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五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4)

1. 灰舌證治圖說

)老人用生脈散,(人參、麥冬、五味子,甘補酸斂,熱邪不解矣,)皆誤,不可從也。

灰尖干刺舌(第一百零三)

圖說:舌尖灰黑,乾燥有刺。

《舌鑑》:此乃熱極津枯,得病後又加飲食之故,是宿食不消也。雖症見耳聾、脅痛、發熱口苦,不得用小柴胡,必用大柴胡湯或調胃承氣湯下之,或解毒湯加消導藥,方可取效。

《辨正》:如《舌鑑》治法甚是。

全灰干刺舌(第一百零四,無圖)

圖說:全舌灰黑,滿生干刺。

《舌鑑》:灰黑舌中,又有干刺滿舌,而見咽乾口燥,喘滿昏妄。乃邪熱結於手足少陰,腎水涸極之候。不下必死,調胃承氣下之。又云:然必待其轉矢氣者方可下,若下之早,令人小便難。

《辨正》:灰黑干刺舌,傷寒邪傳少陰,口燥咽乾症,偶見此舌。宜大承氣湯下之。或臟腑實熱己極,煩躁大渴,胸中脹滿肉痛,飲食不進,一食即吐,常作乾嘔等症。宜十全苦寒救補湯,不次急投,服至灰黑色退淨則愈。《舌鑑》:必待其轉矢氣乃下之,遲疑誤人矣。(《傷寒·陽明篇》云:少與承氣湯,腹中轉矢氣者,有燥屎也,乃可攻之。

彼以熱邪初傳陽陰,故用探試之法。今見灰黑舌,且有干刺,是熱邪已結陰分,無可疑矣。)若灰黑舌起裂紋者,血液灼枯也。內熱失治,邪火毒熾者有之,宜增液承氣湯,(鮮生地、黑無參、麥冬、小枳實、生錦紋、芒硝,)急下以救真陰,則裂紋自平。

白話文:

[灰舌證治圖說]

老人使用生脈散(人參、麥冬、五味子),以甘味滋補,酸味收斂,是錯誤的,這樣不能解除熱邪,千萬不要這樣做。

舌尖灰黑乾燥有刺

圖說: 舌頭尖端呈現灰黑色,乾燥且有刺狀突起。

《舌鑑》: 這是因為熱邪極盛導致津液枯竭,加上生病後又飲食不當,是積食不消化所造成的。雖然症狀可能出現耳聾、脅肋疼痛、發熱口苦,但不能使用小柴胡湯,必須使用大柴胡湯或調胃承氣湯來攻下,或者使用解毒湯加上消食導滯的藥物,才能見效。

《辨正》: 《舌鑑》所說的治療方法很正確。

全舌灰黑乾燥有刺

圖說: 整條舌頭呈現灰黑色,佈滿乾燥的刺狀突起。

《舌鑑》: 舌頭灰黑色,又有乾燥的刺遍佈全舌,同時出現咽喉乾燥、口乾舌燥、氣喘胸悶、神志不清等症狀,這是邪熱結於手少陰和足少陰經,腎陰虧耗到極點的表現。如果不及時攻下,就會死亡,必須用調胃承氣湯攻下。另外還說:必須等到病人排氣才能攻下,如果太早攻下,會導致小便困難。

《辨正》: 灰黑色乾燥有刺的舌頭,是傷寒邪氣傳入少陰經,出現口乾咽燥的症狀,偶爾會見到這種舌象。應該使用大承氣湯攻下。或者臟腑實熱已經到了極點,出現煩躁口渴,胸腹脹滿疼痛,吃不下東西,一吃就吐,經常乾嘔等症狀,應該立即使用十全苦寒救補湯,不用考慮先後順序,直接服用,直到灰黑色消退才算痊癒。《舌鑑》說:必須等到病人排氣才能攻下,這樣遲疑會耽誤病人。(《傷寒論·陽明篇》說:給少量的承氣湯,如果腹部排氣,說明腸道有燥屎,才可以攻下。)

那是因為熱邪剛開始傳到陽經或陰經,所以才用試探的方法。現在看到灰黑色的舌頭,而且有刺,說明熱邪已經結在陰分,沒有什麼可懷疑的了。如果灰黑色舌頭出現裂紋,那是因為血液被熱邪燒灼枯竭。這是因為內熱沒有得到治療,邪火毒性熾盛所致,應該用增液承氣湯(鮮生地、玄參、麥冬、小枳實、生錦紋、芒硝)立即攻下,以救護陰液,裂紋自然會平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