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舌指南》~ 卷一 (6)
卷一 (6)
1. 第一節 手少陰心經
《素問應象大論》云:心主言,在竅為舌。又云:手少陰之別系舌本。《經筋篇》云:手少陰之筋,支者系舌本。《素問·經絡篇》云:心氣通於舌,心和則能知五味矣,心病則舌卷短,顴赤,故舌為心之主。《五閱五使篇》云:舌者,心之官也。注云:心開竅於舌,故舌為心之官。
《脈要精微論》云:心脈搏堅而長,當病舌卷不能言。注云:搏堅而長者,搏擊應手,有力而長,此為太過之脈。心火太過,故當病舌卷。心主言,故不能言也。喬嶽曰:心絕則舌不收及不能語。《經脈篇》云:手少陰之別,名曰通里,去腕一寸半,別而上行,循經入於心中,系舌本,屬目系,其實則支鬲,虛則不能言。
注云:手少陰之別絡,與經相干,名曰通里之間,去腕一寸半,別經而上行,循經入於心中,系舌本,屬目系。其氣實鬲間,若有所支而不暢,虛則不能言。蓋心主言,而經別絡舌本也。
白話文:
【第一節 手少陰心經】
根據《素問應象大論》,心臟主管語言功能,其在人體的開竅部位是舌頭。此外,文中提及手少陰心經的分支連接舌根。《經筋篇》也有類似描述,指出手少陰心經的肌肉分支同樣連接到舌根。《素問·經絡篇》指出,心臟的氣息與舌頭相通,心臟健康時,人能辨識五種味道;心臟有病,舌頭會捲縮、縮短,臉頰呈現紅色,因此,舌頭被認為是心臟的主宰。《五閱五使篇》說,舌頭是心臟的官員。註釋說明,心臟的開竅部位是舌頭,所以舌頭可以視為心臟的官員。
《脈要精微論》指出,心臟的脈搏如果強烈且持久,可能會導致舌頭捲縮,無法說話。註釋解釋,脈搏強烈且持久,是指脈搏強勁有力且延續時間較長,這是一種過度的脈象。心臟的火氣過盛,因而可能導致舌頭捲縮。心臟主管語言,所以無法說話。喬嶽表示,心臟功能衰竭,舌頭就會無法收攏以及無法說話。《經脈篇》提到,手少陰心經的分支,名為通裏,位於手腕上方約一寸半的位置,這個分支向上行走,沿著經絡進入心臟,連接舌根,並連接到眼睛的經絡系統。實證表現為胸部阻塞,虛證則表現為無法說話。
註釋說明,手少陰心經的分支絡脈與主經絡相關,位置在通裏穴附近,距離手腕一寸半,這個分支向上行走,沿著經絡進入心臟,連接舌根,並連接到眼睛的經絡系統。當氣息實滿時,胸部會感覺到阻塞,好像有東西支撐著,不夠暢通;氣息虛弱時,人就無法說話。這是因為心臟主管語言,而這個分支絡脈正是連接到舌根的部分。
2. 第二節 足少陰腎經
《經絡篇》云:足少陰循喉嚨,挾舌本,至任脈廉泉穴而終。《疾病篇》云:足少陰之脈,貫腎系舌本。《憂恚無言篇》云:足之少陰,上繫於舌,絡於橫骨,終於會厭。《衛氣篇》云:足少陰之標在背腧與舌下兩脈也。《經別篇》云:足少陰之正,直者,系舌本,舌縱涎下煩悗,取足少陰。
元珠曰:舌之下竅,腎之津液所潮也。注云:下竅廉泉穴也,一名舌本,在顏下結喉上。《靈樞》又云:廉泉玉英者,津液之道也。孫文垣曰:廉泉穴,腎之津液所關。《靈樞》曰:胃熱則廉泉開,故涎下也。《靈樞·經脈篇》云:腎足少陰之脈,循喉嚨,挾舌本,是主腎所生病者,口熱,舌乾,咽腫。上氣嗌乾及痛,煩心,心痛。
注云:夫腎主藏精,如主腎所生之病,則精液不能上滋,而為口熱,舌乾,嗌痛,煩心諸證。蓋水不上濟,則火盛於上矣。《素問》云: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,為舌難以言。景日珍曰:有寒傷腎,帝中腫者,禁針。帝中及喉花,關於性命,不可不知。
白話文:
【第二節 足少陰腎經】
根據《經絡篇》的描述,足少陰腎經沿著喉嚨行進,夾持舌根,最終抵達位於頸部的任脈廉泉穴。《疾病篇》提到,足少陰腎經的脈絡穿過腎臟,連接舌根。《憂恚無言篇》表示,足少陰腎經向上連接舌頭,並環繞橫骨,最後到達會厭。《衛氣篇》指出,足少陰腎經的主要標誌在背部腧穴和舌下的兩條脈絡。《經別篇》則說,足少陰腎經的正脈直接連接舌根,當此脈絡出現問題,可能導致舌頭無法正常運動、口水分泌過多和心煩意亂,此時應調理足少陰腎經。
元珠解釋,舌頭下方的孔道,是腎臟津液流通的地方。進一步說明,這個孔道就是廉泉穴,又名舌本,位置在臉部下方,緊鄰喉結上方。《靈樞》一書亦有提及,廉泉和玉英兩穴,是津液運行的通道。孫文垣指出,廉泉穴掌控腎臟津液的流動。《靈樞》記載,若胃部過熱,廉泉穴就會開放,因此造成口水分泌過多。《靈樞·經脈篇》寫道,腎臟相關的足少陰腎經脈絡,沿著喉嚨行進,夾持舌根,主要負責處理腎臟相關的疾病,如口乾舌燥、咽喉腫脹、呼吸困難、咽喉乾澀疼痛、心情煩躁、心痛等症狀。
進一步解釋,腎臟的功能在於儲存精華,一旦腎臟生病,精華液體便無法向上滋養,導致口乾舌燥、咽喉疼痛、心煩等症狀。這正是因為水份無法向上補充,使得上身火氣旺盛。《素問》提到,若對足少陰腎經進行過度放血,可能會導致舌頭功能障礙,說話困難。景日珍提醒,若因寒冷導致腎臟受損,帝中部位腫脹,應避免針灸治療。因為帝中和喉花部位,直接影響生命安全,必須謹慎對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