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五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8)

1. 紅舌證治圖說

紅內雙灰干舌(第一百十一)

圖說:全舌紅色,兩畔夾兩路紅灰苔。

《舌鑑》:乃疫熱內熾夾宿食不化也,故身熱、譫語。脈滑者,一下即安;如脈澀,下黑糞者死,(張石頑云:紅中夾兩路灰色苔者,溫熱而夾寒食也。涼膈散加消導藥一二味。)

《辨正》:紅中雙灰干舌,乃臟腑皆熱而脾胃尤亟也。傷寒邪入胃府,發熱譫語、循衣摸床、神昏撮空者有此舌。實熱人飲食鬱結者亦有之。不論何脈,宜十全苦寒救補湯,分二劑(先大承氣湯,後三黃白虎,不次急投,循環速服,將黑糞下淨則愈。《舌鑑》謂下黑糞者死,謬甚。)

紅內紅星舌(第一百十二)

圖說:純紅舌中,滿布深紅紅星,如珠鼓起。

《舌鑑》:純紅舌中,紅星滿布,如瘡如瘰,乃溫熱傷於心脾也,盦而將欲發黃。宜茵陳蒿湯合五苓散主之,石頑云:紅舌中,紅珠鼓起如紅星者,心包絡之火上炎也,涼膈散主之。

《辨正》:紅星舌,乃臟腑血分皆熱也。中燥火者,中疫毒者,實熱人誤服溫補者皆有之。其病多大熱大渴、心胸脹滿、皮膚燥癢、日夜不能眠、大便閉、小便澀不等。宜十全苦寒救補湯,急投則愈。《舌鑑》指為傷寒將發黃,用茵陳蒿湯合五苓散,誤也。(按:熱毒傳裡,茵陳蒿湯不濟事,五苓散內有苓、朮、肉桂,皆不宜於熱證。

吳坤安云:濕溫證舌現紅星點點者,此熱毒乘心,必神昏譫語,宜苦寒之品清之。狂亂者非川連、金汁水不解。)

紅內白泡舌(第一百十三)

圖說:舌紅短,而起白泡。

《舌鑑》:口瘡,舌短,而起白泡,聲啞咽乾,煩躁者,乃瘟疫強汗,傷其津液。傷寒未汗,遏熱傷經,瘟疫,黃連犀角湯清之;傷寒,三黃石膏湯汗之。(張石頑云:舌紅短起白泡者,炎氣燔灼也。固浮淺不入血絡,故起白泡,宜三黃石膏湯去麻黃。)

《辨正》:《舌鑑》治法亦是。

紅內紫瘡舌(第一百十四)

圖說:純紅舌,上起紫色瘡。

《舌鑑》:瘟疫多此舌。乃疫毒上熏,肺胃受病,故煩躁作渴,咳嗽多痰,宜解毒湯並益元散加元參、薄荷。尺無脈者必死,戰慄者亦死。(《正義》云:舌紅而尖起紫泡者,此心經熱毒也,黃連瀉心湯。張石頑云:紅舌起紫瘡者,此火氣鬱伏也,宜解毒湯。)

《辨正》:紅色紫瘡舌,瘡在心肺經位者,乃時疫毒中心肺,或楊梅毒注心肺皆有之,宜十全苦寒救補湯倍加生石膏、黃連,不次急投,至瘡平則愈。《舌鑑》謂疫氣煩渴或咳,用解毒湯並益元散加元參、薄荷。(此時非大承氣不能驅毒,非白虎不能救陰解毒。益元散輕不濟事,元參為陰分涼藥。

病屬陽火,而反瀉陰火,則無益有損,薄荷亦不對症,)尺脈無則死(病重脈亂,當舍脈憑舌,)皆不明治法之論也。

白話文:

紅舌證治圖說

紅內雙灰干舌

圖示:整個舌頭呈現紅色,兩側邊緣夾雜著兩條紅灰色的苔狀物。

《舌鑑》認為:這是因為體內疫病熱氣熾盛,加上積食沒有消化所致,所以會出現發熱、說胡話的症狀。如果脈象是滑的,用藥後很快就會好;如果脈象是澀的,而且拉出黑色糞便,那就表示病情危重。張石頑認為:舌頭紅,中間夾雜兩條灰色苔狀物,是溫熱症夾雜著寒性食物造成的,可以用涼膈散加上一些消食導滯的藥物來治療。

《辨正》認為:舌頭呈現紅色,中間夾雜兩條灰色且乾燥的苔狀物,表示內臟都熱,尤其是脾胃的熱更嚴重。這是因為傷寒邪氣入侵胃部,導致發熱、說胡話、胡亂摸索、神志不清等症狀。實熱體質的人,飲食積滯也會出現這種舌象。不論脈象如何,都應該使用十全苦寒救補湯,分兩次服用,先用大承氣湯,再用三黃白虎湯,不要按順序急著用藥,要快速循環服用,直到排出黑色糞便,病情就會好轉。《舌鑑》說拉黑糞便會死,是錯誤的。

紅內紅星舌

圖示:純紅色的舌頭上,佈滿深紅色的星狀突起,像珠子一樣鼓起。

《舌鑑》認為:純紅色的舌頭上,佈滿紅色星狀突起,像瘡或瘰癧一樣,是溫熱病傷及心脾所致,病程將要發展成黃疸。應該用茵陳蒿湯合五苓散來治療。張石頑認為:舌頭紅,上面有紅色珠狀突起,像紅星一樣,是心包絡的火氣上炎所致,應該用涼膈散來治療。

《辨正》認為:紅星舌是內臟和血分都有熱的表現。中暑燥火、感染疫毒、實熱體質的人誤服溫補藥都會出現這種舌象。這種病多會出現高熱、口渴、胸悶、皮膚乾燥搔癢、整夜不能入睡、大便不通、小便澀痛等症狀。應該用十全苦寒救補湯來治療,盡快服用就會好轉。《舌鑑》認為是傷寒將要發展成黃疸,用茵陳蒿湯合五苓散,是錯誤的。(按:熱毒深入內裡,茵陳蒿湯無效,五苓散內有茯苓、白朮、肉桂,都不適合熱證。)

吳坤安認為:濕溫病出現紅星點點的舌象,是熱毒侵犯心臟,一定會神昏說胡話,應該用苦寒的藥物來清除熱毒。如果出現狂躁不安,就必須用黃連和金汁水才能緩解。

紅內白泡舌

圖示:舌頭紅而短,上面起白色水泡。

《舌鑑》認為:口瘡、舌頭短、上面起白泡、聲音沙啞、咽喉乾燥、煩躁不安,是因為瘟疫病後強行發汗,損傷了津液。傷寒沒有發汗,熱氣被遏制傷了經絡;瘟疫應該用黃連犀角湯來清熱。傷寒應該用三黃石膏湯來發汗。張石頑認為:舌頭紅而短,上面起白泡,是炎熱之氣過盛造成的。因為火氣浮淺沒有深入血絡,所以起白泡,應該用三黃石膏湯,去掉麻黃。

《辨正》認為:《舌鑑》的治療方法是對的。

紅內紫瘡舌

圖示:純紅色的舌頭上,長出紫色的瘡。

《舌鑑》認為:瘟疫多見這種舌象。這是因為疫毒向上熏蒸,肺和胃受到侵犯,所以會出現煩躁口渴、咳嗽多痰等症狀。應該用解毒湯和益元散,加上元參和薄荷來治療。如果尺脈沒有脈象,或出現戰慄,就表示病情危重。

《正義》認為:舌頭紅而且尖端起紫色水泡,是心經有熱毒,應該用黃連瀉心湯。張石頑認為:紅色舌頭上長出紫色瘡,是火氣鬱結,應該用解毒湯。

《辨正》認為:紅色紫瘡舌,瘡長在心肺經絡部位,表示是時疫毒侵犯心肺,或是梅毒侵入心肺所致,應該用十全苦寒救補湯,加倍用生石膏和黃連,不按次序趕快服用,直到瘡平復才會好。《舌鑑》認為是疫氣導致煩渴或咳嗽,用解毒湯和益元散,加上元參和薄荷,是錯誤的。(此時不用大承氣湯不能驅除毒素,不用白虎湯不能救陰解毒。益元散藥力輕微沒有效果,元參是涼性的藥物。這種病是陽火旺盛,反而用瀉陰火的藥物,沒有好處只有壞處,薄荷也不對症。)尺脈沒有脈象就表示病情危重(病情嚴重脈象會紊亂,應該根據舌象來判斷),這些都是不了解正確治療方法的言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