。黎明人得病,初在表則舌自紅,而無白苔等色。表邢入半表半裡之間,則舌色變為白苔,而滑見矣,切不可不明。表證故邪傳於裡,則舌必見黃苔,乃邪已入於胃,急宜下之,苔黃自去,而疾安矣。至此,醫者或誤用湯丸,失於遲下,其苔必黑,變證蜂起,遂為難治。

若見舌苔如漆黑之光者,十無一生,此心火自焚,與邪熱二火相攻,熱極則有兼化水象,故色從黑而應水化也。若乃臟腑皆受,邪毒日深,其症必作熱證,急宜下之以去胸中之熱,否則其熱散入絡臟之中,鮮有不死者。譬如火之自炎,初則紅,過則薪為黑色炭矣。此亢則害,誠乃制之理是也。

(上見《敖氏傷寒金鏡錄》。)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討論的是通過觀察舌頭顏色來判斷疾病的理論。內容如下:

舌頭是心臟健康的指標,心臟被視為身體的主宰,它對應南方和紅色。舌頭出現乾燥、粗糙、青色、白色或黑色,這些都是熱度不同層次的表現。舌頭白色代表肺部的問題,這是因為寒氣過重,導致心火無法平衡肺金,肺部功能因此受損,呈現白色。舌頭青色代表肝臟問題,因為火氣過盛,肺金無法平衡肝木,肝臟功能過度活躍,顯示青色。認為青色表示寒冷是錯誤的觀念。張仲景指出,當少陰病患者出現拉肚子且排泄物清澈如谷,舌頭呈現青色,其實是體內有熱氣,需用大承氣湯治療。

舌頭黃色代表肝木因火氣過盛而衰退,造成腎水無法控制五臟之火,使脾土功能旺盛,因此呈現黃色。舌頭紅色表示熱度,代表心火的反應,若呈現深紅色則表示熱度更嚴重。舌頭黑色表示火熱到極點時,會產生水化現象,因而呈現黑色。五種顏色對應五臟,就是這樣的道理。敖氏認為舌頭白色表示病邪還在表面,尚未深入。舌頭白色且有滑苔,代表病痛影響陰經,被稱為臟結。舌頭紅色表示邪氣即將入侵;舌頭紫色表示邪毒氣息強烈;舌頭有紅點表示火氣達到頂峯;舌頭乾燥裂開表示熱度極高。舌頭出現黑色圈圈或黑點,表示水氣正在滋生。

舌頭根部黑色,表示水氣即將到來;舌頭中央黑色,表示水氣已經存在;整舌黑色,表示水氣全面佔據,死亡無疑。舌頭黃色是土的自然色,病邪剛進入胃部,舌頭顏色會微微泛黃。舌頭出現黃白交錯,代表胃熱但大腸仍冷。舌頭全面黃色,表示胃部實滿且極度乾燥,需用調胃承氣湯治療,黃色自然消退。舌頭灰黑,表示厥陰肝木的影響,應立即使用大承氣湯治療,纔可能挽救性命。

舌頭是心臟的反映,心臟的通道開在舌頭,心臟屬火,主導熱象。一個人生病初期,舌頭呈現紅色且無其他顏色。當疾病發展到半表半裡階段,舌頭開始出現白苔且濕滑。如果病情進一步惡化,舌頭一定會出現黃苔,表示邪氣已經進入胃部,應立即治療,黃苔自然消退,疾病才能得到緩解。醫生若在此時誤診,延遲治療,舌苔將轉為黑色,病情迅速變化,變得難以治療。

若舌苔像塗了黑漆一樣發亮,幾乎沒有存活機會,這是心火自我焚燒,與邪熱兩股火氣相互攻擊,熱度極高時會產生水化現象,因此呈現黑色,符合水的特性。若五臟六腑都受到影響,邪毒日益加深,必定出現熱性症狀,應立即治療以清除胸中的熱氣,否則熱氣將擴散到各個臟器,很少有人能倖免。這就像火焰,最初呈紅色,後期燃料燒盡變成黑色。這就是「亢則害」的道理,必須及時制衡。以上內容出自《敖氏傷寒金鏡錄》。

5. 傷寒辨舌秘法二

凡見舌系白苔,邪火未甚也,用小柴胡湯解之。舌系黃色者,心熱也,可用黃連梔子以涼之。凡見黃而帶灰色者,系胃熱也,可用石膏、知母以涼之。凡見黃而帶紅者,乃小腸膀胱熱也,可用梔子以清之。見舌紅而白者,肺熱也,用黃芩、蘇葉以解之。見舌黑而帶紅者,乃腎虛而挾邪也,用生地、元參又入柴胡以和解之。

見舌紅而有黑星者,乃胃熱極也,宜用石膏以辛涼之,元參、乾葛亦可,終不若石膏之妙。見舌紅而有白點者,乃心中有邪也,宜用柴胡、黃連以解之,心、肝同治也。見紅舌而有大紅點者,乃胃熱而帶濕也,須茵陳五苓散以利之。蓋水濕必歸膀胱以散邪,非肉桂不能引入膀胱,但止可用一二分,不可多入。

見舌白苔而帶黑點者,亦胃熱也,宜用石膏以涼之。見舌黃而有黑者,乃肝經實熱也,用柴胡、梔子以解之,不使入里,柴胡乃半表半裡之藥,不可不用也。見舌中白而外黃者,乃邪入大腸也,必須五苓散以分水,水分則瀉止矣。見舌中黃而外白者,乃邪在內而非在外,邪在上而非下,止可加柴胡、枳殼以和解,不可驟用大黃以輕下也;天水散加五苓散亦可。終不若柴胡、枳殼直中病源,少加天水則更妥;或不加用天水散,加五苓散亦可也。

見根黃而光白者,亦胃熱而帶濕也,亦須用石膏為君,而少加利水之品,如豬苓、澤瀉之味也。見舌黃而隔一瓣一瓣者,乃邪濕已入大腸,急用大黃、茵陳下之,不必用抵當、十棗湯也;若下之遲,則不得而用之。然須辨水與血之分,下水用十棗湯,下血用抵當湯。見舌有紅中如蟲蝕者,乃水未升而火上乘也,亦須用柴胡、黃連以和解之。

見舌紅而開裂如人字者,乃邪初入心,宜用黃連、石膏以解之。見舌有根黑而尖帶紅者,乃腎中有邪未散,宜用柴胡、梔子以解之。見舌根黑而尖白者,乃胃火乘腎,宜用石膏、知母、元參以解之,不必論其渴與不渴,亦不必問其下利也。舌根黑而尖黃者,亦邪將入腎,須急用大黃下之。

然須辨其腹痛與否,若腹痛拒按者,急下之,否則只用柴胡、梔子以和解之。見舌純紅而尖獨黑者,乃腎虛而邪火來乘也,不可用石膏湯,腎既虛而又用石膏,是速之死也。當用元參(一兩或二兩)以救之,多有能生者。見舌有中心紅暈,而四圍邊旁純黑者,乃君相二火炎騰,急用大黃加生地兩許,下而救之,十中可救五六。

見舌有中央灰黑而四邊微紅者,乃邪結於大腸也,下之則愈,不應則死,以腎水枯槁不能推送,故潤之。此時又不可竟用熟地補腎之藥,蓋邪未散不可補,補則愈加脹急,適所以害之也,必先下而後以生地滋之則可。然亦不可多用也。見舌有純灰色,中間有兩暈黑者,亦邪將入腎也,急用元參一兩許,少加柴胡治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舌苔呈現白色,代表邪氣和火氣還不嚴重,可以用小柴胡湯來化解。如果舌苔呈現黃色,代表心臟有熱,可以用黃連、梔子來清涼。如果舌苔呈現黃色且帶有灰色,代表胃部有熱,可以用石膏、知母來清涼。如果舌苔呈現黃色且帶有紅色,代表小腸和膀胱有熱,可以用梔子來清除。如果舌頭紅且帶有白色,代表肺部有熱,可以用黃芩、蘇葉來化解。如果舌頭黑且帶有紅色,代表腎臟虛弱又夾帶邪氣,可以用生地、元參,並加入柴胡來調和。

如果舌頭紅且有黑點,代表胃熱非常嚴重,應該用石膏來辛涼退熱,元參、葛根也可以,但不如石膏效果好。如果舌頭紅且有白點,代表心中有邪氣,應該用柴胡、黃連來化解,同時治療心和肝。如果紅舌上有大紅點,代表胃熱又夾帶濕氣,必須用茵陳五苓散來利濕。因為水濕最終會歸於膀胱以散邪,非肉桂不能將藥力引入膀胱,但只能用少量,不能多用。

如果舌苔白且帶有黑點,也是胃熱的表現,應該用石膏來清涼。如果舌苔黃且有黑色,代表肝經有實熱,用柴胡、梔子來化解,防止邪氣深入內部。柴胡是半表半裡的藥,不可不用。如果舌頭中間白而周圍黃,代表邪氣進入了大腸,必須用五苓散來分利水濕,水份分開了,腹瀉自然就會停止。如果舌頭中間黃而周圍白,代表邪氣在內而不在外,在上而不在下,只能用柴胡、枳殼來調和,不可立即用大黃來輕瀉。天水散加五苓散也可以。但不如柴胡、枳殼直接針對病源,少加點天水散會更好,或者不用天水散,加五苓散也可以。

如果舌根黃而舌尖光白,也是胃熱且帶有濕氣,也需要用石膏為主,少量加入利水藥,例如豬苓、澤瀉。如果舌頭黃且呈現一瓣一瓣隔開的樣子,代表邪濕已經進入了大腸,要趕快用大黃、茵陳來瀉下,不需要用抵當湯、十棗湯。如果瀉下晚了,就不能用這些藥了。但要分辨是水還是血的問題,瀉水用十棗湯,瀉血用抵當湯。如果舌頭上有像蟲子咬過的紅色痕跡,代表水不能上升而火往上攻,也需要用柴胡、黃連來調和。

如果舌頭紅且開裂像人字,代表邪氣剛進入心,應該用黃連、石膏來化解。如果舌頭根部黑而尖部帶紅,代表腎臟有邪氣未散,應該用柴胡、梔子來化解。如果舌頭根部黑而尖部白,代表胃火侵犯腎臟,應該用石膏、知母、元參來化解,不必管有沒有口渴或腹瀉。如果舌根黑而尖部黃,也代表邪氣將要進入腎臟,必須趕快用大黃來瀉下。

但要分辨是否腹痛,如果腹痛拒絕按壓,要趕快瀉下,否則只用柴胡、梔子來調和就好。如果舌頭純紅而尖部獨黑,代表腎臟虛弱又被邪火侵襲,不能用石膏湯,腎臟已經虛弱再用石膏會加速死亡。要用元參(一兩或二兩)來救治,很多人因此能活下來。如果舌頭中心有紅色暈圈,而四周邊緣是純黑色,代表君火和相火都非常旺盛,要趕快用大黃加生地來瀉下,十個病人可以救活五六個。

如果舌頭中央灰黑而四周稍微紅,代表邪氣結在大腸,瀉下就會好,如果沒有反應就會死,因為腎水枯竭不能推動。所以要潤燥。這時候又不能直接用熟地來補腎,因為邪氣未散不能補,補了反而會更加脹滿,適得其反。必須先瀉下,再用生地來滋潤才可以,但也不能多用。如果舌頭呈現純灰色,中間有兩個黑色暈圈,也代表邪氣將要進入腎臟,趕快用元參一兩左右,少量加入柴胡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