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五 (1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7)

1. 第二十八章 黴醬色舌類診斷鑑別法

2. 黴醬色舌總論七

《舌鑑》:黴醬色苔者,為黃赤兼黑之色,如物經久雨青黑,而曰黴色是也。乃夾食傷寒而復夾濕熱,胃氣不化,熏蒸於舌,故見此象也。傷之輕者,苔色薄,雖腹中疼痛不止、下利惡寒者,可用桂枝湯加枳、樸、橘、半,痛甚便閉不通者,加薑汁煮大黃。因冷食不消,加乾薑、厚朴、草蔻,甚則調胃承氣湯加炮姜下之。

其苔色厚而腹痛甚,服藥不應者,必危,要知黴醬色乃老黃兼黑色釀成,食填太陰,郁遏不得發越,久盦而成醬色也。確是土邪剋水,水精不獲上榮,故口齒燥,唇乾焦,下利大渴,不能多飲。如胃氣絕,脈結代者死。雖應下奪,鮮有克愈者。(《正義》云:舌生厚苔而如黴色者,此夾食傷寒也。

色淡者生,色濃者死。下之得通者生,不得通者死。周徵之曰:此即沉香色也。總是血瘀氣濁所致,濕熱夾痰亦常有之,不僅夾食也。黴音梅。)

《辨正》:黴醬色者,有黃赤兼黑之狀。乃臟腑本熱而夾有宿食也。凡內熱久郁者,夾食中暑者、夾食傷寒傳太陰者皆有之。凡見此舌,不論何證何脈,皆屬裡證、實熱證,無表證、虛寒證。《舌鑑》謂苔薄用桂枝湯加枳、橘、半夏,苔色厚為土邪剋水,鮮有得愈者,皆謬說也。(見圖十九)

白話文:

【黴醬色舌總論七】

根據《舌鑑》所述,黴醬色的舌苔呈現黃赤與黑色交雜的色澤,就像東西經過長時間的雨淋後轉為青黑,這就是所謂的黴色。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食物消化不良加上感受風寒,又夾帶濕熱,導致胃氣無法正常運作,從而在舌頭上產生燻蒸現象,形成這種特徵性的舌象。

如果傷害較輕,舌苔顏色較淺,即使患者腹痛難忍、持續拉肚子且感到寒冷,可使用桂枝湯再加入枳實、厚朴、陳皮和半夏來治療。若腹痛劇烈且大便不通,可在藥方中加入薑汁煮過的大黃。因冷食不易消化的情況,則可添加乾薑、厚朴和草蔻。在更嚴重的情況下,可使用調胃承氣湯加上炮製過的薑來進行下法治療。

如果舌苔顏色很深且腹痛非常嚴重,服用藥物後仍無改善,情況將十分危險。要知道,黴醬色是由深黃色和黑色混合而成,表示食物積聚在脾臟(太陰)中,鬱悶無法順利排出,長時間積壓而形成了類似醬油的顏色。這確實顯示了土邪剋制水,導致水分無法順利上升滋潤全身,因此會出現口齒乾燥、嘴脣乾裂,拉肚子時極度口渴卻無法大量飲水的情況。若胃氣完全衰竭,脈搏結代,則病情已到達死亡邊緣。即便嘗試下法治療,也很少有能康復的案例。

《正義》提到:舌頭上出現像黴色的厚重舌苔,這是食物積滯加上感受風寒所導致。舌苔顏色淺的人可能還有救,顏色深的則預後不佳。使用下法治療後,若大便能順利排泄的可能活下來,反之則可能會死亡。周徵之表示:這就是所謂的沉香色。總的來說,這是由血液瘀滯和氣滯混濁造成的,同時也可能夾雜著濕熱和痰液,而不僅僅是食物積滯所引起。

《辨正》指出:黴醬色的舌象呈現黃赤與黑色相間的特徵,這是因為臟腑本來就有熱性,再加上舊有的食物殘留。不管是長期內熱鬱積、食物中毒暑或食物引發的風寒轉至太陰(脾臟)的情況,都可能出現這種舌象。只要看到這種舌象,無論是什麼症狀或脈象,都屬於內臟實熱的病症,而非表面症狀或虛寒之症。《舌鑑》認為,舌苔薄時使用桂枝湯再加入枳實、陳皮和半夏,舌苔顏色深時則表示土邪剋制水,罕見有能痊癒的情況,這些都是錯誤的觀點。

3. 黴醬色舌證治圖說

純黴醬色舌(第一百三十九)

圖說:全舌黃赤兼黑之色,如沉香色。

《舌鑑》:舌見黴醬色,乃飲食填塞於胃,復為寒邪郁遏,內熱不得外泄,濕氣熏蒸盦而變成此色也。其脈必沉緊澀數,其人必煩躁腹痛,五七日下之不通者必死,太陰少陰氣絕也。

《辨正》:純黴醬色舌,為實熱蒸胃,為宿食困脾,傷寒傳陰,中暑躁煩,腹痛瀉利或閉結,大渴大熱,皆有此舌。不論老少,何病何脈,宜十全苦寒救補湯,連服而愈。《舌鑑》謂下之不通必死,駭人誤人。

中黴浮厚舌(第一百四十)

圖說:全舌灰黑兼紫,中黴厚苔如醬餅,浮於舌中。

《舌鑑》:乃食結中宮、濕滯不化之象。如脈有胃氣,不現結代,嘴不苦,齒不燥,不下利者,揩去舌苔不再長者,可用枳實理中湯加薑汁炒川連。若舌苔揩去復長仍前者,必難救也。

《辨正》:中黴浮厚苔,乃宿食在中,郁久內熱,胃傷脾困也。或刮不淨而頃刻復生者。不論何證何脈,宜十全苦寒救補湯分三劑,(先大承氣湯,次三黃、白虎等藥)循環急服則愈。《舌鑑》用枳實理中湯加姜炒川連(此治寒實結胸者,)與此舌不對。

黴黃色舌(第一百四十一)

圖說:舌黴色,中有黃苔者。

《舌鑑》:此乃濕熱之物鬱滯中宮也。二陳湯加枳實、黃連。若苔乾焦黃,更加酒大黃下之。

《辨正》:黴黃色黃苔舌,全舌黴色,中有黃苔,實熱鬱結顯然可見,宜大承氣連服。《舌鑑》謂二陳加枳實、黃連,恐未必效也。

白話文:

【黴醬色舌證治圖說】

  • 純黴醬色舌(第一百三十九) 現代解讀:整隻舌頭呈現出黃紅帶黑的顏色,就像沉香的色澤。 《舌鑑》:當舌頭出現黴醬色,這代表飲食過量導致胃部堵塞,加上寒冷的外邪壓抑,使得體內熱氣無法釋放,濕氣在體內蒸騰,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種色澤。從脈象上來看,脈象必然呈現出沉緊澀數的狀態,患者也會有煩躁不安和腹部疼痛的症狀,如果在五到七天後,大腸仍無法排便,那患者可能會有生命危險,因為這代表太陰和少陰的氣已經斷絕。 《辨正》:純黴醬色舌,表示實質的熱氣在蒸騰胃部,或是舊有的食物困擾脾胃,傷風感冒導致陰虛,中暑煩躁,腹痛拉肚子或者便祕,非常口渴和發燒,都可能看到這樣的舌頭。無論年齡大小,疾病種類和脈象如何,都應服用十全苦寒救補湯,連續服用就能痊癒。《舌鑑》認為,如果排便不順暢,病人就會死亡,這樣的說法嚇壞了許多人,也誤導了不少人。

  • 中黴浮厚舌(第一百四十) 現代解讀:整隻舌頭呈現出灰色黑色夾雜紫色,舌面中央有著像醬餅般厚重的黴層,浮在舌面中央。 《舌鑑》:這是食物在消化道中結塊,濕氣滯留未能消散的徵兆。如果脈象顯示有胃氣,沒有呈現出結代的脈象,嘴裡不苦,牙齒不乾燥,也無下痢的情況,刮掉舌苔後,舌苔不再長出,可以服用枳實理中湯加上薑汁炒川連。但如果刮掉舌苔後,舌苔再次長出,且情況和之前一樣,那恐怕很難救治。 《辨正》:中黴浮厚苔,代表舊的食物殘留在消化道中,長期鬱積產生內熱,胃部受損,脾臟運作困難。有的舌苔刮不乾淨,而且很快就會再長出來。無論是什麼病證,什麼脈象,都應服用十全苦寒救補湯,分成三劑,(先服用大承氣湯,接著是三黃、白虎等藥物)循環緊急服用,病情就會好轉。《舌鑑》使用的是枳實理中湯加上薑炒川連(這是用來治療寒實結胸的病症,)和這個舌象不符。

  • 黴色舌(第一百四十一) 現代解讀:舌頭呈現出黴色,舌面中央有黃色的舌苔。 《舌鑑》:這代表濕熱的物質在消化道中鬱滯。可以服用二陳湯,加上枳實和黃連。如果舌苔乾燥焦黃,應再加上酒大黃,以促進排便。 《辨正》:黴黃色舌,整隻舌頭呈現出黴色,舌面中央有黃色的舌苔,實質的熱氣鬱結十分明顯,應服用大承氣湯,連續服用。《舌鑑》認為二陳湯加上枳實和黃連,恐怕未必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