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舌指南》~ 卷五 (7)
卷五 (7)
1. 紅舌證治圖說
凡治陰虛氣滯者,可以仿此用藥。此證近時甚多,特附錄之。)
紅中微黃滑舌(第一百零八)
圖說:淡紅舌,中見黃滑薄苔。
《舌鑑》:紅中微黃滑舌,乃傷寒五七日,舌中見黃苔,則為陽明證熱勢初盛也。如脈沉實,譫語,雖苔滑,亦宜大柴胡湯。若苔乾燥者,內邪熱盛也,急以大承氣湯下之。
《辨正》:凡傷寒見此舌,《舌鑑》治法甚是。如無病人有此舌,是臟腑本熱,而飲食復留濕熱也。行動即消化,可勿用藥。吳坤安云:若舌質絳,黏膩苔上浮,暑濕釀蒸痰濁蒙閉心包也。急用芳香逐穢、宣竅滌痰之品,如西黃至寶丹、鮮菖蒲、天竺黃、川貝母之類。若舌絳,中仍帶黃白等苔,是邪在營衛之間,當用犀、羚以透營熱,荊、薄以散衛分表邪,兩解以和之可也。
(章虛谷云:若其舌四邊紅而不絳,中兼黃白苔而渴,此熱不在血分,尚在上焦氣分,當用涼膈散清之,勿用血藥引入血分,以滋膩難散。若舌絳,望之若干,以手捫之,原有津液,此津虧濕熱熏蒸,胃中濁氣成痰,蒙閉心包,宜用宣竅滌痰等法;若舌苔白底色絳者,熱被濕遏不得外透也。用犀角、滑石等藥以泄濕透熱。
)
紅根黃尖舌(第一百零九)
圖說:舌根紅赤,尖苔黃色。
《舌鑑》:乃濕熱上乘心位,溫熱初起,多見此舌,宜銀翹散、涼膈散酌治之。
《辨正》:《舌鑑》法甚是。(當再與黃苔類第四十一、五十一舌參看。)
紅中黑斑舌(第一百十)
圖說:全舌純紅,中有小黑斑點。
《舌鑑》:乃瘟疫熱毒陷於陽明也。熱極則斑黃、狂亂,身上亦有紅紫斑者,解毒湯合調胃承氣湯急下之,遲則不救。《正義》云:舌紅而中見紫斑者,將發斑也。元參升麻葛根湯;斑已見者,化斑湯;舌淡紅而中見紅赤點者,將發黃也,茵陳五苓湯。
《辨正》:生斑舌,全舌純紅,而有小黑斑點者,臟腑皆熱也。傷寒邪傳陽明府失治,以致邪火逼入三陰證,或疫毒直中三陰證,或實熱人誤用辛溫藥,燥傷三陰證,均有之。不論老少,何病何脈,見此舌,即宜十全苦寒救補湯,倍加犀角尖,連服必愈。《正義》用元參升麻葛根湯及化斑湯,(人參、生石膏、知母、生甘草,)誤人多矣。
非陰火何可用元參;非表證何可用升麻、葛根;熱毒正旺時,以補邪火。吾願後起學者勿再泥古不化,甘受其誤矣。章虛谷云:舌紅極而有紫斑及紅斑,且周身亦發斑者,此陽毒入心,人參白虎湯加犀角、黃連治之。吳坤安云:若舌上見赤斑,而身上亦見赤斑丹疹者,此邪在營分血分,舌質亦必絳赤。
宜犀角、鮮大青、連翹、鮮生地、人中黃、銀花等,透營解毒,大忌升、葛足經之藥。若斑疹發於氣分,其色淡紅而白者(名曰白㾦),其舌苔亦白,宜葛根、防風、蟬衣、荊芥、連翹、薄荷、牛蒡等,松肌達表。此斑疹㾦,各證治法也。
白話文:
凡是治療因為陰虛氣滯的病症,可以參考這裡的用藥方法。這種病症最近很常見,所以特別記錄下來。
紅中微黃滑舌
圖解:舌頭顏色是淡紅色,中間有黃色薄滑的舌苔。
《舌鑑》說:舌頭呈現紅色,中間有微黃而滑的舌苔,這是傷寒病發病五到七天後,舌頭中間出現黃苔,表示陽明經的熱邪開始旺盛。如果脈象沉實,病人出現說胡話的狀況,即使舌苔是滑的,也應該使用大柴胡湯。如果舌苔乾燥,表示體內邪熱很盛,要趕快用大承氣湯來瀉下。
《辨正》說:一般來說,傷寒病出現這種舌象,《舌鑑》所說的治療方法很正確。如果不是傷寒的病人出現這種舌象,表示是臟腑本身有熱,而且飲食停留在體內產生濕熱。這種情況如果活動一下就能幫助消化,可以不用吃藥。吳坤安說:如果舌頭顏色是絳色,而且黏膩的舌苔浮在表面,是暑濕之氣蘊積,痰濁蒙蔽了心包。要趕快用芳香的藥物來驅除穢濁,開竅化痰,例如西黃至寶丹、新鮮的菖蒲、天竺黃、川貝母之類的藥。如果舌頭是絳色,中間還帶有黃白色等舌苔,表示邪氣在營衛之間,應該用犀角、羚羊角來透泄營分的熱邪,用荊芥、薄荷來散發衛分的表邪,同時使用這兩種方法來調和。
章虛谷說:如果舌頭四邊是紅色但不像絳色那麼深,中間有黃白色的舌苔而且口渴,這表示熱邪不在血分,而是在上焦的氣分,應該用涼膈散來清熱,不要用活血藥把熱邪引入血分,因為這樣會使病情更加滋膩難以消散。如果舌頭顏色是絳色,看起來好像很乾燥,但是用手摸一下還有津液,這是因為津液虧虛,加上濕熱熏蒸,導致胃中的濁氣形成痰,蒙蔽了心包,應該使用開竅化痰等方法;如果舌苔是白色的,但舌頭底色是絳色,表示熱邪被濕邪遏制住,無法向外散發。要用犀角、滑石等藥來泄濕透熱。
紅根黃尖舌
圖解:舌根是紅赤色,舌尖是黃色。
《舌鑑》說:這是因為濕熱往上侵犯到心臟的部位,溫熱病剛開始時,常常會出現這種舌象,應該使用銀翹散、涼膈散來酌情治療。
《辨正》說:《舌鑑》的方法很對。(應該再參考黃苔類第四十一、五十一的舌象。)
紅中黑斑舌
圖解:整個舌頭都是純紅色,中間有小的黑斑點。
《舌鑑》說:這是瘟疫的熱毒深入陽明經。熱邪到了極點就會出現黃色斑點、精神錯亂,身上也會有紅紫色的斑點,要用解毒湯配合調胃承氣湯趕快瀉下,如果太慢就會救不回來。《正義》說:舌頭紅而中間有紫斑的,表示即將發斑疹。用元參升麻葛根湯;斑疹已經出現的,用化斑湯;舌頭是淡紅色但中間有紅赤點的,表示即將出現黃疸,用茵陳五苓湯。
《辨正》說:出現斑疹的舌頭,整個舌頭都是純紅色,而且有小的黑斑點,表示臟腑都有熱。傷寒病邪傳入陽明腑沒有得到及時治療,導致邪火逼入三陰經,或是疫毒直接侵入三陰經,或是體內有實熱的人誤用辛溫的藥,燥傷了三陰經,都可能出現這種舌象。不論是老人還是小孩,不論是什麼病什麼脈象,只要看到這種舌頭,就應該用十全苦寒救補湯,加倍使用犀角尖,連續服用一定會好。《正義》用的元參升麻葛根湯及化斑湯,(人參、生石膏、知母、生甘草),是會耽誤病情的。
不是陰虛的火,怎麼可以用元參;不是表證,怎麼可以用升麻、葛根;熱毒正旺的時候,怎麼可以用補藥來助長邪火。我希望後來的學者不要再墨守成規,重蹈覆轍。章虛谷說:舌頭紅到極點,而且有紫斑或紅斑,而且全身也發斑疹,這是陽毒進入心臟,要用人參白虎湯加犀角、黃連來治療。吳坤安說:如果舌頭上出現紅斑,而且身上也出現紅斑丹疹,這是邪氣在營分血分,舌頭的顏色也一定是絳紅色。
應該用犀角、新鮮的大青葉、連翹、新鮮的生地、人中黃、銀花等藥物,透泄營分的熱毒,切記不要用升麻、葛根等走經絡的藥物。如果斑疹發於氣分,顏色是淡紅色而且白色的(叫做白㾦),它的舌苔也是白色的,應該用葛根、防風、蟬衣、荊芥、連翹、薄荷、牛蒡等藥物,疏通肌肉,發散表邪。這些斑疹和㾦,各自有不同的治療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