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炳章

《辨舌指南》~ 卷五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2)

1. 灰舌證治圖說

《辨正》:心灰弦黃舌,臟腑本熱,疫毒復中脾胃也,宜三黃、大承氣急下之則愈。或傷寒證誤服補中藥,燥傷脾胃者,宜大柴胡湯下之。如下見黑糞,急以破格苦寒救補湯,不次急投,至舌淨必愈。《舌鑑》云否則不治者,誤也。

灰根中赤黃尖舌(第九十六)

圖說:舌根灰色,中紅,尖黃色。

《舌鑑》:灰根黃尖中赤舌,乃腸胃燥熱、真水涸竭之候,必大渴、譫語、五六日不大便轉矢氣者,急下以存真陰。如溫病熱病惡寒脈浮者,涼膈散、雙解散兩下之。

《辨正》:灰根黃尖中赤舌,乃腸胃燥熱也。如大渴、譫語、五六日不大便者,以大承氣湯急下之;如瘟疫證、熱證、惡寒脈浮者,酌用涼膈散、雙解散,《舌鑑》之說是也。

灰色重暈舌(第九十七)

圖說:淡灰舌中,起灰黑重暈一二層,或灰舌黑暈。

《舌鑑》:此瘟疫熱毒傳遍三陰也。熱毒傳內一次,舌增灰暈一層,最危之症,急用涼膈散或雙解散,黃連解毒湯、大承氣湯酌用之。一暈尚輕,二暈為重,三暈必死。亦有橫紋二三層者,與此重暈不殊。《舌辨》云:如有表邪,先宜解表,表邪盡,宜再攻裡,下黃糞者生,下黑糞者危。

《辨正》:《舌鑑》之論尚合理。惟熱毒傳裡已深,涼膈、雙解二方,嫌有表藥,亦不宜。解毒湯太輕,大承氣僅能利下,而不能涼透臟腑之熱,不如用十全苦寒救補湯,四倍加生石膏,不次急投,服至灰暈退淨為止。雖見二三重暈,均能救治。(周澂之云:此由病久寒熱互結,夙有痰飲蓄血,又新加停滯也。

若因內傳一次,即見一重,於理難通。或者邪氣化寒化熱,化燥化濕,轉變一次,即增一重。又或傷寒傷熱,傷食傷飲,多傷一次,即增一重也。又有灰舌黑暈舌,乃熱毒中臟腑,大氣交攻,故令舌灰色,內兼黑暈,為時疫熱毒內中脾胃,逼及於腎,多見此舌。傷寒救治失宜,邪陷厥陰,亦有此舌。

不論何證何脈,將十全苦寒救補湯分為二劑,先服大承氣湯,後服三黃白虎湯等藥,循環急投,至黑暈灰苔漸退則愈。若用酒泡大黃,(舊說有此法,)則誤矣。(凡治實熱及疫證,宜用生大黃,專瀉陽明之火。治陰虛證,宜酒浸九蒸九曬之熟大黃。治傷寒證,宜酒洗大黃,以一洗為度,若炮製太過,失其生氣,凝而不走,潤而不涼,投之實熱人,必將陽分之病引入陰分,更難治也。)

附:灰暈微紅舌

圖說:舌邊圍灰黑暈,中心有紅暈者。

《舌鑑》:此邪熱入心包之候,灼爍血分也。脈必數大,症必昏妄,宜涼膈散、承氣湯下之。《正義》云:舌苔黑暈二重,而中心紅者,陽明傳厥陰,熱入心包也,大承氣湯下之。

《辨正》:凡黑舌偶有寒者,紅舌則無寒證,故黑暈間紅,可斷為熱也。

白話文:

[灰舌證治圖說]

心灰弦黃舌

《辨正》認為:舌頭呈現灰白色,像琴弦一樣的紋路,且舌苔發黃,代表體內本來就有熱,又感染了疫毒,影響到脾胃。這種情況應該立即使用三黃瀉心湯或大承氣湯來快速攻下,病就會好轉。有時候是傷寒症誤用了補藥,導致脾胃乾燥受損,這種情況則適合用大柴胡湯攻下。如果排泄出黑色糞便,要趕快用破格苦寒救補湯,不拘次數立即服用,直到舌苔乾淨,病就會痊癒。《舌鑑》說這種情況無法醫治是錯誤的。

灰根中赤黃尖舌

圖解:舌根是灰色的,中間是紅色的,舌尖是黃色的。

《舌鑑》認為:舌根灰、舌尖黃、中間紅,是腸胃燥熱、體內津液枯竭的徵兆,一定會感到非常口渴、胡言亂語、五六天都沒有大便,但會放屁,此時要趕快用藥攻下,以保住體內的真陰。如果是溫病或熱病,伴隨怕冷、脈象浮的症狀,要用涼膈散或雙解散來攻下。

《辨正》認為:舌根灰、舌尖黃、中間紅,是腸胃燥熱的表現。如果出現口渴、胡言亂語、五六天沒有大便等情況,要用大承氣湯快速攻下;如果是瘟疫、熱病,伴隨怕冷、脈象浮的症狀,可以考慮使用涼膈散或雙解散。《舌鑑》的說法是正確的。

灰色重暈舌

圖解:淡灰色的舌頭中間,出現一兩層灰黑色的重疊暈圈,或是整個舌頭都是灰色,但有黑色的暈圈。

《舌鑑》認為:這是瘟疫的熱毒已經傳遍到身體的三陰經,熱毒每傳入一次,舌頭上的灰色暈圈就會增加一層,這是非常危險的症狀。要趕快使用涼膈散或雙解散,也可以考慮使用黃連解毒湯或大承氣湯。一層暈圈病情還算輕微,兩層就比較嚴重,三層暈圈就可能會死亡。也有出現橫紋兩三層的,和重暈的情況一樣。《舌辨》認為:如果還有表證,要先解除表證,表證解除後,再攻下裡證,排出黃色糞便還算有希望,排出黑色糞便就危險了。

《辨正》認為:《舌鑑》的說法有道理。但熱毒已經深入到體內,涼膈散和雙解散含有解表藥物,可能不太適合。黃連解毒湯藥力太輕,大承氣湯雖然可以攻下,但無法徹底清除臟腑的熱,不如使用十全苦寒救補湯,並且把生石膏的用量加到四倍,不拘次數立即服用,直到灰暈退去。即使出現兩三層暈圈,也能夠救治。(周澂之認為:這種情況是因病程拖太久,寒熱互相交錯,之前就有痰飲或瘀血,又新加上了停滯所導致。

如果熱毒傳一次就增加一層暈圈,邏輯上說不通。或許是邪氣轉化成寒、熱、燥、濕,每轉化一次就增加一層。又或者是傷風、傷熱、飲食不節制,多次傷到身體,也會增加一層。還有一種情況是灰色的舌頭上有黑色的暈圈,這是熱毒侵入臟腑,體內正邪交戰所導致,所以舌頭呈現灰色,又帶有黑色暈圈,這是瘟疫熱毒侵入脾胃,逼迫到腎臟的表現。傷寒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,邪氣也會陷入厥陰經,也可能出現這種舌象。

不論是哪種病症或脈象,將十全苦寒救補湯分為兩劑,先服用大承氣湯,再服用三黃白虎湯等藥物,交替快速服用,直到黑色的暈圈和灰色的舌苔逐漸消退,病就會痊癒。如果用酒泡過的大黃(以前有這種用法),那就錯了。(一般來說,治療實熱或瘟疫時,應該使用生大黃,專門瀉掉陽明經的火。治療陰虛時,應該使用酒浸泡過、蒸曬多次的熟大黃。治療傷寒時,應該使用酒洗過的大黃,洗一次就好,如果炮製過度,就會失去它的生氣,變得凝滯不動,不夠潤滑涼爽,用在實熱的人身上,一定會把陽證引入陰證,變得更難治療。)

附:灰暈微紅舌

圖解:舌頭邊緣圍繞著灰黑色的暈圈,中心有紅色的暈圈。

《舌鑑》認為:這是邪熱侵入心包的徵兆,熱毒正在灼燒血液。脈象一定是快而有力,症狀一定是神志不清,應該使用涼膈散或承氣湯來攻下。《正義》認為:舌苔出現兩層黑色暈圈,但中心是紅色的,是陽明經的邪氣傳入厥陰經,熱毒進入心包,要用大承氣湯來攻下。

《辨正》認為:一般來說,黑色的舌苔偶爾會有寒證,但是紅色的舌苔則不會有寒證,所以黑色的暈圈中帶有紅色,可以判斷是熱證。