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五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8)

1. 第二十九章 藍色舌類診斷鑑別法

2. 藍色舌總論八

《舌鑑》:藍色者,肝臟之純色也,因無胃氣而發見於外也。如傷寒日久,屢經汗下,失於調理,致胃氣傷極,精微不能上奉,而心火無氣,胃失其所依,而肺亦乏其生氣,則肝寡於畏,反假濁汙之氣以上乘膈中,而胃脘之陽和頓失,故純藍之色,見於舌上也。明知肺肝相併心脾,氣絕之候,是以必死。

(《正義》云:舌見藍色者,為肺氣已絕,肝火獨盛,來侵土位也。)如舌色微藍,或略見藍紋者,脈不沉澀,(固正氣不至,脈形斷絕不勻也,)猶可溫胃強脾,調肝益肺,十中可救其一。脈微弦者,(氣能至而血阻之,故脈繃急也,)為臟氣未絕,可治。用小柴胡湯加肉桂、炮姜主之。

若純藍色現,確是肝木獨旺,胃失陽和,雖無劇症,必死無疑。至葡萄瘟疫,其舌色青藍,或兼紫兼醬,乃是病邪致然。非若傷寒之藍色,必關臟氣為死候矣。宜並參合之。

《辨正》:藍者,綠與青碧相合,猶染色之三藍也。舌見藍色,而尚能生苔者,臟腑雖傷未甚,猶可醫治。若光藍無苔者,不論何脈,皆屬氣血極虧,勢難延年。《舌鑑》泥於五行肺肝相併,心脾氣絕,不分有苔無苔,概云不治,亦管窺之見耳。(馬良伯云:有微藍而不滿色者,法宜平肝熄風化毒。

《舌鑑》主用小柴胡湯加薑、桂,然邪熱鴟張,肝陰焦灼,逼其本臟之色外見,再用薑、桂,是抱薪救火也。瘟疫及濕溫,熱鬱不解,亦有此舌,治宜芳香清泄。濕痰痰飲證,亦有舌滿滑膩中見藍色者,為陰邪化熱之候,法宜清化。周澂之曰:余常見癇厥及胃氣久病者,舌體全藍。

此亦瘀血在胃,肝氣不舒也。故青黑藍絳,皆謂之濁,皆竭血分。須辨寒熱燥濕及痰血宿食、燥屎癥塊而治之,總以鬆動血分為主。)

白話文:

【藍色舌總論八】

根據《舌鑑》所述,舌頭呈現藍色,這是肝臟本身的顏色,因為缺乏胃氣而顯現在舌頭上。例如,當患了傷寒多日,經過多次的出汗和瀉下治療後,如果調理不當,會導致胃氣極度受損,身體無法正常運作,心臟得不到足夠的氣,胃部失去依靠,肺部也會缺乏生氣,這時肝臟失去了制約,反而會將污濁的氣體上升到膈膜中間,使胃部的陽和突然消失,因此純藍色就出現在舌頭上。

這清楚地顯示肺和肝相互影響,心和脾的氣息斷絕,這種情況下必定死亡。

《正義》中提到,舌頭出現藍色,表示肺部氣息已經耗盡,肝火旺盛,侵犯到了脾臟的位置。如果舌頭只是微微呈現藍色,或是有藍色紋路,但脈搏並沒有沉重且遲滯的情況,仍可以透過溫補胃部,強健脾胃,調節肝臟和增強肺功能,有十分之一的機會可以救治。如果脈搏稍微緊繃,代表氣血仍在,可以治療。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加上肉桂、炮薑作為主要治療。

然而,如果舌頭完全呈現藍色,這確實代表肝臟功能過於旺盛,胃部失去陽和,即使沒有嚴重的症狀,死亡的可能性仍然非常大。至於葡萄瘟疫,舌頭呈現青藍色,或是帶有紫色或醬色,這是疾病導致的。這與傷寒引起的藍色不同,不一定代表臟器氣息衰竭而導致死亡。應結合其他症狀一起考量。

《辨正》指出,藍色是由綠色和青色混合而成,就像染色中的三種藍色。舌頭出現藍色,但仍有舌苔,表示臟腑雖然受損,但程度還不算太嚴重,仍可以治療。但如果舌頭呈現光亮的藍色,而且沒有舌苔,無論脈象如何,都屬於氣血嚴重虧損,生存的機會渺茫。

《舌鑑》對於五行理論中的肺肝相互影響,心脾氣息斷絕,不分舌苔有無,一律判斷無法治療,這種看法有點狹隘。對於部分藍色不深的病例,應該考慮調節肝臟和熄滅風毒。如果使用小柴胡湯加上薑、桂,但在邪熱旺盛,肝陰燒灼的情況下,這種做法等同於抱薪救火。瘟疫和濕熱導致的熱鬱不解,也可能出現這種舌頭,應使用芳香藥材清熱解毒。濕痰、痰飲的病例,舌頭也可能出現藍色,這是陰邪轉化為熱的徵兆,應使用清熱化痰的藥物。周澂之曾經看到癲癇、胃氣久病的患者,舌頭完全呈現藍色,這可能是胃部有瘀血,肝氣無法順暢運行所致。因此,青色、黑色、藍色、暗紅色都被稱為渾濁,都與血液耗盡有關。在治療上,必須區分寒熱、燥濕以及痰血、宿食、燥屎、癥塊等不同情況,總體上應以活血化瘀為主要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