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五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20)

1. 附:孕婦辨舌通論

以上為滑軟舌之別。)真寒假熱證,全舌亦或有黑色乾焦罅裂、芒刺、厚苔,惟用老生薑切片,輕擦即脫淨,舌底必淡白而不紅,或口呼渴而不多飲水者也。(若用姜擦之而苔堅不退,或口極渴而飲水常多者,是實熱甚也,寒熱之判,關乎生死。)實熱者與邪火入陰之證,全舌必有或黃或黑積滯,乾焦、罅裂、芒刺等苔。

陰虛水涸者,全色必絳色無苔,或有橫直罅紋,而舌短小不等,(以上為粗燥舌之別。)至若胸喜熱物者,不必定屬虛寒,胸喜冷飲者,不必定屬實熱,(真寒假熱者,胸亦喜冷飲。)又當別之舌色舌苔,參之望聞問切,以窮其變。

辨證諸條,輒言用苦寒重劑,不次急投。蓋察舌色苔狀與病證,毫無疑義確知急病不可緩治,必神速方能奏功。苟逡巡退縮,拘於一劑一日,勢必貽誤。古所謂藥到病除者,謂用藥已到勝病之分量,病方能痊。到者,藥力之到也,或數劑而到,或數十百劑方到,非入口即愈也。

此中消息,惟閱歷深者知之。若心氣粗浮,察舌不準,審證未確,遽執余說,妄投重劑,又將致禍。所謂辨舌者,小心謹慎於表裡寒熱虛實六字,鑑別至當,庶幾經權正變,悉閤中庸。余恪遵家訓,用自攝養,非欲與世爭長,過承垂詢,不敢人云亦云,罄布愚忱,遑問知我罪我。

白話文:

(以上是滑潤柔軟舌苔的區別。)如果是屬於真寒假熱的症狀,整個舌頭或許會呈現黑色、乾燥焦裂、有芒刺、舌苔厚膩,但用老薑片輕輕擦拭,舌苔就會脫落乾淨,舌頭底下一定會是淡白色而不是紅色,或者患者會說口渴但喝不多水。(如果用薑擦拭舌苔卻堅硬不退,或者口渴得厲害卻常常喝很多水,那就是實熱很嚴重,寒熱的判斷關係到生死。)實熱的症狀,或是邪火入侵體內陰分的證狀,整個舌頭一定會有黃色或黑色的積滯,以及乾燥焦裂、有芒刺等舌苔。

陰虛導致體內水分枯竭的狀況,整個舌頭一定是絳紅色且沒有舌苔,或者有橫向或直向的裂紋,而且舌頭會比較短小不一。(以上是粗糙乾燥舌苔的區別。)至於胸口喜歡溫熱東西的人,不一定屬於虛寒;胸口喜歡冰冷飲料的人,也不一定屬於實熱。(真寒假熱的人,胸口也會喜歡冷飲。)還要再仔細區別舌頭的顏色和舌苔,並參考望、聞、問、切的診斷方法,來深入了解病情的變化。

辨證的各個要點,常常會說要使用苦寒的重劑,而且要不按常規地快速投藥。這是因為觀察舌頭的顏色、舌苔的狀況和病情的發展,如果毫無疑問地確定是急病且不可延誤治療,就必須快速用藥才能見效。如果猶豫退縮,拘泥於一天一劑的用藥方式,一定會耽誤病情。古人所說的「藥到病除」,指的是用藥已經達到能戰勝疾病的劑量,疾病才能痊癒。所謂「到」,是藥力到達了作用,或許需要幾劑藥才能達到,或許需要幾十甚至幾百劑才能達到,並不是吃下藥就立刻痊癒。

這裡面的道理,只有經驗豐富的人才能了解。如果心氣浮躁,觀察舌頭不夠準確,診斷病情也不夠確實,就貿然採用我說的方法,胡亂投用重劑,反而會招致禍害。所謂「辨舌」,就是要小心謹慎地掌握表、裡、寒、熱、虛、實這六個字,鑑別診斷必須非常準確,才能在治療時能運用正治與反治的方法,而且符合中庸之道。我謹守家訓,用來自我保健,並不是想和世人爭高下,過於承蒙各位的垂詢,不敢人云亦云,只是盡力表達我真誠的見解,至於別人認為我對還是不對,就交由他人評斷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