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舌指南》~ 卷五 (13)
卷五 (13)
1. 第二十七章 紫舌類診斷鑑別法
2. 紫舌總論六
《舌鑑》:紫色舌苔者,乃酒後傷寒也。或由大醉露臥,當風取涼,或涼飲停積不散,或已病仍飲不節,或感冒不即解散,妄用薑蔥發汗,汗雖出而酒熱留於心包伏於經絡,血氣不能上榮於舌,或酒後雄飲冰水,致令酒之餘毒,沖行經絡,酒味入心,汗雖己出,心包絡內還有酒毒不盡,皆能令舌現紫色,且又有微白苔膜也。
苔之初結舌之根尖左右,長短厚薄之變,紅黃白黑之色,涎滑乾焦之異,刺瘰隔瓣之殊,種種不同,當參脈證調治之。(周澂之云:推其所以,皆由寒氣束於肌表,酒力不能外行,而內積於胃與包絡也。)
《辨正》:紫見全舌,臟腑皆熱極也。紫之微甚,亦熱毒之微甚也。見於舌之某部,即某經之鬱熱也。傷寒邪化火者,中時疫者,內熱熏蒸者,誤服溫補者,酒食濕滯者,皆有紫舌。有表裡實熱證,無虛寒證。(若淡紫中夾別色,則亦有虛寒證矣。)凡辨舌無苔則論舌之本色,有苔則憑舌之見色,參之望、問以判表裡寒熱虛實之真假,雖不中不遠矣。餘數十年來,但知有紫色舌,未聞有紫苔舌。
但見紫舌為各種熱證,未聞概屬酒後傷寒。《舌鑑》專指酒後傷寒,未免拘執。(見圖十八)
白話文:
【紫舌總論六】
根據《舌鑑》一書所說,舌頭呈現紫色,通常是因為酒後受寒所導致。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大醉之後,睡在外面受風著涼,或是喝了冷飲後未能及時消散,又或者是生病期間過量飲酒,抑或是感冒後未能及時治療,錯誤地使用薑和蔥來發汗。雖然發汗了,但是酒的熱性卻留在心包和經絡中,使得血液和氣無法正常供應到舌頭,或者酒後大量飲用冰冷的水,導致酒的殘餘毒素在經絡中流動,酒氣進入心臟,即便已經出汗,心包和經絡中仍然殘留酒的毒素,這些都能使舌頭出現紫色,而且還會有微白的舌苔。
舌苔剛開始形成時,會在舌頭的根部、尖端或是兩側,其長短、厚薄、顏色(如紅、黃、白、黑)、質感(如滑膩或乾燥)、以及表面紋理(如刺狀、瘰狀、分隔或瓣狀)等都會有所不同,這些都需要結合脈象和症狀來進行診斷和治療。
周澂之曾經解釋,這種情況都是因為寒氣困在皮膚表面,酒的力量無法外散,而在胃和心包中積累。
根據《辨正》的記載,如果整個舌頭都呈現紫色,表示臟腑的熱度非常高。紫色的程度越深,表示熱毒越嚴重。如果舌頭的某一區域出現紫色,那麼就代表該部位的經絡有鬱熱。例如,感冒後轉為高燒、感染瘟疫、體內熱氣過盛、誤服溫補藥物、或是飲酒和飲食引起的濕熱滯留,都可能會出現紫色的舌頭。通常紫色的舌頭代表有實熱的病症,不會是虛寒的病症。(但如果紫色中夾雜其他顏色,那也可能存在虛寒的病症。)
一般來說,如果舌頭沒有舌苔,我們就會看舌頭本身的顏色;如果有舌苔,我們則會觀察舌頭的實際顏色。再結合問診和望診,就能判斷出病症的表裡、寒熱、虛實等真實情況,雖然不一定完全準確,但也相差不遠。我從事醫學數十年,只知道有紫色的舌頭,但從未聽說過有紫色的舌苔。
只看到紫色的舌頭,並不能單純歸咎於酒後受寒。《舌鑑》特別指出這是酒後受寒的情況,這樣的觀點未免有些侷限。(參考圖十八)
3. 紫舌證治圖說
純紫苔舌(第一百二十六)
圖說:全舌渾紫舌,上無浮苔。
《舌鑑》:舌見渾紫舌者,乃酒後傷寒舌也。或傷寒在表,不用藥而以蔥酒發汗,或未汗,又飲燒酒取汗,致令酒毒入心,心含酒毒,故舌見紫舌,況汗未盡,邪熱至甚,又加酒毒,愈助其熱,直升麻葛根湯加石膏、滑石治之,解酒毒又解其表也。若心中煩或懊憹不安者,梔子豉湯主之。否則發斑,身有斑者,黃連化斑湯加葛根、青黛。
《辨正》:《舌鑑》治法尚是,然紫舌非專屬傷寒也。如傷寒寒邪化火,或中時疫毒,或誤服溫補藥,或內熱鬱結諸症皆有之,均宜十全苦寒救補湯急服。
紫上白苔舌(第一百二十七)
圖說:全舌紫舌,中心白苔上罩。
《舌鑑》:舌紫而中心見白滑苔者,此醉後傷寒或誤飲冷酒,停積不散,亦令人頭痛身熱惡寒,是酒毒在太陽也。有表者,葛根湯加生石膏,或兼服葛花解醒湯皆治之。《舌辨》用麻黃葛根湯以取汗。
《辨正》:紫上白滑舌,此臟腑本熱,或因感冒時邪,身熱惡寒頭痛者,宜紫蘇、薄荷、荊芥、甘草等輕表之。若白苔不滑而厚膩,則實熱內蓄也。如無表證,宜苦寒清裡藥。《舌鑑》謂酒後感寒,或誤飲冷酒所致,亦令人身熱頭痛惡寒,隨證解表可也。
紫上黃苔濕潤舌(第一百二十八)
圖說:外淡青紫色,中有黃滑濕潤苔。
《舌鑑》:此食填胃口寒傷太陰也,心下必痛,小承氣湯加附子,或黃龍湯主之。(張石頑云:若舌質青紫,苔且黃厚,甚則裂紋,但覺口燥,舌仍不幹者,此陰證夾食也。周澂之云:青紫是有瘀血,非陰證也。濕是邪蘊結,深陷於血分也。脈或沉細而伏或虛大而澀。按其心下,或臍旁硬痛,此結痰與瘀血相挾,而間有矢氣者,即宜大承氣,另煎生附子佐大黃下之。若脈虛者,黃龍湯主之。
熱極煩躁者,更加鮮生地、麥冬,夏月尤宜。若冬時陰證夾食、夾痰瘀者,舌上苔黃必不燥,宜附子理中合承氣下之。時常矢氣,非有宿食燥矢,即為氣脫之候,不可救藥也。總之,凡中宮有痰飲水血者,舌多不燥,不可因其不燥而延緩時日致誤也。
《辨正》:紫上黃苔濕潤舌,外淡青紫色而中有苔濕潤而滑,此食傷太陰也。脈必沉細,而心下臍旁,按之必硬痛,或轉矢氣者,小承氣加附子,或黃龍湯,《舌鑑》尚是。而石頑治法更備。余意熱邪既已深入,無須溫以附子、表以桔梗、補以參薑棗。原本專指傷寒證之傷寒者,若雜病里證,有黃苔必熱,宜下而兼涼。
紫上黃苔乾燥舌(第一百二十九)
圖說:外紫干色,中有黃燥苔。
《舌鑑》:乃嗜酒食辛之人,又傷寒邪。至四五日,舌紫上積干黃苔者,是濕火內盛,宜大承氣湯加芩、連、葛根。如表證未盡,用大柴胡湯。如邪在半表半裡,其舌色微黃者,必有脅痛耳聾,止可用小柴胡湯,內少加鮮生地之類。
白話文:
純紫無苔舌
這種情況是整個舌頭都呈現深紫色,而且表面沒有舌苔。
《舌鑑》認為,這種舌頭通常是喝酒後又感受寒邪所導致的。可能是因為傷寒初期沒有好好用藥,反而用蔥酒發汗,或是發汗不徹底,又喝燒酒想要再次發汗,導致酒毒進入心臟,心臟被酒毒影響,所以舌頭呈現紫色。加上發汗不徹底,邪熱更加嚴重,又加上酒毒,更加助長熱勢。治療上,可以使用升麻葛根湯,並加入石膏、滑石,來解酒毒又解除表證。如果心中煩躁不安,可以使用梔子豉湯來治療。如果沒有及時處理,可能會出現皮膚斑疹,如果已經出現斑疹,可以使用黃連化斑湯,加入葛根、青黛來治療。
《辨正》認為,《舌鑑》的治療方法是對的,但紫舌不一定只發生在傷寒。像是傷寒的寒邪轉化為火熱,或是感染時疫,或是誤服溫補藥物,或是體內熱氣鬱積等情況,都可能出現紫舌。這些情況都應該使用十全苦寒救補湯來緊急治療。
紫舌上有白苔
這種情況是整個舌頭呈現紫色,但在舌頭中心覆蓋著一層白色的舌苔。
《舌鑑》認為,這種舌頭是喝酒後感受寒邪,或是誤喝冷酒,導致寒氣積聚在體內無法散去。這也會導致頭痛、身體發熱、怕冷。這是因為酒毒停留在太陽經的關係。如果有表證,可以使用葛根湯加上生石膏來治療,或者同時服用葛花解醒湯來幫助解酒。也有醫師認為可以用麻黃葛根湯來發汗。
《辨正》認為,紫舌上有白色滑膩的舌苔,表示身體內部原本就有熱氣,再加上感冒外邪,導致身體發熱、怕冷、頭痛。這種情況應該使用紫蘇、薄荷、荊芥、甘草等藥材來輕微地解表。如果白苔不是滑膩而是厚膩,表示體內實熱積聚。如果沒有表證,應該使用苦寒清熱的藥物。雖然《舌鑑》說可能是酒後感寒或誤飲冷酒導致,出現發熱、頭痛、怕冷的狀況,可以依照情況解表,也是可以的。
紫舌上有黃色濕潤苔
這種情況是舌頭外邊呈現淡青紫色,中間則有黃色滑膩濕潤的舌苔。
《舌鑑》認為,這種情況是飲食過多,傷了脾胃,導致脾胃虛寒。會出現心下疼痛,可以使用小承氣湯加上附子,或者使用黃龍湯來治療。張石頑認為,如果舌頭呈現青紫色,而且舌苔黃厚,甚至出現裂紋,同時感到口乾,但舌頭並不乾燥,這是陰證夾雜飲食積滯。周澂之認為,青紫色代表有瘀血,不是陰證。濕潤的舌苔代表邪氣蘊結,深入到血液中。脈象可能沉細而伏,或是虛大而澀。按壓心下或肚臍旁邊,會有硬塊疼痛,這代表痰液和瘀血互相交結,有時會放屁。這種情況應該使用大承氣湯,另外煎煮生附子來輔助大黃。如果脈象虛弱,可以使用黃龍湯。如果熱到煩躁不安,可以加入鮮生地、麥冬,夏天尤其適合。如果是冬天陰證夾雜飲食積滯和痰瘀,舌苔雖然是黃色,但不會乾燥,應該使用附子理中湯和承氣湯一起來治療。如果經常放屁,不是有宿便,就是氣虛脫的徵兆,難以救治。總之,凡是體內有痰飲、水濕、瘀血的人,舌頭多半不會乾燥,不能因為舌頭不乾燥而延誤治療。
《辨正》認為,紫舌上有黃色濕潤苔,外邊呈現淡青紫色,中間有濕潤滑膩的舌苔,這是因為飲食傷到脾胃。脈象會是沉細的,按壓心下或肚臍旁邊,會有硬痛感,或是放屁。治療上,可以使用小承氣湯加上附子,或黃龍湯。《舌鑑》的說法是對的。張石頑的治療方法更加完備。我認為,熱邪已經深入體內,不需要用附子來溫熱,桔梗來解表,人參薑棗來補益。原本說的是針對傷寒的傷寒證,如果是一般雜病出現這種舌苔,有黃苔一定代表有熱,應該使用瀉下的藥物,並且兼顧清熱。
紫舌上有黃色乾燥苔
這種情況是舌頭外邊呈現乾燥的紫色,中間則有黃色乾燥的舌苔。
《舌鑑》認為,這種情況是因為喜歡喝酒吃辛辣食物的人,又感受寒邪。到了四五天後,舌頭呈現紫色,並積聚乾燥的黃色舌苔,這是因為體內濕熱過盛。治療上,可以使用大承氣湯,加入黃芩、黃連、葛根。如果表證還沒解除,可以使用大柴胡湯。如果邪氣在半表半裡之間,舌苔呈現微黃色,一定有脅痛、耳鳴的症狀,這時只能使用小柴胡湯,並稍微加入鮮生地之類的藥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